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汉末争夺斗争中,交州最终归孙吴所有。孙吴对岭南的开发治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交州开始归顺孙吴,并开始了对海东四郡地方势力的整顿,而且建立起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在第二阶段,孙吴铲除了士燮家族势力,实现了对交州的直辖管理,交州社会发展有了很大变化。第三阶段,分交州置广州,新设了很多郡县。这种变化不仅反映了孙吴统治之下的岭南社会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且也为该地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西晋二十一州示意图说明东汉时,州的权力逐渐大起来,黄巾起义失败后,州的地位尤重,其长官均以有名望者或宗室为之,使之成为名符其实的最高行政区划单位.三国时,州的数量略有增加.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灭吴,全国共有平、幽、并、司、冀、雍、秦、凉、梁、益、宁、青、兖、豫、徐、扬、荆、广、交十九州.惠帝时(291),分扬、荆二州十郡为江州;怀帝时(307),又分荆、江二州八郡为湘州.故西晋末年有二十一州.西晋以后,州的数量越来越多,南北朝时,南北州的数量达四百多.但一直到唐太宗分全国为十道,州才降为第二级行政区划单位.另外,西晋于今天的新疆及中亚地区设西域长史府,相当于州级单位,本图未及.本图所标"西晋疆界"以太康三年(282)为准,而本图内容已涉及永嘉元年(307),其时刘渊、李雄已分别建汉、成国数年,晋的疆界已发生变化.但汉、  相似文献   

3.
潮州作为州、郡一级建制是从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开始设置的,当时不叫潮州,而称义安郡,南朝梁代改称瀛州,到隋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由于州境濒临南海,终年潮水反复,因而改名潮州。此后,州名虽仍有改易,州域也间有盈缩,但中唐以后,潮州这个名称便  相似文献   

4.
西晋惠帝太安二年到东晋成帝咸和八年(公元303——333年)的三十年间,滇中战乱频起,时局动荡不安。最初是拥有实力的部族首领的叛变,接着又爆发了四川流民起义政权所支持或发动的三次宁州之战。宁州为全国十九州之一(州治在原晋宁县),是晋武帝泰始元年(271),合益州的建宁(滇中、滇东)、兴古(滇东南)、云南(滇西)和交州的永昌(滇西)等四郡而建置的。在这片广阔的地域内,有着四十五个县,八万三千户人(《晋书·地理志上》)。太康三年(282年),废刺史改设南夷校尉,持符节出镇。  相似文献   

5.
一、青海汉语方言区的地理位置和方言划分青海省位于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西部。东北部和甘肃省交界,东南部与四川省相临,西南部同西藏自治区毗连,西北部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接壤。“青海”以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青海秦汉以前属羌地。西宁魏晋南北朝时曾设西平郡、鄯州,唐宋时仍设鄯州、西宁州,元时仍设西宁州属甘肃行省。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置西宁卫。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西宁为郡,隶二县一卫一所,即西宁府,碾伯县、贵德所、大通卫,  相似文献   

6.
公元之初,汉朝正在南中国所辖之交址郡大力推行封建郡县制时,交址郡发生了“二征起事”。马提奉命出征平息了“起事”。对于“二征起事”的原因,马提平息“起事”经过,某国学者的说法与古史记载不符。马援对我国东汉王朝政权建立和巩固起了重大作用。马援平息“二征起事”加快了越南原始民族社会的瓦解,对越南较早地进入封建社会功不可没,为后来越南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所肯定。  相似文献   

7.
苏轼密州遗迹考宋惠国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和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苏轼曾先后两莅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的密州。第一次是以太常博士直史馆权知密州(州治在今诸城市)达二年有余;第二次则夏朝奉郎起知登州(州治在今蓬莱市)途经密州作短暂逗留。宋代之密州,...  相似文献   

8.
士燮(?一公元226),字威彦.苍梧郡广信(今梧州)人.汉灵帝光和年间交趾太守.士燮的祖先为鲁国汶阳人,在王莽作乱时,为躲避动乱移居交州.士燮年少时求学于京城,随颖川人刘子奇学习,研究《左氏春秋》,并为之注解.陈国名儒袁徽给尚书令荀彧的信称赞说:“官事小阕,辄玩习书传,《春秋左氏传》,尤简练精微,吾数以咨问传中诸疑,皆有师说,意思甚密.又《尚书》兼通古今,大义详备.”(《三国志.士燮传》)由于他学问广博,胸怀若谷,礼贤下士,“中国士人往依避难者以百数”(《三国志》),至使“处大乱之中,保全一郡,二十余年疆场无事,民不失业,羁旅之徒,皆蒙其庆”(《三国志》).因此,有很高声望,被称为“士王”原交州刺史朱符死后,汉室派张津为交州刺史,张津后又被部将所杀.汉闻张津死,便赐“今以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七郡,领交趾太守如故”(《三国志》).后来,士燮派官使张  相似文献   

9.
广州商贸习俗探释韩伯泉广州古称番禹,位于珠江三角洲要津之地,其工商业有悠久历史,在秦以前已成为岭南的商业都会。秦皇统一中原之后,于公元前914年平定南越,置南海、桂林、象郡等三郡。翌年,“以滴徙民50万成五岭,与越杂处。”中原的先进文化技术传进了岭南...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助读     
[原文]卫飒传卫飒,字子产,河内修武人也。家贫好学问,随师无粮,常佣以自给。王莽时,仕郡历州宰。建武二年,辟大司徒邓禹府。举能案举,除侍御史、襄城令。政有名迹,迁桂阳太守。郡与交州接境,颇染其俗,不知礼则,飒下车,修庠序之教,设婚姻之礼。期年间,邦俗从化。  相似文献   

11.
唐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海外贸易方面也开创了一个新,的时期,设置了市舶使,制定了有关海外贸易的管理规章和制度。泉州作为当时沿海四大贸易港口之一,未有文献明确记载其如同交州、广州一样设有市舶使,但据唐五代时期泉州港在海外贸易中的表现,及有关史料和考古资料相佐证:泉州在唐五代时期亦有了与市舶使职能相近的海外贸易管理机构,只是在设置时间和名称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费留”解——兼证传世《孙子兵法》是孙武二次手定本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子《火攻篇》说:“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费留式战争,在孙子献兵法于吴王之前没有。吴攻楚入郢是一场真正的费留式战争,费留一说是对这场历时3年的战争的准确总结,这也是传世《孙子兵法》是孙武二次手定本的证据。吴军攻楚入郢之战双方都用了火攻,火攻是这场战争在春秋时期的重要特色,所以孙子把“费留”一段留在了《火攻篇》。孙子对费留战争的严重后果要“明君慎之”、“良将警之”的忠告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前,绥远和平解放的相关史料和研究著述已有不少,但少有学者在不同文本的比较下,就和平解放时绥远当局高层活动进行考察。董其武、孙兰峰、刘万春等国民党政府的旧臣在倒向中共时,其行为并非如日后他们的忆述中表现的义无反顾,事过境迁后却在笔述文章中竭力遮掩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掩饰自当引起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者对所接触的史料真实性考问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老舍在其小说<断魂枪>中形象地展现了近现代中国国人对待民族文化传统的三种心态,即王三胜式的盲目、浮躁的心态,沙子龙式的消极、保守的心态,孙老者式的成熟、积极的心态,在明确的臧否中显示出深刻的文化批判意识.同时,其深刻的文化意蕴对我国当前的思想文化建设也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均势和孤立主义是英国欧洲政策的一贯立场,但二战的后果使这一传统政策在战后初期发生了转变。英国不但企图拉住欧洲,缔造“世界第三力量”,而且第一次在和平时期主动与欧洲国家结盟。这是英国欧洲外交在观念和实践上的真正变化。这种变化所引起的政策调整促成了“三环”外交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10年代留学日本的贵州学生直接将各种新学思想源源传入贵州,重视政治学理的阐述与政治体制的分析,触及民权、三权分立、共和制度、联邦体制等核心理念,推开了贵州新一轮新学传播热潮。贵州留学生大都在孙中山与梁启超间做出选择,受粱启超影响尤其显著。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两种观念,也由留学生传递回省,两种思想的碰撞从此在贵州拉开了序幕。留学日本的贵州学生为贵州辛亥革命提供了思想资源和干部准备。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从1878至1910年共六次到檀香山。在檀接受西方教育。1894年11月24日创立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揭开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檀岛成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摇篮和策源地。1896年,孙中山首次踏上美国本土,对华侨(含客家)进行反清宣传,旋又于1904年、1909年、1911年三次到美,联络华侨组织洪门(致公堂),建立同盟会,策动致公堂加入革命,并促使致公堂与同盟会实行大联合,成立洪门筹饷局,为革命筹款,直到辛亥武昌首义成功,孙中山方于1911年12月25日回国,抵上海。本文提出两个观点,即: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是美国革命的继续;客家与美国的关系,是互动的。  相似文献   

18.
唐绍仪和孙中山都是广东香山县人,属同时代的政治家。他们在民国初年曾共同为反对军阀独裁专制、维护民主共和而携手合作,同时在实现共同目标所采取的手段和方法上又存在着重大分歧,以致最后在政治方面分道扬镳。但两人是君子之交,并未反目为仇,反而一直保持着私人的过从和友谊。  相似文献   

19.
民国初年,蔡元培拟定的教育宗旨意图将教育定位于超轶于政治的教育,但在当时,出于教育救国的目的,引起大多数教育者共鸣的仍是隶属于政治的教育。继之国民政府时期颁布的三民主义教育宗旨得以在学校教育中实施。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本来是救国的政治纲领,并非为教育事业所提出的纲领,将其作为教育宗旨,对教育自身的独立性造成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留学生群体是1920-1930年代国内市政改革实践的中坚力量.由著名留美市政专家孙科领导的广州市政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独立的城市政府,实现了市政体制的历史性创新,成为南京国民政府城市制度的蓝本;由专门人才执掌市政既是近代城市发展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20世纪以来先进国家市政进步确立的共同原则.留学生群体对国内市政改革实践的积极参与使城市政府的专门化程度得到提升,科学化管理成为近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留学生群体吸取了先进国家市政进步的成功经验,通过加强城市规划设计、合署办公、突出城市特色和发展方向等措施,使城市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有较为明显的提高.总之,留学生群体在1920-1930年代的市政改革实践中促成了民国时期的城市面貌发生较大改观,为推动城市近代化进程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