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网络舆情发展呈现如下态势:舆情热点事件不断攀升、各种社会思潮网上争鸣、网络信息管理渐入法制性轨道、社交媒体的链式传播趋于独立。在“三位一体”的互联网信息管理工作格局下,我国舆情信息工作形成了纵向、横向与协作的网格状运行体系。在新形势下,我国网络舆情信息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如舆情信息协调不畅,舆情工作发展不平衡,舆情信息分析不准确,舆情研判市场不规范等。由此,建议加强网络舆情工作者的政治素养培育,完善网络舆情工作机制建设,拓展网络舆情工作科学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正处于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所述的"风险社会",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凸显,网络舆情风险频发,对国家推进互联网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技术为多媒体网络舆情传播提供了现实基础,使网络舆情的监测方式和治理形态发生重大变革,开启了网络舆情治理的新时代。本文从网络舆情的内涵出发,分析我国网络舆情的治理现状,探究大数据视域下我国网络舆情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舆情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从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网络舆情作为社会舆情在互联网空间中的特殊呈现,是公共情绪的直接反映,能否实现对其的有效管理成为政府等相关主体的重要工作.网络舆情报告是舆情研判的总结,兼具"应用文体"和"信息产品"的双重属性,也逐步成为像新闻一样的能够帮助受众获取事实、了解事件走向的全新渠道.本文从数据可视化的优势出发,分...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科院2008年12月发布的<2008年中国互联网舆隋分析报告>指出,突破了娱乐与休闲目的,2008年有更多的中国人开始倾向于依靠网络获取新闻信息,互联网已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发源地.随着政府和企业对网络舆情工作的日益重视,搜索引擎技术和信息智能处理技术也取得了突破,①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变得日益重要.因此,探讨网络舆情分析方法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势不可挡,2016年我国政府首次提出要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网络中有政府与公众之间解释与诉求不一致的话题,以及公众亟待政府关注与解决的问题。网络舆情安全也成为网络安全问题中不可小觑的因素。本文根据话语分析理论建立了话语分析模型,对河北省政府门户网站、河北省网上政务服务中心以及河北新闻网的内容进行抽样,然后借用模型对网络舆情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网络舆情安全中存在的问题。结果发现,政府机构参与、有媒体监督的网站让公民真正感受到了"互联网+政务"时代的到来。从提高公众满意度的角度来保障网络舆情安全,政府首先应该转变工作模式为服务群众、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应该联合媒体展开行动以及增强"互联网+政务"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舆情挖掘研究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首先提出互联网舆情挖掘研究的框架层次结构,详细介绍各个层次所涉及的相关研究和关键技术,为网络舆情监控和预警综合系统的构建提供参考;然后通过对现有舆情监测系统进行比较分析,从整体上了解我国的互联网舆情研究和实践应用;最后探讨互联网舆情挖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互联网舆情关键技术的研究提出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不断深入,“两微一端”已成为新的信息获取方式和社交方式。在微时代,舆情出现了新的特征,这些给政府的舆情管理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舆情研判是舆情管理的重要环节,它关系着后期舆情的处置工作。当前舆情研判工作存在重视程度不够、信息捕捉能力欠缺、组织机构不专业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有助于完善舆情管理体系,提高政府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面向高校网络舆情安全的监管与预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度开放的互联网以其交流便捷、传播迅速等显著特征成为反映社情民意最常用的窗口.但网络舆情的自由化与多元化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采取有效的监管手段,会给社会舆论安全和国家稳定带来消极影响.针对网络舆情主体规模庞大的高校大学生这一群体,对高校网络舆情安全的监管与预警势在必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在说明高校网络舆情安全的监管和预警研究的背景、意义与必要性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我国高校网络舆情现状,归纳出最能直接影响高校网络舆情安全的八大内容,并构建了高校网络舆情信息多通道提取、分析与挖掘以及研判与预警三个层面的系统体系架构,旨从整体上实现对高校网络舆情隐患的及早发现、快速响应、应急控制、主动疏导和反馈调整,促高校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似记者而不同舆情分析师职业的诞生,来源于互联网海量信息传播的快捷性、匿名性、开放性和复杂性,与人们时间、精力、技巧、经验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职业和社会分工来源于我国网络舆论场发达和社会精确信息需求旺盛的现实,认识到这一点,对于刚刚从事网络舆情工作的人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戴超 《新闻世界》2011,(11):87-88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反映民意舆情的重要阵地,而网络舆情对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决策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大。本文简述了我国舆情工作的发展现状,对加强舆情工作及其处置策略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越来越不可忽视的一块重要阵地。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参政力量,网络舆情研究也成为学界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对我国的网络舆情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对我国舆情研究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并对我国舆情研究提出了反思。。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互联网信息时代,多重社交网络让人们的交流联系变得更加交杂穿插,因此,在复杂的社交网络中,网络舆情传播、发酵的速度十分凶猛,如何有效应对这种复杂社交网络中的企业舆情传播,充分化解不利的负面新闻,就成为当前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复杂社交网络中影响网络舆情传播的因素,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构建基于复杂社交网络的企业舆情传播模型,为相关企业的舆情控制和传播引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博客、微博等公众网络信息传播手段层出不穷,互联网舆情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舆论表现形式。互联网舆情反映了公众对社会突发事件的政治态度,是领导同志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通过建立科学的互联网舆情信息监测、预测、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对互联网舆情信息进行分  相似文献   

14.
当前,人们已经随时随地都可以登录互联网进行交流、沟通,且极具隐密性;网络已迅速成为高校师生表达思想、宣泄情绪的一个重要途径。高校图书馆应从自身的优势出发,积极开展网上信息、舆情的导引服务并参与校园网舆情危机应急管控工作,构建起相关的舆情分析、测评、应对的机制,及时掌握校园网舆情的变化动态,强化舆情引导针对性和力度,及时有效化解负面舆论影响,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进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之下,新媒体的兴起使高校网络舆情呈现出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多样化、开放式的特征,改变了人们信息收集和信息传播的渠道,对大众舆论尤其是高校网络舆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之,新媒体的发展也快速颠覆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传统媒体的发展也开始努力寻求新的出路,媒体议程设置功能也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媒体,已经快速波及到新媒体的发展当中,同时作用于当代高校大学生群体。本文着重分析议程设置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并针对现阶段媒体议程设置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所体现的问题给予对策。  相似文献   

16.
社会化媒体是当前互联网舆情最重要的承栽空间.文章以近年来的公共危机舆情事件为例,探讨目前社会化媒体舆情治理问题存在的认知窠臼和实践误区,将之概括为侍从型、管控型、博弈型三种问题模式.同时,在协同理论的基础上,试图构建社会化媒体舆情协同治理模式,为当前的公共危机网络舆情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介绍了“我国舆情信息工作专业人才需求问卷调查”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别分析了我国舆情信息工作开展现状、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和舆情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并将主要分析结论加以梳理,最后对我国舆情信息工作及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为地方政府提供的媒体舆情信息服务主要包括舆情监测及预警、舆情信息提供、舆情信息保障、舆情信息跟踪、舆情分析、决策参考等服务.在目前服务的基础上,要注意引入互联网信息搜索技术,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收集和分析;打破舆情分析选题的地域局限性,在做好被动服务的同时,应开辟主动服务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文章提出我国互联网发展历程经历了网络门户、社交网络及移动和私密化三个时代,并基于复杂性和网络舆论蝴蝶效应视角,对不同时期网络舆情生成特点予以分析,三个时代分别对应信息发布、舆论传播和社会动员;最后从复杂性这一网络舆情的根本特征出发,提出从宏观层面对网络舆情事件引发危机的综合治理措施,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技术与安全、国际与国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茆红霞 《大观周刊》2012,(44):13-14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不断高涨,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近年来,不断膨胀的网络和喷涌而出的网络舆情对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及社会和谐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舆情的现状,对网络舆情应对策略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