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传播学研究作为学科建设来说,是起步较晚的,但是,自兴起以来,其发展的势头却非常之快.尤其是在20世纪末的近十年间,已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鼎盛.而作为一个科学的学科建设来说,对于本学科的思想历史资源的整理和发掘显然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一个新兴的学科就很可能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近年来先后出版的<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和<中国传播思想史>两套传播学术史专著,不仅及时总结了近一百年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的全面发展状况,而且全方位深入研究了中国有史以来的传播思想的历史演进.可谓中国新闻传播学术史研究的开拓与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05,(6):35-35
当前,国内学者对于如何开展“传播学本土化”或“传播学中国化”研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四川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中国当代传播理论体系分析》一书,对如何建构当代中国传播理论研究体系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吴婷 《新闻世界》2011,(9):274-276
《论语》作为代表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对我们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解读《论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有大量蕴含着传播思想的言论。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论语》对传播主体的分析重视传播者的自律;传播内容上,注重信息选择的“把门人”意识;传播渠道上,文化典籍是教化传播活动的主要媒体;传播对象上,树立了强烈的受众意识;传播效果上,重视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儒家的传播原则很大程度上是根据“礼”而展开的。探寻《论语》中传播思想的魅力,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传播文化的历史继承,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说服传播活动高度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源头与缩影。在这一时期,先秦诸子游历各国,试图通过游说的方式使君主或权臣接受自己的治国理政主张。频繁的说服传播实践与大量典籍的诞生使中国说服传播理论在先秦时期萌芽并得以发展。其中,道家学派的老子所著《老子》(又名《道德经》)一书,虽体现了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与独特的政治哲学,但更重要的是蕴含了几千年前富有中国特色的传播主客体认识、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技巧等传播学范畴的内容。可以说,老子在一定程度上对说服传播已有了深刻的认识与见地。本文从传播学角度考察《老子》,审视并总结老子的说服传播思想,把握其思想的当代价值与意义,以期对构建系统化的且独具中国特色的说服传播理论体系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新闻心理学与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几乎是与新闻学、传播学的诞生同时期的,但形成学科的年代却因社会条件的制约而有所不同。下面对中国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研究作一个简要的回顾与展望。对中国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研究的简要回顾中国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新闻心理学的萌芽阶段早在1918年,中国新闻学的祖师徐宝璜先生在其专著《新闻学大意》①第四章“新闻之精彩”中论述到:“推定最近事实是否为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标准,曰新闻之精彩。新闻之精彩者,乃足引起多数人注意某事实之物也。”“新闻学常与心理学发生至深之关系。新闻之…  相似文献   

6.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徐培汀教授的专著《20世纪国的新闻学与传播学》,已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汉奇作序。全书52万字,分述20世纪理论新闻、实用新闻学、边缘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广播电新闻学的产生与研究历程;阐述新闻教育、传播学究的变迁与成果,介绍港、澳、台新闻教育、新闻与传播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总结与展望走向21纪的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情况。《20世纪中国的新闻学与传播学》@尹立  相似文献   

7.
林新 《新闻界》2006,(2):53-54
近20年间,中国新闻界有过多次界定新闻的高潮。最近一次是在2003年。这一年,黄旦在《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年第1期发表了《中国新闻传播的历史建构——对三个新闻定义的解读》一文,之后《现代传播》杂志第2期发表了王渝新的《对“新闻”界定的探析》一文。他们对新闻定义的研究,作为2003、2004年中国新闻学研究的两个成果,被写进了《2003—2004年中国新闻学发展报告》。报告中对他们的定义作了这样的描沭。  相似文献   

8.
武计涛 《东南传播》2012,(5):117-118
《白蛇传》的传说源远流长,家喻户晓,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其传播形态随历史的变迁不断变化,因此《白蛇传》成为文化传播的典型样本。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解读《白蛇传》,对其传播形态和传播过程中的内在特点及流传至今的原因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9.
从传播学角度出发去研究《商君书》,会发现它蕴含了商鞅的一些传播思想,涉及传播内容、传播主体与传播对象、传播手段与传播方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关注20世纪70至80年代夏威夷东西方中心传播研究所的中国传播研究概况。自1973年施拉姆出任该所所长以后,施拉姆和朱谦等传播学人超越了紧盯社会主义中国大众媒介的意识形态功能的冷战视角,组织了一系列聚焦传播与新中国社会变迁之关联的讨论,还与海外中国研究者建立了对话。虽然这些讨论的理论框架和材料都有不足,但它们展现了中国传播研究应有的多元面貌,更提示我们检讨毛泽东时代中国传播活动之经验教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碰撞中反思--新闻与传播学科发展座谈会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4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30余位新闻与传播学知名学者应邀参加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科发展座谈会。学者们就国内新闻与传播学的学科建制、新闻传播理论的创新、新闻与传播教育的改革等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学科发展走势与建构新闻传播学的历史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比较年轻。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新闻学在德国和美国形成学科,20世纪40年代传播学在美国形成学科。新闻学在中国作为一门学科,以及中国新闻学教育的开端,通常以1918年10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作为标志;而1978年7月…  相似文献   

12.
茹子 《新闻记者》2006,(7):50-50
新闻是大众传播的重要内容,传播是新闻价值的实现方式。新闻学给传播学提供了依据和启示、业务经验和用武之地,传播学大大拓展了新闻学的学术视野和理论深度。在我国的学科分类中,新闻学和传播学都是二级学科,其上的一级学科就是新闻与传播学。复旦大学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新闻与传播通论》使新闻学和传  相似文献   

13.
传播学是一个青春学科,20世纪40年代才在美国形成,而中国第一次对传播学进行公开研究始于1978年7月,其标志是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出版的“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家新闻学刊物《外国新闻事业资料》(郑北渭主编),创刊号上发表的中国第一篇传播学译文《公共传播》,是中国大陆第一次公开介绍传播学。传播学在中国距今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了,它在中国经历了曲折的研究进程后,于20世纪末进人高潮时期,这个时期的研究特点,按照中国人民大学陈力丹教授的说法是:“传播学译著的出版持续数年高涨;在中国证实传播学假设的研究,形成规模;媒介形态研究开始受到关注;开辟了较为广阔的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研究空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跨文化传播是近年来传播学的热门议题,也是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共创的必然结果。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五千年的社会变革中蕴育了丰厚的精神文明成果。如何将优秀璀璨的中华文化输送到世界各地,减少因文化差异带来的偏见误解,提升国际传播力与影响力,将是未来阶段我国跨文化传播的主要任务。本文以中英合拍纪录片《中国的宝藏》为研究对象,归纳跨文化传播视角下文化输出的成功经验,以期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与传播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办,发表国内新闻学和传播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代表国内本学科学术研究最高水准,  相似文献   

16.
在与洛克同时期的社会哲学家中,几乎没有一个人想到过什么“传播理论”,但是,在传播学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能够发现他们的著作里对传播思想的隐约触及。在洛克的哲学巨著《政府论》和《人类理解论》中提出的“自由”、“交流”、“语词”、“反思”等理论,为后人研究传播学给予了源头启发和理论丰富,在西方传播思想史的银河中依然是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7.
在业界,人们常把广告视作新闻传媒业的生命线,而在中国广告学学术史上,广告学学科的确立与发展,也与新闻学界学者的努力密不可分。徐宝璜、邵飘萍、戈公振、蒋裕泉、赵君豪等新闻学者或业界专家,都在新闻研究的过程中对广告经营、广告创作、广告主的媒体选择等问题上进行了理论探索,有的还积极参与报学系的广告教学,甚至写出独立的《广告学》著作。尽管广告学科不可能仅仅依赖于新闻学的学术资源,但在今天回顾中国广告学学术史的同时,注意到新闻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学术源头,对于思考当今广告学在新闻传播学学术格局中的定位与意义,仍有指向现实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与传播研究》第一卷索引作者卷期页致读者—………………………本刊编辑部一.1.1中国大陆传播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孙旭培一.1.2新时期中国大陆新闻学科建设的管窥与展望—………………·樊见一.!.1’)新闻学向传播学的历史性发...  相似文献   

19.
由武汉大学新闻学院李敬一撰写的《中国传播史》(先秦两汉卷)日前在武汉出版,它的出版标志着我国首部传播史专著诞生,这对我国新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李敬一经过10多年的积累和研究,对传播学中国化问题作了有益的探索,他从传播历史和传播思想发展史的角度,探讨中华民族在传播问题上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方面”的特色,借鉴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对中华民族传播的起源,以及先秦两汉的传播历史和传播方式进行了综合考察,对古代传播观念、传播思想作了系统研究,进而阐明了传播与民族文化传统、传播与中国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与传播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办,发表国内新闻学和传播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代表国内本学科学术研究最高水准,是新闻学术界、新闻工作者、新闻教育工作者和热心新闻传播研究的有识之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