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与比较教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自20世纪90年代起,后现代主义思潮开始浸入比较教育领域。它以批判性、去本质性、多样性、差异性等特点,深刻影响着比较教育研究。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审视现代比较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有利于现代比较教育的重构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股针对现代性进行反思和批判的思潮——后现代主义,成为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思潮之一。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和思维范式渗透入教育理论研究领域,也给传统教育评价理念带来了巨大冲击。教师评价是教育评价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思想观念的形成和教育行为的改变。基于后现代主义倡导反思和批判,反对单一思维和提倡多元化视角,强调不确定性和尊重差异,推崇对话与交流的理论取向,为审视和反思现代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本文拟从后现代主义视角来窥探幼儿园教师评价。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是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的一种西方哲学思潮。它为各领域的研究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开启了新的思考方向。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教育影响,首先体现在德育方面。它是一把“双刃剑”,既给学校德育带来了新活力,又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是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的一种西方哲学思潮.它为各领域的研究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开启了新的思考方向.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教育影响,首先体现在德育方面.它是一把"双刃剑",既给学校德育带来了新活力,又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触角深入各个领域,比较教育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明显受其影响,在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后现代主义所倡导的批判意识、包容差异、注重内在性确实为比较教育研究带来了新的生机,但其极端的不确定性也为比较教育研究带来了困扰。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触角深入各个领域,比较教育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明显受其影响,在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后现代主义所倡导的批判意识、包容差异、注重内在性确实为比较教育研究带来了新的生机.但其极端的不确定性也为比较教育研究带来了困扰。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与教育国际化乍看起来是不着边际的两个东西 ,但同是信息化后工业社会的产物 ,又都表现为一种思潮 ,这就使得作为文化思潮的“后现代主义”对作为教育思潮的教育国际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也是这里主要分析的 ) ,后现代主义的一些主张适应了教育国际化的要求 ,影响了人们对教育国际化的看法 ,换言之 ,教育国际化应呈现出一定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如果不是生硬地将两者作现代和反现代的对立 ,不是狭窄地将两者进行操作的一一对应式比较 ,而是进行意向性联系的话 ,我们将发现 ,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来看教育 ,其国际…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后现代主义思潮成为影响全世界甚为广泛的哲学文化思潮,越来越多的被引入教育领域,德育研究也不能避免。在带来冲击的同时,它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为现代学校德育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从后现代的视角来审视现代学校德育,分析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今学校德育的影响,近而提出了德育改革及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郑淮  杨昌勇 《教育学报》2006,2(4):22-25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些学者将后现代主义引入教育领域,为教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引发了检讨和批判现代教育理论的热潮。后现代主义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观点,对教育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后现代主义批判教育的话语霸权和研究范式,同时倡导创新和多元的教育研究方法;解构教育理论的理性主义和主体性,弘扬人的非理性和主体间性;批判性地探讨了现代的教育目的、制度和课程体系等,强调教育的差异性和多变性。分析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研究和教育理论的影响,有利于我们厘清它们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广为流行的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其思想是建立在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和批判基础上的,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多尔将后现代主义引入课程领域,对课程做出了新的解释,对教育研究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界定 ,教育界一直存在争论。其实这两者之间在教育过程、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上都有一致性 ,由于两种教育各具优劣 ,实际教学中只有将二者相互结合 ,相互补充 ,使之共同发展 ,才有可能达到最终的教育目标 ,任何将二者对立起来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2.
关于终身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若干思考(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接 2 0 0 1年第 3期本文 (上 )四、高等教育发展走向 :实现终身教育 ,建立学习化社会实施终身教育、建立学习化社会的思想已经普遍为人们所接受。终身教育理念为建立新的教育结构和组织形式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新的原则 ,要求传统的学校教育对现行的一切与实施终身教育不相适应的教育目标、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 ,建立有机的联系和衔接 ,自觉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之中。建立学习化社会 ,要求学习和教育成为一种社会的责任 ,社会要使“每一个公民享有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自由地取得学习、训练和培养自己的手段” ,要求变传…  相似文献   

13.
鉴于目前对工程教育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及教育中的若干普遍问题尚未形成明确共识,故择其要者进行了再思考,包括:工程教育的实践性问题,教育公平与教育卓越的平衡问题,工程教育的分层问题,宏观教育政策中的供求关系问题,教育评估问题,课程教学中实践与理论的交叉融合问题,双师建设问题,大学前后的工程教育问题.一己之见,意在就教于海内方...  相似文献   

14.
家风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为人处世的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全面强化家风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符合高校育人要求。  相似文献   

15.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是私人领域,学校是公共机构,这就决定了它们是青少年成长的两种不同的环境,前者是自发性的较为自然的环境,后者是有计划地建构的社会化程度较高的环境,由于家庭与学校的性质与结构不同,它们在教育环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教育者的水平,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途径以及教育过程都有区别。  相似文献   

16.
关于终身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若干思考(上)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一、终身教育理念的拓展与完善1965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成人教育促进委员会讨论并通过了朗格朗的“终身教育”方案。数十年来 ,终身教育思潮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许多国家已经结合各自的国情 ,把终身教育理念作为教育的根本指导原则 ,并正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终身教育既是当代国际影响流传最广、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教育思潮 ,又是当代社会声势最大、最为深刻的一场教育改革实践。数十年来 ,终身教育的内涵也不断地拓展 ,有所创新。 1996年 ,由雅克·德洛尔组织撰写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研究报告《教育—…  相似文献   

17.
谈高等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是培养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在这个领域也应重视素质教育 ,应将素质教育的思想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创新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 ,只有在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8.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与主体性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名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他关于教育要适应人的天性的发展和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标观,突显了人的自然主体性,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发展,初步奠定了主体性教育的理论基础。对我们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实施主体性教育,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辩证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带有贬义的“应试教育”一词,概括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基础教育,既不符合思维逻辑,更不符合客观事实。中国的基础教育确实存在较为严重的应试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应试教育”占据主导地位。基础教育的应试倾向,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就业形势与历史文化传统综合作用之必然。对于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而言,素质教育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而只是人们探求教育真理的阶段性成果。实施素质教育,要吸收“应试教育”的合理养分,在批判地继承中推进基础教育健康、稳定、协调、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裴斯泰洛齐论教育的人性化和心理学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探讨裴氏基于人性论基础之上的教育人性化、心理学化问题,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它对教育、教学和教师发展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