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戴于敏 《教师》2022,(6):117-119
通过对G省商业职业技术学校的调研,文章作者分析总结得出,当前中职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存在资助制度不健全、资助政策宣传不到位、资助育人导向性不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不完善以及学校和社会资助参与不足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中职学校对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资助工作人员育人意识淡薄,中职学校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学生资助工...  相似文献   

2.
莫尧  倪靓  陈铁 《广西教育》2022,(8):28-31
本文对广西中等职业教育资助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调查与分析,认为中职教育资助政策体系因中职学校生源特征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对中职学生的激励作用逐步提升。但中职资助政策体系仍存在一定的短板,需要在增强育人功能、优化政策体系和完善工作机制等方面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职学生资助政策经历了从人民助学金为主的“单轨”阶段,到助学金与奖学金“混轨”以及奖学金与贷学金“并轨”阶段,再到免、助、奖、贷、勤、补“多轨”阶段的变迁历程。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资助内容多样化”“资助来源多元化”“资助对象精准化”的特点。在新时代背景下,中职学生资助应逐步分类推进免除学杂费政策改革、建立健全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建构资助政策执行保障机制,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职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4.
《教育文汇》2014,(21):12-12
近日,皖江职教中心学校803名新申请助学金的学生陆续收到了学校为其集中办理的中职学生资助卡。 中职学生资助卡是面向享受助学金的中职学生发行的,用于助学金发放的专用银行卡。财政部门每月将150元助学金直接打入受助学生的资助卡,帮助贫困学生解决生活困难,完成学业。因此被受助学生称为“幸福卡”。  相似文献   

5.
浅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非物质资助"的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以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政府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物质资助工作中发挥了主导作用.高校要积极探索政策资助、心理资助、精神资助和能力资助的途径,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非物质资助"工作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的发展,近年来,我国逐渐建立并完善了中职资助体系。但是,我国中职资助体系在实施中还存在诸如资助力度不够、政策落实不到位、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国中职资助体系未来改革要从做好中职国家助学金、免学费工作入手,加大宣传力度、明确资助对象,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的资助程序,完善资助监督机制,加强校企合作、完善"顶岗实习"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党的十九大之后,提出“精准扶贫”的理念,社会各部门对教育工作的关注度也日益提升。实现中职教育中的资助育人,在对贫困大学生进行补助的同时,也能实现对学生思想引导、情感激发、心理培育、品德塑造、素质锻造等方面的引导与发展。达成这样的教育工作,需要关注对资助结构、教师队伍的建设,并且增加宣传,扩展资助模式。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初期我国经济总量面临跃上全球第二台阶,经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此时职业教育对国家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短板效应"愈加凸显,在此背景下国家推出成体系的中职学生资助政策,是及时和得当的。5年的中职学生资助实践,证明这是一项济国、济民、济困、济教的政策。我国中职教育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国家对中职教育的管理制度建设和主流学校的内部管理与制约并未松懈,而是根据职业教育规律边探索边建制边规范,到目前已取得重要成果。职业教育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能够通过改革在发展中不断得到解决。中职教育在总体上已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办学质量显著提高;资助工作在总结经验、建章立制的同时还不断采用信息技术等现代手段来加强管理,发展趋向成熟和规范。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职学生资助政策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而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其价值取向历经从社会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向、从注重数量到关注质量的转变、从效率优先到教育公平的回归的演进路径,彰显出“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公平优先、兼顾效率”“追求充足、致力保障”的基本特征。展望未来,我国中职学生资助政策应以保障相对贫困学生教育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以促进学生学业发展为重要价值取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价值取向,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职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创新、改进与完善,促进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育与职业》2012,(7):116-117
近日,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会上,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张光明表示,2011年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成效显著,基本实现了应助尽助的工作目标。据初步统计,2011年,普通高校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中职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  相似文献   

11.
学生资助工作队伍建设是高校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组织保证。目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队伍呈现"一窄一强二低三差异"的特点,存在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工作稳定性不高,激励不到位等困境,高校可从转变思想、重新定位和完善措施等入手,加强学生资助工作队伍建设,以期提高资助育人效能。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资助工作体系日臻完善,已经能保障高校学生安心求学。随着高校学生受助需求多样性增强,发展性需求明显显现,高校的资助工作已经步入从保障性资助转变为精准资助和发展性资助的过渡阶段,这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调研,探索"发展性资助"模式构建,扎实推进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发展"上的精准帮扶,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构筑个体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资助政策由我国政府制定,是为解决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的问题,用以促进经济困难学生能够有效学习而制定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和方法。在具体的实施中,我国的资助政策还存在资助总量不足、资助配比不合理、资助交叉重复、资助对象审核不科学等问题。通过对比中美两国的资助理念、资助模式,以吸取有益于我国学生资助工作开展的经验,促进该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完善。  相似文献   

14.
关于实施中职贫困生资助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崔奇 《教育与职业》2007,(15):50-51
对家庭经济贫困的中职学生进行资助,是党和国家加快中职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政策.文章从中职学校的视角出发,以作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对如何建立健全贫困中职学生资助体系,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但在资助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资助资源,使资助工作切实起到激励学生奋发的作用,高校首先应该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同时应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学生资助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完成学业的重要保障。新形势下,面对广大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原本资助工作已不能满足现有贫困生的需求,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也越来越复杂。不断调整学生资助工作方式,优化学生资助管理方法,有效提升学生资助工作效率,精准化开展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对当前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贾祯 《学周刊C版》2019,(16):32-32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中职教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体系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中职学校需要注重对学生高中文化知识的教授;另外一个方面又要从它本身的办学理念即培养实用型技术性人才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相应专业知识。现阶段国家大力提倡精准扶贫,我们应该致力于国家的号召,努力提升我国全体国民的生活质量。而中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中职学校培育出越来越多的人才。在这些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对于中职学校学生资助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更好的研究,这是我们每一个中职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由于个人知识能力及实践见解有限,本文就甘肃省中职学校学生资助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学生资助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高等教育和公众、舆论关心关注的热点。学生资助工作特征研究有助于高校完善学生资助体系,科学分配资助资源,进一步做好资助育人工作。研究表明,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具有资助实施的政策性与敏感性、资助执行的普遍性与差异性、资助对象的庞大性与独特性、资助运行的程序性与协同性、资助工作的艰巨性与长期性五大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心理学视角,立足中职学生当前资助工作中中职学生的现状,探讨其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点分析,试图找出在中职学生资助工作中对中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更好把中职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到实处,对社会和学生个人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柯心 《教育评论》2022,(11):88-92
学生资助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我国十分重视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并取得重大成效。在由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过程中,探究高校学生精准资助的权利溯源,分析其规范化的关键点所在,并在此基础上完善高校学生精准资助的规范体系,对体现公平正义与共享发展的价值前提、实现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