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现代我国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分离与整合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法和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现代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分离的原因和结果及整合的理念与途径作出了初步探讨。结论:“制度课程”与“二元论”是造成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分离的根源;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分离不利于两者的横向融合和体育课程的创生;“体育课程教学”,即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变革、体育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体育课程开发过程、体育课程在本质上是一种体育教学事件,是促进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整合的新理念;理清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关系、促进体育课程论专家与体育教学论专家的平等对话、赋予体育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话语权,是推动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体育科技的内涵及其服务于实践的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科技是体育科学和体育技术的总称。体育科学是揭示体育领域内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体育技术是改变或控制环境的手段或活动,体育科技应用于实践是由多角色综合努力、相互作用得以实现的。体育科学研究、体育技术发明创新、体育实践应用是体育科技服务于运动的实践的途径。当前存在的重要问题是:体育科学研究不够深入,体育技术发明创新常被忽视。  相似文献   

3.
体育结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体育概念和体育结构,提出“体育”概念中具有两个基本要点:一是增强体质,提高有机体的机能水平,二是要进行人体活动或身体练习。目前体育结构由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3部分组成。对3个部分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得出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续,竞技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发展,而且学校体育是学校体育师资培养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谢雪峰 《体育科学》2004,24(9):1-3,18
体育分为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的模式存在不少可质疑之处。其主要问题在于:体育的核心部分是体育活动,而将体育分为这三类缺乏核心区分要素和标准。因而就其本质而言,体育三类模式不应是体育。尤其是体育活动的划分,之前所认为的三种类型体育实质是三种不同的体育理念。目前的体育三类模式将逐渐且必然走向“大体育”的整合,因为“大体育”是终身教育和终身体育的深切呼唤。是社会转型和体制转型的必然选择。也是匡正体育三分模式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5.
体育艺术化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典云 《体育学刊》2011,18(2):37-40
体育艺术化不是将体育转变为艺术,而是实现体育价值多元化,强化其审美价值。体育艺术化的具体途径包括体育表层的艺术化、本体层的艺术化和内核层的艺术化。体育融合艺术丰富了体育的表现形式,充实了体育的文化内涵,是体育表层的艺术化;在发现体育美的基础上,通过修改规则等手段创造和强化体育美,排除破坏体育美的因素是体育本体的艺术化;体育艺术的创作是体育内核层的艺术化,体育艺术的创作是使稍纵即逝的体育美成为永恒的艺术美,拓展了体育美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体育与科学》2014,(2):34-38
体育是城市精神的代表者,体育运动的发展与城市发展是一个同步的过程;游戏是体育的本质,体育魅力是体育文化里最核心的元素,规则意识、公平竞争、有序竞争是体育所承载的重要原则;中国应该走出单纯的奥运战略,竞技体育的观念,寻求体育的魅力的回归;改革现有体制弊端,注入体育的娱乐游戏精神,才能焕发体育全新活力;体育传媒与中国体育相辅相成,新媒体的发展对于体育报道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体育传媒应助力中国体育发展。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综述法、综合分析法,从终身体育的角度来思考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关系。研究发现,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是终身体育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它们之间存在着有机的内在联系:学校体育是社区体育的基础,社区体育对学校体育起巩固和加强作用,是学校体育的延续,二者可在终身体育体系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探讨体育法律价值问题,认为体育价值与体育法律价值关系密切,体育价值是体育法律价值的根源、基础和前提;体育法律价值则是体育价值的体现、显现和实现.体育价值法律化是体育法律价值的内涵,体育法律价值化是体育法律价值的外延.价值多元对体育价值法律化与体育法律价值化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体育利益均衡是人们对现有体育利益格局的一种满足状态,体育利益均衡的动力是体育利益不均衡,阻力是体育制度变革的成本.体育利益均衡的实现条件是潜在的体育制度需求转变为现实的体育制度需求,同时潜在的体育制度供给转变为现实的体育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体育俱乐部社会化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体育属于社会体育的一部分,社会体育本身就是通过体育来实现人的社会化。高校体育社会化是高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体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体育俱乐部是学校体育活动中发展前景广阔并具有代表性的群体组织,通过高校体育俱乐部与社会进行沟通,利用众多的体育人才,科技力量和体育场馆设施的优势,开发高校体育市场,进行各种体育  相似文献   

11.
民俗体育是指在体育中能够体现某一民俗活动功能和文化意蕴的体育。民间体育是在民众中开展的、非官方的体育。传统体育是指人类历史上已创造并衍传至今,具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体育文化。民族体育是反映和承载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共同文化,并为民众共同享用的民族整体的体育文化。民俗体育、民间体育、民族体育、传统体育的关系错综复杂,民间体育包含民俗体育,传统体育包含民俗体育,而民间体育与民族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与民族体育以及民族体育与传统体育之间,相互交叉、重叠。  相似文献   

12.
刘洋 《体育世界》2009,(11):40-42
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日益提高的21世纪,体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终身体育思想是长远的体育思想。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终身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终目标。本文在阐述了学校体育基础作用的基础上,论述了如何实现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社区体育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区体育是体育社会化的必要途径,是体育社会化的新载体。社区体育的发展理论则是社区体育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体育社会化的关键。因此在分析社区体育发展概念、发展模式、发展机制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社区体育发展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4.
广场体育是在城镇广场、公园等公共空间所进行的体育消费行为,它是一种大众文化现象.广大城镇居民在进行体育消费时,根据最低成本与最优权益原则,在广场进行体育活动是最便捷、最实惠的选择.广场为广大中低收入阶层提供了廉价的体育活动场所,为各种社会矛盾所引发的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开启了一个缓解和宣泄的阀门.体育是健康,体育是时尚,体育是快乐等多元体育价值观在广场体育中展演.体育与休闲,体育与娱乐,体育与审美,在广场体育中相互融合,为广大城镇居民带来了福社.因此,广场体育不仅仅是目前我国经济社会不很发达的情况下社会体育的最优选项,而且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英、美、德三国体育指导员制度及启示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以介绍英国、美国和德国的体育指导员制度为基础,提出了完善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的对策:一是建立相应的社会体育组织参与体育指导员的管理;二是丰富体育指导员的类别结构;三是推动社会体育组织尤其是体育俱乐部的发展,为体育指导员提供服务场所;四是促使业余与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在体育教育实践中,经常出现由于对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材、体育教具理解的偏差,而使体育教学与体育教学目标出现偏离。什么是体育教学内容?什么是体育教材?什么是教具?它们与体育教学的关系度以及在体育教学中如何驾驭使用是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成功快乐挫折体育教学思想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晰快乐体育、成功体育、体育中的挫折教育三种教育思想的关系非常重要。快乐体育与挫折教育是两种平行的教育思想,二者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而成功体育的概念则更大,其功能可以涵盖快乐体育与挫折体育的所有要素,成功体育既是教育思想也是教育目标,快乐体育与挫折教育是实现成功体育的重要手段,快乐体育与挫折体育是实现成功体育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接轨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终身体育对体育改革有深刻的影响。但现实是学增体育与终身体育严重脱节。在全民健身计划出台的大好形势下,学校体育如何与终身体育接轨。本文认为,必须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以终身体育为主线开拓人们的体育思路。并在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对未来学校体育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9.
论体育的价值结构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价值是体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与体育关系的最深刻反映,同时也是体育本质的深刻反映。体育价值的内在基点是体育的功能;体育价值实现的外在条件是人——即社会的需要;体育价值实现的关键是体育实践基础上的体育功能与人——即社会需要的对应。研究体育的价值系统可以确定体育在社会系统中的位置,同时也可以认识体育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内在机制。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体育价值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主要梳理了中国近代体育留学教育和体育学统发展的过程,分析学统科学化与传统体育现代化转型的关系,讨论体育留学教育在体育文化转型中的贡献。我国传统体育现代化实质是学统现代化。研究认为:体育留学教育和传统体育转型的过程是民族救亡的重要部分;学校体育是我国体育留学教育和传统体育转型的起始点;路径求索是体育留学教育和传统体育转型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