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框架,对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中国文化负载词、中文句式结构差异采用了定性分析和案例分析法,运用三维选择适应转换策略译出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词汇和句式,探讨译者如何适应生态环境得出整合性较高的译文.  相似文献   

2.
柴艺铭 《海外英语》2023,(23):14-16
景区介绍是景区向游客展示景点文化和历史的重要文本,其中包括了许多中国特色文化词汇,对翻译造成了一定的难度。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以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和叙事方式,对宁夏二十一景中宁夏贺兰山岩画景区的英译词进行分析,探讨生态翻译学的三维理论对景区介绍词英译的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为宁夏景区介绍词的英译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以提升景区的对外交流水平。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在首届进口博览会上发表的主旨演讲,对传播中国理念、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实力、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该论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对国家领导人主旨演讲英译中出现的中国文化负载词、中英句式结构差异进行分析,探究如何在生态翻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三维适应性选择转换翻译策略译出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词汇和句式,为当前译者从不同角度分析政治演讲文本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运河文化导览词属于外宣文本,导览词的翻译不仅要体现其信息功能,还要体现文化交流及交际功能。本文基于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三维转换理论,提出运河文化导览词翻译原则,并以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的导览词翻译为例,分析译文的可取之处及存在的问题,为运河文化导览词翻译实践及理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展现国家实力,央视推出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本研究从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视域下分析《国家宝藏》英文宣传片的字幕翻译,得出的结论是译者能够在翻译行动中适应宣传片的特定翻译生态环境,三维转换过程中选择恰当的生态翻译策略,并达到传播中国古代文化的预期结果。  相似文献   

6.
文化负载词是语言中能生动体现当地文化色彩和民族个性的元素,是了解一个地方或国家文化的关键。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其中西安又是十三朝古都,其文化特点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鲜明的代表意义。因此,陕西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对于陕西文化和中国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其研究价值不容小觑。生态翻译学作为近年来的新兴理论,为陕西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提供了与以往理论不同的翻译新思路。本篇文章将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分析陕西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从生态翻译学理论视角指出旅游资料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现状,根据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翻译方法论述如何正确选取合适的翻译策略,提高文化负载词的英译质量,以期对旅游资料的英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译者在进行中国经典作品外译时,应重视作品中传达文化特色的文化负载词的转换翻译,文化负载词是译者在进行翻译过程中的一大难点,译者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能够直接体现整部作品的翻译水平。本文针对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社会文化、物质文化、习俗文化等文化负载词,结合杨宪益、戴乃迭《祝福》英译本中的翻译实例,以探讨文化翻译视域下文化负载词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从生态翻译学视域的角度,对翻译实践中的隐喻翻译方法和技巧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分析。首先通过对常见的隐喻翻译方法和技巧进行统计和分析,以生态翻译学视域对翻译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价,然后以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作为隐喻翻译技巧的指导依据,探索在翻译实践中更加科学合理的隐喻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民俗文化是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之一,而民俗文化词项的翻译历来也是跨文化交际翻译的难点之一,既要体现民族特色,又要让外国读者清晰明了。最近十几年兴起的生态翻译学理论可以说是最具中国色彩的翻译理论,为中国学者的汉英翻译提供了一条指导道路。本文在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其中的译者中心和适应/选择原则来探究最具中国民俗代表性的十二生肖的翻译,为以后的民俗文化词项翻译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南京市历史文化气息浓厚,自然景观优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然而,南京著名旅游景点的公示语翻译却不如人意。鉴于此,总结与分析三种生态翻译视域下的公示语翻译方法,从三个方面展开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南京著名景点公示语翻译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新阶段的生态翻译学将西方生态主义、东方生态智慧与翻译理论的哲学有机结合,为中国优秀特色文化传播翻译提供了新视域和新方向.对《中国日报》文化类报道进行进一步研究,从翻译思路角度对文化类报道文本进行分析,发现其独特的翻译思维,即不拘泥于静态的语言差异,而是从生态学层面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求同存异的思路及文化共生的生态人文关怀,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同时进行了良好的文化互动和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3.
在国际地位的提升和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中国认识到了推进"文化走出去"外宣战略的重要性.政府在推进我国各项事业前进的同时也积极向国外普及两会、政府报告、白皮书等大政方针.在此其中,精准的翻译对树立我国国际形象、推进外宣战略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以英译版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作为着手点,从生态翻译学中三维理论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与转换角度,探究工作报告英译的翻译特点和翻译效果,以期为政府外宣文本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生态翻译学中的三维转换理论,以《出发吧!去中国》字幕翻译为例,探索在翻译生态环境下字幕翻译的适应与选择,提出更优的纪录片字幕翻译策略,以期提高文化类纪录片“走出去”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的深入,英语翻译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在中译英的段落翻译的过程中,频繁出现文化负载词。文化负载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非常的丰富,并且在译入语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表达。以大学英语四级翻译真题为基础,该文拟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尝试使用异化翻译策略,正确使用中国英语翻译文化负载词,帮助大学生提高其文化自信,让中国文化更好地对外输出,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生态翻译学是翻译研究的"生态范式",涉及"译学""译论""译本"的整合性研究。作为一种独立的理论体系,生态翻译理论的普遍适应性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来。笔者从生态翻译学角度,以翻译的"适应/选择"为理论依据,分析译者应如何从生态翻译学的语言维、文化维转换中实现金融文本的有效转换。从语言维看,译者译词须适应金融用语的语言特点,行文适应金融文体特征;从文化维看,译者应该在文化内涵方面做出适应性选择。  相似文献   

17.
由于文化负载词在译语中缺乏对应语,因此如何成功地在国家、国际重要会议中准确地翻译文化负载词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本篇文章试图以生态翻译学的转换三维翻译原则为指导和判断标准,结合发言人现场翻译的实例,探讨生态翻译学对会议口译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的启示,以期获得最佳译文,从而更好地促进中英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8.
苑晓敏 《文教资料》2013,(24):34-35
本文以《道德经》的翻译为例,结合生态翻译学理论,解析生态翻译策略在典籍英译中对传递蕴含其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若妍 《现代英语》2023,(14):112-115
随着我国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国产游戏走出国门,以中文为译出语的游戏本地化成为大势所趋,对游戏翻译的研究有助于响应国家提倡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号召。文章以米哈游出品的《原神》为例,在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文化维度的视角下,着重从中外之间的文化差异和中国文化特色的体现两个方面分析其官方英译版本所采取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并归纳游戏本地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以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样本,探讨中国政治文献英译中的"多维转换",主要分析译者如何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对文本做出适应性地选择与转换,以期达到最佳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