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明确私人档案法律地位,体现与国有档案占有同等地位的平等保护精神。私人档案同国有档案一样,是构建我国档案信息资源总体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私人档案的管理作出详尽的规范,这既是对私人档案价值的认定,也是对私人财产的尊重;既体现私人档案信息资源是国家档案信息资源组成部分,也是对私人档案所有者权益的平等保护思想的确认。将私人档案的财产权与其他财产权予以平等对待,实际上是私人档案财产权与其他财产权同等法律地位的体现。私人档案立法,  相似文献   

2.
作为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组织,非国有博物馆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作为法人民事权利的核心,非国有博物馆应当拥有完整的法人财产权。当前,法人财产权已经成为我国非国有博物馆管理的薄弱环节,是制约非国有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博物馆学和法学两个方面出发对非国有博物馆法人财产权的概念、特点、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建立非国有博物馆法人财产权管理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作了探讨,为文物主管部门研究制定非国有博物馆法人财产权管理法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档案法》中档案法律定义之缺陷及其修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档案法律定义所规定的国家管理档案范围 ,仅限定为“国有档案” ,而将大量的“非国有档案”拒之法外 ,有悖于依法治档宗旨。将“非国有档案”立法 ,纳入档案法律定义之中 ,这是市场经济的需要 ,是“入世”的需要 ,是落实《宪法》精神的需要 ,同时也是构建档案事业依法治档保障工程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在对刑法中"国有档案"进行解释时,应充分注意与档案法的衔接。档案犯罪法益为"国家对国有档案的管理秩序",档案内在价值的保护并非档案犯罪立法所向。档案犯罪并非侧重对所有权进行保护,国家管理的非国有档案也属于档案犯罪中的国有档案。对于国有档案复制件是否为档案犯罪对象,应以侵犯复制件管理的行为是否与侵犯原件具有同等程度的社会危害性为标准。  相似文献   

5.
档案安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问题,制约着我国档案事业的顺利发展,档案法与刑法之间的科学衔接是法律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对于档案违法犯罪的规制,档案法是刑法的前置基础,刑法是档案法的有力保障,二者的有效衔接至关重要。但是,当前的主要问题是档案安全行刑衔接制度在立法衔接、案件移送、证据转换、监督机制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漏洞,导致档案执法部门与公安司法机关在处理档案违法犯罪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遭遇堵塞。为实现档案安全领域行刑衔接制度的公正、高效运行,加强对档案违法犯罪行为的规制,应进一步建立健全档案安全行刑衔接立法以及完善案件移送机制、健全证据转换规则、构建行刑衔接的信息共享平台、完善监督机制等制度规范,保障档案安全,促进档案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非国有企业档案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实践、法律、理论三个角度分析了非国有企业档案监管的缘起,并通过调研发现其在监管依据、监管对象、监管模式和监管主体上面临着一些困境,进而从强化非国有企业档案监管顶层设计、厘清监管档案的范围与场景、做好分类监管与常态化监管、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监管机制提出监管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档案治理不仅需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共同参与,而且需要对参与者的行为进行法律规制.在研究档案治理的体系建构和制度保障的过程中,以公民利用档案权利实现为切入点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公民利用档案权利为切入点,结合档案工作自身的保密性,剖析档案治理中公民利用档案权利实现的路径,进而明确档案治理视域下法律规制的价值导向与逻辑起点,为推动档案治理体系和档案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档案作为国家和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真实记录,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产.对档案的有效管理、利用和保护依赖于各项法律制度的健全和落实.我国<刑法>第三百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了抢夺、窃取国有档案罪.本文拟就该罪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9.
文章肯定了我国档案法制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档案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档案法规在档案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指出了档案立法在非国有档案监管、电子文件归档、越位立法和部分规章相抵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今后应对电子文件管理、档案著作权、档案开放和保护个人隐私权等方面档案法规进行必要的制定或修改,使档案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由省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行使对非国有档案监控范围的划定权,不仅会给国家档案局确定国有档案范围带来困难,也会给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非国有档案的监管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1.
抢劫国有档案,应以抢夺国有档案罪论处.抢夺、窃取国有档案罪的对象包括国家机构在公务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档案,国家收购、征购、受赠的非国有档案,以及国家档案部门代管的或寄存于国家档案部门的非国有档案,但不包括国有档案的复制件.  相似文献   

12.
检察公益诉讼在档案行政管理领域的拓展,有助于满足档案公共利益充分保护与档案行政管理权力全面监督的二元现实需求。诉的利益理论、客观诉讼理论以及风险预防理论为检察公益诉讼在档案行政管理领域的拓展提供了多维证成进路。尽管“诉讼法”模式、“档案法”模式以及“专门法”模式均可作为检察公益诉讼在档案行政管理领域立法建构的可选模式,但从经济性与协调性角度看“诉讼法”模式更为适宜。立足于检察行政公益诉讼的现行规定,检察公益诉讼在档案行政管理领域的立法建构可从受案范围的扩展与诉前程序的优化两方面进行规范回应,期冀实现档案检察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的健全与善用。  相似文献   

13.
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方面的制度可操作性不强、制度衔接不畅以及相关法律制度构建滞后。为从制度上保障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顺利发展,在充分认识到有关领导档案文化意识淡薄和档案管理体制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构建档案文化服务制度、完善高校档案管理制度及档案事业相关法律制度是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国外私人档案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是一个民族记忆的瑰宝,私人档案是民族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对重要私人档案的管理除了在法律上加以控制外,在国家档案机构中对私人档案都有实际的收藏。世界各国由于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不同,对“公共档案”和“私人档案”都有不同的界定。一般来说,“公共档案”指国家所有的档案,也称为国有档案。除国有档案以外,非国有组织(如包括工商企业、社会团体等)或个人也都产生了大量私人档案。由于其工商企业的投资主体或社团组织的发起人主要是私自然人或私法人,因而其权益主要归私人所有,而作为其存在伴生物的档案,当然是…  相似文献   

15.
档案行政指导是一种行政行为,依法行政要求对其应进行法律规制.对档案行政指导的法律规制主要有:实体规制、程序规制和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6.
构建档案数据安全保护义务制度对完善档案法治与强化档案数据安全监管具有积极意义。档案数据安全保护义务聚焦于事前风险控制,以危险控制理论和财产权社会义务为法理支撑,目的在于保障档案数据的增值再利用。《数据安全法》视域下,建议从主体、客体与义务类型三方面探索档案数据安全保护义务制度的内部构成,明确违反档案数据安全保护义务的公私法归责原则,厘清档案数据处理者违反数据安全保护义务造成损害的赔偿类型,还需以行政责任为追责重心,实现档案数据安全保护义务与行政责任的均衡配置。如此不仅为档案数据处理者提供了可行的数据安全实务指引,也明确了档案数据安全监管的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17.
"非国家所有档案"(以下简称"非国有档案")的概念虽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中并未明确提出,但《档案法》规定了"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是指机关、政党、军队、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原始形成和继受取得的档案,除此之外的档案均是"非国有档案"。并不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除国有档案形成主体之外的法人、其他组织)在经历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形态的改变对非遗保护制度提出了时代要求,非遗在个人生活领域和社会经济领域的交叉发展是现代社会非遗的全新样态,合理的制度构建是实现非遗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前提。基于非遗的社会性和公共性特征,开明利己主义指导下的非遗财产权保护符合经济理性和道德理性的双重要求。以利益平衡为前提,在非遗类型化的条件下对适配市场化发展的非遗进行财产权保护,在为其提供经济秩序保障的同时还能激发其内生性发展动力,以实现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姚明 《档案学研究》2021,35(6):52-57
本次《档案法》的修订将档案利用作为一项重点内容,有力提升了我国档案利用的法治保障能力,但这并非为我国档案利用的法治化进程画上句号。国外档案利用的法律规制主要聚焦于档案利用前准备工作、档案利用的分类管理、档案利用的方式方法、档案利用的程序设计和档案利用的违规惩戒等八个方面。基于我国档案利用法治化建设的发展要求,从当下而言,需要通过《档案法实施办法》的配套修订对新增内容予以细化;从未来而言,基于档案利用的基本规律和国外档案利用法律规制的经验,未来《档案法》关于档案利用的规制应重点关注档案利用的保障措施、例外制度和限制机制等三项内容。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司法困境、文化多样性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事务管理等方面分析了构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共属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实践经验的角度论证了在我国使用此项制度的可行性,探讨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制度现状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诉讼的具体制度构想,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立法保护和司法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