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经济正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第三产业成为就业的蓄水池。在产业结构和高等教育存在互动发展关系的理论假设前提下,选取2001-2011年产业和就业数据,以投入产出分析法验证了二者关系,并对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同向性调整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工业革命以来,人力资源积累对于经济增长的先导作用在长期来看是成立的;但是从各国高等教育发展和经济追赶的历程来看,如果没有产业结构的适时调整,从"人力资源追赶"到"经济赶超"必然存在一定的时滞,结构性就业问题因此产生。本文以经济史的研究方法,构造了"人力资源积累—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的新框架来解析新时期下高等教育发展与产业调整的引领和适应关系,并从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双调整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持续有效地发挥教育的先导作用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学.研究与评价》2013,(6):86-89,78
该研究运用统计法、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对高等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的关系,以及如何使高等教育结构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从而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难题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目前我国高校毕业就业情况已经接近轻度警情与中度警情的临界点,但我国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间还是呈现出良性互动的关系,高等教育结构、产业结构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存在显著的共变关系,同时,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及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之间存在显著的时间滞后关系。对此,社会各界需要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加以关注,但也不应过度夸大"就业难"现象;高校要将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结合起来,从而更有效地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更快地实现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高等教育部门应明晰和强化市场需求信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高等教育结构,且调整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宏观指导,建立大学生就业评价和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4.
谈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等教育与个人就业之间的关系正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确定性走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不确定性。产业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促使教育与个人就业关系走向不确定性的外因;而个人对高等教育的选择、高校办学以及就业市场的特点,是其主要的内因。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与社会就业的关系极其复杂,一些研究发现了"就业"与"就学"的相互替代、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反周期"、高等教育调节分割的劳动力就业市场供需关系等现象,这些发现已经具有了公共政策的意义。事实上,很多国家在运用高等教育调节社会就业中取得成功。本文研究了高等教育调节社会就业的理论基础和主要经验,提出了我国现阶段运用高等教育作为公共政策工具调节社会就业的四个方面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高等教育已由过去的所谓"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通过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论述,针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特点的分析,提出缓解就业难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章运用高等教育和产业经济学有关理论分析我国产业结构的趋势及其对人力资源的要求,探讨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专业结构如何适应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实现高等教育发展、人才培养、就业质量提高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产业结构调整、高等教育改革与大学生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经济迅速发展对就业市场产生了较大冲击,社会面临着大学生就业难和高级技术人才缺乏的双重压力。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不协调。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不仅需要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保持二者的一致性,大学生本身还要积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构建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努力提升自己的就业技能。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对于扩大就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选取江苏省1992~2010年的相关数据,重点研究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域结构的发展关系,并结合江苏"十二五"规划,提出优化毕业生就业地域结构的对策措施,以期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状况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转轨经济下"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主要原因在于陈腐的就业观念、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过快的高校扩招和不合理的专业设置及招生规模,导致大学生供给规模大于社会人才需求,根据经济发展需要调整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专业招生计划和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等措施有助于破解大学就业困境,提高社会人力资源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江苏省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总量逐年走高.而社会就业需求量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新增大学生就业供给量.需求与供给的关系不平衡,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从需求与供给的基本关系入手,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对于加快产业结构和高校专业结构调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两国高等教育简介入手,归纳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大学生就业的特色,提出了构建合理的产业结构、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就业指导体系、鼓励创业、建立"高等教育立交桥"等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转型、就业机制的变革、高校的扩招,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成为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影响到高校与社会的关系,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办学效益,以及社会安定的综合性问题。鉴于此,有必要对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在现今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传统的高校就业指导现状己不适应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文章通过分析大学生就业现状,提出了高校构建"多元化、全方位"就业工作体系,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高校应届毕业生中的"慢就业"现象越发突出。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慢就业"现象,探索在职业能力训练营视阈下,通过提升毕业生职业能力素养,摈除"消极慢就业"导致的"懒就业",帮助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更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转型、就业机制的变革、高校的扩招,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成为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影响到高校与社会的关系,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办学效益,以及社会安定的综合性问题。鉴于此,有必要对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分析,探讨现今大学毕业生就业困境原因,得出主要原因为大学生主观预期偏高,高校调整滞后、指导作用不强,国家就业政策欠完善和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大学生应降低过高期望值,高校应增强调整和指导性作用,国家应完善就业政策、协调区域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以解决我国现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困境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用人机制的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之全球经济的衰退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导致就业和失业问题的日益突出。在此情况之下,为了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教育部倡导并要求高等院校加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培养和训练。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期间,国家和地方出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促进就业的多项措施,对于高等教育大众化主力军的地方本科院校来说,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处于研究型大学和职业学院"中间地带"的地方本科院校,必须紧跟国家、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充分认识产业结构调整后的人才需求,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地方本科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发挥地方本科院校的地缘优势和灵活优势,立足全程职业化教育,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快速形成为地方经济与社会服务的独特价值优势,成为培养地方一线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20.
周勇 《唐山学院学报》2015,28(1):100-104
人力资本理论创立以来,教育对经济的未来影响显著而现实影响不明显的观念深入人心。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大学生就业在经济增量、家庭教育投资、新型城镇化建设、经济均衡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比较显著的当期影响。正确认识大学生就业与现实经济的关系,建立健康的就业环境,依据现实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升高校教育质量,从而建立高等教育与现实经济的匹配关系,对于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