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中华人局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代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是: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t争取和平统一,但是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统一后实行一国两制,中国的主体(中国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将坚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今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联合发表的《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指出,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2.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可是到了16世纪中期,台湾成为西方列强争食的对象。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光复祖国领土的业绩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683年清王朝统一台湾,设立台湾府,以后随着经济、人口的不断发展,正式设立台湾省,实现了祖国领土的大一统。  相似文献   

3.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可是到了16世纪中期,台湾成为西方列强争食的对象。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光复祖国领土的业绩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683年清王朝统一台湾,设立台湾府,以后随着经济、人口的不断发展,正式设立台湾省,实现了祖国领土的大一统。  相似文献   

4.
《嘉应学院学报》2017,(10):10-15
在日本占据和统治台湾的50年间,两岸客家人是护台御敌、维护统一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先知先觉、忧国忧民,最早觉醒起来,拿起武器,走在抗击日本侵略的最前列;他们冲锋在前、舍生忘死、抗敌守土、敢于牺牲,为保家卫国做出了最大牺牲;他们心系祖国、讴歌统一情怀,巧妙周旋、捍卫中华文化,潜回大陆,支持祖国抗战,为台湾回归祖国做出了最大努力。说明两岸客家人血肉相连、血浓于水,能够为维护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1983年是清朝统一台湾三百周年.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明清部分第三章第二节对此有所论述:"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第二年,清政府在那里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统一台湾不但是清代历史中的大事,也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本文拟就课本所述各点及与之相关的问题作一些梗概性的介绍,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将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爱国主义呢?列宁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在他短短的一生中,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我国领土台湾的伟大壮举,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维护祖国领土主权的完整、独立统一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对我国台湾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族的团结和世界人民反殖民主义的斗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三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以崇敬的心情缅怀这位爱国主义者的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8.
在明清之际,我国的神圣领土台湾,曾经被荷兰殖民者所侵占,后被郑成功收复,但郑氏政权又割据台湾二十多年,台湾与祖国大陆相分离前后达六十年之久,直到一六八三年才被当时中国的中央政府所统一,台湾才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这就是在我国历史上有重大意义的康熙统一台湾。  相似文献   

9.
维护国家统一问题主要是台湾问题。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和平统一祖国是实事求是分析了台湾海峡两岸形势的产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双方交流的日益频繁,民族认同感的产生,经济差距的缩小,和平统一祖国的曙光已展现于东方的地平线上。  相似文献   

10.
高伟 《文教资料》2006,(32):48-49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我们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它符合马列主义的群众史观,符合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利益,要把“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贯彻到各项对台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1.
光复初期,国民政府为恢复台湾农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主要有:局部调整土地关系,扶植自耕农;修复和兴建农田水利设施;策划肥料供应,增加化肥的使用;研究和发展农业新科技,促进农业现代化以及注重经济作物的生产。这些政策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的状况,不但促进了台湾农业的发展,而且推动了台湾工业的发展,并为国民党全面退台后成功地实行土地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台湾地区“健保法”规定了补充保险费制度,其被质疑仅是为了扩大健保基金量,无视中低收入户等特殊境遇者,有“违宪”之嫌.补充保险费制度招致“违宪”争议,与其基础行为的“脆弱合宪性”有关,但补充保险费制度尚未断裂该“脆弱合宪性”链条,仍具有“合宪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国语运动的兴起及其主要的历史功绩,同时也论述了汉语规范化运动与它的承接和发展关系。它们是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的两个里程碑,这两个运动同祖同根,源远流长;汉语和汉字是海峡两岸血肉相连不可割断的纽带。目前正肩负着中国语言文字信息化的历史使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建立一个更为完善规范的民族标准语的目标努力迈进。  相似文献   

14.
国立北平图书馆的前身是京师图书馆,始创于1909年.经过20余年的辛勤搜集,到1931年,该馆成为中国最大的公共藏书机构.1933年1月,该馆奉命将藏书精华装箱南运,分存于上海、南京两地.抗战全面爆发后,上海存书精华部分被秘密运往美国寄存,其余存沪、存宁、存平图书则被日伪控制.解放战争胜利前夕,除存宁部分舆图被运往台湾外,其余均重新人藏平馆.寄存于美国的善本精华,则于1965年11月入藏台湾国民党中央图书馆.  相似文献   

15.
台湾的成人教育发展迅速,通过从台湾成人教育发展来源、发展现状及法律法规的规范来深入了解台湾的成人教育,对我国大陆的成人教育事业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闽安村位于闽江口与台湾隔海相望,相互间往来便利。清初郑成功与清政府在此对抗,并留下了相关的遗存与传说;清政府统一台湾以后,闽安的将士被派往台湾驻守,共同参与当地的建设,并为保持台湾社会的稳定,抵抗外来侵略做出了贡献。目前在闽安村内保留了反映这段历史的涉台遗存,如协台衙门、清军义冢和碑刻等,体现了闽、台间在地缘、物缘、法缘和亲缘四个方面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 auto regression model,VAR),对台商在闽农业直接投资与闽台农产品贸易的关系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台商在闽农业直接投资是推动闽台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台商在闽农业投资对福建省出口农产品到台湾地区有促进作用;该投资对福建省自台湾地区进口农产品在短期内具有一定的替代效应,但是在长期具有促进效应。闽台应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寻找高效合作模式,创建良好投资环境,以更大程度地发挥台商农业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主管台湾民政的地方官,理“番”是台湾道台不可回避的一项重要工作。清前期各任台湾道台采取了各种措施来解决“番民”问题,如抚绥“番民”、革除杂派、解决番地流失问题、推进“番民”教育等,这些措施对推进“番民”的汉化进程、缓和汉“番”之间的矛盾、维护台湾的稳定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日本右翼势力既是"台独"逆流的始作俑者,也是造成"台独"势力坐大和台湾问题久拖不决的主要外部因素之一,不容忽视。在日本右翼势力出于重新染指台湾需要和"台独"势力出于台湾"独立"欲求内外勾结的新形势下,我须制定正确的对日方针、研拟务实的对台方略和加快国家崛起步伐,以排除日本右翼势力对"台独"的支持和对两岸统一的阻挠。否则,台湾问题的解决将增添变数乃至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台湾革命同盟会在重庆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收复台湾宣传运动,唤起大陆民众关注台湾问题,同时要求国民政府抗战胜利后收复台湾。台湾革命同盟会的复台运动有力地促进了国民政府收复台湾各项工作的开展,在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与光复台湾的伟大事业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谱写了两岸关系史的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