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全面展现我国科技期刊B站传播现状,探索提升科技期刊短视频平台传播效果的有效策略。【方法】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中的科技期刊为实证样本,通过网络调查法深度剖析16个科技期刊B站号的基本情况,并对视频内容传播效果进行综合测算和深入分析,挖掘高传播效果指数视频的内在特征。【结果】科技期刊B站号开通和认证数量少、运营能力有待提高;视频内容以学术活动类为主,呈现形式相对单一;选题具有创意且视角独特,紧跟时事并能与用户进行即时互动的视频传播效果更好。【结论】科技期刊需要明确账号定位与运营模式,科学布局B站;挖掘优质资源,凭内容“征服”用户;引导用户与期刊“深互动”,助力传播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中国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的开设和运营情况,提出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运营策略。【方法】 以2019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280种期刊为研究对象,利用清博大数据提取相关微信视频号2021年的传播指数展开分析。【结果】 截至2021年,280种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期刊中,共有67种期刊开设了微信视频号,占23.93%。其中,6.07%的期刊微信视频号由期刊编辑部开设,17.86%的微信视频号由主办单位开设。另有76.07%的期刊未开设微信视频号。已开设的期刊微信视频号存在用户定位模糊、运营水平较差、与用户的交互程度不够等问题,传播能力普遍不足。【结论】 科技期刊要明确微信视频号的目标定位,开展有效运营,强化与作者群体和读者群体的连接,提升自身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国科普期刊微信视频号运营与传播情况,为科普期刊的新媒体运营提供借鉴。【方法】以我国363种科普期刊为研究对象,以权威的新媒体大数据评估和研究平台“清博智能”为工具,提取期刊微信视频号的传播力指数,考察期刊微信视频号发布作品数量、转发数量、评论数量情况;结合文献与典型案例,分析我国科普期刊微信视频号传播能力。【结果】我国科普期刊借助微信视频号运营品牌的理念尚未形成、整体开通率低,一些科普期刊在开通微信视频号后缺乏维护;不同期刊短视频传播能力差别较大、两极分化严重;内容质量层次不齐、缺乏规划,主题散乱不聚焦;微信视频号普遍缺乏与受众的互动,营销运营意识不强。【结论】应重视短视频平台的建设、加大资源投入,发挥专业特色、丰富优质内容,强化服务意识、增强与受众互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我国医学期刊微信视频号运营现状,探究现存问题并提出建议,为更多医学期刊发展微信视频号提供思路。【方法】 采用网络搜索法对《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版)》收录的医药、卫生类期刊名称进行检索,获取期刊开通微信视频号的情况、信息资料、运营情况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分析,总结问题并提出有效发展策略。【结果】 医学期刊微信视频号存在开通率低、信息资料不完善、运营意识不强、推送规划不够、平台活跃度不高、渠道引流不足等问题。【结论】 医学期刊在微信视频号领域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建议充分发挥新型视频媒介优势及自身学科优势,积极投身微信视频号,重视平台建设,提高运营意识,构建推送体系,并注重用户互动性及多渠道引流,提升微信视频号的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我国中文SCI科技期刊的现状,以期为其影响力提升和未来发展提供思考.[方法]利用网站调研(期刊官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等)、微信公众号运营情况查询及统计分析等方法对中文SCI科技期刊进行较全面的数据采集与分析.[结果]18种中文SCI科技期刊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良好的发展基础,但整体上仍存在一...  相似文献   

6.
搜索63种广东中文核心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并添加关注,对各刊微信的开通基本情况、发布内容、基本功能、特色服务、推送消息及推送频率、过刊全文浏览格式等进行逐个调研分析。结果表明,63刊中,46种期刊开通了个微信公众号,基本功能较为齐全、内容更新及时的仅有《南方水产科学》《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等12种期刊(占27%),HTML、Richi HTML等超文本格式的采用率非常低。分析发现,广东中文核心期刊微信运营普遍存在开通流于形式、运营思维和用户服务意识缺乏、增值服务太少、未能把握多元可持续的盈利模式等问题。建议通过高度重视“互联网+”背景下的媒体融合发展、加强微信构建顶层设计、开发多元可持续盈利模式、培养或引进数字化出版人才等举措,不断提升微信平台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研我国科技期刊在B站的传播实践现状,分析当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之策,为我国科技期刊科学布局B站、提升期刊影响力提供借鉴.[方法]利用网络调查法,深度剖析21个科技期刊B站账号的基本情况、发布频率、内容主题特征及传播指数.[结果]21个科技期刊B站账号布局存在以下特点:账号命名规范,但认证数量较少;视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科普期刊短视频平台运营的现状、问题及优化路径,为科普期刊借助短视频平台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50种优秀科普期刊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网络调查法、访谈法,从账号基本情况、发布视频数量及频率、内容呈现与叙事风格、传播效果等方面,分析我国科普期刊短视频平台运营现状。【结果】科普期刊短视频账号开通率低,短视频运营能力亟待加强;制作水平参差不齐,内容定位不够清晰;与受众互动不足,传播效果有待提高;内容分发缺乏规划,短视频营销意识不强。【结论】科普期刊应合理构建短视频传播矩阵,提升运营能力;发挥专业优势,深耕优质内容;适应平台特点,引导用户深度互动;重视刊媒联动,推动期刊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出科技期刊深化微信公众号运营模式、优化其传播结构的策略,突破当前公众号发展的瓶颈。【方法】通过文献和网络调查,总结当前科技期刊在构建微信公众号传播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优化的必要性。【结果】科技期刊可以基于自身资源优势来优化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结构,通过多角度运营微信公众号激活私域流量,实现图文内容的高质量传播;打通公众号与视频号、直播之间的壁垒,触达公域流量,实现视频内容的广范围传播。【结论】科技期刊通过优化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结构,可充分发挥微信平台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构建完整的科研成果呈现生态链,助力期刊在公众号发展的存量博弈中取胜,实现内容的高质量传播。  相似文献   

10.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3种运营模式分析探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探索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成功运营模式和策略。【方法】 对《暖通空调》《中国中药杂志》《金属加工》等3种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2016年8月1日—31日的发文内容和点击量进行统计,分析不同定位下发文内容、表现形式、不同内容来源对点击量的影响。【结果】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可在准确定位、以互联网思维思考的基础上,采用多媒体形式、注重内容原创和二次加工、善于策划和利用热点、缩短发布周期、组建专业运营团队等方法,成功运营微信公众号。【结论】 科技期刊宜采用围绕服务刊物、报道专业技术;专注于科普和大众教育;围绕大行业背景+多媒体的形式等3种模式运营微信公众号,办出特色。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CSSCI来源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现状,为科技期刊运营微信公众平台提供参考。【方法】以533种CSSCI(2014—2015)来源期刊为样本,采用普查法获取其微信公众平台的开通及运营状况,调研截止到2016年1月15日。【结果】164种期刊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开通率仅有30.77%;出现一些亮点,如多种媒介联通互动,提供多种增值服务,分层、分类推送消息等;整体运营现状不佳,存在数字化思维淡泊、运营思维缺乏、用户服务意识匮乏等问题。【结论】学术期刊要加快与新媒体的融合,对此,全面树立用户观念,加快平台与多种新媒体融合,以期刊为基础、聚焦内容、凸显办刊特征,加大硬件与软件的双重技术投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从学科角度探讨地理学中文核心期刊数字出版情况及存在问题,以期为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方法】 以入选2014版北大中文核心的地理学期刊为例,选择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优先出版、期刊APP等进行调查。 【结果】 中国地理学中文核心期刊数字化出版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绝大部分期刊是单独出版,力量薄弱,发展较为缓慢。不同类型的数字出版平台内容与官网相似度较高,缺乏特色,功能不完善、产品缺乏创新性。 【结论】 建议完善数字出版平台功能、探索科学合理的工作模式、加强数字产品的创新性、打造有特色的数字出版平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国际顶级科技期刊的学术短视频运营模式,为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短视频运营提供借鉴.[方法]采取个案分析与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对Nature、Science、Cell 3种国际权威科技期刊的学术短视频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国际顶级科技期刊的短视频生产与运营规律.[结果]科技期刊通过稳定持续的信息传播、富有创意的内容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地理资源中文学术期刊宣传推广策略,以促进中文学术期刊的融媒体发展。【方法】以27种地理资源领域高质量中文学术期刊为研究对象,通过期刊官网和微信公众号等途径获取信息,分析这些期刊对当前主流融媒体平台(官网、微信平台、期刊App、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的应用情况。【结果】有20种期刊在官网提供Rich HTML,为期刊进行多维度宣传推广提供理想的数据基础,但大部分期刊官网依旧是纸刊的电子化,缺乏更多深层次的知识服务内容。24种期刊开通微信公众号,3种期刊借用集群平台发布消息,微信推送内容大体类似,缺乏对内容的深度加工和二次拓展。少数期刊发布短视频(5种)和开展直播(7种)。短视频主要是文章分享、会议直播、期刊宣传等内容,内容的二次开发和扩展还有较大的挖掘空间;直播更多是期刊作为协办单位的会议直播,期刊自主策划和具有特色的内容较为缺乏。总体上,27种期刊虽然都开展不同程度的融媒体宣传推广,但真正实现深度融合的期刊仍在少数。【结论】地理资源学术期刊融媒体宣传推广任重道远。需要重视官网作为主阵地的融媒体建设,选择合适的辅助渠道进行多矩阵布局,并结合用户需求专注做好内容,此外,还需制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中国地学类核心期刊运用微信公众平台的现状及特点,提出地学类核心期刊的发展需求,为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微信公众平台在刊载文章发布、文章阅读体验、特色消息发布方面的开发现状进行分析。【结果】 多数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能够按时将当期文章目次及摘要等基本信息快速推送给读者,为读者提供较为丰富的阅读体验,同时推出专题文章、高被引文章、与期刊专业特色相符的科技消息等富有专业特色的内容;3种期刊的微信公众平台没有发布任何内容,形同虚设。4种期刊实现了摘要式浅阅读与全文深阅读的顺利过渡;18种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阅读体验度较低。13种期刊发布了出版计划、写作技巧、学术发展动态等专业特色消息,但多数期刊对微信公众平台只是进行简单维护,较少推送信息。【结论】 中国地学类核心期刊对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仍处在搭建与简单应用的初级层次,在办刊模式转变、多期刊协同、平台宣传力度等方面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针对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效果普遍较差的现状,总结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模式。【方法】 采取个案研究的方式,分析“学术中国”微信公众号的经营策略,总结其成功经验。【结果】 通过个案数据分析,总结“学术中国”微信公众号运营思路,为国内学术期刊提供参考。【结论】 运营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应对微信公众号进行准确定位,加强微信公众号内容生产,重视跨媒体融合与盈利模式构建,整合学术期刊资源优势,提升科技期刊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发现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存在问题,总结可以借鉴的运营思路。【方法】 采取内容分析与定量研究的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4种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对科技期刊公众号的研究,较为全面和客观的了解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现状。【结论】国内科技期刊应重点从公众号的定位、制定KPI考核指标、建立专业运营团队和进行跨媒体资源整合4个角度入手,建立科学、有效地微信公众号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42种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微信公众号服务学科类栏目的调研分析,旨为了解微信公众号在服务学科上的状况。结果发现,服务学科类栏目主要有会议服务类、病例分享类、业务提升类、行业资讯类、指南共识类、科普推广类、科研服务类及其他类等8种;表现形式有纯文字式、视频式、讨论式、课件式、平台式和游戏式等6种。丰富的学科内容和多种表现形式使其微信公众号具备了较强的学科服务功能,相关从业人员精选关注微信公众号将有利于个人学术业务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中文科技期刊封面发展的可行途径.[方法]分析我国科技期刊封面设计现状以及制约中文科技期刊封面发展的瓶颈,并以《协和医学杂志》为例,介绍其封面设计团队的建立和运营经验,展示封面设计在其期刊品牌建设中发挥的作用.[结果]中文科技期刊在编委人才梯队化建设过程中,通过主动发现和利用青年人才,能够建立稳定的封面设计团...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微信公众号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全面了解我国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现状,为更多期刊应用微信技术积累可资借鉴的经验。【方法】 以2015—2016年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为样本,采用手机搜索法,结合期刊网站、纸质期刊等公告信息的浏览,从中选出271个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为讨论源刊,并于2015年6月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手机应用测试。【结果】 多数微信公众号基本资料展示良好,特色创新服务有所体现;按“对话框式” “消息推送式” “分类导航式”及“分类导航+消息推送式”等四种情形进行讨论。其中,“分类导航+消息推送式”是目前最优服务方式;今后应注意栏目设置与内容优化、创新服务项目开发以及多刊共用微信号等问题,基本资料展示要准确、简明、易记。【结论】微信公众号是科技期刊宣传推广的新途径,必须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