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在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由于就业适应能力不强而"回流"或频繁跳槽的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这给就业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高职毕业生要提高就业稳定率,必须充分认识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树立"职业人"的社会角色意识,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增强就业适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最终确保成功就业。一对社会角色意识的认识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在生活中要承担很多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2.
高职学生角色转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泽森 《职教论坛》2003,(20):21-22
高职院校的学生从中学生转变成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其地位、作用、身份差别是很大的,角色转变的跨度也是很大的。学生只有在心理上、能力上、职业素养上全面达到了社会对该角色的期待要求,才能认为学生个体实现了角色转变,学校才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只有当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职业技术教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会产生。笔者认为,认真研究伴随人才培养过程的学生角色转变规律、障碍及相应对策,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一、高职学生角色转变的规律分析顺利完成角色转变一般有四个阶段:角色认知———角色认同———角色学习———…  相似文献   

3.
角色就是身份,是被社会模式化后的“社会人”。一个职校生,能否适应环境,进入角色,取决于学校对其施加的“职业角色的认识、情感、能力的教育”是否被内化。一个毕业生如果热爱所学的专业,具有过硬的职业技能,适应自己的职业角色,就会有效地就业。因此,笔者认为,在促进学生有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当代大学生职业角色进行评估,从角色意识入手,以角色行为贯穿。在此基础上,对他们职业角色的培育路径进行研究并提炼出一些可复制的主要模式:生涯导师制、项目负责制、就业准入制、学生社团制等。这一研究成果,可以促进更多的大学生平稳实现从学场到职场的角色转变,实现他们作为职业角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校辅导员角色指建立在高校辅导员职业基础上的职业角色。本文从角色愿景、角色认同两个维度,分析了高校辅导员角色愿景的构成要素、分类和现实体系;辅导员角色认同的要素、分类和影响因素,明确了两个概念的内涵,对正确理解辅导员角色愿景和角色认同的内涵,进一步分析高校辅导员制度现实困境的表现和成因,以及寻求转变辅导员角色困境、提升辅导员角色积极认同的对策等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研究》2006,(2):116-116
河北师大商学院在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紧紧瞄准市场,以就业为导向,第一课堂融入职业角色内涵,第二课堂突出职业角色体验.社会实践强化职业角色锻炼,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实现由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转变,为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试论大学生就业后社会角色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社会角色发生了根本转变,我们要正确认识从“学校人”到“社会人”、“职业人”的角色转换,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适应新环境;正确认识自我,确定新的人生起跑点;开放自我,走出封闭,培养群体意识;培养独立,主动意识,尽快实现角色的转换。  相似文献   

8.
在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安置的实际操作中,部分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不能顺利实现从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转换,表现出对新环境的诸多不适,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就业质量、工作质量以及生活质量。作为职业学校应该意识到自身教育教学的缺失,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融入角色教育的相关内容,避免或尽可能减少学生在角色转换过程中的出现问题。  相似文献   

9.
任职初期是新任校长进入职业角色,逐渐适应职业岗位工作,逐步向主动发展的过程。角色转换前后,新任校长履行的职业要求与实践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从单一领域转变为全局视野;从侧重"物"的管理转变为对"人"的关注;从自我管理转变为团队管理;从"有人负责"转变为"第一责任人"。  相似文献   

10.
刘丁萁 《考试周刊》2012,(67):10-10
基于中职学生的特点,中职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与传统定位的教师角色有很大的不同。本文将从职业角色、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三方面对中职教师的职业角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面对高职高专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迅猛趋势,最急需解决的是教师的角色定位和职能转换等问题。教师是办学的根本,是教学改革的原动力,必须持续关注和解决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专业教师的成员结构与教学状态问题;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定向培养问题;专业教师的知识状态与智力结构问题;专业教师培训与考核机制建立问题;以及专业教师必须面对与解决的系列新要求与老问题等。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实习实训活动开展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实习实训活动让大学生在服务社会中提升了自身就业能力,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深远意义。然而大学生实习实训活动在专业匹配度、运营管理、制度保障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需要从落实各方参与机制,构建高效管理机制两个方面对大学生实习实训活动开展机制进行进一步地探索与完善。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与服务为学生个人潜能发挥和提高就业能力创造条件,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水平,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院校提升综合管理和服务能力,增强学生发展能力。通过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与服务的职能划分及制度建设,做好重要时段、关键环节的管理与服务,完善辅导员评价考核及奖励制度,提高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发挥导师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导师具有如下作用:一是行业性的指导,可以激发学生职业规划意识;二是个性化的指导,引导学生自我评估;三是专业化的指导,启迪学生分析职业环境;四是职业理想的指导,引领学生树立奋斗目标;五是社会实践的指导,使学生获取职业经验;六是职业资格应试的指导,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七是反馈评估的指导,促使学生完善规划方案;八是开展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继续指导职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烹饪专业教育起步较晚,存在诸多问题,其发展取向是进一步理顺招生渠道,使更多已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有再深造的机会;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建设好校内外实训基地,培养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改变实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烹饪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16.
大学毕业生成功就业后,从事某一职业时,具体的工作职责要求其所具有的分析、解读、掌握某种技巧和操作等方面的能力称为职业能力。提高大学生职业能力是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也是高校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一种治本之策。高校应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提出的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7.
对安徽师范大学100名辅导员职业生活质量的现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活质量较低,消极感受强烈。主要原因在于低落的社会地位、学生的不理解、职业化路径的缺失、工作的繁琐、角色的模糊等方面。提高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活质量的主要措施包括:提升职业自我认同感,理解辅导员的工作特性,明确发展路径,运用生涯管理,开展幸福感讨论会,探寻关键性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推进,就业竞争和压力越来越大,高职毕业生中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就业心理,从而影响了就业能力。全程性就业教育就是通过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将就业教育贯穿在高职教育的全过程,对学生进行连续性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与求职技能。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必须坚持科学的角色定位和价值定位,正确认识学生干部的学生角色、管理角色、桥梁角色和模范角色,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综合能力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正确处理好奉献与荣誉的关系、学习与工作的关系、管理与服务的关系以及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建立学生干部培养的长效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他们在大学阶段能否为自身就业作好充分的准备,关键取决于是否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作出科学的规划,并付诸于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引领学生在大学阶段顺利成长,并促进其就业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