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大力发展专利密集型产业是形成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且主导产业各异,区域专利密集型产业依然面临科技投入产出不匹配、技术转化投资市场不活跃等问题,亟需开展创新效率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研究首先构建了区域专利密集型产业,然后基于创新价值链对区域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过程按科技产出、物化产出和价值产出三阶段开展创新效率评价,运用DEA分别考察各阶段区域专利密集型产业和非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效率差异。结果表明区域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效率优于非专利密集型产业,但并非各环节均DEA有效,在物化产出和价值产出环节资源投入与产出不匹配,投入冗余现象严重。研究提出了区域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效率的提升路径和促进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江苏省大力推进专利密集型产业的背景下,结合江苏省现有专利密集型产业目录,参考前人专利密集型产业的研究,提炼专利密集型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江苏省各城市专利密集型产业做竞争力研究。结合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体系,在现有专利密集型产业划分基础上,搜集统计年鉴数据,用信息熵模型法,从江苏省专利密集型产业的基础竞争力、显性竞争力、扩散竞争力、隐性竞争力4个维度,从人力投入、经费投入、直接产出、间接产出等八个一级指标对产业的竞争力进行测度,对江苏省13个城市的专利密集型产业进行排序,根据各维度表现评价结果对城市进行聚类讨论,针对每个城市区域生产要素禀赋的不同,应用新结构经济学的指导思想,提出产业政策,对所处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在相应的环节提升上做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力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是形成产业整体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提升区域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创新效率有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经济就业贡献。研究以浙江省33个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为样本,基于创新价值链开展创新效率评价和关键因素识别,发现生产规模和发明专利申请量是影响创新效率的关键因素且发挥正向影响,政府资金对创新效率发挥消极影响,而研发经费内部支出、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和有研发活动企业数等影响作用不显著。这说明区域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存在研发投入产出不匹配的短板,为提升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创新效率提供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高价值专利作为重要指标纳入专利密集型产业评价体系,以高价值专利密集度、高价值专利占比、研发活动规模和研发人员占比4方面指标综合界定专利密集型产业;通过综合评价法分析专利密集型产业的创新投入、创新产出、经济效益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存在发展不均衡、创新产出未与经济效益形成明显相关性以及经济效益优势不显著等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具体措施及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中以2010—2015年创业板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对研发投入、专利产出、企业业绩三者间的相关性和中介效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研发投入能显著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研发投入对专利产出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专利产出能显著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专利产出是研发投入影响企业业绩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6.
针对关于政府补助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的研究结论存在多样性的现状,突破将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纳入同一分析框架研究不足的局限,分创新研发和经济转化两阶段对企业技术创新内部过程进行剖析,为优化企业技术资源配置、政府制定有关创新补助政策提供参考。以2016—2021年我国上市专利密集型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政府补助对专利密集型企业两阶段技术创新效率的作用,并进一步探究创新环境这一情境变量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政府补助对专利密集型企业的两阶段技术创新效率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对创新研发阶段的影响要大于经济转化阶段,而对不同企业性质和行业间企业影响的差异主要由于企业竞争程度不同,对非国有企业两阶段效率均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对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通信技术制造业企业的两阶段效率均显著正相关;创新环境优化有利于政府补助激励专利密集型企业创新研发效率提升,对经济转化效率为正向影响但不显著。由此分别从政府层面及企业层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PVAR模型的R&D投入与产出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我国30个省市1998--2009年的面板数据,建立PVAR模型,使用方差分解和脉冲响应函数等分析方法,研究科研机构、企业和高校R&D经费投入以及研发人力投入对研发产出的长期和短期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三类研发经费投入中,企业研发对产出的贡献率最大;研发人员的研发产出效率并不理想;不仅研发投入各因素对研发产出有影响,而且研发产出对各个投入因素也有影响;前期专利授权数对当期专利产出具有同向作用;科研机构、企业和高校研发经费投入以及研发人员投入的滞后一、二期,都对当期自身投入有同向作用;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变动对研发人员投入具有同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SFA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揭示中国装备制造业研发两阶段效率现状及其演进规律,以及GVC价值位势和嵌入强度等因素对产业研发两阶段效率的作用强度和影响方向.研究发现: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研发直接产出效率大于研发成果经济转化效率;GVC价值位势对产业研发两阶段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GVC嵌入强度对产业研发直接产出效率具有负向影响,而对研发成果经济转化效率具有正向影响;研发人力资源质量和资金投入量等投入因素对产业研发两阶段效率均具有正向影响.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9.
分别以专利和新产品作为产业创新效率体系的产出以及投入,分两阶段对2001-2010年间的中国专利密集型产业与非专利密集型产业的创新效率体系进行了对比研究。其中,2001-2005年为第一阶段,专利密集型产业专利RD投入的技术效率要高于非专利密集型产业;2006-2010年为第二阶段,专利密集型产业的经济产出绩效要低于非专利密集型产业,两阶段的不同主要是由于纯技术效率的变化引起的。总的来说,2001-2010年间的综合阶段的整体效率主要由第二阶段的经济产出绩效决定。文末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贸易摩擦是否影响中国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升级发展,企业附加值、研发投入对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的专利申请影响究竟如何,是本论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本研究以现有文献为基础,构建了检验模型,以2013~2018年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贸易摩擦确实严重影响了企业附加值以及发展,研发支出对专利申请的影响效应显著,研发人员数量则无显著效应,专利密集度越高产业受到的贸易摩擦影响程度越低。据此,本研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产业专利密度”的概念对我国230个产业进行了分析,筛选出其中63个专利密集型产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专利密集型产业的人力投入、资金使用、研发活动中的共9个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得出3个主成分。结果表明,对这3个主成分影响最大的因素分别是企业平均新产品开发项目数、参加项目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例、企业平均科技活动经费外部支出。  相似文献   

12.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供给侧创新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闫俊周  杨祎 《科研管理》2019,40(4):34-43
基于沪深A股296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BCC模型、超效率模型和回归模型对2013-2015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供给侧创新效率进行了评价和投入产出改进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供给侧创新总效率、纯技术效率呈缓慢增长趋势,但整体水平较低,规模效率整体水平较高,但呈缓慢下降趋势;按产业分类来看,在供给侧创新总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产业呈上升趋势,生物、新能源汽车产业呈倒V型结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呈V型结构,各产业规模效率较高,但创新总效率差异较大;政府补贴、全时研发人员人数投入冗余率较高,当年专利授予数量、市场需求增长率产出不足率较高,政府补贴、研发投入强度、全时研发人员人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组合赋权法确定序参量指标权重,改进传统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构建具有速度特征的专利密集型产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协同度综合测度模型。基于15个专利密集型产业2011年—2016年的样本数据,从静态和动态视角对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协同水平及其演变状态与趋势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协同度发展水平较低,协同度在[-0.08,0.1]区间震荡。不同专利密集型产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协同发展相对不平衡,其中计算机制造业其协同水平相对较低,排名靠后;而医疗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气设备制造业及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其协同水平相对稳定,排名靠前。此外,各专利密集型产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协同发展水平表现出明显的波动趋势,除了通信设备、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业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外,其他专利密集型产业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多数产业能均衡有序发展。研究结论以期为专利密集型产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协同度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原毅军  于长宏 《科研管理》2019,40(8):135-144
本文从研发效率的视角出发构建了企业RD结构①的决策模型,通过分析模型发现:研发效率的提高会促进企业RD结构的改善,而企业内外部创新条件的改善将会正向调节研发效率对企业RD结构的影响。利用DEA方法测算企业研发效率并基于动态GMM方法对上述结论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研发效率的提高对企业RD结构的改善确实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企业的盈利能力、技术创新强度和所获得的政府支持等创新条件的提高对RD结构不仅具有直接的改善作用,还通过正向调节研发效率对RD结构的影响从而对RD结构的改善产生间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准确把握专利密集型产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及演化趋势,可以为产业合理布局和制定产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Theil熵、地区集中度、空间自相关检验以及标准差椭圆方法,对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及演化趋势进行了全面细致地考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的集聚水平较高,其细分行业的集聚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空间集聚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性,集聚模式以高-高型和低-低型为主;区位分布呈东北—西南的空间分布格局,产业中心向西南方向偏移,集聚方向顺时针旋转,西南部地区对专利密集型产业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我国各省(市)R&D投入强度不同水平不同阶段的变化特征,探索其演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趋势外推法预测2030年各省(区、市)R&D投入强度。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有2/3的省(区、市)R&D投入强度滞后于当前工业化程度;R&D投入强度低于1%和超过2.15%的地区符合"国际R&D强度增长一般规律",但在1%~2.15%之间的大部分地区未出现快速增长;若各省(市)继续加大研发投入,预计2030年有2/5的地区R&D投入强度将超过2.8%,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和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企业股东和外部投资者的代理模型发现,企业税收激励降低了R&D投资的必要收益率或融资成本,有助于提高R&D投资和创新产出,研发加计扣除政策具有价值引导和共同激励的双重效应。针对在2007~2015年披露研发信息的上市公司数据,面板回归结果发现:我国企业实际所得税税率呈现下降趋势,R&D投资呈现上升趋势;企业税收激励对R&D投资的作用是有效力边界的,在低税率和高研发强度的区域激励效应显著,在高税率或低研发强度的区域影响效应较弱;企业税收激励对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研发强度实现的。研究结论对厘清政策机制效应、促进企业R&D投资以及激发创新活力提供了理论与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8.
余子鹏  田璐 《科研管理》2020,41(12):103-111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the skeleton of a country′s economy, which is the foundation of national wealt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national defense. The quality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s the measurement of economic efficiency, production technique efficiency, structure balance, material and energy consumption ratio and pollution discharge etc.that is combination of economic efficiency, factor efficiency and social efficiency. By extracting the essence of quality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paper has established manufacturing development quality indicators which is the main innovation points of the paper, to reflect the quality of factor allocation and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degree, which includes industrial contribution ratio and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degree that embodie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efficiency and sustainability.  Ten hypotheses have been put forward through theoretic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factor endowment such as human qualit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vestment,state-owned and foreign capital proportion, and industrial environment such as industrial competition, supply-demand situation, industrial specialization, industrial tax policies, industrial export, import of technical parts, and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such as financial development level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investment etc. on the quality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 By collecting data of physical investment and human capital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scale from 2000-2015,calculating manufacture development quality index and influencing variables such as R&D investment, human capital quality etc., the paper has used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econometric model to verify the validity of the hypothesis, which is exploring the effect of factor endowment and business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manufacturing development quality, and seven hypothesis has been confirmed while a hypothesis is falsified and two hypothesis could not have been verified.  Findings show that R&D investment, pollution abatement, human capital quality promotes the quality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which means that high-quality R&D investment and human capital may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pollution abatement helps reduce pollutant discharge to protect environment. That state-owned capital and demand-supply situation have the strong positive effect on manufacturing development quality, which proves that state-owned capital may support long-term research & development investment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workable competition situation between demand and supply may urge enterprises improve operations. The ratio of manufacturing export-import and foreign capital proportion, industry concentration degree and tax rate imposes negative impact on manufacturing development quality,which reveals that in the past period the manufacturing export-import and foreign capital lead manufacture industry relying heavily on technical parts and capital abroad, and that industry concentration degree upgrading and tax ratio rising reduce the industrial effective competition and discourage business initiatives. 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results above, policy suggestions are that advancing domestic R&D investment and human capital 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active elements to promot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 progress and improve business performance, that strengthening the pillar position of state-owned capital in technological catching up and talent cultivation to conquer core technology autonomously because the characteristic of state-owned may guarantee the R&D willpower to overcome key core technology which needs large volume and long-term investment, that reducing dependence on foreign technology and key components & parts gradually by strengthening R&D, that improving the level of technology and added-value of manufacturing export products, and saving energy and reducing emission by increasing green technology R&D to upgrade manufacturing development quality on basis of the promotion of technology and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7-2014年中国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本文研究了政府支持与研发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政府支持有利于促进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提高,并且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提升技术效率来实现的;分地区比较表明,政府支持对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政府支持对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没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而中西部地区政府支持则显著促进了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提升,且主要也是通过提升技术效率来实现的。不论是采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还是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上述结果均成立。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得出了促进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提升的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何洋  宋林 《科研管理》2022,43(4):20-28
   本文根据信息化投入类型的不同,对中国各工业行业不同类型的创新效率进行了分析。面板数据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信息化软件水平提升对工业行业创新效率的影响较信息化基础设备投入的影响更显著,信息化基础设备水平上升仅促进了高市场化行业的创新效率提升,但对低市场化行业影响不显著。信息化软件服务水平越高,则非政府部门研发的创新效率越高,而信息化基础设备水平提升对非政府部门研发的创新效率无显著影响。研究从市场化程度和非政府部门研发角度揭示了信息技术发展中“索洛悖论”产生的原因,建议对市场化程度较低的行业更多进行信息化软件服务投入,提升信息化对创新的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