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制度学科是学者共同体对知识进行规训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学者共同体制定并共同遵守的知识分类体系。高等教育学是一门制度学科。高等教育学作为制度学科不是通过知识的自然内裂而形成的,而是通过外在制度的形式而形成的。从制度学科的视域审视,科学性和有效性不是衡量高等教育学学科地位的标准,学科逻辑理论体系与学科地位无关,作为制度学科的高等教育学获得独立地位的标志是高等教育重大理论和教育家群体的涌现。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学的建立标志主要有专著问世说、入编目录说、综合标志说三种观点。通过对五门现代社会科学学科建立过程的分析发现:不同学科皆遵循知识本位准则,这符合现代学科的本质特征与进化逻辑。1984年潘懋元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是第一部具有相对系统知识体系的高等教育学专著,具有无可争议的首创意义与开疆辟土的范式意义,确认其为学科建立的标志,符合现代学科的通用准则,有助于强化高等教育学的知识本位,破解高等教育学作为“制度依附性学科”的迷局。1983年高等教育学入编《学科专业目录》作为学科建制的关键标志,对于确立高等教育学学科的行政合法性、推动学科制度的系统构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结合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现实困境以及学科评估对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带来的影响,建立高等教育学学科为主的制度逻辑,以学科精神为逻辑起点,学科规范体系和学科物质体现为逻辑基础,学术交流制度为逻辑落脚点.在学科评估的价值旨归和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制度逻辑下,学科评估应注重评估的学术性、专业性和服务性;高等教育学学科在路径选择上应正确定位学科内涵,运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形成自身学科文化,注重学科组织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等教育学自取得学科建制以来,一直存在着经典学科论范式与研究领域论范式的冲突,这种冲突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方向,也影响了高等教育研究的开展。高等教育学的现代学科范式能化解和包容两种学科范式间的矛盾和冲突。建设作为现代学科的高等教育学,实现高等教育学的再学科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学的超越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若以学科内在逻辑和外在逻辑为标准,可以把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历程分为非学科阶段、学科独立阶段和后学科发展阶段三个阶段。不仅创建了高等教育学学科,而且对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体系、领域或学科、逻辑起点、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探索。未来在把握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复杂性与艰巨性的基础上,把关注实践与提升理论结合起来,凸显中国特色,通过加强团队建设来提升其理论研究成果的学术品质,遵照学科发展的逻辑,全面开创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合法化,一直处于学科研究人员和高等教育研究人员的“视野之外”和“盲点之中”,结果造成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研究表面繁荣,而其学科合法化地位一直未得到确认的不良状况和倒置局面。高等教育学要想在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圈中确立自己的学科合法化地位,必须科学解析合法化、学科合法化与高等教育学学科合法化的内涵和外延,从而确立高等教育学学科合法化基础,推进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学科合法化和科学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研究对象的界定和构建直接影响着整个学科的合法性基础和发展方向。高等教育学研究对象的诸多理论界定具有共同指向、基本规定和学科关怀等共性特点;高等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内容构建主要表现为三种价值取向:理论研究取向、应用研究取向和理论应用研究兼顾取向。在高等教育学发展过程中,研究对象理论界定的依附性和内容构建的泛化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高等教育学的自主性追寻仍将是学科成熟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学始终面临学科与领域之争。从不同的标准看,对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属性将得出不同的结论。纵观高等教育学的发展趋势,不得不承认高等教育学属于一门综合的复杂科学、但从学科属性来讲,其自身具有理论诉求。那么,高等教育学究竟是一个学科还是一个领域?为此,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潘懋元先生组织该院教授和博士生就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属性及...  相似文献   

9.
近40年来,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经历了由"密"到"疏"的演变过程,这是高等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发展壮大的必然结果,也是其与生俱来的自主创新品质的真实反映。当前高等教育学面临"内忧外患",一方面是因为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对自身的独特性认识不够,对所借鉴学科的理论加工、改造、整合不够;另一方面是受"建设教育学一级学科"的制度捆绑,难以理顺与教育学的关系,导致学科的相对独立地位受到威胁。"再学科化"和"建成一级学科"是高等教育学化解"内忧外患"的必由之路。未来高等教育学应坚守自己的学科立场和学科边界,并与教育学形成"平等互惠"和新水平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李均  张娟 《江苏高教》2015,(1):11-13
普通教育学是与高等教育学关系最密切的相关学科。但随着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和成熟,普通教育学对高等教育学的影响力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社会学和哲学与高等教育学的关系密切,是重要相关学科。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管理学与高等教育学的关系比较密切,是比较重要的相关学科。相关学科为高等教育学的创建和发展贡献了重要的知识资源,而高等教育学对相关学科(除普通教育学外)的贡献似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学学科研究:反思与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高等教育学学科研究的四个问题进行了反思与批判。这四个问题是: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库恩的范式理论是判断学科合法性的标准吗?高等教育学独立的研究方法是必需的吗?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学是学科和高等教育是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教学之学、高等教育之学、高深学问之学,每阶段都有相应的代表作,而且每阶段都是对前一阶段的超越。当然,每阶段也都有其局限,教学之学的认识使高等教育学研究领域窄化;高等教育之学又使其研究领域过度宽泛;高深学问之学到目前为止仍未达成统一的认识。对高等教育学的学科认识从内部实用性转到了外部实用性现在又落在高等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上,可以说高等教育学就是在对其认识不断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潘懋元(1920-)教授,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立的倡导和奠基之一,曾任厦门大学副校长。潘懋元先生现任全国高等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顾问、全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顾问。开放与远程教育研究惟有置于大教育背景之下才能获得科学发展的更大空间。对这一宏观问题思考了许久的我在主编的授权下决意请潘先生担任本刊顾问委员会成员,当然还包括教育学其他学科领域的顶级专家。2004年元旦前后,在没有任何人牵扯线联系的情况下我试着与潘先生通了电话。先生听了本刊新的办刊思路之后回答说:《开放教育研究》这本杂志,我不仅读过,而且感觉办得还很不错!本以为先生对远程教育并非了解的我,即刻没了与大家交流的距离。先生继续说开放与远程教育的前景我是十分看好的,我所带的博士生中就有专门研究网络远程教育现象的,对于一位未曾谋过面的中国高等教育学泰斗,能在不足十分钟的通话中就欣然接受邀请,是我始料未及的。2004年10月25日下午,在先生的学术秘书、博士生吴政小姐的陪同下,我们准时采到潘老寓所的书斋就读关心的若干问题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谈话。  相似文献   

14.
一种知识体系或类型要获得学科的准入,必须满足各合教性、合人文性、合政治性、合认识性、合社会性/市场性五种条件中的一种。在获得学科身份后,学科又因学科的认知维度、组织维充和效用维度的差异而存在等级差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准入最主要的机制是合政治性,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认知维度较低、组织维度较低、在效用维度中只有政治效用维度高,故在整个学科序列中等级较低,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合法性危机。因而有必要不断提高这门学科的认知维度、组织维度、效用维度的等级,增强其认知性、人文性、社会性/市场性,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标准的现代转向不仅是一种观念的转向。也是一种实践的转向。这一现代转向以现代教育价值观的确立和弘扬为特征.表征着高等教育学新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16.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高度综合与交叉的新趋势对知识生产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大学传统上建立在知识分类体系基础上的学科制度在新知识生产模式下面临深刻危机,囿于学科壁垒的封闭式知识生产限制了大学的创新活力,知识生产过程中未能实现“学科逻辑”与“问题逻辑”相统一,学科存在的合法性与学科建设的有效性都受到质疑。通过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的审视,知识生产过程中对于专业化分工的需要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对学者个体而言“专”是“跨”的前提,因此学科本身不会从大学里消亡。但未来的学科建设应当通过系统性变革,打破既有的学科壁垒,建立贯通知识生产中“营地”与“阵地”的矩阵式运行结构,促进学科的交叉、会聚与融合,使得学科在大学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等活动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国家英语专业评估体系有其相应的评估指标以促进高等教育与专业的"创新强校"及"服务社会",引导学科建设开展"以评促建".面对评估体系与学科发展,学科建设要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构合理的师资梯队;完善办学设施,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实践条件;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创学科特色,培养特色人才.  相似文献   

18.
学科产生伴随着知识分化,学科地位的高低又与知识分层密不可分,故知识与学科之间存在着唇齿相依的关系。从知识的角度来看,一种知识能不能成为一门学科,涉及到该科知识有没有分化并在大学得以建制,而一门学科的地位如何,涉及到该种知识的权力大小问题。从教育学知识及其学科权力的形成来看,教育学要真正突显其学科价值,就应以开放的态度迎接各学科知识的融合,积极投身于大学科系统之中,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探讨教育学的形成以及教育学学科地位的形成,相较于就教育学谈教育学学科地位来说,更能说明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知识生产模式是决定学科质量的关键因素。探究大学知识生产模式变革趋势及影响,进而找到学科建设创新之道,对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当今大学的知识生产模式正在经历着从追求学术卓越的“模式Ⅰ”到注重问题解决的“模式Ⅱ”、再到突出协同创新的“模式Ⅲ”的重大转型,衍生了政治的、公共的与竞争的多重学科发展逻辑,并使学科呈现出组织的综合性、制度的开放性、知识的集成性和文化的包容性等新特征。顺应大学知识生产模式变革趋势的新要求,应立足顶层设计,树立系统思维,从调整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改变知识导向逻辑、改革学科组织形式、革新学科制度体系、创建新型学科文化生态以及培养交叉学科人才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学科创新发展、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UNESCO's challenge to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o provide educational leadership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vides an impetus to develop innovative,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a and pedagogy. Whereas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a in sustainabi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ve tended to come from the environmental sciences, recent studies have highlighted the need for more holistic, experiential,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 As a pedagogical approach, outdoor learning may have something to offer since it lends itself to holistic and experiential learning and enables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from a range of discipline areas. Outdoor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earch suggests that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in outdoor settings can be significant in developing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and knowledge. Such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are components of ecological literacy and, more recently, sustainability literacy. This paper considers how outdoor experiential pedagogy might contribute to the current sustainability education agenda. It focuses on Higher Education since this sector has the obligation and the capability of instigating a ‘ripple’ effect' in developing sustainability-literate citizens. It discusses possibilities and issues arising from a review of outdoor, environmental and sustainability education literature, particularly, but not exclusively, from the UK. The paper is a precursor to an empirical study into how outdoor learning might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ility-literate gradu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