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50~59岁不同脉搏波传播速度人群在逐级递增负荷实验中血管指标的变化,为其有效运动、避免运动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83名50~59岁成年人为研究对象,测定运动中该人群的心率、血压、脉搏波传播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等血管机能评价指标的变化。结果:(1)ba-PWV1700cm/s人群比ba-PWV1400cm/s人群、1400cm/sba-PWV1700cm/s人群普遍肥胖;(2)ba-PWV1700cm/s人群和1400cm/sba-PWV1700cm/s人群安静状态下收缩压高于ba-PWV1400cm/s人群,具有显著性差异;(3)在递增负荷运动中ba-PWV1400cm/s人群和1400cm/sba-PWV1700cm/s人群舒张压始终在正常范围内,ba-PWV1700cm/s人群在负荷大于100W后舒张压迅速上升,超过正常范围;(4)ba-PWV1700cm/s人群和1400cm/sba-PWV1700cm/s人群在递增负荷实验中均有超过40%的受试者因为血压过高而终止实验。结论:(1)ba-PWV1700cm/s人群多伴有肥胖症状;(2)ba-PWV1700cm/s人群可能会是运动中心血管风险事件的高发人群;(3)ba-PWV1400cm/s人群和1400cm/sba-PWV1700cm/s人群运动中心率、血压上升平稳,上升速率小于baPWV1700cm/s人群;(4)普通人的运动心血管危险可有效的用脉搏波传播速度进行预测,防止运动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递增负荷功率不同运动方式下,机体能量代谢及底物消耗的特征及差异.方法:利用递增负荷方案对60名女性进行递增负荷功率自行车运动.结果:在递增负荷功率的自行车运动中:(1)随着负荷的递增,糖消耗供能及供能百分比逐渐增大,脂肪消耗量及供能逐渐减少;(2) 20-29岁女性与40-49岁、50-59岁女性脂肪消耗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在25W负荷时,30-39岁女性与40-40岁女性脂肪消耗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50W和75W负荷时,40-49岁女性与20-29岁、50-59岁女性脂肪消耗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在安静状态下,20-29岁女性与40-49岁、50-59岁女性碳水化合物消耗量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在25W负荷时,30-39岁女性与40-40岁女性碳水化合物消耗量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在50W和75W负荷时,40-49岁女性与20-29岁、50-59岁女性碳水化合物消耗量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在递增负荷功率自行车运动中:随着女性年龄的增大,脂肪消耗率下降越来越快,对碳水化合物的消耗率及补充速度越来越快.20-29岁女性与30-39岁女性的脂肪消耗量与碳水化合物消耗量整体趋势好于40-49岁女性和50-59岁女性.  相似文献   

3.
对不同运动负荷方案下的心率及RPE效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男子在不同运动负荷方案下,Borg的公式HR=RPEx10(心率=主观感觉运动负荷等级×10)估算出的心率是否可靠,验证RPE值是否与心率表现出高度相关,为提高RPE(主观感觉运动负荷评估表)评价的有效性与客观性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测定7名在校体育学院男生的最大耗氧量,自行车递增负荷运动以及恒定负荷运动中各等级负荷末1 min心率、耗氧量、呼吸频率和RPE值等指标。结果:在递增负荷运动中,受试对象评定RPE等级的估算心率其特点呈现低负荷及中、高负荷时偏低,最大负荷时偏高的特点,并且,中、高负荷及最大负荷运动时RPE估算心率值与实测心率值有显著差异(P>0.05)。在恒定负荷运动中,受试对象的RPE估算心率值呈现整体偏低的特点。RPE与心率、呼吸频率,呼吸商、摄氧量等几项指标相关系数远远低于文献记录的相关系数0.80~0.90,且呼吸频率与RPE值的相关性高于心率。结论:公式HR=RPEx10得出的估算心率值,在男子进行递增负荷运动时可能不够准确,而在恒定负荷运动中估算效果更佳。在采用不同评价方式评价RPE时,估算心率与实际心率之差值幅度随评价时间延长而递增。呼吸频率与心率相比,在反映RPE指标时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40名自行车专业运动员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3种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比较有氧耐力.方法:40名自行车运动员(男21,女19)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有氧力竭运动,分别采用3 min递增法、1 min递增法和线性递增法进行运动负荷递增,用Oxyam Pro运动心肺功能仪观察最大耗氧量(VO2max)、心率(HRmax)、呼吸商(RQ)等指标,运动前、后采集血乳酸(Lac).结果:3种递增负荷运动实验的VO2max、HRmax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种实验的RQ、Lac指标差异无显著规律性.结论:自行车运动员进行功率自行车3种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比较有氧耐力没有统计学差异,3种递增负荷运动实验均可作为功率自行车进行有氧耐力测试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心肺功能好坏是评价一个人体质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运动员选材时不可忽视的一个指标,测试安静时脉搏和血压,可以反映受测者心血管系统的机能状况,测试肺活量可以反映受测者呼吸系统的机能状况。但是,一般认为,动态机能试验才是反映人体机能水平较理想的指标。本文介绍动态机能试验:台阶试验、PWC_(170)机能试验、最大吸氧量间接测定等测试和评定方法,供选材时参考使用。 (一)台阶试验: 台阶试验是一种评定心功能的简便易行的方法。试验中的运动负荷是由台阶高度、运动节律、运动时间组成。通过受测者上、下台阶运动所作的物理功,测定作功后的心率变化,  相似文献   

6.
夏小慧  胡扬  席翼  文立 《体育学刊》2012,(3):125-129
为了研究肉碱棕榈酰转移酶(CPT-1β)基因区的rs 131758、rs 470117多态位点以及由其组成的单体型与有氧耐力训练前后敏感性指标的变化之间的关联性,探讨其作为有氧耐力训练敏感性标记的可行性,对102名中国北方汉族青年进行为期18周的有氧耐力训练。采用活动跑台的逐级递增运动负荷方法测定训练前后"跑节省化"(RE)相关指标;采用卧式蹬车的极限下递增定量负荷运动方式测定训练前后不同负荷状态下(安静时、50 W、100 W、150 W、恢复期)的心脏结构指标;由心脏结构指标获得心脏功能相关指标。采用MALDI-TOF MS方法解析受试者基因组DNA rs 131758、rs 470117多态位点基因型。分析训练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与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发现:1)rs 131758位点的AA型与训练后跑节省化时心率(ΔHRRE)的训练敏感性相关联;2)rs131758位点的AA型与训练后心脏收缩末期左室后壁厚度ΔPWS指标的训练敏感性相关联;3)由rs 131758-rs 470117位点组成的单体型AT与训练后安静时每搏输出量指数(ΔSVI)、心动周期(ΔT)、心输出量指数(ΔCOI)的训练敏感性相关联。说明:rs 131758位点的AA型和由rs131758-rs470117位点组成的AT单体型可以作为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对有氧耐力训练敏感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比较三个不同年龄段定量负荷状态下机体能量消耗与物质代谢特征,找到合适的能量代谢与物质消耗强度,来指导科学的锻炼.方法:抽取42名男性完成递增负荷运动试验,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划分为20~29岁,30~39岁,40~49岁三个阶段,并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测试.其他测试指标包括身高、体重、BMI(身体质量指数)、CHO%(碳水化合物消耗率)和FAT%(脂肪消耗率).结果:随着负荷量的增加,三个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碳水化合物消耗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而脂肪消耗率则呈现下降趋势,在安静状态下,20~29岁人群与30~39岁人群的碳水化合物消耗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安静状态下,20~29岁人群与30~39岁人群40~49岁人群的脂肪消耗率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负荷量达到50W,20~29岁人群,与40~49岁人群的脂肪消耗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碳水化合物的消耗率及脂肪的消耗率跟负荷量息息相关,随着负荷量的增加,20~29岁,30~39岁,40~49岁三个年龄段人群的碳水化合物消耗率都稳步上升,在150W、200W达到最大碳水化合物消耗率,脂肪消耗率却逐步下降,在150W降至最低值,在安静状态到50W的负荷状态下进行运动可消耗较多脂肪.  相似文献   

8.
《体育与科学》2016,(4):115-120
目的:拟对某幼儿园大班幼儿在不同活动强度负荷方案下的心率变化特点进行研究,以期了解幼儿在不同物理负荷下运动时的生理变化特征,为建立安全有效的幼儿活动强度负荷方案奠定实验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某幼儿园大班幼儿128人,其中男生75人(6.06±0.30岁),女生53人(6.04±0.32岁)。采用Zephyr生理指标监控系统、ActiGraph三轴加速度计、台阶、体重计、秒表、电子节拍器、背包和沙袋等设备,分别进行负重负荷方案和台阶高度、频率负荷方案测试。结果:1.负重负荷方案中的负荷强度等级与心率之间存在低度相关(R=0.366);2.幼儿运动负荷方案随着等级增加,加速度计count值逐渐增大,且与上一等级相比均显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3.台阶高度、频率负荷方案的负荷强度与性别对心率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心率在不同性别和不同等级之间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性别和等级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结论:负重活动强度负荷方案因其等级间心率区分度较差,且幼儿负重情况下较难维持平衡,致使该方案较难真实反映幼儿的活动强度水平。台阶高度、频率活动强度负荷方案的各强度等级间区分度较好,对不同性别幼儿的区分度较好,因此可作为日后幼儿体育活动强度测评中大样本数据采集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体育学院大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间歇性低氧刺激,观察刺激前后递增负荷运动心率、通气量、摄氧量及定量负荷时血乳酸的变化,探讨间歇性低氧刺激对人体最大摄氧量及通气阈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分两个阶段,每阶段做两次运动负荷。12名体育系男生在实验室常氧条件下在跑台上采用Bruce方法进行递增负荷运动至力竭。间隔3天后进行75%最大摄氧量的定量负荷运动,运动时间为9min,定量负荷后立即进行连续7天,每天1h的12%~10%O2的常压间歇性低氧刺激。低氧刺激完成后第二天再次进行上述两种运动方案。在极限递增负荷至力竭运动前后分别测定心率(HR)、递增负荷至力竭时间(t)、最大摄氧量(VO2max%)、血乳酸(Bla)及定量负荷时Bla等指标。结果:(1)低氧刺激后,递增负荷至力竭运动时HRmax增加(P0.01),VEmax上升(P0.01),呼吸商(R)增加(P0.05),t明显延长(P0.05),Bla明显增加(P0.05),定量负荷运动Bla显著降低(P0.05);(2)间歇性低氧刺激后通气阈时,HR、VE、VO2max%、HRmax%均显著性变化(P0.05),其中VE、VO2max%低氧刺激前后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经过间歇性低氧刺激,受试者在进行递增负荷的力竭性运动时运动时间明显延长,心率在运动后增加,人体通气阈时相对应的心率百分数、最大摄氧量百分比、肺通气量均明显提高,这表明人体有氧耐力和极限负荷运动能力均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台阶实验法,测试大负荷运动状态下男运动员的心率、肺活量、闪烁频率、平衡能力等生理、心理指标。结果表明:40cm高、每min上下40次台阶实验中,被试心率均可达180bs/min以上,该实验可作为研究大负荷运动状态下测试生理、心理机能的方法;在大负荷运动状态下,运动后即刻心理机能提高;运动后即刻与休息5min后的心理指标比较显示,心理机能可能存在延迟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随着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临近,人们都在思考奥运会后的中国体育走向,但无庸置疑的是,国家已经全面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0年来有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在我国大城市群众体育已经进入到由无序状态向有序状态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适时梳理,总结探讨运行机制,是群众体育管理部门和科研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群众体育管理体制的模式进行科学归纳,提出群众体育管理的基本思路,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分析大众传媒与群众羽毛球运动发展的相关性,探讨大众传媒对羽毛球运动发展的作用,利用大众传媒为群众羽毛球运动的服务,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奥运会商业开发的融资方式及对举办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奥运会与商业相结合,利用商业手段支持奥运会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奥运会组委会通过经营与奥运会相关的商品获得巨额收入,为奥运会提供资金保障,而成功的商业开发和运作又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各举办国经济的发展。分析了近5届奥运会商业开发的融资方式对各举办国经济的影响,以期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学习型社会,满足21世纪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和符合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功能的特点要求,结合教学实践,就体育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终身体育能力培养作为突破口,对普通大学生终身体育能力构成的要素和大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培养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真、善、美是湖畔诗派区别于同时代其他诗人的特殊的美学风格。湖畔四诗人对爱情的大胆表白是前所未有的,因为他们敢于真实地袒露内心最隐秘处的情感。他们的诗表现了争取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客观上起到了反封建的作用。湖畔诗人怀着美化现实的理想放情地歌唱爱情、颂美青春。他们为努力使真各美融合到诗歌中去作出了可贵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6.
试论应用多媒体优化组合体育教学活动的特点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罗智勇 《体育科技》2002,23(1):62-64
多媒体优化组合应用于体育教学活动 ,是以体育科学理论和教学原理为指导 ,使传统的教育观点、内容、方法、手段及其结构向全新的现代化教育理论体系转变 ,从而起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增强教学的互动性 ,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运用生物力学的分析方法,对排球扣球技术动作,特别是对助跑、起跳、空中击球和落地等动作进行了研究,总结和归纳动量矩定理及动量矩守恒定律运用到排球扣球技术中的一些规律,其目的是规范排球扣球技术动作,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扣球技术动作,提高扣球的质量和效果,丰富排球教学与训练的理论和方法,推动排球专项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跃林 《体育科技》2004,25(2):77-78
结合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解剖学》实验课的教学实践 ,围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改革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法,对篮球投篮技术动作,特别是对投篮技术动作中投篮异侧手、腹部及下肢动作与投篮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动量矩定理及动量矩守恒定律运用到篮球投篮技术中的一些规律,并对这些规律的具体动作方式进行了实例分析研究,其目的是规范投篮技术动作、丰富篮球教学与训练的理论和方法,促进篮球专项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育专业术科课程设置整合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欣华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6):712-713,711
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现状的反思,并对照新形式下素质教育的要求,分析体育教育专业术科课程设置现状的基础上,从田径类、体操类、球类、武术类四个方面分析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可行性,提出了体育教育专业术科课程设置整合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