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当前发展“元宇宙”的相关社会历史条件——物质条件充实、精神世界独立、技术生态完善、劳动场域扩展——基本具备。随着元宇宙技术应用与普及,人类将进入“元宇宙社会”,需要前瞻性地研究“元宇宙社会”治理问题。“元宇宙社会”治理,仍然需要兼顾“活力与秩序”。元宇宙激发了“个体活力”,引导其在有限生命内有序释放生命能量。通过劳动时间与空间扩展,实现“元宇宙社会”个体生物属性、社会属性、生命财富、生命历程自由;元宇宙赋予“国家活力”,能够激发全社会活力,强化四个自信,提升国家外交维度、营造国家对外形象,是我国重大发展机遇。“元宇宙社会”还能够实现人心治理,这是社会治理的根本。从“秩序”维度看,“元宇宙社会”需要管理与规则。“元宇宙”并未赋予绝对自由,其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场域秩序。我国应平衡“活力与秩序”,在“唯一身份识别码”“元宇宙政府”“元宇宙中央银行”“元宇宙剧本管理局”方面建章立制,确保元宇宙社会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公益性、人民性。我国应以“元宇宙”浪潮为契机,建设“元宇宙”强国,探索人类文明新模态,占领全人类发展模式与叙事制高点。  相似文献   

2.
老龄化背景下,养老需求由物质关注转向精神追求,“元宇宙养老”应运而生。以功能与场景协同为发展理念,由元宇宙构建的开放包容互动的社会情境为社区居家养老产业注入情感慰藉,以适应养老服务由物资所需到精神所需的发展趋势。“元宇宙养老”在功能和应用场景上与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协同,有助于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壮大智能养老产业等多重社会价值。为推进“元宇宙养老”由概念走向现实,通过“仿真式”“沉浸式”“交互式”三种技术来搭建“元宇宙养老”的外部实现样式,并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元宇宙平台与多元供给主体形成的全产业链体系来实现“元宇宙养老”的内部运营。但值得注意的是,“元宇宙养老”存在着诸如数字成瘾、技术依赖以及监管缺位等新型风险与挑战。为应对这些风险,需在数字健康、技术公共性定位以及监管体制等方面进行路径优化。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来,挪威建筑历史和理论学家诺伯格-舒尔茨以其大量的著作,为战后建筑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以现象学为基础的理论构造,孜孜以求地追溯着建筑的意义。以海德格尔“在世之在”的早期思想和“诗意地栖居”的晚期思想为源泉,他展开了建筑现象学的探讨,其中,与之相关的“存在空间”、“场所”、“场所精神”等概念均包含了发人深思的哲学内涵。面对诺伯格-舒尔茨将建筑建之于生活世界的理论呼吁,更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建筑的意义不能仅与物质环境相联系,更重要的是与当今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相联系,与人的“存在”相联系。  相似文献   

4.
表现自然的灵魂并与“宇宙法则”相协调,是勒·柯布西耶建筑与室内设计思想观念的核心,其设计创作表现出保护自然、与自然相和谐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宇宙是永恒的、对称的、从无到有的和无限回环的。它拥有一个并不复杂的开始,并在一个基本规律的规范下发展至今,它也会在这个规律的制约下走向衰亡。衰亡后的宇宙又将再现它初始时的状态,又再次新一轮宇宙的创生,如此周而复始。 一、虚无的早期宇宙 不同类型的“夸克”充满着宇宙空间,他们按正负组对有序的排列在宇宙空间。正“夸克”具有质量,负“夸克”具有负质量,正负“夸克”质量相抵,因而每组“夸克”均无质量,整个宇宙质量为零。 正“夸克”具引力,正“夸克”之间相互吸引,它体积极其微小,不可再分。负“夸克”具斥力,负“夸克”之间相互排斥,它体积膨大,为不可见弹性体。正、负“夸克”成对组合,其形状就如一个蒲公英的种子,坚实微小的“种实”部分为正“夸克”,庞大虚无的部分为负“夸  相似文献   

6.
宇宙的含义简单地说,宇宙是由各种形态的天体物质组成,有“有限”和“无限”之说。宇宙有限,依据是一种“宇宙大爆炸”的理论,认为我们的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所以是有限的;宇宙无限,依据的是一种哲学观,它告诉我们:天外有天,宇宙之大是难以穷尽的。这种哲学观对“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质问常常让人哑口无言——如果宇宙是有限的,那么宇宙之外是什么?由于人们对宇宙认识的局限,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已延续了几个世纪,看来还会继续下去。在我国古代,人们把空间称为“宇”,把时间称为“宙”,即所谓“上下左右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一般来说,我…  相似文献   

7.
元极宇宙全息模型与西方大爆炸宇宙模型都认为宇宙演化的起始范畴是“无、有”,“无中生有”。  相似文献   

8.
《老子》是一部探索宇宙、社会、人生的书。它的核心思想是“道”。除直接论述的内室外,其余可说是“道”论的展开,是“道”的运用。在哲学上的确提出“道”的概念,老子是第一人。“道”对中国传统艺术哲学的形成影响甚大,下面结合建筑艺术谈四点。  相似文献   

9.
宇宙场     
宇宙中的物质和物体是宇宙存在的实体,这些实体的运动和变化遵循着一定的规律。离开了实体便不存在宇宙;离开了规律便是不可想象的宇宙。而对这些实体及其运动变化规律起作用的,便是宇宙中的“场”。本文拟就宇宙场的问题作些粗浅的论述。 一、关于社会生落中的场 《辞海》对“场”的其中的一个含义解释为:“辟地以聚人物者皆曰场,如文场、战场、戏场、产盐地曰盐场”。这里,“地”即场地,所在,地方;“以”即可以,能够,达到,使成;“聚”即凝聚,聚集,汇聚,“以聚”,内函存在着一种力;“人物”,即人群和物品;“者”即是  相似文献   

10.
李寒 《科技新时代》2009,(7):41-41,48,49
站在今年1月刚刚在德国斯图加特开放的新保时捷博物馆门前,我感到一阵阵的头晕目眩。这是栋未来主义建筑,看上去似乎违背了重力学原理,也因此被不少建筑师称为“不可能的任务”。“这究竟是汽车的圣地,还是准备飞向宇宙的太空船?”我心里想。  相似文献   

11.
由虚拟现实所建立的可视、可触、可闻的虚拟世界已不再是梦想,将成为21世纪工业、商业、科技、个人的重要工具。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摆脱了剧院的舞台、电视屏幕的实体框架,使你视野广阔,身临其境。你可以置身于《与狼共舞》狂奔的牛群中,亲自“参加”历史事件,可在某战场上服役,深入物质内部观察分子构造,漫游于银河系星空……,这将比Disne的宇宙山更有真实感。在虚拟建筑中,你可以感受建筑物空间、设  相似文献   

12.
最近,美国航空航天局发表了最新的微波宇宙全图,初步的分析显示宇宙的年龄为137亿年,第一代的恒星约在大爆炸后2亿年开始发光。这些新的观测结果将有助于科学家进一步了解早期的宇宙面貌。宇宙在“婴儿期”时,光子和物质是结合在一起,满宇宙一片黑暗。直到宇宙大爆炸之后约30万年,宇宙降温,光子摆脱物质的束缚发散出来,宇宙各处的星球开始发光。随着宇宙的膨胀,一部分光子转变为微波,天文学家测量这些宇宙微波后绘出宇宙微波背景图。之所以被称为“背景图”,是因为观察者不论往哪一方向看,皆可侦测到微波的存在。这张新的微波宇宙全图是美国…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有关元宇宙的话题异常火爆,并被赋予了许多神秘的色彩。然而,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元宇宙仍然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关于元宇宙概念的来源,可以追溯到美国作家尼尔·斯蒂芬森于1992年撰写的一部科幻小说—《雪崩》。作者在小说中描述了一个超越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并首次提出了“metaverse”这个概念。现在,人们普遍用“metaverse”来表示元宇宙,意为“超越宇宙”。那么,元宇宙这个虚拟世界的构建,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全新的体验呢?  相似文献   

14.
华定谟 《今日科苑》2009,(11):68-7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绝对的总的宇宙是无限的,它没有中心边缘和起始终结;相对的分的宇宙是有限的,它有中心边缘和起始终结。 今天科学认识到的宇宙是以地球为中心,半径140亿光年的天体,年龄无法确定。但是“宇爆说”却说这个宇宙是由“大爆炸”产生的,年龄是137亿年。如果“宇爆说”成立,就必然要有在负3亿年中走140亿光年的速度。  相似文献   

15.
<正>2021年,19年前的科幻概念Metaverse(元宇宙)被“旧事重提”,以元宇宙第一股Roblox在美上市为标志;7月,Facebook宣布将在5年内转型成为Metaverse公司并于同年11月正式更名为Meta;8月,字节跳动以90亿元收购VR厂商Pico;以及虚拟概念电影《失控玩家》的大火,不断地将“元宇宙”这个词推向大众视野。全球巨头纷纷布局元宇宙,推出新技术、新产品,其呈现出的烈火烹油之势,也让2021年成为当之无愧的“元宇宙元年”。  相似文献   

16.
宇宙曾经有一个起源吗?如果有,宇宙之前是什么呢?宇宙是有限的吗?如果是,宇宙之外又是什么呢、很多读者纷纷来信对广为流行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提出质疑。本文的目的旨在与广大读者一起探讨“宇宙大爆炸”的前因后果,使我们对宇宙的本质有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李洪晨  马捷 《情报科学》2022,39(1):10-15
【目的/意义】元宇宙是一个可扩展、可交互、网络渲染的超大虚拟空间,在元宇宙图书馆的初期探索阶段, “第二人生图书馆”因真实感和沉浸感差等原因发展受限,需要在沉浸理论视角下讨论图书馆的变革,促进元宇宙 在图书馆领域的探索和应用。【方法/过程】通过沉浸理论视角分析元宇宙图书馆的设备、技术和职能,构建元宇宙 图书馆的架构模型,探究元宇宙图书馆“人、场、物”的属性和关系重构,对元宇宙图书馆的发展策略展开探讨。【结 果/结论】元宇宙“人”与“场、物”的关系由单向的接受服务,转变成接受服务和主动参与创作双向互动的关系,通过 行为具有主动性的目的增强用户参与元宇宙图书馆的沉浸感。【创新/局限】对元宇宙图书馆“人、场、物”的属性和 关系进行重构,丰富元宇宙图书馆的职能,增强用户参与的沉浸感。但由于元宇宙尚处起步阶段,未来颠覆性的新 科技出现会改变元宇宙图书馆的基本架构。  相似文献   

18.
把从地球角度观察地球存在的“地震现象”变换为从宇宙角度来观察,得到的观察结果反映;“地震现象”与地球存在的板块运动没有任何联系,而是与地球(宇宙状态下)生成(质量与能量)过程相联系,与地球(宇宙状态下)存在的吸积能量过程具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元宇宙技术背景下科技出版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探索以人工智能(AI)技术为核心元宇宙多模态、跨模态内容大爆发带来的科技期刊行业的范式创新和高质量发展路径。【方法】对元宇宙AI多模态、跨模态内容的相关概念、理念、特点、工具、应用场景等进行理论探讨,以《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多模态数智内容融合出版实践范例为模板,剖析科技期刊元宇宙出版与传播的可能路径。【结果】借助多语种即时交互技术,科学共同体可实现“母语化创作,母语化阅读”,即科技期刊从以语种为焦点逐渐向以元宇宙多模态、跨模态学术内容的生产、组织、审核、评价、确权、传播、存储和应用为核心转移。AI赋能的“多模态数智内容编辑器”可解决元宇宙多模态内容的碎片化与孤岛化问题,是编辑与传播多模态内容的利器。【结论】元宇宙为科学共同体引入全新变量,多模态、跨模态传播生态让全球科技出版面临全新的发展格局,科学研究进入第五范式“元宇宙科学范式”,科技期刊发展进入元宇宙多模态、跨模态内容时期。《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实践案例表明“多模态数智内容编辑器”可以解决元宇宙多模态、跨模态碎片化与孤岛化问题。  相似文献   

20.
宇宙的“脸色”不一直是黑褐色的嘛——大多数人会想当然地这么认为,其实这是锚误的判断!宇宙的“脸色”——主色调并不是什么黑褐色的,而且科学家最近发现,现在和100亿年前相比,宇宙的“脸色”还变化了不少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