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足环节模型构建模式与踝关节角度参数的变异性规律,针对性研究人体下肢及足环节运动时合理选择相关模型,并为正确定义环节角度参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试验对象小腿环节和足环节特征点粘贴反光球,以构建国际通用的3种足环节模型和国内普遍使用的2种足矢量模型;通过三维影像捕捉系统获得反光球的三维空间坐标数据;由相关分析软件计算出人体常速平面行走过程中不同足模型产生的踝关节角度变化值。结论:数据验证与理论推理得出,足尖模型不适用于构造踝关节,跖趾关节模型只能应用于高配置运动捕捉实验室。因此,研究推荐使用跖趾模型。三点角和四点角是矢量模型,构造关节角度不准确且有较大误差。与环节角相比,三点角放大了踝关节角度,四点角缩小了踝关节角度变化范围,只适合一些特殊试验条件下的粗略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解析仪解析的随机误差做了实验研究,用坐标系平移法对速度误差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测点误差最大在0.057米,速度误差在1.32米/秒。用录像解析仪适合解析高速运动物体。  相似文献   

3.
对运动影像拍摄与解析系统中运动学指标的可能算法进行了讨论,建议在计算(角)速度、(角)加速度等运动学指标时应当尽可能地运用中心差商的算法,在使用运动学指标时应当正确区分关节角和环节角、空间角与投影角两组概念和算法的不同,以使各种不同的解析系统计算出的运动学指标更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4.
单大卯 《体育科研》2003,24(4):16-20
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肌肉长度、肌长度变化速率、肌力臂等肌肉功能参数以及肌肉功能的动态变化,是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和体育训练学等学科领域中十分关注的课题,它们对于深入探讨人体运动规律、肌肉的神经控制与工作特性以及制定肌肉专项力量训练方案等均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此,本文将以人体下肢肌肉附着点(肌肉起止点、代起止点)、关节转动中心在相应环节基准坐标系中的坐标为基础,建立适合于活体应用的下肢肌肉功能模型.该模型不但能详尽地定量评定下肢于不同状态下肌肉所具有的潜在功能,而且也能获得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下肢肌肉功能参数的动态变化状况.同时,本研究通过步态分析的实例,初步检验了模型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单脚背飞扣球运动轨迹与速度解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用摄影、测试、解析等方法,对两名优秀排球运动员的单脚背飞扣球全程的身体重心、上肢各关节运动轨迹与速度变化的解析,找出单脚背飞扣球较适宜的助跑距离、速度调整方式、起跳方法、起跳角度的控制以及肩、肘、腕关节的鞭打动作方法,使单脚背飞扣球运动技术模式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6.
鞭腿动作是散打腿法技术的核心,将散打鞭腿动作简化为一个二环节运动链模型,对散打鞭腿动作的髋、膝关节和大腿、小腿环节在三维平面内进行位置矢量的确定,以此确定在鞭腿动作中,各关节和环节的运动学参数,然后确定目标函数(末端速度V),建立了人体鞭腿动作的三维运动学方程,将鞭腿动作各环节要领数学化描述,结论认为:(1)鞭腿动作中大腿的角速度由腰部角速度和髋关节角速度决定,小腿的角速度由大腿和膝关节的角速度决定,三者密切配合共同决定着鞭腿末端的速度;(2)在T1阶,大小腿下潜完曲度不易超过450,在进攻腿离地瞬间,小腿环节的角速度大于大腿环节的角速度时最有利于膝关节速度的增加,进攻退离地时膝关节的角速度主要由小腿蹬地时的地面反作用力决定;(3)在T2阶段,大小腿充分折叠有利于膝关节角速度的加大;(4)人体的鞭腿环节链模型中,鞭打原理遵从动量由近端环节向远端环节传递的原理,通过髋关节及时有效的制动可使膝关节动量增加,通过膝关节的制动可使动量传递到末端,引起末端加速。(5)在散打鞭腿环节链模型中只有多环节和关节依次协调配合才能使末端发挥最佳击打效果。  相似文献   

7.
我国优秀武术运动员旋风脚720°三维图像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三维图像解析系统对我国优秀武术运动员旋风脚720°运动时间特征、身体重心位移特征、身体重心的速度变化特征以及身体主要环节夹角的特征等进行分析与评价,旨在揭示其动作过程的运动学特点与规律,建立整个动作的时间、位移、速度、以及相关环节间夹角等量化指标,从而为教学与训练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国际健将级女子铅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速摄影及解析、生物力学分析等方法,对女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相关运动环节的速度节奏与铅球出手初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数学方法建立了模型,以探讨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正确运用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的规律及特征,从而为提高我国女子铅球运动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运动方式不同对膝关节损伤软骨愈合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术后运动方式对关节软骨损伤再生的影响。方法:建立兔的膝关节股骨髁深/浅层关节软骨损伤模型,施加不同的术后运动方式,扫描电镜观察软骨再生情况。结果:被动运动最能使浅层部分损伤软骨内的软骨细胞增生及基质分泌,使受损软骨表面的新生填充物接近于正常的软骨结构。各种运动方式对深层软骨损伤的促进作用均不明显,至后期,软骨深面缓慢发生出一层菲薄的结缔组织,但其形态、结构、厚度均远未达到适于恢复关节运动的程度。结论:被动运动促进软骨表面损伤修复的作用最大,再生组织的结构更接近于正常软骨;而对于深层软骨损伤.各种运动方式对软骨增生的促进作用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两关节之间连续相对相位作为评价协调性特征的指标,并通过对比运动员和普通人在常速跑和最大速度跑时协调性特征的差异,明确下肢关节协调性特征在不同跑速之间的变化,并确定运动水平对协调性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32名男性大学生(运动员和普通人各16名)为受试者。使用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分别采集受试者在3 m/s,5 m/s和最大速度跑时的运动学数据,计算每名受试者在跑步支撑期同侧关节相对相位和双侧关节相对相位,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方法确定不同运动水平和速度跑步时协调性特征之间的差异。结果:随着跑速增加,同侧关节和双侧关节的相对相位均发生改变,同侧膝踝关节相对相位减小,髋膝关节相对相位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变化;双侧髋关节相对相位增加,膝关节相对相位增加,而踝关节相对相位减小。运动水平对下肢关节相对相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最大速度跑,对常速跑的影响不大。结论:随着跑速的增加,动作控制策略表现为远端关节相对相位减小,提示在维持步态稳定性方面有重要作用,而近端环节则主要与动作速度增加有关。运动员在常速运动中的动作控制策略与普通人一致,但是在需要发挥最大能力的运动中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运动协同是动作控制领域中的核心问题,非受控流形(uncontrolled manifold,UCM)理念的提出,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运动协同的认知。研究回顾了UCM协同的起源、基本理念和分析过程,以及与其他协同理论的比较,并重点探讨了:1)UCM协同的神经控制部位和控制模型。UCM协同的神经控制部位不是大脑皮质,而是皮质下结构。其控制模型包括反馈控制模型、对照设置模型以及前馈控制模型等。行为学层面的UCM协同是神经控制,外力、关节之间的互动力矩,多关节肌肉耦合不同关节所产生的力矩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UCM协同在技能学习、神经性疾病的诊断和康复、健康老龄化、儿童动作发展以及运动(职业)技能控制等领域的应用。UCM协同的量化指标,能有效区分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阶段差异,以及神经病患与正常人群的差异,不同年龄、不同技能水平等的群体差异。据此提出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1)寻找无损且能直接干预脑深部神经区域的技术。2)应用环节互动的动力学方法,验证产生UCM协同的主要来源是否来自于各环节之间的互动力矩和多关节之间的耦合。3)从UCM协同的角度深入探索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控制机制。4)探索提高...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三维图像解析系统对我国优秀武术运动员旋风脚720°运动时间特征、身体重心位移特征、
身体重心的速度变化特征以及身体主要环节夹角的特征等进行分析与评价,旨在揭示其动作过程的运
动学特点与规律,建立整个动作的时间、位移、速度、以及相关环节间夹角等量化指标,从而为教学与训
练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生物力学角度看,定量评定肌肉对关节所产生作用的模型,称为肌肉功能模型。 肌肉功能模型的主要内容为肌肉附着点(肌肉起止点、代起止点)、关节中心的标记及其定量资料,以及环节基准坐标系的建立;肌拉力线的确定,描述环  相似文献   

14.
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探讨肢体开放链快速运动的力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勰  王琨  施宝兴  魏文仪 《体育科学》2002,22(1):127-130
研究采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对肢体两环节开放链快速运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两环节在同一屈伸平面内的开放链运动,相邻环节相继发力的必要性取决于环节初始方位角;远侧关节肌肉的发力时机对远侧环节末端速度的输出存在较大影响,不同的发力时机将导致不同的动量矩传递效果;在两环节初始夹角大于180.时,关节反力在动量矩传递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要大于关节肌力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模式训练法     
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其操作程序为 :1 解析影响运动竞技水平的各种因素 ;2 获取各影响因素的指标参数 ;3 建立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因素结构模型 ;4 以因素结构模型的评价标准数值为评定标准 ,对运动员竞技水平变化的结构状态进行阶段性检查评定 ;5 将检查评定的结果反馈于运动训练过程的各个环节 ,以找出产生偏离状态的原因 ;6 对运动训练过程相应环节的组织实施发出调节指令 ;7 改进训练工作 ,使训练的阶段结果不断逼近模式目标。模式训练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高速摄影方法,获取扣球手从起跳到击球阶段的质心、各环节速度、关节角度、球过网高度以及被击球的速度等运动参数,对中日女排强攻手扣球技术和战术运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掌握短跑的基本技术,增大肌肉收缩力量,提高肌肉、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节省能量和提高速度耐力等方面,探讨了肌肉协调放松对提高短跑运动成绩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九、灵活性灵活性可以定义为关节运动时的动作幅度水平。不同运动项目对灵活性的要求也不同。但是身体各部份的灵活性对于速滑运动员都是非常重要的。速滑选手应使髓关节具有最好的屈伸灵活性,这样才可保证深蹲姿势和侧向蹬冰距离。在速滑运动中,灵活性是个重要因素,不具备很好的灵活性,就不可能表现出优美、协调的技术动作。海登所以能长短兼备,成绩优异,其中一个原因是他具  相似文献   

19.
基于ADAMS.LifeMoD人体落地动作的动力学仿真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人体运动仿真软件LifeMoD建立人体个性化的三维多刚体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包括19个环节和50个自由度.对受试者的落地过程进行动作捕捉、运动学解析、动力学仿真,并完成仿真结果与三维测力台的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很好的可信度,可以用来研究人体落地冲击过程的动力学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20.
运动协调层次及属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运动协调内在机制相对复杂,其本质属性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以认知发展的观点将运动协调分为本能运动协调、感知运动协调和操作运动协调三个层次,竞技运动协调归属于专业操作运动协调,并论证了运动协调具有技能的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