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率与自行车运动员的训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心率是了解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指标,在一定范围内心率的变化与运动的速度和强度,与肺通气量和摄氧量指标直接相关的.心率是探查运动员机能状态的窗口.因此,运用心率的变化规律来指导训练,拓宽训练的思路,科学地把握训练量与训练的训练的强度,从而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2.
体育锻炼或参加运动训练是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为了解体育锻炼或运动训练对学生健康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了解60米跑后心血管系统的机能状况,我们选用了“心率”这个重要指标,对体院学生进行60米跑后的心率变化作了初步分析。进一步探讨在运动训练影响下身体机能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为今后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心率监测在体育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率(HR)是心血管系统最容易测定的指标,它既可以反映心血管机能,又可以反映节省程度和恢复情况,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本文就心率监测在体育运动中实践应用的现状进行了论述,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长期以来在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医务监督及健身运动方面运动强度监测的现状,避免运动强度安排的盲目性,为科学健身和提高运动成绩提供客观的量化标准。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军事体育专业毕业学员在千里野营拉练中部分心血管机能指标的跟踪监测,对心血管机能在拉练全程中适应性进行了分阶段研究,结果表明军事体育专业毕业学员的心血管机能良好,不仅能适应这种强度的训练,而且这种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心血管机能。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中运动员心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心率为指标来反映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的运动强度.通过对2001年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在半决赛和决赛时所有参赛运动员的心率测试发现:参赛选手大都有良好的心血管机能;比赛对抗很强,平均为大强度运动,尤其在第三、四、五局和决赛时的比赛更是在极限强度范围运动.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不仅要注重运动量,更要考虑运动强度,并可运用心率指标进行监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木兰拳锻炼组与对照组四项心血管机能指标的测试和对比检验。得出木兰拳的锻炼对老年人心血管系统机能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7.
放松音乐及音乐电针对有氧运动疲劳的恢复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聆听放松音乐或足三里音乐电针法对49名男大学生的有氧运动疲劳治疗15 min,通过心率、下肢肌力、血糖、尿蛋白、视觉简单反应时、主观体力感觉(RPE)等生理、生化及心理指标评估和比较疗效.结果:两种疗法均使心率及RPE显著下降;放松音乐还可显著降低尿蛋白,并有缩短视觉简单反应时的趋势;音乐电针使RPE下降的幅度超过听放松音乐,但下肢肌力及血糖显著均低于治疗前,视觉简单反应时有延长趋势,并显著长于安静状态.表明:放松音乐能促进心血管及心理疲劳恢复,增强肾脏调节能力,改善中枢及骨骼肌疲劳状态;音乐电针对心理疲劳的恢复效果优于放松音乐,对心血管疲劳的作用与放松音乐相近,而对骨骼肌疲劳、中枢疲劳及机能状态下降等的作用不及放松音乐.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北京体育师范学院竞技体校男子篮球运动员不同训练阶段的心功能运动试验及血液动力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强度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同的效应。负荷后最高心率、变时性储备、变力性储备及机能指数对客观评价运动员心血管机能状态和训练水平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普通成年人在逐级递增负荷运动至"力竭"时心血管机能变化特征及不同身体质量指数(BMI)、有无运动习惯对其的影响。方法:266名20~59岁的普通成年人为对象,测试运动至"力竭"时心率、血压等指标,分析不同年龄段人群逐级递增负荷状态下血管机能的变化,同时分析了不同BMI、有无运动习惯对心血管机能变化的影响。结果:男性力竭时的收缩压上升较同年龄段女性高,超过200mmHg者占14.2%;男女受试者中舒张压超过110 mmHg者占4.5%;脉压差超过100 mmHg占总人数的22.2%,在男性受试者占到男性总人数的1/3以上。在相同负荷下,肥胖人群心血管机能指标的上升幅度比正常者大;有运动习惯者的血管机能指标上升幅度比无运动习惯者小。结论:在运动终止时不同年龄段人群脉压差的值均发生较大的变化,且其是心血管风险事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在运动负荷试验中应该密切观察它的变化;BMI≥28者在运动试验中血压变化较正常者明显;有运动习惯者心血管系统对于运动刺激会形成能量节省化的状态,对运动负荷的反应小于无运动者,因此不能单独以运动时间或负荷强度而终止试验。  相似文献   

10.
不同武术套路训练形式对运动员心肺机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超声多谱勒、遥测心率和肺功能仪,测试了武术套路训练中不同负荷形式运动员升主动脉血液动力学指标,观察了运动过程中心率以及不同负荷后肺活量、第一秒时间肺活量、最大通气量的变化,研究了不同负荷运动员心肺机能的反应,为武术训练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超声多普勒和多道生理记录仪研究了18名高校体操运动员和12名普通大学生在安静时、运动负荷后即刻和恢复期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体操运动训练能有效地提高每搏输出量,降低心率,减小运动负荷心肌紧张性改变。提示高校体操训练对机体心血管机能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安静状态下女性瑜伽健身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女性瑜伽健身者为研究对象,以心率变异性这一重要生理指标来检测和评价瑜伽运动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样本采用瑜伽健身会馆新入会女性健身会员68人。所有研究对象按照瑜伽运动处方运动1年,测定受试对象在瑜伽锻炼前后安静状态下心率变异性的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以微观和量化的指标来科学评价瑜伽运动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瑜伽运动提高健身者的生理机能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实验法,对参加6个月杨式太极推手与套路锻炼的50—60岁中老年女性心血管功能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杨式推手运动强度属于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适合中老年女性锻炼;推手与太板拳套路结合锻炼比单独太极拳锻炼更能提高中老年人有氧工作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太极拳术锻炼对中老年人心血管机能的改善程度与运动强度成正相关,运动强度越大,心血管机能改善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以16名不经常锻炼的中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安排24周的力量练习,每周练习两次,每次60min,运动强度为1RM的40%~60%,并辅助进行柔韧素质的练习。在训练前、训练8周、16周和24周后,分别测定受试者的心血管机能、血液生化、骨密度、肺活量等身体机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力量练习对中老年女性的身体机能有显著性影响,主要表现为:肺活量显著性增加,手臂和脚踝的血压出现下降,安静时的心率下降,对血管弹性程度和血管的阻塞程度没有影响;血液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都有所下降,对骨密度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8名体育学院男生分别在无、有赛场噪声暴露下进行定量负荷踏车运动后心率、反应时、运动时、握力、肌肉用力感以及睾酮/皮质醇等指标的测定,探讨赛场噪声对机体疲劳的影响。结果发现赛场噪声不仅加剧大强度运动时心血管的反应,而且诱发及加剧中枢神经机能下降,引起内分泌激素调节失调,从而加快疲劳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运动员的心血管机能状态与训练水平、运动成绩密切相关,主要通过实验法对自由式滑雪运动员的心电图进行监测,对运动员的心血管功能在不同训练时期内的心电图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行监测分析,为运动员科学训练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肚皮舞练习对青年女性身体形态及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52名女性参加16周肚皮舞练习前后身体形态指标和机能指标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肚皮舞练习能明显改善女性形体特征,提高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水平以及身体柔韧性、平衡能力,对女性内分泌也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对河池学院2007级学生在07学年度和09学年度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男生在三年中身体指标发育更加合理,身体充盈度有所提高,肺活量和力量素质有明显提升,而心血管机能和柔韧素质有所下降。女生体重和克托莱指数有所降低,肺活量明显增加,心血管机能和柔韧、力量素质均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心率指标的测定是目前学校体育教学、训练中实用、简便易行的方法之一。文章对“运动与心率”这一相关机能变化规律,作了分析研究,为科学指导体育教学与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应用尿常规、内分泌激素、血红蛋白和反应时等一些生理生化指标对集售大运动量训练课进行机能测试,探讨少年男篮运动员对大运动量训练的机能反应和大运动量训练客观评定的有效指标。研究表明,HR、PRO、血T、血C、HB和反应时,可作为少年男篮运动员集训期大运动量训练课机能评定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