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川气东送管道工程作为一条长距离天然气管道输送工程,沿线地质情况复杂多样,其中大部分地段为灰岩区,岩溶比较发育,管道的铺设和隧道的开挖施工存在的危险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2.
高盛翔 《大众科技》2009,(4):100-101
天然气的气源是天然气供应的源头。文章简介了合肥市天然气的气源情况,分析了气源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规划,提出采用“西气东输”和“川气东送”作为合肥市的主气源,LNG和省天然气公司的剩余天然气作为合肥市的调峰气源,确保合肥市天然气的稳定供应。  相似文献   

3.
正1概述川气东送工程是我国继西气东输工程后又一项天然气远距离管网输送工程。该工程西起四川达州普光气田,跨越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6省2市,管道总长2170 km,年输送天然气120×10~8 m~3。建设初期,22家参建企业响应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会战川东北,决战川东北,创业川东北,奉献川东北"的号召,汇集到川东北工  相似文献   

4.
川气东送管道工程被列为国家"十一五"重大工程,如何在确保安全、环保的前提下,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川气东送管道工程建设任务,实现中石化集团公司提出的"树中石化品牌"、"建设四大工程"的战略目标,通过创建国家优质工程,能够明确工程建设盼各项具体目标,凝聚参建各方力量,和谐参建各方关系,充分调动起各参建单位攻坚克难、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新疆管道工程水土流失特征及其防治措施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工程是二十一世纪初我国西部继"西气东输"项目实施以来的又一重要建设项目,是国家级的能源生命线工程,也是西部大开发宏伟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论文分析了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工程(新疆段)工程施工后沿线水土流失特征,针对影响水土流失主要因素,按照施工图设计阶段要求提出了水工保护、水土保持工程等综合水土流失治理及防治措施体系,达到减少工程新增水土流失,保护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山区长输管道线路长,管路起伏大的特点,本文以川气东送5、6标段为例,简要阐述山区大落差长输管道水压试验中试压段落的划分,上水系统的确定,试压过程的控制和排水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普光天然净化厂是我国能源大动脉—川气东送建设工程的“枢纽”,其建设规模及天然气年处理能力位居亚洲第一,该项目引进了很多国外先进设备.做为工艺流程输送介质的心脏设备-泵,其安装与检修的质量对机组的正常生产运行起着很关键的作用,直接影响设备的使用故障率及寿命,保证装置的“安、稳、长、满、优”关系到净化厂的直接利益.2012年2月我单位承担并圆满完成了净化厂第三联合装置大机组检修任务,本文以半富胺液泵为例,重点介绍大型泵机组的检修安装施工程序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川东北高压气井固井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东北是川气东送工程的重要气源区块,该区块地质构造非常复杂,在须家河和嘉陵江、飞仙关地层存在高压气层,固井极易发生气窜影响固井质量,影响川气东送工程建设。本文从川东北气井固井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影响气井固井质量的主要因素,兼顾固井工艺及水泥浆技术研究出一套适应川东北高压气井实际情况的固井工艺,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9.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继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项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相结合的中国历史与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该项目历经预研究、一期、二期后,第三期——“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其相关文物保护技术研究”,无论是研究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  相似文献   

10.
如何实现气源、管道承压能力、管道输送能力、管道安全状况、客户关系、天然气销售结算、天然气市场开发等方面相对和谐统一,实现产、 运、销的最优化运作(既要在管道安全运行的条件下实现天然气销售利润最大化,进行业务绩效管理;又要根据客户关系和市场销售的变化进行天然气业务分析 模拟和预测),以保证分公司整体效益最大化,这既是各级领导所面临的越来越重要的问题,也是各级生产运行和管理部门急需解决的难题,更是输气管网实 施现代化管理决策的重要手段,其经济效益是无法估量的。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成品油和天然气需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章健  葛良全 《资源科学》2006,28(5):120-126
本文收集了四川省及国内外能源消费和国民经济发展等有关指标的大量历史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四川省能源终端消费构成,并采用部门分析法、GDP能源终端消费单耗类比法、回归分析、灰色预测、神经网络预测等多种预测方法建模,预测了四川省2010年和2020年能源终端消费量,然后经加权平均各种预测方法的预测值,确定四川省2010年和2020年能源终端消费量分别为9 738.94×104t标准煤和19572.60×104t标准煤。再根据该预测值,采用各种能源消费比重分析,预测了四川省2010年和2020年成品油和天然气需求量。最后对成品油和天然气进行了供需平衡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四川省今后能源建设提出了合理建议。论文为四川省“十一五”能源规划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另外,本文历时几个月艰辛收集的四川省及国内外经济发展和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大量历史数据,对做同类研究的组织和个人都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东海油气资源及中国、日本在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耀光  刘锴 《资源科学》2005,27(6):11-17
东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成为与中国海域相邻与相向的日本国觊觎已久的目标.中、日东海油气资源之争,源于中、日专属经济区界限划分之争.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沿海国可以从领海基线量起,向外200n mile划出专属经济区.在专属经济区内的所有资源归沿海国拥有和专属管辖.由于中日东海海域之间的宽度不到400n mile,中日在东海尚未划界.为此,日本单方面提出所谓的"中、日中间线".日方提出的"中间线"的日本一侧,实际上是中国的专属经济区.由于这种划分不符合国际法的精神,中国决不会承认.而中、日之间东海海域的划界应遵循"大陆架自然延伸"的原则.中国从未承认过"中间线",而在"中间线"以东海域属于争议海域,日方在这一海域无权采取单方面行动.文中对中、日两国东海大陆架划界分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按照国际法划分东海大陆架的原则以及我国的政策,从而提出了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方案.  相似文献   

13.
海底管道失效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海底管道作为海上油气田的生命线,在海洋石油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恶劣的工作条件使海底管道经常因腐蚀、波流冲刷、机械破坏等原因而失效,海底管道的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文中对海底管道失效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也从选线、设计等多方面提出了防止海底管道失效的对策,并对海底管道检测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区域战略布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根据中国天然气资源分布、天然气勘探开发现状、天然气供需市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管网建设及下游消费市场等多种因素,提出了近中期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区域布局:(1)中部区天然气资源基础雄厚,勘探开发基础好,离经济中心较近,是近中期中国天然气发展的基础和主战场;(2)西部区天然气资源相当丰富,但远离东部经济中心,要以“西气东输”工程为契机,开拓天然气勘探开发大场面,使之发展成为继中部区之后的战略接替区;(3)海域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而且具有临近消费市场的地理优势,应摆在优先开发利用的战略地位上,加快发展步伐,提高天然气产量,优化沿海地区能源消费结构;(4)东部区天然气资源相对贫乏,但市场条件优越,天然气需求旺盛,要挖潜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天然气气田,充分利用本地资源。  相似文献   

15.
熊琛然  王礼茂  张超  屈秋实  向宁 《资源科学》2019,41(9):1665-1674
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油气资源生产国和出口大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逐渐成为中国和日本油气资源主要进口国之一。本文通过构建能源地缘经济关系评价模型,以俄罗斯远东—太平洋原油管道为切入点,对该管道建设中的1995—2016年俄罗斯与中日两国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①中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指数由1995年的0.079不断攀升至2016年的0.693,日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指数由1995年的0.992下降至2016年的0.266,两条指数变化曲线交汇于2012年并呈现“剪刀差”状。②中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演变轨迹呈现出波浪式平稳(1995—2002年)、斜“N”型上升(2003—2008年)和快速上升的变化趋势(2009—2016年),2008年后,中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同期的日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演变轨迹呈现出波浪式平稳、快速下降和梯级下降的变化态势,当前日本仅为占俄罗斯原油出口量份额极少的一个出口目的国。未来,随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入推进,中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将继续向好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国围绕油气资源和通道竞争的日益激烈,世界油气地缘竞争也逐渐呈现出海陆角逐均势发展、供求关系多元化和油气合作区域化的新趋势.文章分析了中国石油供应安全面临的主要地缘政治风险.提出中国在拓展海外油气供应渠道的过程中,应把握"有限扩张"原则,在全球的能源竞争格局和区域能源竞合大势中"避风就势.联合抗衡".这些策略将有助于中国在世界油气地缘封锁中成功突围和实现油气供应多元化.  相似文献   

17.
以规模及运量最大的中国东部原油管网为研究对象,选取2009年37条管道和满洲里-大庆铁路、20个主要油田及港口(口岸)、32个主要炼厂,建立原油供需平衡表,基于运费最低并考虑到不同管径管道的运输成本差异,结合空间分析与线性规划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对东部原油管网进行空间优化研究及分类评价,结果表明:①2009年中国东部原油管网优化运费较实际运费减少了34.5%,表明原油管网总体流通效率不高,具有较大提升空间;②东北地区各管道流通状况相对较好;华北地区管道均为负荷不足或无负荷类型,流通效率不高;华东地区黄淮分区的多数管道为负荷不足类型,仅有两条百万吨流量管道为良好类型,长江中下游分区的甬沪宁线和仪金线为超负荷类型.  相似文献   

18.
针对川西地区敏感脆弱的生态坏境,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提出了川西气田油气绿色开采战略目标,致力于油气开采过程中的成套技术研发,着重在压裂返排液重复利用技术、钻井液重复利用技术、地层水利用技术3个方面积极开展工程技术创新,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基于对西南油气分公司技术创新内外环境的分析,揭示西南油气分公司技术创新的本质,阐明在需求拉动和技术推动的双重作用下企业要同时具备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和创新增效的理念及良好的制度保障,才能真正实现绿色低碳、持续创新的原理。  相似文献   

19.
中国能源资源的数量、流动与功能分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伴随着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能源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如何引导能源资源在中国区域之间的合理配置,保障中国区域能源资源的可持续供应,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能源资源区划研究也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国能源区划研究起步较晚,从区域尺度系统探讨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资源本底、区际流动,并据此进行能源资源供给区划编制的研究成果较少,鉴于此,本文立足于上述7种能源资源,开展了能源资源本底、区际流动以及区划研究工作。研究结果显示:①从能源资源本底来看,位列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资源量前五的省(区、市)所占比例依次为72%、71%、86%、74%、60%、73%和39%;②从能源资源流动看,煤炭资源省际流动范围广、规模大;原油省际流动范围较小,主要表现为北油南运,天然气流动范围较小,主要表现为西气东输;③从能源区划与定位看,煤炭资源划分为国家煤炭基地、地区煤炭基地和煤炭汇集地;原油资源划分为原油主产区、原油接替区与原油汇集区;天然气资源划分为国家天然气基地、地区天然气基地与天然气汇集地;水电资源划分为国家水电基地、地区水电基地和水电输入地;太阳能资源划分为国家太阳能发电基地、地区太阳能发电基地及不适宜开发地;风电开发划分为国家风电基地、地区风电基地与不适宜开发区;非粮生物质能划分为大规模开发区、中小规模开发区、不适宜开发区。  相似文献   

20.
天然气长输管道在沼泽、湿地经过时,地下水浮力会对埋地管道的正常运行造成威胁,传统的抗浮处理是为管道增加配重块。本文介绍了混凝土夹克管抗浮在天然气长输管道上的应用,该方法在长输管道工程中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