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出发,探讨对旅游广告语的翻译方法,通过对当下旅游广告语特征及其作用的分析、生态翻译学概念的阐释与详述,并结合三维转换——语言维转换、文化维转换、交际维转换对两者关系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2.
生态翻译学主张译者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进行生态选择与适应,不仅要注意语言信息的转换,更要注重文化内涵的有效传达,实现既定的交际意图。文章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角度来分析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的《红高粱家族》英文译本,探究其是如何实现三维转换的。  相似文献   

3.
客家博物馆的汉语文本英译承担着客家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让客家文化走出去的责任。调查表明,从生态翻译学的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视角解析此博物馆中部分汉语文本的英译,三明市客家博物馆中部分汉语文本英译存在拼写、单词字母大小写不规范、死译、错译、语法错误和零翻译等语言维转换错误,文化维转换错误及交际维转换错误,并不是在生态环境中翻译的结果,没有健康体现翻译的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  相似文献   

4.
生态翻译学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只有在其翻译生态环境做到多维适应选择转换,至少是语言、文化、交际"三维"的适应选择转换,才能产出恰当的译文。从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翻译法入手,以部分钦州公示语翻译为例,探讨公示语汉英翻译的"三维"转换,认为在语言维转换上译文应符合英语公示语的行文规范;在文化维转换上应适应全球化的文化语境;在交际维转化上应注重交际效果而不是拘泥于原文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5.
钱锋 《海外英语》2014,(5):126-127,130
翻译适应选择论由我国学者胡庚申提出的全新理论,他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译者在翻译时应努力完成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三维"转换,多维转换程度高的译文才是好的译文。《桃花源记》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经典之作,该文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三维"转换角度对林语堂和Davis对《桃花源记》的翻译进行对比和分析,发现林语堂的译文在文化维转换上较多的适应原文,Davis译文在语言维和交际维转换上较多的适应原文,总体上Davis译文的多维转换程度和适应整合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6.
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中国在线零售网站纷纷通过网站英译开拓国际市场.提高网站英译质量,有利于吸引国际顾客消费,提升企业效益.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能够启示译者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助力中国在线零售平台适应并生存于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7.
樊慧敏 《海外英语》2012,(2):136-137
该文从生态翻译理论的角度,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依据,分析译者应如何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层面实现金融文本的有效转换。从语言维看,译者译词须适应金融特点,行文适应金融文体特征;从文化维看,译者在思维方式和文化内涵方面做出适应性选择;从交际维看,译者应注重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方面的适应性调整。  相似文献   

8.
生态翻译学是翻译研究的"生态范式",涉及"译学""译论""译本"的整合性研究。作为一种独立的理论体系,生态翻译理论的普遍适应性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来。笔者从生态翻译学角度,以翻译的"适应/选择"为理论依据,分析译者应如何从生态翻译学的语言维、文化维转换中实现金融文本的有效转换。从语言维看,译者译词须适应金融用语的语言特点,行文适应金融文体特征;从文化维看,译者应该在文化内涵方面做出适应性选择。  相似文献   

9.
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结合企业对外宣传材料的语言特点,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度层面,对这一跨语际、跨文化的转换在具体的翻译实践应用中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以汪榕培教授的英译本《牡丹亭》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选取书中的典故翻译为例证进行研究分析。从三维转换的角度,分析汪榕培教授是如何做到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和转换的,并对汪教授使用的翻译方法及策略进行简要描述。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幼儿第二语言习得规律的探讨,文章发现学龄前儿童在外语学习方面的真正优势在于可以更好地形成对外语语音系统的敏感性。由此文章提出应强调语音感受性训练在幼儿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相应提出了在这种训练活动中应遵循的原则和思路。在这种训练活动中,应遵循“全面而丰富”、“多维度多通道”、“努力与准确性均衡”和“逐步强化与年龄进阶”的原则和思路,真正为幼儿学习第二语言切实地做好铺垫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赵康 《学科教育》2011,(2):60-66
教师具有的专业技能是教师专业身份的重要维度,但主要是有关教育活动的效用维度,且主要以技术性和工具性为特征。使"教育"成为可能的层面还必然涉及"价值维度",因而教育价值和教育理想在教师的专业认同中占有不可或缺的角色。教师"使命"背后的教育理想无不与个人价值密切相关。个人价值是个人认同的一个构成维度,所以,教师的专业认同与其个人认同在价值层面应是一致的。如此,教师对教育理想的反思和对其专业认同的理解与她/他对个人认同的理解分不开。哲学家利科对个人认同概念和叙事认同概念的分析,为教师反思其教育理想和理解其专业认同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社会交往的重要方面——自尊在班级环境与中小学生学校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儿童自尊量表"、"我的班级量表"和"中国化班级戏剧量表"对711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得出自尊在班级环境的同学关系与攻击行为间和秩序纪律与攻击行为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自尊在班级环境的学习负担与攻击行为间不存在中介效应;学习负担直接影响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4.
生态翻译学将翻译视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译文是译者对其生态翻译环境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结果.以此理论为基础,探讨旅游外宣英译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指出在旅游外宣英译中译者应在参照译文可接受性的基础进行多维适应性选择转换,具体主要通过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才可能产出整合适应选择度相对高的译文.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的伦理学基础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学说史上颇具争议。被教条化、实证化理解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正是产生此争论的根源所在。而基于实践性、历史性语境中的解读指明了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内在的伦理学向度,即内蕴于非道德化的社会批判与社会发展话语中的对人类真正道德化生存的伦理承诺。必须回到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伦理语境之中,重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6.
皮尔斯的符号学是认知的符号学,人们通常关注其认知方面的问题,而忽略了其与美学相关的问题。其实,皮尔斯符号过程中的不明推论这一认知步骤,就显现出了美学的维度,它是艺术表达的基础。皮尔斯从实用主义与其符号学的关联开始,美学维度在不明推论环节显现,其包含的本质要素是符号的冲突,进而以此为基础阐释艺术和艺术作品的表达,显示了皮尔斯符号学的美学价值,可以深化对其符号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白血病患儿父母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浙江省白血病患儿父母在患儿病程中的主要应对方式,筛选出白血病患儿父母在应对方式上有异常的父母,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用McCubbin的CHIP调查表面对面访谈白血病患儿父母,将调查结果使用SPSS 13.0软件处理。结果:66例患儿父母中有1例父亲和13例母亲在社会支持﹑自尊和稳定(Social Support,Esteem,and Stability,简写S)异常,1例母亲在家庭的完整﹑合作和乐观程度(family Intergration,Cooperation,and Optimism,简写F)异常,最有效应对方式在F方面,而最无效的应对方式是在S方面。结论:浙江省白血病患儿父母应对方式主要采用家庭的支持和合作,与家庭乐观程度有很大关系,而在社会支持方面的应对方式十分欠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方法:以某沿海省份6所高职院校的421名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作压力问卷和高校教师工作倦怠问卷进行调查。结果:1.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倦怠整体水平不严重,个人成就感维度的性别差异显著,男教师显著高于女教师。教龄在组织去人性化维度上差异显著。在组织去人性化、情绪枯竭、科研耗尽感三个维度上,未婚教师得分显著低于已婚教师。工作压力维度上,性别在工作无乐趣维度上差异显著,教龄在职称评聘维度上差异显著。2.工作压力各维度均能够预测工作倦怠及其各维度。结论: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倦怠程度并不严重,工作压力能够较好地预测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19.
学生怨恨是其在学校生活中体验到伤害或挫折后所生发的一种不平情绪。这种情绪因自身的软弱无力而被迫隐忍于内无以宣泄。学生怨恨的生发关涉到社会基础与心理基础两个维度。其中,社会基础是指学生体验到伤害或挫折的外在条件,心理基础是指学生软弱无力的人格特质。而学生怨恨则是在社会基础与心理基础的交互作用下生发的。怨恨一旦滋生将对学生的德性发展产生着消极意义:它导致学生道德人格的扭曲;使自身德性趋向平庸;引起学生破坏性和攻击性行为的出现等。学生怨恨所具有的消极意义要求学校教育对其进行必要的干预。这种教育干预要从两个向度进行:一是采取教育措施预防学生怨恨情绪的滋生,二是通过合理的途径疏导学生的怨恨情绪。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高职学生生命价值观的特点,为生命价值观教育提供对策,本研究通过问卷研究得出:高职学生生命价值观总体上是积极的;学生在功利物质取向因子上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由于生活费用的不同,学生的超越牺牲取向因子、功利物质取向因子以及社会奉献取向因子存在显著差异,要分层次、分专业以及分内容开展生命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