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庄子是如何"诡辩"的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0课选了两则庄子的故事,第二篇记载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时一段著名的对话.文章中的惠子,是庄子一生的论敌兼朋友.惠子在认定庄子不应该"知鱼之乐"后,有一句总结性的话: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相似文献   

2.
苏教版《语文读本》(必修五)《左忠毅公逸事》中的“微行入古寺”一句.编者注释“微行”为“皇帝或官员穿平民衣服出行”。原人教版高级中学《语文》(必修)第四册则注释为“隐藏自己的身份改装出行”。而其他古文选本的解释大多也与此类似。  相似文献   

3.
目前很多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选用了《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作为课文,如人教版必修第三册,苏教版必修第二册。“……作者以林黛玉的行踪为线索,展示了荣国府的里里外外,描写又有重点,将贵族家庭的荣华富贵初步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些描写与人物描写相互辉映,形成一个金碧辉煌的艺术天地。”(苏教版必修二教学参考书,江苏教育出版社)“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相似文献   

4.
王进 《新疆教育》2013,(16):133-133
在新教本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和《赤壁赋》(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虽均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即1082年,同在苏轼被贬黄州之际,同以赤壁为题,都写了赤壁景色,都缅怀了和赤壁有关的历史人物。但两篇文章的主旨是否相同,他们的情感是否又一致,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两篇课文的理解,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相似文献   

5.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是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庄子》二则中的一篇小文章,以通常的教学内容来看,包括朗读、疏通文意、字词探究、问题研究、比较研究等。字词、文意是最基本的,这个方面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问题。在问题探究上通常看到的问题设计如下:1.这场辩论的辩题是什么?辩论双方是谁?双方的观点是什么?2.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十分巧妙,说说巧妙在哪里?3.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  相似文献   

6.
前段时间,笔者在执教《中国建筑的特征》(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时,觉得有几个句子读起来拗口。现提出来与各位同行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 羊涤生先生说庄子“长于文而短于逻辑思维”,“蔽于推理”,(《庄子“濠梁之辩”与辩无胜”》)这也是在庄子思想研究中许多学者的认识。这一认识常从庄子与惠子的辩论中去说明。其实这一认识未必正确。庄子在与惠子的辩论中有时有诡辩的现象,但庄子也是一个伟大的辩者,有着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与惠子的论辩中,他遵守逻辑规律的要求,运用正确的推理形式,有力地驳斥了善辩的惠子。因此我以为他并不“短于逻辑思维”,也决非“蔽于推理”。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收录了两篇<庄子·秋水>中的故事:<惠子相梁>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庄子与惠子就"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进行辩论.  相似文献   

9.
在人教版课标本高中《语》(必修5)的《教师教学用书》第27页中,有这样一段关于《边城》的“整体把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于泽元 《今日教育》2007,(5S):23-25
在《庄子》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庄子和一个叫惠子的人在濠梁这个地方游玩.看见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庄子不由大发感慨:“惠子呀.你看那水中的鱼儿.在自由自在地玩耍.它们好快乐呀!”  相似文献   

11.
李明珠 《语文新圃》2009,(10):35-36
庄子创作寓言,能用一个字表达的.决不奢侈地用两个字。往往是三言两语,几笔勾勒就是一则寓言。几十个字的寓言,在《庄子》中比比皆是,而其超短寓言连标点在一起才二十余字,如“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逍遥游》);“厉之人夜半生其子,遽取火而视之,汲汲然唯恐其似己也”(《天地》);“朱浮漫学屠龙于支离益,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要教会孩子用最美的眼睛发现生活的诗意。《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在朗读中,通过事件还原、论辩演读、读图辨人、人鱼移情等教学设计,感悟庄子与惠子内心的诗意,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审美的情趣。  相似文献   

13.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编选了李密的《陈情表》供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使用,但是教材中关于此文的注解有些不太确切,有些太简略,为更好地学习理解这篇“至情至性之文”,特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参阅《古文观止》等工具书,对部分注解加以辨正明义,  相似文献   

14.
庄子     
【作者】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时代宋国蒙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概览】《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  相似文献   

15.
法国著名作家莫里哀曾说过:“爱情是一位伟大的导师,她教会我们如何做人。”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含必修与选修)的课文中有不少爱情题材的作品,如《氓》《孔雀东南飞》《声声慢》《〈边城〉节选》《(雷雨)节选》《雨霖铃》《长恨歌》《一剪梅》《娜塔莎》《当你老了》《神女峰》等。  相似文献   

16.
教学《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这篇课文,其中有段话:“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引起了我研读《庄子》的极大兴趣和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教材里的文本,有不少是节选的篇目,这些篇目主要是叙事性的,如必修一至必修五有《鸿门宴》、《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边城》、《老人与海》、《林黛玉进贾府》,选修教材这类课文则更多,  相似文献   

18.
光合作用的几个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光合作用的教学中,无论是原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还是新课程中高中《生物》(必修1)的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以及有关习题中,都涉及到光能利用率、光合作用效率、光合作用强度、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几个概念,比较容易混淆。为此,作者查阅了文献资料,结合多年高三教学经验,对有关概念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2003年12月第1版)和人教课标版语文必修五(2006年11月第2版)所选的《说“木叶”》中倒数第二小段均有这样一段文字:  相似文献   

20.
孟祥印 《学语文》2012,(4):66-66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一册(必修)选用了《荆轲刺秦王》一文,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课文有两处疑点,录于此,并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