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科技风》2017,(9)
本文利用FLUENT软件对建筑布局为行列式和错列式的住宅小区风场进行模拟,通过分析这两种建筑布局下行人高度处(Z=1.5m)风场风速的分布情况,得出这两种建筑布局对住宅小区风环境的影响,从而对实际的建筑规划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建筑群体效应对超高层建筑风荷载及风力发电能力的影响,对某250 m高大底盘、双塔体型不规则超高层建筑进行了缩尺模型风洞试验研究,通过风气候分析计算了建筑场地1年、5年和10年的低重现期风速及排除台风影响的设计风剖面,分别考虑了当前周边建筑群体和未来周边建筑群体两种群体效应工况,根据试验结果计算了该结构考虑群体效应的基底等效风荷载反力、各立面风压分布和风机发电效率。结果表明,建筑外形不规则的双塔对气流有明显的改变且作用效果不同于常规矩形超高层建筑,配合楼层平面尺寸逐层缩小,有效缓和了竖向风荷载在建筑高度上的分布。受群体效应影响,在当前和未来周边建筑群两种工况下,双塔两个主轴方向基底等效风荷载结果变化明显;裙房高度风压分布变化尤为显著,给该处风机取风口的设置造成困难;塔楼竖向风压分布发生改变,影响了风机发电效率。因此设计时须考虑群体效应影响,合理选择风机取风口位置以避免周边建筑群体改变对风力发电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结合长期风速记录,利用Gumbel分布计算设计风速极值,并采用Monte-Carlo法模拟台风作用,推导了风速和风向的联合概率分布。利用Lawson和Penwarden舒适度判别准则,分析风洞试验中Irwin探头的实测风速结果,评估了超高层建筑行人高度风环境舒适度并检验了风环境改善措施效果。结果表明,风气候分析对评估行人高度风环境舒适度有重要影响,部分重要区域(北侧裙房入口、三层室外阳台、东南连桥、西北裙房屋顶等)不满足舒适度要求。采取防风减风措施后,改善了大部分区域的舒适度,而西北裙房屋顶仍不满足舒适度要求,需要调整功能布局。  相似文献   

4.
连霍高速公路百里风区柔性防风阻沙栅布设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连霍高速公路三十里风区、百里风区沿线2个多要素5层梯度风监测资料、1个4要素自动气象站风向风速监测资料、百里风区典型横断面短期强风监测资料为基础,结合连霍高速百里风区路基高度、经纬度、海拔高度等地理参数,采用气象学、流体力学、风洞试验、强风监测技术、空气动力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相结合的方法,计算连霍高速百里风区距路面4.0m高度处最大瞬时风速2年一遇设计值,10min平均最大风速30年一遇设计值。同时参阅了大量国外发达国家(日本、英国、德国、法国高速铁路,以及高速公路高路堤横风危害计算模型),特别是日本空气动力学专用大型风洞研究(桥梁、高路堤、防风栅)组合的风洞试验、高速公路安全运行的管制制度和设置防风栅研究结果。分析连霍高速百里风区风特征,提出连霍高速百里风区防风措施采用柔性防风阻沙栅,为连霍高速百里风区不同类型汽车安全、高效行车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
运用CFD软件,对包头市某小区的风环境进行模拟分析,分析了冬夏两季风对小区内风速、风压,指出了局部风环境的风舒适度、热舒适度和大气污染扩散能力,为包头市绿色建筑规划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家口处于我国华北地区,冬天较为寒冬,张家口高寒地区建筑风侵失温过程进行模拟,可以优化建筑的平面分布和体型设计。提出一种基于Ecotect模拟分析的张家口高寒地区建筑风侵失温过程模拟计算方法,建筑规划设计提供指导。针对不同建筑之间相差过大的风环境,以及建筑区域内风力强劲的特点,进行风速场的数值离散化处理,计算张家口高寒地区建筑室外风环境风速场的应变张量和旋率张量,修正流湍流度,根据张家口市的城市特点与温度变化情况,对张家口市边界层结构进行了大气稳定度分析,结合风速场分布形式实现张家口高寒地区建筑风侵失温过程模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模拟的张家口高寒地区建筑风侵失温过程,模拟计算的精度和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王伟平 《科技通报》2023,(6):102-106
为提升城市大气环境,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城市大气污染存在的煤烟型污染占比过大、多数城市大气污染从工业烟尘污染转型为汽车尾气污染、中小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问题,发现微风天气下风速等级与大气污染物浓度扩散速度成正比,建筑物平均层高与大气污染物扩散速度成反比;晴天无风天气下,早晨与傍晚上下班高峰期间大气污染浓度较高;特殊天气,下雨、下雪、阴天的天气状况具有净化空气功能,有雾天气大气污染浓度上升。为此,本文提出科学规划大气污染治理布局、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改善能源结构、扩大绿化面积、完善各项机制管控、加强大气环境污染监管力度等综合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东北日光温室最大风荷载特征及风灾预警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风荷载作为温室主要活荷载,直接影响着温室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本文利用东北地区176个气象站1981-2010年的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资料,采用极值Ⅰ型分布函数计算了5年、10年、20年、30年重现期的风速极值和风压,结合东北地区日光温室结构特点,确定了日光温室所受最大风压,最终得出了东北各区域日光温室遭受大风危害的临界风压和风速指标。结果表明:东北东部、西部及北部山区为最大风速和风压低值分布区,沿海及中部平原为高值分布区,随着重现期的缩短,最大风速及风压呈下降的趋势。日光温室风荷载范围为(0.07~0.44)k N/m2,与建筑规范中基本风压标准值差距较大,在不考虑日光温室风载体型系数的情况下,确定东北各区域日光温室大风掀棚风压和风速指标。从风荷载空间分布看,占据东北大部地区的Ⅰ和Ⅱ区有利于日光温室发展,其中辽宁的Ⅰ和Ⅱ区光热资源丰富,冬季温度较高,有效生长积温多,更适合日光温室发展。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12月4日的严重霾日天气各层形势场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对流层中层高度场中(500hpa)有东亚大槽减弱趋势,导致局地风速降低对流减弱;在对流层中低层高度场(700、850hpa)中有弱前倾槽,是霾维持的动力因子;在近地面气层(925hpa)中显示我国陆上东亚季风偏弱,对流减缓,使风梯度变小。这些系统的配合都可预报霾天气的出现和持续。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13年1、4、7月海宁国家一般气象站新、旧站址同期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等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发现新旧站各气象要素存在较大差异。新站址气温普遍低于旧址,本站气压、相对湿度、风速均高于旧站址。并从拔海高度、下垫面性质、测站环境等方面分析了新旧站址各气象要素差值的形成原因,发现不同探测环境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遭到破化的探测环境使得观测资料缺少了准确性和代表性,而拔海高度的不同和下垫面性质的差异也使得各要素产生不同的差异。研究为海宁国家一般气象站的资料序列延续和订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6,(2)
分析贵州省2006~2007年的平均风速分布,发现贵州省风能资源比较丰富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贵州省西部的六盘水市以及毕节市的西部。然后利用毕节市威宁站2006~2010年的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威宁站10m高度的年平均风能密度、年平均有小时数、风速的日变化、月季变化、风向和风速频率等风参数的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威宁县10m高度风能资源属于可利用区,具有开发和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选取新疆高速公路沿线100多个气象台站近50年(1961~2010年)风向、风速资料,以及沿线7个6要素5层梯度风1年(2009~2010年)风监测资料、10个铁塔梯度风和30个大风监测站近10年(2001~2010年)监测资料,应用气象模式和极值Ⅰ概率模式计算出高速公路沿线100m×100m空间网格点上距路面4m高度处最大瞬时风速,结合线路走向与强风主风向之间夹角,确定高速公路沿线强横风警戒区间。研究结果表明:新疆高速公路五横布局中的百里风区强横风区间大风日数在157~209d,是我国乃至世界高速公路风害最严重的区间之一。阿拉山口风区、三十里风区、达坂城风区强横风区间次之,年平均大风日数148~155d。公路平原绿洲区间的风害最少,年平均大风日数不足10d。沙漠公路中部大风日数多于盆地边缘绿洲区间。高速公路强风区间短时间内瞬时风速随时间变化增量在±5.0m/s之间,最大瞬时风速随时间变化遵循正弦波周期。新疆高速公路沿线风害5大区域中以特强重大危险区和强重大危险区危害区危害最大。研究提出了新疆"五横七纵"高速公路风害防控技术主要包括:风害防控信息管理技术、防风栅防护技术。因此本项研究对于制定全国高速公路风害防控技术和安全行车技术标准及防灾减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环境的空气质量状况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由于城市人口密集、工业集中,大量消耗化石燃料,高密度的建筑群又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大气污染问题十分严重。本文主要结合江津区空气质量现状,提出改进和提高的一些方法,进而逐步改善城市空气环境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分析计算风速重现期为50年累积频率2%、1%、0.1%的波浪爬高及风壅水计算,拟利用风速资料间接推算的方法。视风速与波浪同频率,将50年一遇设计风速、风区长度、平均水深作为输入参数,采用莆田试验站法推求设计波要素。在此基础上推算波浪相对于江堤的爬高。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速列车强横风防风措施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强横风天气条件下高速列车安全高效行车的目的,本文以全国高速铁路沿线738个气象站近40年(1971~2009年)风向和风速资料为基础,结合沿线100多个铁塔梯度风监测资料、兰新二线三十里风区和百里风区2个6要素5层梯度风风监测资料,以及2000个自动气象站和100个防灾安全风监测站近10年(2001年~2009年)风速和风向监测资料,进行信息化和规范化整编;将整编后的资料与高速铁路沿线各里程的地形地貌、路堤高和桥高、粗糙度等现状参数相结合,采用风监测技术、气象学、铁道工程技术、数理统计和概率论方法,即高速铁路沿线最大瞬时风速空间分布与铁路各里程点线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高速铁路沿线最大风速空间分布、垂直分布、水平分布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研究提出了我国高速列车强横风区间应按照运行管制规则,降低车速和设置防风栅及建设人工隧道降低横风强度来保证安全行车的防风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了填补金华乃至浙江秋季降水研究空白,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1971—2020年秋季实测降水资料,结合水汽通量及散度场,并基于拉格朗日法的轨迹模式HYSPLIT-4,对金华市50年来秋季异常降水年不同高度的水汽输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金华秋季降水的水汽通道主要有4条,欧亚非大陆的陆上通道、西太平洋通道、孟加拉湾-南海通道以及局地水汽通道。(2)金华秋季降水的水汽输送在不同高度存在差异,典型旱年中低层以局地水汽输送为主,高层以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水汽输送为主;影响典型涝年的水汽输送在中低层上源自西太平洋,高层源自孟加拉湾-南海。(3)西太平洋和孟加拉湾-南海是导致金华秋季降水异常的关键水汽源区,其中典型涝年西太平洋的水汽贡献率较旱年增强12.36%,孟加拉湾-南海增强15.79%,并且异常水汽主要以西南气流的形式输入金华影响降水。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区近地层风能资源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鄱阳湖区4座测风塔历时1年逐10分钟梯度观测的资料基础上,统计分析了该地区平均风特征和风能资源参数。.结果表明:鄱阳湖区风速随着高度升高而增加较为缓慢,风切变指数较平原地区明显偏小,在湖区北部的狭长地带,狭管效应对风速的增强作用较为明显;受地形的影响,鄱阳湖北部狭管内风廓线分布高度一致,狭管内外明显不同;鄱阳湖区地势低洼的地方湍流强度高于地势较高的地方的湍流强度,山脊处湍流强度随高度变化不明显,在狭管内,湍流强度较狭管外开阔湖面小;鄱阳湖区风场各高度层Weibull尺度因子值在4.92~7.49之间,各高度层Weibull形状参数值在1.49~1.84之间。观测塔位于山脊上的长岭的层形状参数和射山的尺度因子值随高度的变化趋势不同于另外两个测风塔。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7,(20)
地面风是指能够代表跑道接地地带10m高度上的平均风向、风速以及风向和风速的重大变化。飞机的起飞、着陆以及起降方向的选择都需要考虑地面风的影响。首都机场拥有三条跑道,纵横范围广,地面风以及风场情况存在异同。了解每一个点风在不同季节、不同风向以及不同风速范围下的一些变化规律,对于管控风对飞行的影响有一定意义。所以,笔者通过对比每一个探测点的数据,了解首都机场风场情况和每一个点之间风数据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动力降尺度法对鄱阳湖区风能资源模拟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琼  贺志明  聂秋生  桂保玉 《资源科学》2012,34(12):2337-2346
本文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以及Calmet模型,结合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对鄱阳湖区复杂地形条件下风能资源进行动力降尺度研究,并结合鄱阳湖区4个代表风场一年实测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得出:动力降尺度方法能够较好地模拟出鄱阳湖区风能资源的空间分布,鄱阳湖区风功率密度高值区主要在鄱阳湖区狭长湖道南侧的水域和湖岸两侧,鄱阳湖北部狭管湖道为高值中心区。风能资源的数值模拟结果月变化特征与观测期间大风出现的时间十分吻合。各风场风向、风能方向以及风速频率分布模拟与实测结果比较一致,但在量级上有一定的偏差。各风场日平均风速模拟值与实测值年相关系数为0.647~0.780,鄱阳湖区70m高度年平均风速模拟值与测风塔实测值相对误差为6.77%。总体来说,动力降尺度方法模拟效果较好,可以作为区域风能资源评价和特性分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海洋知识     
海浪通常是指海洋中由风产生的波浪,包括风浪、涌浪和海洋近岸浪。风浪是在风的直接作用下产生的水面波动;涌浪是在风停后或风速风向突变区域内尚存的波浪和传出风区的波浪;近岸浪则由外海的风浪或涌浪传到海岸附近,受到地形作用而改变波动性质的海浪。在不同的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