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组织架构是学校管理的基本框架,是现代学校制度中管理体制的一部分,重构学校组织架构,推动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促进教育质量和办学品质的提升,最终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杨连明 《上海教育》2007,(7A):47-48
建立起良好的学校组织架构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主要是促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升,最终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学校组织架构既要具有学校特色,突出学校的自主性,即形成适合学校发展特点的办学优势,同时能得到广大师生认同,还要与上级行政管理部门和教育业务机构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相对应。[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王建定 《上海教育》2007,(7A):58-59
学校组织架构的变革应立足于教育规律,关乎学生和教师利益。因此我反对一味守成不变,无视教育改革的形势发展,毫无保留地沿袭传统架构;正确的或适合时宜的变革应对学校组织架构采取改良的态度。我所采取的方法是顺应当前教育改革形势,保留学校政教、教导、总务三处,不更改处室名称,抓住改革的重点与热点,成立学校文化研究室和教师专业发展指导中心。  相似文献   

4.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其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地位和作用,特别是与德育的关系问题却一直还存在着争议。这一基本的学科架构问题得不到解决,严重阻碍着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发展。本文以基础心理学中的人格结构理论为依据,对如何架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南京市中山小学认真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结合学校地域文化,从文化引领、课程架构、队伍建设三方面探索育人方式变革路径,打造了具有“中山文化”特色的教育品牌。  相似文献   

6.
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出现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动力系统。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人们一方面对学校教育寄予了高度的期待和积极的关注,甚至将学校教育功能夸大、神圣化;另一方面又肆意对学校教育说三道四、横加批评,置学校教育于"万灵药方"和"百病之源"的尴尬之地,严重制约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只有仔细审视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功能价值,清楚、理性、全面认识学校教育的功用与有限性,才能促进学校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学校教育对儿童的道德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学校的道德文化、学校的精神气质直接作用于儿童的道德精神的形成。因此,学校整体上必须是一个道德结构,必须是道德性的机构。学校教育中的各种不道德性是道德教育失去实效的根本原因之一。塑造学校的道德文化就是对学校进行道德改造,就是形成一种促进教师、学生的道德人格以及组织本身的道德性不断向优秀发展的文化,让道德价值和道德追求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把学校建设成具有道德性的教育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不能把家庭和学校看成是一种权力架构,应争取与孩子沟通,并帮助其了解教育的目的和方式, 以避免教育上的负面影响。同时指出:优质教育要跨出新一步,必须从家庭与学校的协作做起。  相似文献   

9.
英国替代性学校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兴起的有别于公立学校和传统私立学校的新型教育机构。替代性学校作为对指定性的、整齐划一的公立学校课堂教学具有替代和补充性意义的教育组织,其重要特征是注重教育个性化。替代性学校本着关注、照顾到每一个孩子发展的理念,向学生施以不拘一格的、灵活多样的教育。这样,既促进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和个性成长,又体现出教育主体独特的教育风格。  相似文献   

10.
当前学校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逐渐对传统的强调计划性的学校教育观提出了质疑和否定,转而更多地强调学校教育的不确定性。学校教育的计划性和不确定性都各有自己的局限,两者并存不悖,不能彼此取代。这是现代学校教育二重性的表现。这种二重性是由现代学校教育的固有矛盾所决定的:一是学校组织与教育实践的矛盾,一是学校组织与教育主体、外部环境的矛盾。认识学校教育的二重性有助于解决学校教育实践中的诸多两难问题。学校教育的智慧就存在于其计划性与不确定性的辨证把握之中。  相似文献   

11.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加强班集体的建设,促进良好班风与学风的形成,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所学校要有一套严格的学校管理制度。管理好一个班级,自然也少不了要建立一套科学严密的班级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2.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健康而全面地成长。然而,现实中却频频出现“反教育”现象。论文在对学校教育中的“反教育”现象进行表征的基础上,从学校组织管理的控制逻辑、教师对模式化教学的崇拜、应试化办学理念的桎梏和偏重结果导向的评价制度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反教育”现象的成因,基于“人本主义教育”的视角提出了消解“反教育”现象的初步对策,即弘扬人本教育、坚持人本管理和落实人本发展。  相似文献   

13.
建立起良好的学校组织架构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主要是促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升,最终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学校组织架构既要具有学校特色,突出学校的自主性,即形成适合学校发展特点的办学优势,同时能得到广大师生认同,还要与上级行政管理部门和教育业务机构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相对应。  相似文献   

14.
学校公民教育面临着源自于组织生活的公共性匮乏的困境,这种公共性的匮乏集中体现为三个主要方面:一是学校组织主要遵循着垂直型的权力结构,使得组织内部呈现出显著的权力等级性,阻碍了公民关系在学校生活中的形成;二是学校组织的管理逻辑依然是控制与"物化"的逻辑,使得学生难以获得主体性的公民身份,因而也难以形成深刻的公民体验和公民认同;三是学校组织的目标导向是人力资源的"生产工厂",这与培养好公民的育人目标出现了严重的背离。在公共性匮乏的状态下,学校组织将成为公民生活和公民教育的障碍,制约学校公共生活氛围的发展。为了使学校组织成为公民教育的促进力量,必须克服组织中的权力独占性、管理控制性以及私益的膨胀性等,从而建构民主的公共生活空间,最终促进学生的公民品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超市学校基于对学习者需要的充分满足,通过对学校办学理念、组织架构、人力资源和教育产品等谋划经营,凸显学校特色教学和服务功能,在中观层面上实现教育超市的理想愿景.超市学校就是要精心构建学校经营目标体系,对多元办学形式、教师资源、超市课堂、特色课程和社团活动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让基础教育的"服务性"、"选择性"、"丰富性"、"人文性"得到生动的体现,学校由此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及其规则系统,是社会制度在学校领域的具体化与明晰化,带有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与文化制度的深深印痕,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作用的综合产物与必然结果。学校教育制度可以分为非正式学校教育制度和正式学校教育制度。完善这两种制度执行的实施机制与支撑体系,有利于升华学校教育制度的执行力度和执行水平,促进学校教育活动的持续、纵深开展和有效推进,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学校教育质量是指学校的办学质量,包括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质量。学校特色是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学校特色建设是促进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借鉴特色学校的成功经验发现,通过学校特色建设促进学校教育质量提升,一是应该树立正确的学校特色观和科学的学校教育质量观;二是要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师队伍,为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奠定基础;三是要通过构建有特色的学校教育模式,推动学校特色的整体发展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四是要重视建立和完善促进学校特色建设和教育质量提升的调控机制.实现学校特色建设过程与教育质量提升过程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在学校教育改革进程中,人们关注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如何提高学校教育的效度。提高学校教育效度,只有推动学校整体变革、促进学校科学发展才可能实现。提高学校教育效度指向是建设有效学校,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从学校整体变革的角度出发,以学校文化为引领,以课程建设为支撑,以教学改革为重点,以评价改革为导向,以队伍素质为保障,以教育科研为推动,是建设有效学校的科学途径和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9.
闲暇教育是当代学校教育的一种新的发展,也是当代社会对学校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怎样认识闲暇教育及利用闲暇教育促进人的发展,成为关注的焦点。因此,极有必要进行闲暇生活指导,组织与实施闲暇教育。闲暇教育应该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积极而有效的作用,在直接和间接的意义上增进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治理结构即教育的权力关系,它集中表现为组织架构、责权分配和制度安排。教育改革的关键是建立健全教育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教育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政府要科学确权、善于分权、舍得放权、敢于监权,学校要自主办学、依法办学,依靠第三者对教育行为做督导检查、对教育质量做监测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