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路迪民 《武当》2023,(8):8-10
<正>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指“太极者,无极而生”一篇),被各派太极拳传人尊为拳经之首。换句话说,习练太极拳,如果不遵照《太极拳论》,那么就练不好太极拳;更深层次讲,如果完全背离了《太极拳论》,那你练的太极拳就根本不是太极拳。但因传抄渠道不同,历史上《太极拳论》存在多种版本。唐豪先生的《王宗岳太极拳经研究》(1935年),参考14种著作对比校订。沈寿先生的《太极拳谱》(1991年),参校文献多达35本。孟乃昌先生的《太极拳谱与秘谱校注》(1993年),亦有稀缺参校资料。  相似文献   

2.
张宝银 《武当》2009,(4):20-20
王宗岳《太极拳谱》包括:《太极拳论》、《十三势》、《十三势行功歌诀》、《打手要言》、《打手歌》五篇拳论。这五篇拳论,相互关联,相互照应,自成系统,形成整体。研究王宗岳《太极拳谱》,不可将这五篇拳论分离与割裂开来,不可将王宗岳《太极拳谱》与后学者的《拳论》混为一谈。为便于对王宗岳《太极拳谱》的系统研究,笔者现将王宗岳《太极拳谱&;#183;指要》串而述之如下,并据此提出些许思考,与同好共思共勉。串述中,夹以笔者个人少许体悟,不妥之处,望指正之。  相似文献   

3.
《中华武术》2006,(1):F0002-F0002
1948年出生,北京市人,祖籍河北。北京体育大学毕业,中国武术七段,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员,现任北京市武术协会委员,北京市西城区武协副主席。自幼随祖父崔毅士练习传统杨式太极拳。多次出访日本、美国等国传授太极拳。主要著作有《杨式太极拳体用图解》《传统杨式太极拳入门》《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程》《太极刀》《学练二十四式太极拳和三十二式太极剑》《杨式太极拳108式》《杨式太极剑》《杨式太极拳56式》《杨式太极拳拆招》等,并录制了太极拳光盘和录像带等教学片。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对王宗岳《太极拳论》研究成果中涉及的王宗岳其人、《太极拳论》的作者、出处、流传和《太极拳论》本身进行的研究进行综述。研究发现:对王宗岳其人是否存在及其生存年代问题依旧没有一个全面、清晰的研究成果;对《太极拳论》作者的研究则多以现有部分史料记载进行归纳总结、简单逻辑分析而得出结论,研究成果显然不够全面;对《太极拳论》出处及流传的问题则伴随其作者的研究归属的不同而不同;对《太极拳论》本身进行的研究成果则多偏重在文化层面和较为浅显的理论如何指导实践的解释性研究当中,研究思路不够全面,且缺乏全面性的学术研究成果,研究思路、研究深度及研究广度仍有待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5.
从文献、实物、考古三个方面论证张三丰与太极拳没有关系。通过文献考证认为,张三丰的籍贯、名字号、体貌特征以及生活习惯与太极拳创立没有关系;张三丰道教思想与太极拳创立没有关系,张三丰是道教理论家和实践者,但并不是太极拳的创始人;明朝皇帝寻求张三丰的踪迹与太极拳创立没有关系;张三丰治病仙方与太极拳创立没有关系;张三丰仙游行迹与太极拳创立没有关系。通过研究分析主要实物之《张三丰遗迹记》碑内容可知,无论是记载张三丰的籍贯、行迹、与人交往,还是记载明成祖派人寻访张三丰其人,都未看出张三丰在太极拳或内家拳上有任何建树。从碑文记载内容可证,张三丰与太极拳不发生任何关系;从明清时期流传下来关于张三丰的大量遗物、遗迹、遗诗等证据链分析可证,张三丰与太极拳没有任何关系。通过对《南雷文定·王征南墓志铭》的研究认为,太极拳附会神仙张三丰是从内家拳附会的张三峰移植过来的;《三丰全书》中王渔洋摘录的所谓内家拳源流来自于黄宗羲作的《南雷文定·王征南墓志铭》,玄武大帝授拳于张三峰荒唐无稽;从《墓志铭》记载对王宗与王宗岳误传推断宋之张三峰传拳也是附会;无证据证明太极拳就是内家拳,从而推证内家拳或太极拳并非张三峰(丰)所创;移植内家拳的张三峰为太极拳的张三丰,是《三丰全书》出版以后的附会;王宗岳的理论和张三丰没有任何关系,太极拳非张三丰所创。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创始人宗师王宗岳在《太极拳论》原谱中对太极拳的功能已阐明.王宗岳《十三势行功歌诀》中"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是神奇"是指太极拳的击技功能;"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是指太极拳的养生功能.  相似文献   

7.
李滨 《武当》2014,(9):45-47
关于太极拳宗师杨露禅的生卒年月,在上个世纪30年代相继出版的杨氏太极拳教材,诸如许禹生《太极拳势图解》、陈微明《太极拳术》、杨澄甫《太极拳使用法》和《太极拳体用全书》,均未见明确记载。唐豪、顾留馨说他诞生于1799年而逝世于1872年。1963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傅钟文《杨式太极拳》一书,所写简介.仍依循唐顾之说。  相似文献   

8.
拳谚,是太极拳的精髓,它精炼形象,易懂易记、给人以深刻印象,针对性地选择拳谚指导练太极拳,能理想地收到强身健体葆青春的效果。我通过阅读《太极拳全书》《太极拳研究》《太极拳入门》《太极拳运动》以及报刊杂志,收集了太极拳谚语歌诀200多条,并针对自身情况,选用6条指导练拳,不仅使缠身多  相似文献   

9.
刘步尧 《武当》2001,(11):36-37
许多陈式太极拳著作中对太极拳技法的解说都采用了一种与传统方式不同的体例,较突出者有唐豪、顾留馨《太极拳研究》,陈正雷《陈式太极拳》,马虹《陈式太极拳拳法拳理》等。其中《陈式太极拳对周身各部位的要求》和《陈式太极拳的周身规矩》之类的文章就是对太极拳技法要领的解说。其体例的特点是以人体部位为纲,  相似文献   

10.
学好太极拳读书很重要!如何读书更是重要!在学拳过程中一些经典书籍,如王宗岳大师的《太极拳经》、武禹襄的《太极拳论》、杨澄甫的《太极拳说十要》、李亦畲的《五字秘诀》、老子的《道德经》等,以及当今的一些太极拳经典书籍,都是太极学子学好太极拳所必须要读的。那么又如何读好太极书籍呢?  相似文献   

11.
皮传琼  杨伟丽 《武当》2014,(8):25-26
《太极拳术十要》,是杨澄甫先师口授,杨澄甫先生的弟子陈微明先生笔述的。发表在陈微明著《太极拳术》、杨振铎著《杨氏太极拳、剑、刀》、傅钟文《嫡传杨式太极拳教练法》,和赵斌著《杨氏太极拳正宗》等著作中,由此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新中国推广的太极拳,诸如24式、48式与88式太极拳,都广泛采用《太极拳术十要》为技术要领,也包括上世纪推广的竞赛套路和近年来推广的标准化套路。因此,我们称其为“太极拳十大技术要领”。  相似文献   

12.
林俊岸 《武当》2006,(8):25-28
《太极拳经》被各太极拳流派奉为经典著作,然而由于在漫长的历史流传中,各派太极拳传人为了保密之缘故,《太极拳经》都是秘传,持有者藏之密室,甚至宁可让《太极拳经》陪葬也不随意传人,且在流传过程中,《太极拳经》的各部分被分开传抄,逐渐失其原貌。《太极拳经》是谁所著?包括  相似文献   

13.
《中华武术》2005,(10):4-4
8月22日上午,陈式太极拳名家陈正雷向焦作市捐赠了他花费15年心血编撰的太极拳资料。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王筱麟、焦作市政协主席赵功佩、河南省体育局副局长王鹏应邀出席捐赠仪式。陈正雷向焦作图书馆捐赠的资料分光盘和书籍两部分,其中光盘系列包括《陈氏太极拳新架一路》《陈氏太极拳新架二路》《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陈氏太极拳养生功》《陈氏太极拳单剑》等共15种28盘,  相似文献   

14.
注1:今年4月29日,收到张杰同志(自称梅花拳第十七代传人)的一封来信。信中说:“今将我写的《评和有禄<和式太极拳谱>的出笼》一文给您寄去,请过目。如有不同看法来信说明。”信后附有《评和有禄<和式太极拳谱>的出笼》一文。此信及其附文的落款时间皆为“2004年4月24日”。此信的主要内容,是张杰自言以赵堡太极拳传人、赵堡太极拳总会负责人、赵堡和式太极拳研究会负责人的“话”为依据,对和有禄著《和式太极拳谱》和康戈武为此书写的序进行的“评”说。未及“来信说明”,就听张杰同志传出话来,说:“他写的《评和有禄<和式太极拳谱>的出笼》已得《武当》杂志采用。”闻讯后,我与《武当》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在简单介绍太极拳的特点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来具体阐述太极拳的现代价值。 一、太极拳体现了生理与心理,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太极拳理根太极,故名太极拳。《易经。大传》曰:“易有太极”;《太极拳经》曰:“太极者,元极而生,动静之机,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太极拳论》的篇题、注标、段章进行校注,并对其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太极拳论》所阐述的理论对太极拳运动确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但《太极拳论》并不是一篇专门针对太极拳的解释,而是用太极阴阳学说对广泛意义上拳术进行论述的著作。《太极拳论》是太极"拳论",而不是太极拳"论"。  相似文献   

17.
深入研究太极拳古典拳论对太极拳的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陈氏《太极拳十大要论》的结构内容及其来源的历史过程进行分析,认为该拳论来源于形意拳《岳武穆九要论》,其作者并非陈长兴。继而提出,要正确看待太极拳与形意拳之间的交流现象,对待部分传统太极拳理论不应过于迷信尊奉祖传;应科学合理地构建太极拳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太极拳与气功为美国的新时代运动画出优美的蓝图,也成为媒体的新宠。《时代》杂志(Time)曾多次撰文大谈太极拳的种种好处,称太极拳为“一种完美的运动”;《华尔街日报》也制作头版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着力对陈鑫编写的《陈氏太极拳图说》的历史成因进行分析,提出它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必然产物;独特的社会、时代背景是陈鑫成书的必要条件和外在动力;《陈氏太极拳图说》是保障陈氏太极拳技术理论"纯正"发展的一条主线,对今后太极拳的发展和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王志远 《武当》2012,(6):14-16
太极拳论王宗岳[正文]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校勘](1)本篇全文采自陈微明的《太极拳术》(2)许靇厚,即许禹生的《太极拳势图解》,和陈炎林的《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篇题《太极拳经》。改论为经,实非笔误,乃推崇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