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跑道课程”和“草坪课程”是相对的两个课程形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是按“预定计划”进行,还是按学生的“市场需要”进行,是两种不同的课程理念。本文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在课程理念上要从“跑道课程”向“草坪课程”转变的观点及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
傅敏 《早期教育》2006,(2):I0001-I0001
在近半个世纪的课程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中,分别体现两种课程范式的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从彼此对立与分离,逐步走向借鉴与融合。依据范式的观点。学科课程范式和经验课程范式必将为一个崭新的课程范式所取代,这预示着当前的课程正处在旧的课程范式向新的课程范式转型的时期。这种新的课程范式应强调融合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于一体,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学生获得经验的完整性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把它称为“整体课程范式”,它所代表的是当前课程领域追求的课程范式。  相似文献   

3.
人文主义课程与科学主义课程的历史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主义课程与科学主义课程作为两种重要课程类型,两者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渊源,两者的关系也并非人们所认为的只存在着冲突和对立。从课程史的角度来看,两者自产生以来经历着一种“统一-对立-融通”的关系。正是在这种对立与统一的关系中,人文主义课程与科学主义课程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吸对方之精华,去自身之糟粕,共同推动着课程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教师与课程的关系是一种未得到深入研究但在教育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关系。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教师内在的价值观、情感倾向等会与课程所承载的价值形态等形成复杂的关系,当两者矛盾对立时会消解课程的原有价值,当两者和谐一致时则会强化课程的原有价值。因此,要实现理想的教育目标,教师应对“我”和“我所教的课”之间的关系形成自觉,并在不断的反思中进行调整和建构,形成一种和谐的最有益于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师本课程”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师本课程:涵义、特征及意义所谓“师本课程”.主要是从更充分体现课程对教师和学生的适应性的角度,沿着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思路,而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层次或形态,其涵义是指经由教师的主体作用而形成的课程。教  相似文献   

6.
一、课程观念的再认识 1.“合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一种世界观。它相信世间万物“合和”则繁荣发展,割裂、对立、冲突则衰败死亡。由于我们相信音乐教育的本性也是导向“合和”的(和谐共生的),所以,我们将“合和”作为本园课程的核心理念。 2.“合和”作为一种教育观,与现代“生态式教育”的基本思想相通。它引导我们更注意不断推动自己的园本课程建设从“拼合”走向“融合”;更注意不断加强音乐教育与其他领域的内在联系,使多种不同要素通  相似文献   

7.
国本、地本、校本、三种课程模式之间,存在着互相对立、互相接近、互相包容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不再采用单一的课程模式,而是呈现出一种由量变到质变,相互接近与靠扰的趋势,以“三本‘兼容课程模式为主要目标的国家,将会越来越多,终将成为21世纪全世纪课程改革的主流。  相似文献   

8.
国本、地本、校本,三种课程模式之间,存在着互相对立、互相接近、互相包容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不再采用单一的课程模式,而是呈现出一种由量变到质变、相互接近与靠拢的趋势。以“三本”兼容课程模式为主要目标的国家,将会越来越多,终将成为21世纪全世界课程改革的主流。  相似文献   

9.
论整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并存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整合课程是在分科课程的“语境”中产生的。整合课程既是一种课程设计理论(理念),也是一种课程形态。整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并存有历史的和人性的依据,两都是观照和解决人与化之间的关系问题。整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并存关系表现为:理论(理念)与实践的辩证统一,时空统一性,两的区分是相对的。探讨清楚两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助于深化教师对综合课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活动课程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活动为主,通过学生亲自"做",以达到学生亲身经历活动过程和参与实践操作,发展实际工作能力,获得直接体验和感悟,促进新知识、新思想、新感情产生的课程形态。活动课程有分科活动课程和综合活动课程两大类。非学科性、综合性不是活动课程的基本属性。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都是学校课程结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1.
论“课程共有”——对中国特色课程政策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课程共有”是课程政策理想模式的基本设想 ,旨在寻求一种反映社会变革和课程改革要求的课程政策及其制定的新的方式、观念和模式 ,它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 ,指的是课程权力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 ,即国家、地方以及学校等课程权力主体都能够拥有明确的课程权力并保持一定的“张力”;第二 ,指的是一种“超越论”的课程政策价值观 ,即超越“统一论”、“适应论”和“特色论”的课程政策价值观 ;第三 ,指的是课程政策制定的一种新模式——共有模式 ,其形态是使各方面人员都能得以充分的交流和参与的“水漏型”。  相似文献   

12.
课程综合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是以分科课程的改进形态而非对立形态出现的。究其实质是采用各种形式使学科中被分化了的各部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最大限度地回归和复现知识的“整体”面目。世界各国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课程综合方法,它的实施需要师资、教材等教学资源的全方位支持。  相似文献   

13.
课程的发展显示出从单一理解向多样综合的演进趋势,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一”和“多”辩证关系。用“一”和“多”的关系视角审视课程的语言和文本两大要素,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课程形态多样性与一致性相统一的特点。课程的本质是多重因素复合的生成性知识,课程中师生关系是共生共存共赢的交互关系,课程结构是控制与开放、静态与动态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大学课程存在着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基本“范式”,这两种课程范式往往相互对立,从一个 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人们需要以辩证的观点进行全面深刻的反思,促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课程中 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5.
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课程概念五要素说,是全面认识校本课程及其开发的重要理论依据。教育的本质是人的自我认识发展有序调控的一种人类实践过程,学校课程权力运用的调控机制,国家、地方、学校(校本)的"课程权力合力"立足于学校形成;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应是学科课程的合理认识与开发,而不是在两种课程对立对比认识中,否定学科课程的开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游戏与课程之间的关系源远流长,可谓是对立与融合交替进行,然而对智育的强调使幼儿园游戏陷入一种困境。在这种背景下,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主动建构的知识观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论,为幼儿园课程指明了方向,游戏之于课程不再是障碍,充分体现幼儿主体性、培养其创造性的游戏课程为幼儿园课程提供了新的范型。  相似文献   

17.
何谓“校本课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校本课程”属于课程行政范畴。相对于以中央政府为课程行政权力主体的“国本课程”,以地方政府为课程行政权力主体的“地方本位课程”,“校本课程”指的是学校自主决定的课程。三种“课程”属于课程行政的不同抉择,反映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政府与学校之间有关谋程行政权力分配的不同取向.已是教育活动运行的集中机制与自由机制的不同体现。  相似文献   

18.
一、课程的定义课程是教育的过程态、程序态,是实现教育目的、价值的手段和工具,它影响着教育的现实形态、将来形态及教育功能的实现。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关键。那么什么是课程呢?课程的定义是多样的。国内有关研究中比较突出的几种表述:(1)早期的课程研究中,比较突出的是朱智贤在30年代给课程所下的定义,他认为:"学校的课程,是使受教育者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是军队院校完成强军兴国重大使命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民用和军用通信技术的启蒙、发展和应用都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针对“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提出了“通信原理”课程思政的要求与目标,建立了“通信原理”课程思政需要坚持的两大原则和两种教学设计方法,总结了“通信原理”课程思政案例设计的三种方式,给出了集中式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范例,并针对“通信原理”各章节提炼了课程思政案例,可为“通信原理”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学科课程在当代职业教育课程中的合法性正面临着危机,这主要体现在行动体系对学科体系解构与模块课程对学科课程的拒斥.行动体系课程话语强调应当以典型的工作过程逻辑来建构课程内容,认为行动体系的建构必然会导致学科体系的解构;而模块课程则以能力为中心,强调设计相应的模块来培养职业能力,模块课程不再遵守学科逻辑.行动体系与学科体系的相互对立,职业能力与学科知识的相互拒斥本身意味着一种职业教育课程论危机.行动体系与模块课程并不是两种恰当的言说,它们本身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