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习近平关于高等教育的论述是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主政浙江时期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论述是其高等教育论述体系的重要构成和最初形态。习近平精准地把握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宏观背景,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切入,揭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数量与质量“两个基本关系”,进而创造性提出文化基因、创新活力、高教品牌等“三大关键要素”,同时明晰了从内源式到跨越式发展、从高教体制改革到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从浙江特点到中国特色的三个行动路向,凸显了区域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主线和脉博。研究习近平在浙江关于高等教育发展论述,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重点应该从规模扩张转移到质量提升上来,加强内涵发展,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从哲学维度看,大学特色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从文化维度看,大学特色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从价值维度看,大学特色既具有工具性价值,更具有永恒性价值。总之,创建大学特色应该成为大学永恒的价值追求,必须以充分发挥大学的职能为基础,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3.
挑战与出路:特色型大学的发展之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行业性大学在长期的行业办学过程中,形成了明显的行业性学科优势,建立了紧密结合需求的办学模式.在新的形势下,加强特色型大学建设,对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分类指导和特色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多重角度,分析了加强特色型大学建设的重要性和客观现实性,并对特色型大学如何做好定位以及改善特色型大学的发展环境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的"中国特色"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应然的内生特质,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文化逻辑共同决定了高等教育的"本土特色"。"中国特色"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世界一流"目标并行不悖,"中国特色"是中国大学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国大学成为世界一流的基础。"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实践理路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大学的"分类发展"。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凸显呼唤高等教育承担更多社会责任。高等教育在振兴乡村中肩负的引领发展、供给要素、塑造文化、促进善治等责任是历史形成的,需要依据匹配性、共生性、系统性原则设计行动路径,促进高等教育振兴乡村从责任走向行动。  相似文献   

6.
1998年10月26日,日本文部省大学审议会发表的“关于21世纪的大学和今后的改革方案———竞争环境中有特色的辉煌大学”一文,既是日本过去十年来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成果的总结,也是面向21世纪,站在世界的高度,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高等教育现状,提出的日本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性的、纲领性的文件。它不仅对我们研究高等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而且对指导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实践,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日本高等教育改革方案出台的背景日本文部省教育政策研究部从1996年开始,组织专业研究人员,历时3年,从历史的验证和国际比较的观点出发…  相似文献   

7.
文莱大学作为文莱高等教育系统的领头羊,引领文莱高等教育的发展.因受其本国历史、经济、宗教文化影响深刻,呈现出异于它国大学的办学特点.在文莱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大背景下,通过对文莱大学办学特点的反思与理性认识,挖掘其可资借鉴的办学经验,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效用.  相似文献   

8.
2006-2015年的高等教育跨越了"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阶段,从各方面都确定了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战略。内涵式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新的历史时期,回溯过去十年外延式和内涵式发展的历程,反思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展望未来的趋势,对建设"双一流"大学具有战略指导意义。为了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我们必须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凸显高校办学特色、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等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发展与文化选择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在不同历史时期,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文化选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欧洲中世纪特定的历史时期,把宗教文化作为高等教育文化选择的主要内容是中世纪欧洲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必然趋势,宗教文化充斥在欧洲大学的各个场所并促进了其高等教育的发展,选择宗教文化是欧洲中世纪高等教育发展文化选择的一种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0.
从高等教育分类看我国特色型大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色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当前,具有行业背景的特色型大学在发展中存在着定位不明、特色淡化的问题,从高等教育分类的角度研究特色型大学的发展,有助于这类大学从定位中走出困境,实现科学发展。一、关于高等教育的分类从不同的视角出发,研究者对高等教育有着不同的分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颁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在纵向上将高等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序号分别为5和6,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西方文化中的消极价值观以及我国市场经济和高校改革的负面影响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产生着一定的冲击。在这种复杂的条件下,传统文化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新形势下培养品德高尚的合格人才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转变人才观、教育观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当前 ,我国经济形势和科教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 ,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 ,这些新问题要求我们进一步转变人才观和教育观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翁史烈教授从新时期人才观内涵、工程教育的核心、营造大学的智力生态环境、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深化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多渠道筹资与多元化办学六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文是翁史烈教授于 2 0 0 0年 1 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高教所所作演讲的录音整理稿  相似文献   

13.
作为智能化社会的学科基础要素,大数据正在驱动着高等教育系统的范式变革。美国普渡大学一体化数据科学首倡计划发起的跨学科学术组织变革,强调以跨学科学位项目与学科交叉课程、学科会聚研究计划与研究团队、服务性学习数据社区与主题工作坊、产教融合的数据科学校企合作模式构建高校数据科学教育生态系统。值此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战略契机,以"数据+"引导多学科会聚和教育模式创新,打造面向真实世界的数据科学实践社区,建设校企协同产教融合共同体,加快培育大学生数据思维和校园数据文化,将有助于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改革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本有大学,但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不是中国传统的大学。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大学崛起于民国时期。本研究在了解民国时期高等教育发展历程概况的基础上,着重从总体层面上民国成立前后的国内外社会背景分析;以及具体层面上,国内的上层力量——政府、教育行政当局;民间力量——社会各界先进力量,即校长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和私立大学;国外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多元影响——教会大学、留学教育、杜威为代表的西方教育理论和学说等方面解析民国时期中国大学崛起的社会动因。  相似文献   

15.
加强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模式转型,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已成为推进中国教育变革的重大主题。中国高职教育应积极探讨新时代历史挑战.促进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营造一种统摄时代发展内涵和技术发展要求的新高职人文教育体系。因此,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对推进当代中国高职教育有重要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分析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入手,从社会历史背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以及大学生群体的变化三个方面剖析了美国高校多元文化教育产生的背景,并且进一步论述了多元文化教育课程设计的原则和目标以及对老师的要求。随着各个族裔移民的不断增加,他们必将进一步促进美国文化的多样化发展。同时,美国大学中的多元文化教育也将会得到进一步地完善。  相似文献   

17.
发展县域高等教育,构建为县域发展服务的县域高等教育体系;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向县域拓展;建立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大厦的县域战略根基:不仅开创我国县域发展的新局面,也开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篇章。是我国新时期县域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划时代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高等院校进行的每一项以寻求发展为目的的改革都是基于办学主体的一种“发展观”。而选择何种模式的发展观则完全取决于办学主体的理论自觉、对未来发展趋势的体察和把握。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不同高等教育发展观和模式,如何取舍和把握?我们认为,“科学发展观”为我省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模式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阶段步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现阶段的大众化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针对大众化教育存在的问题,从高校管理体系方面入手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寻求相应的解决措施,使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能够得以健康、顺利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政府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职能定位:日本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国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政府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政府控制的评估模式难以适应多元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日本政府在高等教育评估中职能明确,与高校、社会既相互分工又相互配合,构建多元化的评估体系,为我国政府在高等教育评估中职能的转变提供了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