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苏安 《教学与管理》2006,(9):99-100
一、中西文化差异 每一种语言都与某一种特定的文化相对应。某种语言的语言结构、语言交际模式、篇章修辞原则等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该语言文化的制约。就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比较而言,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反而有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西方文化思潮的中国化过程其实包括中国的西方化和西方文化的中国化两个阶段。在中国现代东西文化冲突交融之中,其重点当然在后者。而所谓“中国化”的实质在很大程度上乃是一种实用主义化。所以,可以说整个中国现代都处于用实用目标改造西方思潮的文化格局之中。在这种大的氛围之下,一切意识形态建构都难免带有实用的特点。特别是文学,无论是西方文学思潮介绍和选择的标准,还是作家切入文学创作的动机;无论是作家主体对读者接受效应的期待,还是文学观念流变的深层轨迹,都带有浓重的实用主义色彩。而这一切,归根结底则表现于对文学创作的普遍实用化结构模式的认同和追求之中,在现代中国,它表现为一种寓言化。  相似文献   

3.
面对世界艺术,中国当代油画肖像艺术在发展变革中必须拥有自己独立的“话语权”。而艺术审美形态的发展变革必然会与地域、时代文化艺术表现和追求相对应。在学习和继承西方油画肖像艺术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融会中国优秀的本土文化使之具有当代中国人文精神是中国油画肖像艺术语言现阶段需要探索的问题。而辩证的运用“写实”与“表现”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所产生“表现性写实”语言是置身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当代油画肖像艺术在继承与创新的过程中,探索出的具有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个性化绘画语言表现形式。在当代中国油画肖像艺术的探索发展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开拓性。  相似文献   

4.
中西文化在深层次上表现出极大的差异。西方文化存在着强烈的冲突意识,中国文化则体现出鲜明的和合特征。这种差异对于双方军事文化的基本精神构成了极大的影响。与西方不同,文化深层次的和合价值观念,塑造了中国传统兵学和平的追求、节制的意识、道德的情怀、民本的精神等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5.
在戊戌维新志士中,谭嗣同的思想最为激进。其根源在于:谭嗣同的思想深处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侠精神,同时谭又汲取了西方文化中的民主意识和斗争精神。正是由于中西文化的多重影响,谭嗣同性格上表现出“刚强、任侠、轻生”的悲壮色彩。  相似文献   

6.
从中英文征婚广告浅谈中西方语言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栽体,它不能离开文化而生存;语言同时又可以反映文化.征婚广告是征婚者在报纸、杂志或网络等传媒上自我推销、寻求配偶的一种广告形式.中英文征婚广告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比如叫法、分类和广告用词等.而这些差异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社会和英语国家社会在文化、生活、思维及世界观等方面的不同.了解这些不同对中西方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有着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汉语和英语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们代表着两个不同的民族及其各自的文化,这两种文化其实也代表了世界上两种基本的文化,即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而两种文化间的各种差异,也必然会在汉英互译中表现出来,需要正确地认识和合理地解决。 一、文化差异 著名翻译理论家Newmark Peter说:“文化是某一群体独特的生活方式及其表现,它以群体特有的语言作为表达工具。”在他看来,文化语言(cultural language)是有别于共通语言(universal language)或个人语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从《周易》开始,就形成了男尊女卑的性别思想,加之儒教、道教、佛教的延承,这一整套思想已牢牢地扎根在中国的民族文化心理中。随着社会发展,经历了“五·四”洗礼,西方思想涌入中国,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相反中国的传统思想与西方的异质文化相结合,用另一种形式表现着性别歧视,不论是激进时代的非女性化要求,还是大众文化中对女性的误解和评判,都要求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全新的平等的先进的性别文化,推动男女两性建立和谐关系,以求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鲁迅作为过渡时代的作家 ,同时受到民族、西方、现实等文化的影响 ,因而 ,我们不能仅仅看到西方文化给鲁迅的文化心理所带来的变化 ,也应看到民族传统文化在鲁迅心理上的积淀。鲁迅在面对自己、时代和文艺时所采取的务实态度 ,就体现着儒家传统中的尚用思想。鲁迅在五四时期对待儒家传统问题上的激进表现 ,实际上只是为了实现某种并不激进的历史目的的务实选择 ;鲁迅在许多问题上都不肯调和 ,与儒家的“好善而恶恶 ,是是而非非”的“中道”思想关系极大 ;鲁迅在文艺上强调社会功能与审美价值的统一 ,但这种统一又是认为文艺的历史功能应该在审美的构架中来实现。在文艺自身的这两种因素中 ,历史功能是重心 ,审美价值是手段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传递过程。由于种种原因,中西方在语言和文化上存在着很大差异。而习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正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的一种体现。在翻译策略上,译者可以“功能相当”为原则,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直译、意译、直意综合、加减和加注等方法来实现信息传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激进性和法国启蒙运动的激进性密切相关。中国启蒙运动的旗手陈独秀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法国迷”,这是当时中国盛行的一种“法国崇拜”的结果,而这种“法国崇拜”其实就是对法国大革命产生的那种激进革命文化的崇拜。法国大革命的激进性源自法国启蒙的激进性,其根本缘由是法兰西民族对“平等”价值的强烈偏好。中法两个民族都勇敢地选择了激进革命来摧毁不平等的制度,都愿意坦然面对由此产生的一切负面效应。法国革命后的政治文化革新工程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法国政治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现代以来,知识分子们以救亡图存、民族自强为基点出现激进的、温和的、保守的三种不同取向的现代性诉求。以学衡派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与“新文化运动”一样属于中国现代思潮之一种,其文化理念的现代意义随着当前对激进思潮反思的深入而愈显可贵。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教育重人性 西方教育重神性 中国文化以人为本、是一种人本文化。在人与神的关系上.中国文化是重人而轻神。这就势必在教育上重视人性,发扬人性,轻视神性。这与西方文化教育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教会控制,灌输宗教意识,大异其趣。这也是“东西方教育思想从起源性即表现出来的思维方法上的第一个重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与文化具有镜象关系,二者关系密切,相互影响。只有从文化差异出发去研究语言差异,才能有效地把握语言与文化的内在联系。本文着重从文化角度分析中西语言的差异。西方文化突出地具有一种“外倾性”,因此印欧语发展了精密性和逻辑性;而中国文化具有“主体的自我中心性”,因此汉语发展了—种能指优势。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现代以来,知识分子们以救亡图存、民族自强为基点出现激进的、温和的、保守的三种不同取向的现代性诉求。以学衡派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与“新文化运动”一样属于中国现代思潮之一种,其文化理念的现代意义随着当前对激进思潮反思的深入而愈显可贵。  相似文献   

16.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语言都和某种文化紧密联系着。英语也是如此。而语言意义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了解 ,语言作用中一些模式和规则更与文化因素不可分割。因此 ,当学生不了解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所处的文化背景时 ,就无法确切地意识到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与中国人有什么不同 ,就难免会用自己国家的文化去看待外国人的想法、行为 ,从而导致交际障碍。一、词语内涵及感情色彩等词语文化方面的差异由于文化背景不同 ,两种语言对应词之间在词语范围、词语色彩、语义结构、语用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例如 :“农民”这个词 ,在汉语中 ,是…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学审美理论的核心在于“味”,西方文学审美理论的灵魂在于“真”。中西文学审美理论的这一差异源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文化是以生命为本的文化,而西方文化是以知识(智慧、真理)为本的文化。这种文化差异表现在文学审美理论上,就有了中国的“滋味说”和西方的“真理说”。虽然中西文学审美理论各有优长,但是,中国文学还是应该学习西方文学执着于“真”的境界;中国的批评美学应该在坚持“真”与“善”统一的前提下更重视“真”,重视作品的思想深度。因此,在重视“滋味”的同时又能够获得深刻的思想应当成为中国文学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教育重人性西方教育重神性中国文化以人为本,是一种人本文化。在人与神的关系上,中国文化是重人而轻神。这就势必在教育上重视人性,发扬人性,轻视神性。这与西方文化教育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教会控制,灌输宗教意识,大异其趣。这也是东西方教育思想从起源性即表现出来的思维方法上的第一个重大差异”。中国教育重道义西方教育重功利从价值系统上进行分析,中国文化的特质是偏重“义”与“德”,看轻利”与“力”,是突出刚健自强之类个人修养的思维模式。中国人最讲礼”,“礼”就成为最具中华文化的原初性和普遍意义。以人为本,讲求理性,必…  相似文献   

19.
扫荡西方学术界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当代中国更多表现为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氛围和文化语境,并与大众文化对应契合,尤其在电视文化上,体现为一种带有后现代倾向的电视大众文化。其中,“青春演唱组合”现象和“戏说”现象就是这种文化表征中的代表,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同文化一开始就有着血肉的联系,二者实难分开。文化因素一开始便有机地渗进了语言的各个方面,特别是词语层次。在现实生活中纯而又纯的“语言”是没有的,这种“语言”只存在于语言理论中,这正像只是在理论上存在的纯净的化学元素在自然中没有的道理一样。任何一种具体的民族语言,总是同该民族的文化千丝万缕地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之中,并且反映该民族的信仰、情感、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因此,语言文字的应用,归根结底更离不开对该语言的民族文化背景的了解。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