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邓小平在1979年以后的14年,先后有14次谈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理论上认为可以把邓小平对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分为三个阶段,前3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初步提出阶段,中间5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形成阶段,后6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最终确立和成为我们党将其确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论特点高军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总结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并有一个逐步形成、发展的过程。1985年邓小平同志在一次讲话中...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指南。第四次修宪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严格依法办事,集中表达了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内涵,是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又一次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4.
在1975年整顿中邓小平提出的“三项指示为纲”和邓小平指导与影响下形成的三个著名文件,以及邓小平的一系列讲话和中共中央发出的指导整顿的一系列文件,已经具备了党后来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的雏形。1975年的整顿是推进党工作重心转移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次探索。所以1975年整顿是邓小平理论的孕育阶段和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5.
0引言在20世纪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发展史上,人们的一个基本思维定势是: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特有产物,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邓小平同志经过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几十年历史的深入总结,在1985年和1992年分别指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显然,邓小平同志的这个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一次重大发展。要理解邓小平同志的这个理论贡献,就要求我们深入分析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一是突出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决议》自始至终贯穿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把邓小平同志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概括为“八个强调”。  相似文献   

7.
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最重要的就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过去苏联的模式成为判别是否坚持社会主义的唯一标准。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邓小平同志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最重要成果,就是对社会主义进行了科学的概括,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法制思想的形成有其客观的背景和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邓小平强调法制建设的重要地位,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内容,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邓小平的法制思想是我们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法制思想的形成有其客观的背景和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邓小平强调法制建设的重要地位,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内容,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邓小平的法制思想是我们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
王旖旎 《当代电大》2004,(10):52-55
1 填空题 1)1982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使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是在_.  相似文献   

11.
王安石形象在《宋史》与邓广铭笔下是截然不同的。在邓广铭笔下,王安石是一个少年胸怀远大抱负,入仕后学以致用,为改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造福于民而勇于与大地主阶级斗争之人,对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他都具有自己的韬略和具体施政方针,是一位杰出的政治改革家。但是在《宋史》以及随后的八百年间,他是一个不近人情、为达目的疯狂排斥自己的恩人和挚友之人,他祸国殃民,是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为还原一个真实的王安石,文章力图从二者成书的选材、王安石的个人品质及思想和两者对新法评价的态度的不同来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2.
邓平在1927年年仅23岁时就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后历任党、国家、军队的重要领导职务,第三次复出后成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领导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崭新历史时期,是举世公认的管理大师。邓平在管理党、国家、军队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而以人民利益为本犹如一根红线贯穿于邓小平管理哲学思想的始终,是邓小平管理哲学思想的精髓和核心。本文对邓小平以人民利益为本管理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的梳理。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远程教育思想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启了电大现代远程教育之路。电大远程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是邓小平远程教育思想的现实化,是实践邓小平远程教育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电大远程教育创新的历史任务不断昭示邓小平远程教育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充分体现了邓小平远程教育思想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4.
林斤澜是少数的可以成功横跨十七年文学和新时期文学的老作家,愈到晚年,林斤澜的创作愈是老到。正是由于温州地域文化和方言的进入,令林斤澜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小说创作得以别开生面,《矮凳桥风情》系列小说是林斤澜最具地域特色的作品。正如汪曾祺所概括的那样:和许多人一样,林斤澜在新时期前的文学写作,像是说着别人的话,用别人也用的方法写作。从《矮凳桥风情》开始,他才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情,自己的语言,自己的叙述方式,于是也有了真正的林斤澜小说。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次阐述了邓演达提出的“我们的使命是代表民众谋利益”的光辉思想, 并科学地深刻地分析了这一思想提出的理论基础。作者认为, 这一思想的提出, 是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标志; 他一生为革命英勇而献身的实践活动, 是他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崇高理想的具体体现。据此, 作者推翻了长期以来学术界确认邓演达是一位小资产阶级革命家的结论, 认为他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民众谋利益奋斗终生的伟大的、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家。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和邓小平作为长期共事的伟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二人既有亲密无间也有严重分歧。毛泽东对邓小平的领导才能、政治品格等方面多次充分的肯定,给予高度的评价,数次作为接班人来培养;但当他自己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出现重大失误的时候,又对邓小平做出否定性评价,两次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国内和国际背景。"世界大战可以避免"、"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的科学论断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立论依据和理论基石。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邓小平在其国际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与其国际战略思想相统一的外交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恢宏实践中,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史学思想,形成了一整套内容丰富、蕴涵深刻的史学体系。实事求是在其史学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的工作首要,是中共党史的真实写照,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邓小平史学研究思想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为了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广安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出版了《邓小平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与实践》论文集。这个文集全面地介绍了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历史脉络,深刻地揭示了他的职业教育思想的科学性,创新地展现了他的职业教育思想的发展面貌。可以说,邓小平是我国当代职业教育的伟大导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