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着生活而写作”,成为苏青这位都市职业女性在散文创作方面的言说姿态与表现方式,并以此区别于“五四”以后任何一位女性作家的创作理念。她的散文创作从文学的神圣崇高中剥离出来,写人类普遍意义的日常情境与世俗生活,反映出她在尘俗生活中寻找情趣的市民文化的品格。苏青散文中“性别意识”来得特别鲜明,但她又能直面女性的性格弱点,撕毁女性的假面具,并且发出独到的批判声音。  相似文献   

2.
萧红的叙事散文带有小说意味,原因在于对话的组织、心理的描述、细节的呈现这些小说中尤为重要的表述手段,在其叙事散文中得到了非同寻常的重视。萧红这样经营她的散文创作,与她追求表述方式的充分自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林白本质上是一个诗人,她深谙文学的情感性对于创作的重要性,她让她的诗情弥漫在散文的字里行间中,因而其散文也具有了打动人心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陆晶清是云南白族女作家,是云南现代文学的最早实践者之一。她的创作涉及诗歌、散文、小说等文体,尤以散文成就最高。纵观她的散文创作,其对生命意识的感悟与思索一直是贯穿散文的灵魂之所在。她以个体的生命体验和细腻的笔触彰显自我的生命存在状态,以近乎绝望的姿态体悟人生、阐释世界,最终构成了她散文中自我生命意识的特殊表达。  相似文献   

5.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优秀的小说家,同时也是一位天才的散文家。曾给她的小说《生死场》以高度评价的鲁迅,就格外看重她的散文,曾说她在散文创作方面比谁都更有前途。萧红的散文总有一种寂寞气息淡淡地逸出,她的散文语言是"明丽和新鲜"的,这些都是萧红散文艺术风格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6.
张恨水建国后的散文创作以文艺性散文为主。在这些散文中,张恨水以唱颂歌和作检讨的方式表达他赶上时代的决心;同时,他在散文中回归内心,坚守做人底线,坚持文学品质。这种散文特点的形成,与他的人生追求、“革命认同”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等因素有关。张恨水建国后的散文创作有着一定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个具有深厚散文传统的国度。在我国现代和当代文学史上,许多以小说创作蜚声文坛的作家,几乎都喜爱散文这一具有优秀传统的艺术形式,同时几乎都在散文创作上有着突出成就。目前健在的老一辈作家中,曾以《莎菲女士的日记》震惊一代文坛,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得巨大荣誉的丁玲,就是这样的一位作家。如果说,她长期以来在从事小说创作的同时,还在散文园地里不懈地进行着辛勤的耕耘,那么,从创作思想的发展来看,她则是从散文创作开始具备”新作作风”的。这正如作家自己所说:“散文,早年我在上海写过两三篇。只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才把这当作一项严肃有趣的工作。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  相似文献   

8.
席慕蓉是一位颇受海峡两岸读者喜爱的作家,她虽以诗歌而成名,但其散文创作也因独特的审美价值而为她在文坛上的地位添砖加瓦。她的散文以自然感悟、怀乡主题、情感体验三个方面而为人称道,更为研究者提供了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洁尘是四川知名的散文作家,自1997年以来,她先后在多家出版社出版了二十余部散文随笔集,她在其散文创作中展现出审美视角的不断轮动与转换的特征。这无疑是一种有趣的文学现象。以她的《提笔就老》《一朵深渊色》《啤酒和鲈鱼》为理论观察对象,通过对其分析、评述和阐释,力图窥探作者散文创作的秘密,尤其是作者散文创作给予四川当代散文的深刻启示和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散文创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回故世纪之交散文创作的特点和脉络对研究新世纪散文创作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从新散文关注的主要内容:一般人日常生活和普通人的情感情绪;新散文关注的主题:个体情趣和主体精神;新散文关注的创作方向: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及文化探索三个方面探讨了世纪末散文创作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1.
萧红是直感型、体验型作家 ,她很少在作品中作理性剖析和哲理探讨 ,但对人的生存状况、生存环境和生命质量一直深深地关注 ,且始终流贯于作品中 ,她对生命有很深的体悟。生命体悟 ,正是萧红小说的深层哲理内蕴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的小说以写“永恒的人性”著称,其创作充满了对人性丑恶、灵魂污浊入木三分的呈露。作为女作家,张爱玲以女人特有的敏锐、细腻和冷静的心智,描绘了新旧杂陈的各式各样的婚姻现象。她较深地洞见了女性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的生存与挣扎,以及女性因之产生的无奈和苦痛。本文试从张爱玲的几篇代表性作品来分析她的女性小说系列,为后代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健全,女性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婚姻观提供了审美和参照作用,并以此来明示她为女性意识的转型和成熟作了最初的不倦的探索工作。  相似文献   

13.
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由于社会政治的原因,呈现出了"解放区文学"、"沦陷区文学"和"上海孤岛文学"三足鼎立的局面。而苏青作为"上海孤岛文学"中一位重要作家,其独具个性的创作、独特的视角,在备受读者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了许多争议。而大家关注的多为她的大胆直率、她的女性思想,殊不知"世俗化"也是其作品的一大特色。她的作品中多日常生活琐事、饮食男女、婚姻生育等,这些构成了她作品中的"俗"世界。文章将着重探讨她作品中世俗气的形成、特点及其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从王安忆所提到的“世俗的张爱玲”的观点出发,指出王安忆本人的作品也具有“世俗”的特征,并在对两位作家的比较中,着重剖析王安忆的“世俗”特征的表现形式、深层意义和形成原因。本认为,王安忆的“世俗”表现为喜对家常生活形态的描绘,其深层原因是因为她拥有与张爱玲不同的世界观,她喜欢市井之趣。尊重市民精神,并能够从平常人生中找寻到生命的力量,这使她建构了一个与张爱玲的本表面相似、内棱却截然不同的审美世界。  相似文献   

15.
萧红的作品,以低处向上看的体恤情怀,始终聚焦在穷人和妇女身上,她完全自觉地站在受难的穷人和妇女一边,控诉社会的不公。此外,她在批判底层民众的愚昧麻木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深入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整个东北乃至整个中国底层的人生。展现了沉重的社会悲剧以及历史惰性之源。她的小说所展示的底层生活不是一个阶层或个体的命运,而是民族历史的性格和命运的投射。  相似文献   

16.
波伏娃对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有其独特的贡献。她提出了道德自由的概念以及人与人互为主体和他者的观点,探索了女性自由与解放之路,对法兰西自由主义文化精神给予了全新的阐释和极大的丰富。从波伏娃的自由观及其对自由的实践,可以洞悉波伏娃作为一个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在法国自由主义文化思想史上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千百年来,史学界对于历史上究竟有无貂蝉其人,一直探佚寻踪、争论不休。貂蝉,也许只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却能够与有稽可考的西施、王昭君和杨贵妃一起名列"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这不能不让人们惊叹经典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民间的巨大魅力与影响力。《三国演义》中貂蝉的形象是罗贯中结合自己的思考,在历史和民间流传故事的基础上,经精心选择、取舍后加工而成。从貂蝉这一形象的塑造中可以清楚的看出罗贯中本人深受儒家思想人本意识、忧患意识与力行意识影响的印迹,并将这一印迹通过貂蝉这个"仁、义、礼、智、信"的综合体栩栩如生地展示在世人面前,使之成为中国人文历史中一个特定的文化符号,存在于我们的文化记忆中。  相似文献   

18.
苏青作为“历史复杂”的作家,曾长期被划入另册,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失踪者。新时期以来,苏青研究复苏并逐渐形成“苏青热”。然而,在取得诸多研究成果的同时,苏青研究中也出现了诸如任意拔高其人其文,片面阐释其创作意义,价值标准缺失等问题,表现出苏青研究中的某种失范倾向。  相似文献   

19.
蕾切尔·卡逊是美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她的人生极富传奇色彩,是美国女性自强自立的杰出代表。她从小就与大海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生创作了多部以大海为题材的科普作品,以独特的写作风格深深地影响了美国当时的科普创作和公众对科学的认识。从对大海的研究考察和感受中她形成了一种极为深沉的自然信仰,促使她站在了环境保护的最前沿,成为美国环境保护运动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20.
池莉在20世纪九十年代达到其文学创作的颠峰,其作品不断被改编为影视作品.她对生活的观察视角以及被冠以新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都备受文艺界关注,她对生活的界定让广大观众看到了生活中烦恼、卑微的普遍性,人们从各个角度认同了池莉的创作.但是当下人们对其沉淀三年苦心打造的作品<所以>的反响却略呈寂然,这传达出了一个重要信息:池莉的新作没有实现读者的艺术期待,读者对池莉的作品产生了审美疲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