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意义] 文章的被引频次一直是量化评价一篇论文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但在不同学科不同年份发表的论文会因该领域研究论文数、引用滞后等因素呈现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对比两篇论文时,难以简单依据被引频次的绝对值来评判论文影响力大小。为此,本文设计了一个新的可计算数学模型,使得每篇论文可以有一个标准化的指标,以便对不同学科不同年份发表的论文的学术影响力进行直接比较。[方法/过程] 通过分析2006、2017两年中国科技类学术期刊各学科论文的被引频次分布规律,采用同学科论文被引频次的分布形态最接近对数正态分布的先设条件,提出一种被引频次标准化指数——Paper Citation Standardized Index (简称PCSI,中文"论文引证标准化指数")。最后以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论文评选结果为例,将它们与论文所属学科全部论文进行实证对比研究。[结果/结论] 结果证明,PCSI对不同年份、不同学科论文的被引频次进行了标准化,反映了被引频次的线性差距,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单篇论文学术影响力比较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文章的被引频次一直是量化评价一篇论文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但在不同学科不同年份发表的论文会因该领域研究论文数、引用滞后等因素呈现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对比两篇论文时,难以简单依据被引频次的绝对值来评判论文影响力大小。为此,本文设计了一个新的可计算数学模型,使得每篇论文可以有一个标准化的指标,以便对不同学科不同年份发表的论文的学术影响力进行直接比较。[方法/过程] 通过分析2006、2017两年中国科技类学术期刊各学科论文的被引频次分布规律,采用同学科论文被引频次的分布形态最接近对数正态分布的先设条件,提出一种被引频次标准化指数——Paper Citation Standardized Index (简称PCSI,中文"论文引证标准化指数")。最后以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论文评选结果为例,将它们与论文所属学科全部论文进行实证对比研究。[结果/结论] 结果证明,PCSI对不同年份、不同学科论文的被引频次进行了标准化,反映了被引频次的线性差距,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单篇论文学术影响力比较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 为了解我国标准文献的学术影响力, 以为标准文献的利用提供参考, 从标准文献的角度出发, 分析其被引证特征。[方法/过程] 选择中国引文数据库中1994-2013年标准类引文数据, 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 从标准引文总量、篇均标准引文量等方面分析标准文献的总体被引用情况和学科分布情况。[结果/结论] 标准引文量和篇均标准引文量占引文总量比例很小;各学科标准引文量差异较大, 工科和医科对标准文献的引用较多;标准引文数量和被引频次较高的专题集中于自然科学;大部分社会学科标准引用量为零;标准引文的半衰期整体上较长, 老化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探索中文学术期刊论文的引文模式及时间窗口的选择对引文模式的影响,建立引文模式的分析框架。[方法/过程]以2006-2008年出版的图书情报领域期刊论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两步聚类法对单篇论文在7年内的绝对被引量与相对被引量进行聚类分析,研究论文主要特征因子与引文模式的相关性。[结果/结论]在绝对被引量视角下,期刊论文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经典引文模式;在相对下载量视角下,期刊论文共有6种引文模式,其中3种可以归纳为经典引文模式,另外3种分别为"类睡美人型"、正偏型和马拉松型。相对被引量视角下,首年被引量与总被引量呈现了中等甚至较强的相关性,并且平均被引量越高,相关性越强,绝对被引量视角下的结果正好相反。结果表明,期刊论文的初始被引量与总被引量的相关性高低主要取决于引文曲线的峰度而非总被引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分析国内与国际跨学科研究人员文献需求的特点并比较异同,为跨学科研究的文献保障工作提供依据,以促进跨学科研究的国际合作。[方法/过程]使用引文分析法,以1998-2016年发表在CSSCI和Web of Science上南海争端相关文章的期刊与图书类引文为样本,从年代分布、被引频次、学科分布与出版机构等方面,分析国内与国际南海争端研究引文的特点与差异。[结果/结论]国内研究对较新中文期刊和经典外文图书依赖度高,中文图书缺乏国际认同。南海争端研究整体偏向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但国际研究较国内研究在引文学科的分布上更加广泛与均衡。权威、主流出版社是国内与国际研究共同的选择,少数研究机构出版社开始进入了跨学科研究者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 跨学科研究已成为现代科学创新研究的重要范式和必然趋势,探究跨学科领域中学科的发展模式与演化路径,对于揭示跨学科领域形成与发展的动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以眼动追踪(Eye Tracking,ET)领域为例,对文献引文关系进行提取与学科标注,构建文献和学科层面的引文关系网络;计算各学科的他引比率、他被引比率和普赖斯指数,从宏观层面分析ET领域中主要学科的跨学科发展模式;考察不同阶段内部及不同阶段之间的学科引证关系,探究不同阶段各学科在跨学科发展过程中的关系结构与角色演变;基于引文的中介中心度识别连接不同学科关系的重要文献,考察重要文献、高被引文献以及参考文献之间的引文关系,从微观层面揭示ET领域发展的具体演化路径。[结果/结论] ET领域发展经历潜伏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并呈现独立型、交叉型和学习型三种学科发展模式;各学科之间的引证关系随阶段变化逐渐紧密且分布逐渐均匀,神经学、心理学和临床医学在跨学科发展和知识输出方面处于核心地位;ET领域纵向发展表现为独立型学科的基础理论创新,横向发展表现为3种类型学科的深度融合,并呈现出"独立-线性-网状"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研究时间因素对专利被引频次的影响,可以减少时间因素对技术评价活动的制约,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方法/过程]采集1975-2017年的美国专利数据,开展基于固定效应法的专利被引频次的修正研究。将专利按照不同公开年份和不同技术领域分组,选定组内均值和6个TOP分位数为被引频次基准,统计当前时间点的被引频次基准线及基准线的历史时序变化情况。建立神经网络模型,拟合基准线的时序变化规律,并预测未来统计时间点的基准线。[结果/结论]专利公开年份和统计年份的时间差异,使得专利被引频次无法直接进行比较。本文建立了基于不同技术领域、不同公开年份和不同统计年份的专利被引频次基准线,为专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识别学术论文同行评审意见类型、分析不同被引频次下同行评审意见类型在同行评审报告中的分布情况,有助于加深对同行评议机制的认识,为评估论文学术质量、量化评审专家贡献提供新思路。[方法/过程]首先,将同行评审意见类型划分为正面评价、负面评价、要求/建议(主、次要方面)、问题/疑问、陈述六个类别,经人工标注、获取训练、测试语料后,对比分析传统机器学习模型、深度学习模型在同行评审意见类型自动识别上的效果;其次,将同行评审报告涉及的学术论文进行主题聚类,进而对被引频次进行标准化处理;最后,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累积分布、K-S检验、负二项回归分析不同被引频次学术论文对应的同行评审报告中同行评审意见类型的分布情况。[结果/结论]SciBert模型识别效果最佳;在基于Spearman的相关性分析中,评审报告中正面评价的分布占比与被引频次具有显著的弱正相关,负面评价的分布占比与被引频次具有显著的弱负相关;通过累计分布发现,多数情况下,当累积概率相同时,高被引分区中正面评价的分布占比大于低被引分区、负面评价的分布占比小于低被引分区,K-S检验能够检测到这种差异;在负二项回归分析中,正面评价分布占比、负面评价分布占比分别对被引频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负向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同行评审报告中正面评价、负面评价的分布情况与其对应论文的被引频次存在相关性,被引频次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论文的学术质量。  相似文献   

9.
利用引文内容监测多学科交叉现象的方法与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旨在从引文内容分析的角度探测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交叉情况。[方法/过程]首先采集PLOS ONE上6个学科的1 389篇学术论文,其中包含引文内容45 496条;然后利用句法分析方法识别引文内容中的名词词语;接着利用词语的类间分布熵计算词语术语度,确定引文内容中的学科术语;最后统计学科术语在其余5个学科的分布情况,探究其背后的学科交叉情况。[结果/结论]分析学科术语在其他学科的频次,得到6个学科之间的学科交叉性。引文内容术语能够探测学科的交叉融合现象,对改进传统的学科多样性测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分析学科规范引文影响力在科学评价中的可行性及其与同行评议的相关性,为负责任计量及以其为支撑的同行评议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选取F1000以及InCites平台,将29 850篇细胞生物学文献、30 326篇生物技术文献的CNCI (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与被引频次进行相关分析,对其中956篇细胞生物学论文的CNCI与F1000分值进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检验。[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从统计学视角看CNCI与被引频次呈高度正相关,与F1000分值呈显著正相关,同时亦存在二者相悖的情形。因此,CNCI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同行评议结果、能代偿实施学术影响力归誉的功能,并适用于跨学科比较;但同行评议或CNCI单独作为科学评价标准都会有失偏颇,以CNCI为代表的新一代负责任计量指标为支撑的同行评议将成为未来科学评价的主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针对60年间作者引用行为演变的分析,了解引文评价的局限性,促进学术论文评价方法的发展和完善。[方法/过程] 通过对1957-2017年物理学和哲学代表性期刊的280篇论文的3 314条参考文献和5 222次引文进行识别,判断和统计其在不同年代的引用特征,并讨论引用行为的演变趋势对引文评价的可能影响。[结果/结论] 通过调查发现如下结论:一是期刊论文在参考文献载体类型和年代分布上没有明显变化,但在篇均参考文献量、参考文献文内平均被引用次数、论文的引用认同和引用深度等方面存在明显变化趋势;二是引用行为的变化,使得引文分析作为学术论文评价的依据受到质疑。论文篇均参考文献量的增长以及深度引用与负面引用比重的下降,使得引文评价的参考性减弱。  相似文献   

12.
李红  韩毅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2):71-77
[目的/意义] 时值As, We, May, Think问世70周年之际,期望通过该文被引情况的计量分析,揭示该文对我国相关学科研究的学术影响。[方法/过程] 应用基于内容的引文分析方法,利用CNKI数据库检索As, We, May, Think的引用文献,在简单分析引用文献的年代分布和学科分布后,从引用文献的主题分布、主题分布演化特征来揭示该文的主要学术影响域,从主要来源学科引用文献的具体内容分析来证实该文对相关学科的学术影响范围与深度。[结果/结论] As, We, May, Think对中国的学术影响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减,尤其对图书情报领域、计算机领域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在总结国内外科研数据出版及数据引用规范发布现状的基础上,一方面梳理现有数据出版模式及优劣势,分析数据出版的主要流程;另一方面结合经典案例,提出不同出版模式下相应的推荐引用策略.[方法/过程]通过分析数据出版领域的相关研究报告及论文,对比各数据出版模式,对各出版模式的优劣势、数据出版流程及引用策略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结论]现有出版模式主要有4种,分别是数据独立出版、数据论文出版、合作出版以及期刊自行出版,每种出版模式下引用策略不同.数据出版的一般流程需要经历5个阶段,未来的研究可以从克服各数据出版模式的局限以及数据出版体系的构建入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对引文文本分类的标准、实现方法和应用进行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改进的方向。[方法/过程] 总结目前引文文本分类的几个重要角度,如基于引用功能、基于情感倾向、基于引文影响力等,对引文文本分类的实现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其优缺点。[结果/结论] 目前引文文本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和实现方法,引文文本的获取较为困难,计算机分类算法准确率较低,中文引文文本分析文献少。未来研究思路和方向应该是:统一文本分类的标准,提高引文文本计算机处理技术的准确性,扩大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论文被引频次只能反映论文的宏观影响力,无法揭示论文在他人研究中的具体作用和影响,因此,本文提出从引用内容的主题和功能两方面对论文的影响力进行分析。[方法/过程]以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J.O'Keefe的高被引论文为实例,首先,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引用内容主题进行分析;对其,影响范围及领域进行可视化分析;其次,从引用性质和功能角度,将引用内容分成正面引用、负面引用和中性引用;最后,将中性引用进一步划分为3类,分别是研究背景介绍、理论基础和实验基础。[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共词分析可以很好地表达论文影响的主题领域;引用内容的分类可以提供一篇论文被引用的多方面原因。在本实验中没有负面引用,多于10%的引用为正面引用,大约50%的中性引用都是作者在研究背景章节中介绍与施引文献相关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