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马惊鸿 《教育科学》2012,28(4):53-56
现有论述的普遍性倾向是混淆了公民一般权利与教师职业权利的关系,因而使得关于教师权利保护的讨论无的放矢。本文讨论了教师职业权利的内涵及其与公民基本权利、一般民事权利的联系与区别,认为教师权利属于职业权利,具有以私权的权利为主同时兼具公权属性。针对现行教师权利保护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明确高校教师的教育雇员地位,建立院校与民营院校统一的教师职业权利保护,完善高校教师聘任制度以及高校内部协调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如何构建二元化的高校学生权利救济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学生的权利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作为公民所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政治权利与民事权利;二是受教育者作为学生享有的权利,即教育法律法规规定的受教育者作为学生区别于其他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利。当受教育者的权利被损害或侵害时,应有相应的救济措施,我国《教育法》赋予受教育者的救济途径有“申诉”和“诉讼”两种。但由于我国高校学生权利救济制度并未完全建立,重构学生权利救济制度已成必要。一、现行学生权利救济制度缺乏统一性和可操作性现行学校学生权利救济制度经过十几年的实施,虽对维护学校管理秩序和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权利在没有国家和法律以前就以一种自发的形式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它的最初形式就是原始习惯权利。原始习惯权利作为权利的最初表现形式,具有自然性与社会性、平等性与差别性、自发性和应当性的统一。习惯权利扎根于社会生活之中,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和承继性。法律制度越发达,习惯权利法律化的可能性就越大,但习惯法律化并不是权利存在的唯一形式。  相似文献   

4.
公示催告程序属于非讼诉程序中,虽不能解决当事人之间因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发生的纠纷,但当事人的权益保护仍显重要。本文仅从申报人向法院申报权利后的处理上,来分析公示催告制度的漏洞所在,以寻求合适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
土地权利生态化是生态时代土地权利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主要经由土地权利外部限制立法路径,已初步建立了土地权利生态化制度。但现有的土地生态化立法成果尚不能满足生态时代土地权利生态化的目标。权利内部限制与土地权利生态化的内在需求契合,可在已有立法成果的基础上,借由“所有权负有义务”之理论工具,将所有权所负义务向生态延伸,拓展所负义务的性质;针对土地权利生态环境保护积极义务制度构造缺失,构建以土地权利人生态环境保护积极义务为中心的制度体系,弥补生态时代土地权利生态化制度构造之不足。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美国联帮宪法“权利法案”有关问题的论述,指出:“权利法案”是以各州的权利法案为蓝本而制定的;它在民主自由权利思想方面曾受到北美《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杰斐逊的直接影响;其有关人身自由权或被告权利的规定,则源之于英国的法律传统;法国《人权宣言》虽早于“权利法案”一月而问世,但在制定过程中,前者的某些内容却得益于后者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权力和权利都是主体对客体的影响力,所不同的是权利是一种对称性影响力,而权力则是一种非对称性影响力。“权力来源于权利”是一种契约论的分析,其普遍适用性是值得商榷的;但这种契约论分析的宣扬,对于权利保障、公民社会的发展壮大以及民主宪政建设有重要促进意义。由于在特定环境下权利和权力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同时使用这两种手段的不同主体在利益实现中的博弈,使得权利和权力之间可以形成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现行担保法律体系对保证人的权利保障缺乏必要关注,反担保、预先求偿、保证责任免除、求偿权等手段存有不足,效用有限,在承担保证责任后难以寻求权利救济。需学习借鉴相关立法经验与司法实践,完善现有救济方式,探索保证人权利保障新路径,即建立保证人代位权与不安救济保障制度,以有效维护保证人权利。  相似文献   

9.
股东知情权是全面保护股东权利的重要一环,但民事权利所具有的相对性观念和诚实信用原则同样已为法律和现实所确认。公司的股东与公司自身以及董事会之间可能存在一种内在的利益冲突。为了减少这种冲突,应当在制度设计中实现股东知情权与公司权利、董事会权利的相互制衡。  相似文献   

10.
形成权是由单方行为即可导致法律关系变动的权利。这一概念是在德国进行新的权利分类和实体法与诉讼法的体系划分的背景下产生的,其与请求权和支配权均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权概念对民事权利体系、诉讼理论及民法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习惯权利与行政执法活动存在相互的影响。当习惯权利的价值取向与行政执法活动的价值取向相一致时,它对人们的观念与行为的消极作用就有利于对行政执法目标的实现;反之,它对人们的观念与行为的积极作用可能会阻碍行政执法活动。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对习惯权利应持"必要的尊重"态度,坚持"非违法性"推定原则,在具体执法时应采取"柔性执法"方式。尊重习惯权利需要考虑它的群体性、民族性、传统文化、善良俗信等因素。  相似文献   

12.
民事诉讼系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之一,定纷止争是解决民事纠纷追求的最终目的.经济发展使得不动产尤其是一线城市的不动产的市值不断提升,人们对巨额财产拥有的诱惑使得因不动产引发的各种权利的诉争风波层出不穷.传统的亲情、伦理在司法实践中受到很大的冲击.文章以一起用益物权纠纷案件为例来解读司法实践中的情理法.  相似文献   

13.
果洛藏族民事习惯法被当地民众极大程度地接受和需求,但同时也受国家制定法的影响,这使得该地区的司法秩序出现了相应的混乱现象,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认识到习惯法的存在价值,更需要建立健全使用机制,以正当的程序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自法产生至今,习惯法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人类社会产生之初,习惯法的萌芽就已经出现,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习惯法也不断的发展完善。在当今社会,习惯法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必须厘清习惯法与制定法的关系,习惯法与制定法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位置与作用。习惯法与制定法之间存在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当习惯法与制定法发生冲突时,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必要时习惯法应当居于首要地位,优先于制定法的适用。  相似文献   

15.
论古代蒙古习惯法对元朝法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蒙古族习惯法的源头必须从禁忌入手,元朝的立法司法实践受到蒙古族习惯法的影响仍然十分明显,如元朝的刑罚制度、婚姻继承制度,而且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王朝赋予僧侣如此多的特权,实践中,元朝在处理民事诉讼案件时,广泛运用调解方式。  相似文献   

16.
作为大课题的“精神权利法”,目前存在着民法、著作权法两种法律制度形式,不同国家民法典采取“合二而一”与“一分为二”的处理模式。它们之间主要通过“人格权”“精神属性”等连接点建立联系,又在定义与范畴、主体与客体、确定性与从属性等多个方面有所区别。通过比较看出,从理论或制度层面确立民法中精神权利制度的法律意义和价值更大,更能全面保护人的精神利益。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他物权必定由所有权派生而出,故他物权客体上的所有权即为该他物权的母权。准物权是他物权的一种,当然也应该有自己的母权。但实际中,某些准物权不能找到自己合适的母权,对此应当实事求是地加以认识。找不到母权并不能说明准物权不是民法上的物权,切不可削足适履,为了证明准物权的物权属性而穿凿附会地给准物权找一个所谓的母权。  相似文献   

18.
合同法第122条关于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允许受害方有依法要求加害人承担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的“择一请求”权,匡正了司法实践中长期不允许受害方从中选择的习惯做法,有利于保护受害方的合法权益。但实践证明,该条在某些场合下,不能填补受害方的最低损失,有明显缺陷,新的民法典草案不应当原照搬。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法律地位是教育法学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我国教育法治进程中的重大实践问题。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是学生法律地位的体现。基于现行教育法律关于学生权利义务的规定,可将学生的法律地位归纳概括为民法上的特殊民事主体和行政法上的特殊行政相对人。但当前学生受教育权的可诉性、程序性、公正性不足,有必要将受教育权的救济纳入行政司法审查的范围,对学生权利进行全面救济,并兼顾实体权利与程序权利,依法保障学生受教育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请求权在民法中处于枢纽地位,请求权竞合涉及民法的许多基本理论问题,同时又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对请求权竞合现象的处理关系到权利主体对利益保护的选择和义务人承担责任的种类和方式,请求权竞合阐释了权利内在的法律保障机理:“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没有相应的法律责任,就没有实际的拘束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