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自编的"高校体育类硕士研究生科研现状调查问卷"对10所高等师范院校的531名体育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其科研现状,并探讨对其科研造成不利影响的原因。结果表明:学生科研现状不容乐观,社会和学校对学生的科研教育和科研能力培养力度不够,学生良好科研兴趣和态度的培养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学生从事科研活动较少,科研能力不强;学生的科研动机中存在较多的不良动机,对学生科研造成不利影响的原因来自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多方面;社会、学校和导师对男生和女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男生和女生的科研能力相当,女生在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科研兴趣和态度方面明显好于男生;研二学生科研兴趣和态度情况明显差于其他年级学生。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福建省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福建省部分体育院校491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学习倦怠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程度不是非常严重但不容乐观;城乡生源的差异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影响不大;男生学习倦怠程度高于女生,特别是行为不当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情绪低落上无显著性差异,而在行为不当、成就感上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刘伟一  熊佳英  辜德宏 《体育科技》2013,(6):147-149,152
通过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考察了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念在价值认识、判断、取向三个维度上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三个维度都存在年级、学科和性别的群体性差异.在体育价值认识维度,二年级学生、理科生、男生更注重体育课的教育功能,二年级学生更注重体育知识和行为的内化,理科生更注重操作层面的学习目标,文科生更注重文化层面的学习目标,男生乐于对体育进行全面了解,女生则偏重于关注体育对自身的效用;在体育价值判断维度,理科生更注重体育课带来的身体舒畅度,文科生更重视体育知识的获取度,男生更重视体育知识的获取度与集体参与度,女生更重视身体舒畅与精神愉悦度;在体育价值取向维度,一年级学生、理科生、男生更能习惯整齐划一的组织形式,二年级学生、文科生、女生则更期望有一种相对松散的组织形式,一年级学生、女生的课堂行为更容易受同学的影响,二年级学生、男生则更容易受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比较体育教育专业男女大学生无氧代谢能力的特征,对186名体育教育专业男女大学生进行30 s Wingate测试,结果显示,体育教育专业男大学生的最大无氧功率、平均无氧功率显著高于女生,不同时段最大转速、平均功率趋势一致,均显著高于女生,最大转速出现时间男生早于女生,男生的疲劳指数显著高于女生,女生在10~30 s各组的相对峰值显著高于男生.体育教育专业男生的无氧代谢能力显著大于女生,男生与女生比较,其无氧代谢能力表现为启动速度快,峰值功率高,但无氧功率的递减率快.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自定量化目标策略在排球教学中的最优效果,采用实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通过性别和技术难度2项指标,将自定量化目标策略下的学生成绩分别与其他2组目标策略下的学生成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自定量化目标策略后,男生成绩好于女生,且学习技术难度越大,男生优势越明显;女生适合采用指定量化目标策略;男女生白定目标的风格不同,男生更勇于挑战.  相似文献   

6.
运用比较研究法,通过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践,结果表明:男女学生身高随着年级递升略有下降,男生体重随着年级递升而逐渐增加,女生体重随着年级递升而逐渐下降,男女学生较低体重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率,低年级学生心血管机能水平明显好于高年级,二年级男生和四年级女生肺功能水平较好;男女学生下肢爆发力、男生柔韧性和女生前臂力量的峰值出现在二年级;并对身高标准体重的评价标准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7.
宋军  曾秉璇 《体育学刊》2011,18(6):104-107
以广州地区9所高校的1 537名男生和2 855名女生为对象,对运动损伤发生的性别差异及其原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男生运动损伤的发生率高于女生;而且运动损伤发生的性别差异与参加的具体运动项目有关,如女生在跑步、跳高等运动项目中的损伤高于男生,而男生在足球、篮球和武术等项目中的损伤高于女生。此外,男生肩部的损伤高于女生,而女生足、趾部位的损伤高于男生。对运动损伤性别差异的原因研究还表明,男性在疲劳状况下仍继续运动可能是导致其损伤率高于女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运用实验法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实施契约学习,验证该法对促进学生体育锻炼养成、掌握运动技能、改善体质健康等方面的成效.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实施契约学习的效果明显优于非契约式学习,男生的自我契约效果更为显著,多人契约的方式进行体育学习与锻炼更适宜女生;契约式体育学习有益于高校学生改善身体机能状况,保持身体形态、控制体重、降低肥胖率、促进身体发育等;契约式体育学习还有助于大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相较之男生,女生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分析、测试、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贵州大学近3万名在校大学生在2015年和2016年的两次体质测试数据为依据,先对测试数据以年级分类来对比分析该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再将测试数据以年度分类来比较分析仪器测量的优势.分析结果表明:男女生身高均随年级递增而增加;男生体重除大二有所降低外逐年略有递增,而女生体重则趋于平缓下降;女生体重指数在指标数值和等级比例上均明显优于男生;女生肺活量水平优于男生;学生总体在坐位体前屈方面的柔韧性处于及格水平并且女生柔韧性比男生好;男女生的立定跳远测试平均值随年级呈上升趋势并且女生下肢爆发力比男生好;人工和仪器的测量结果存在明显差异且仪器测量更能反映学生体质的真实状况.分析结果能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了解贵州喀斯特山区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0.
运用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问卷测试法和专家咨询法等方法,对学生情商发展与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体育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对男生和女生的情商会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与常规教学对照明显;实验班男女生情商指数在实验后都有所提高的同时,男生提高的幅度要相对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11.
参考帕帕欧诺编制的“体育课学习和成绩定向问卷”;尼科尔斯和杜达编制的“体育运动中任务定向与自我定向问卷”,对大学生在体育课中能力知觉与目标定向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自我目标定向得分高的学生更偏爱于考试成绩的好坏,他人评价及同学之间的比较;而任务目标定向得分高的学生更偏好有关学习、努力和改善的信息;能力知觉的高低对于参与体育运动的持久性没有显著作用:任务参与定向的情景有利于学生的体育技能学习。  相似文献   

12.
宋晓红  张环  王玉扩 《精武》2012,(32):1-2
针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取向,分析了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内涵,诠释了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目标设置的课程价值,提出了学生职业实用体育的发展、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学生终身体育的发展等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取向,强调在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中,体育教学目标应该关注学生职业实用体育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  相似文献   

13.
Three studies are reported of children and youth aged 11-19 years (n = 3478) examining the nature of beliefs about athletic ability. Drawing on related research in academic, moral and stereotyping domains, development of a psychometric instrument assessing athletic ability beliefs is detailed. Support was found for a multidimensional hierarchical structure that is invariant across age and gender.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revealed a structure comprising two higher-order factors of entity and incremental beliefs underpinned by beliefs that athletic ability is stable and a gift (entity), and is open to improvement and can be developed through learning (incremental). Incremental beliefs, indirectly through a task goal orientation, and entity beliefs directly, predicted self-reported amotivation towards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On the other hand, enjoyment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youth was predicted directly by task orientation and incremental beliefs. Predictions concerning the moderating role of perceived competence were not supported. Our finding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ability beliefs and goals in understanding the determinants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children and youth.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及逻辑分析法等,以我校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趋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我校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趋势的研究与分析,得出:我校大学生力量、耐力及速度素质都呈下降趋势,其中男生的上肢力量、男女生耐力素质下降明显。为此,本课题经过长期调研及结合自己实际工作体会提出了一些改善对策,谨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完成大学网球课程的教学任务,本课题在分析了网球运动特点的基础上,针对18~21岁在校大学生在网球运动技能初学阶段的学习,选取了注意分配能力指标与较为客观的ITN测评系统进行其网球技能发展的预测效度研究,旨从中找出能有效帮助其进行网球运动技能初期阶段学习的侧重点,以此来辅助教师教学,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研究表明:按性别分组,男女生在注意分配能力上不存在差异,在ITN测试总分上存在差异,但在ITN测试等级上无差异。注意分配能力与ITN测试得分有相关性。在网球初期教学阶段应注重注意分配能力的培养,可有效提高网球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加快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学习型社会,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教学实验、逻辑分析、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探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微信”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健美操选项课中的应用,以期为高校公体健美操选项课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依据。研究结果显示:新模式下,学生的健美操总体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学习态度变得更积极,从过去单纯被动学习到主动去发现和自我纠正的转变;内容更为直观清晰、人性化、多样化;学生对新模式教学效果持认可态度,认为新模式更优越、更灵活,更能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并就个人看法对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不足,提出宝贵建议。互联网+“智能手机+微信”教学模式适用于高校公体健美操选项课,此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有效健康促进模式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当前学校健康教育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高等学校有效健康促进模式”理论,并据此设计实施“改善学校心理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两项内容不同的学校健康促进优先干预项目,开展项目效应评价实验研究。以改变学校健康教育与学生健康问题相脱节的局面,从而实现学校健康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8.
浅析体育课中的情感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体育教学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体与大脑直接参与的教学活动,它是学生运动能力与思维同步发展的过程。在体育课中进行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情感是催化剂,是行为的动因,它能唤起学生对学科的喜爱和向往。培育情感作为学校体育目标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须引起广大体育教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基于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维果茨基空间模型,从体育教师知识学习意义构建的内化、转化、外化、习俗化4个维度和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体育教师角色定位的启示,全面深入的了解体育教师在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念中与学生双向“学习共同体”中的相互作用。并提出体育教师角色定位:成为学生知识意义构建的“抛锚者”、成为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提携者”、成为学生知识意义构建的“关注者”和“组织者”、成为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对话者”、开发教师的“动态评价体系”等建议,为我国体育教师社会建构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Three studies are reported of children and youth aged 11–19 years (n?=?3478) examining the nature of beliefs about athletic ability. Drawing on related research in academic, moral and stereotyping domains, development of a psychometric instrument assessing athletic ability beliefs is detailed. Support was found for a multidimensional hierarchical structure that is invariant across age and gender.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revealed a structure comprising two higher-order factors of entity and incremental beliefs underpinned by beliefs that athletic ability is stable and a gift (entity), and is open to improvement and can be developed through learning (incremental). Incremental beliefs, indirectly through a task goal orientation, and entity beliefs directly, predicted self-reported amotivation towards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On the other hand, enjoyment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youth was predicted directly by task orientation and incremental beliefs. Predictions concerning the moderating role of perceived competence were not supported. Our finding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ability beliefs and goals in understanding the determinants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children and you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