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学习者中心课程是一种以学习者的经验或活动为逻辑编制的课程,知识的"参与者理论"是该课程的理论假设。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独立于主体的客观存在,而是需要在学习者的参与中才能生成的存在。学习者中心课程的设计强调自主、自由、尊重与活动等,其设计形式主要包括儿童中心设计、活动——经验设计、开放教室设计和人本主义设计。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验、活动与课程的本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课程本质是课程理论中的重要问题。目前国内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三种:课程是知识、课程是活动、课程是经验。课程是知识的观点在教育近代化过程中起过进步作用,但过于强调知识的完整系统,经常凌驾于学习者之上而忽视学习者的需要和发展。课程是活动的观点源于活动学说,强调课程是学习者自主活动的总和,突出了学习者是课程主体,但容易与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混淆。课程是经验的观点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这种观点不仅可以包容用知识定义课程时所含的全部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将学习者主动获取的过程也包括进去。将课程本质的定义从知识转换为经验,是对于课程认识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基于Blended Learning的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lended Leaming(混合式学习)的提出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如何将BlendedLeaming的教学理念较好地融入高校日常教学,设计和实施适合混合式学习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手段,是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笔者以执教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依据Blended Leaming思想、活动理论和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提出并阐述了该课程从活动设计、课程实施到评价反馈的教学改革全过程.教学实践和问卷调研结果表明,这种基于BlendedLeaming的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和知识应用能力,总体上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可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4.
情境认知理论和体验式学习理论强调知识在实际情境中的迁移,重视学习者在学习中的情境体验和经验对学习的重要作用。基于这一理论,可以建立面向情境体验的在线学习课程框架。该框架采用“主题一专题一体验圈”的组织形式,强调导学情境、交流研讨、多媒体呈现、拟真任务设计、反思与总结等策略。将这一设计框架应用到《多元智能教学应用》在线学习课程实例的设计与开发中,可以得出两点主要结论:一是在情境体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学习者的整体学业成绩高于平均水平;二是学习者对该在线课程的总体框架和学习体验的满意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5.
课程载体经历教科书和电子课本、课件、教学包、学习包、积件等不同形态的变迁,但由于固守"确定知识"的课程信念,时常陷入纯粹技术主义误区,不能有效支持资源型学习行动。亟须信念视角的反思和转向。课程包深刻领悟"学习者经验和动态知识"的课程信念,形成"心有学生"的课程眼光,适时融入教育技术趋势,有机融合课程材料库与课程材料整合技术平台,创建出信息化整合型的教学资源,创生学习者经验,是促进资源型学习深度实施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6.
课程与教学资源丰富多样,有着不同的载体形式,蕴含和体现不同的课程信念。现有课程载体固守于"确定知识"的课程信念,时常陷入纯粹技术主义误区,急需信念视角的反思和转向。课程学习包深刻领悟"学习者经验和动态知识"的课程信念,形成"心有学生"的课程眼光,适时融入教育技术趋势,有机融合课程材料库与课程材料整合技术平台,创建出信息化整合型的教学资源,创生学习者经验,是促进资源型学习深度实施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7.
从方法论上看.当前有关课程知识的许多研究似乎仍属于一种"外推式"而非"内生式"研究,缺少一种教育学的学科内在立场,缺少对课程知识的教育学属性的关注。虽然可分别从课程编制理论和批判课程论的理路中。梳理出有关课程知识与一般性知识经验的划界理解,但前者体现的是心理学视角,而后者体现的是社会学视角。基于教育学的立场,我们认为。意义性是课程知识教育学属性的一种应然定位。它主要是指课程知识所具有的能够对学习者个体精神世界和生存意义建构给予关照的一种价值性特征。首先表现为课程知识不能成为规训、压迫学习者心灵、精神、语言、身体等各方面的异化力量,其次表现为课程知识要为学习者的个体生存提供一种意义框架。  相似文献   

8.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知识内容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从知识内容的系统性来分析,教材需要尊重;但从"学习者经验"出发去思考,则可以进行调整与突破。本文从课程资源的视角结合《倍的认识》教学内容,围绕内容学习时间点的调整与课时教学内容的创造性处理两个纬度谈了基于"学习者经验"的教材处理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论进行了阐述,以迪克-凯利教学系统开发模型为基础分析了如何进行网络教学设计,提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并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0.
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课程的逻辑组织方式。学科课程以知识的逻辑顺序为出发点组织课程,以成人的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编排、组合、传递。经验课程强调以儿童的经验或活动为逻辑展开课程,提出了教材的知识逻辑与儿童的心理逻辑相统一的论点。依据皮亚杰和列昂捷夫的活动理论我们可以反观儿童与课程之间的关系,课程的逻辑起点就是人在"活动"中产生的"学习经验",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将内容转化为学习经验,构建"经验世界"的新型环境。  相似文献   

11.
网络远程课程的人性化设计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展开设计思考,考虑课程的设计与学习者的生理、心理、能力、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协调、统一,实现学习者安全、舒适、高效的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不是片面地考虑个体的学习者,而是综合考虑群体的学习者,考虑群体局部与整体的统一。人性化设计不仅是一种思想,更是现实的行动。网络远程课程人性化设计的出发点是更好地满足学习者学习需要,设计应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把握设计内容和方向,对学习者的生理、心理、能力、知识水平等多种因素做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从环境、安全、使用、心理感受等方面对网络课程进行整体考虑和构思,把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因素放在首位,提出课程与学习者协调设计的依据,从而实现从学习者适应课程到课程与学习者协调与统一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以《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为例,依据现代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试图说明在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条件下,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所应采取的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教会学习者学习,培养学习者学习的主体性,使之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开展积极地思维活动和与他人的互动,主动的完成意义建构来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者的批判及创新思维、建构知识及开展合作学习的能力,促进学习者在学业和人格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课程开放与资源共享运动潮下,在线学习效果优化方法已成为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点。文章通过对当前网络课程应用现状的分析,发现众多课程存在知识模块庞大和聚合度过高等问题,不能有效适应网络学习者特征,学习效果也不能得到充分地保证。针对当前网络课程知识块过于"臃肿"的弊端,文章提出网络课程微型化设计的方法:根据知识细化理论对较大知识块进行重新切割、选择、排序,并按层次进行组织,以符合不同学习者学习需求。在微型学习理念与细化理论指导下,文章对微型网络课程特点、设计原则、知识细化方法、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学习评价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基于Moodle平台设计与开发了一门微型化的网络课程,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网络课程中的交互应该是“有意义的交互”,意义交互的设计需要以教学交往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以及相关教育软件开发理论为指导进行科学的界定与分类,并确立相应的设计原则和评价机制,以确保交互的设计能够在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新知识与学习者非智力因素之间起到有机的联系作用,从而使网络课程的交互设计具有科学的教学性,使网络课程学习成为“有意义的学习”。  相似文献   

15.
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课程的逻辑组织方式.学科课程以知识的逻辑顺序为出发点组织课程,以成人的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编排、组合、传递.经验课程强调以儿童的经验或活动为逻辑展开课程,提出了教材的知识逻辑与儿童的心理逻辑相统一的论点.依据皮亚杰和列昂捷夫的活动理论我们可以反观儿童与课程之间的关系,课程的逻辑起点就是人在"活动"中产生的"学习经验",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将内容转化为学习经验,构建"经验世界"的新型环境.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课程平台——课程支撑系统对于网络科技时代的学习者来说是重要的学习环境,是有效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条件。因此,基于学习环境的内涵,从学习者的"情况"和开展科技活动需要的"条件"来分析科技活动课程支撑系统的架构,是实现该课程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 通过对以往众多教育机构所开发的网络课程的研究,我们发现,现有的网络课程大多都是以学习内容为中心,以知识的学习为主,是一种典型的课本搬家、课堂搬家的形式。这种形式的网络课程很难调动起学习者学习的兴趣,由于缺乏活动的设计和指导,学习者面对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会变得迷茫、无所适从而导致最终放弃。  相似文献   

18.
<正>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就像语言的发展一样,发生于真实情境中不断进行的利用知识的活动中。该理论超越了传统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的情境性、真实性、社会性、应用性、互动性,重视"知识的情境性",重视以学习者为中心,使学习者在情境中成为知识意义建构的贡献者。这种教学创造一种情境化的教学条件,提供对学习过程的动态指导,使学习者通过活动在其中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教学设计者要在教学中开发、设计综合的教学环境,如设计适当的"情  相似文献   

19.
福禄贝尔的经验课程是经验课程论一个重要的理论形态."上帝是万物的统一体"的思想在福禄贝尔的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活动观与费希特的"绝对自我"是一脉相承的,该观念强调知识的形式是主体先天所有的;教育就是生长的过程,儿童的天性是自我活动,通过活动达到生命统一.  相似文献   

20.
正建构主义学者乔纳森区分了学生和学习者的概念,认为"学生是说服自己从教学中获取特殊知识和技能的人;学习者则是从自己的经验中建构自己的意义的人"。[1]即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学习者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够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贺武华认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两大基本内涵是以学生为主体和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2]笔者认为在高职课程教学设计中渗透"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以教为中心的做法,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的学习观都要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