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7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技和人才的较量,世界各国都不约而同地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作为重要的国策,美国政府的《2000年美国教育目标法》、日本和英国政府的教育白皮书《建立新的高等教育体系、向21世纪迈进的教育方针》和《21世纪的教育和训练》等,德国、法国、新加坡也制订了相应的措施和对策。我国政府也制订了“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赋予教育重大的历史使命,1993年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9年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培养和造就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的  相似文献   

2.
顾国富 《现代教育》2003,(14):29-29
国家教育部制定“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函授教育同样肩负着培养21世纪成人高等教育的重任,需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实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目标。教材建设是学校三大基本建设之一。要培养高水平、高素质、高质量面向21世纪的成人大学生,首先需要有高水平高质量的函授教材。  相似文献   

3.
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讲话中指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这样的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蓝。在这里,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思想。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把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摆到突出位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提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是面向21世纪高等学校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推动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等理科人才,国家教育部自1994年制定和实施“高等理科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计划”以来,我们按照面向21世纪各类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国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对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新举措。强调要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人才,继续实施初中后教育的分流,积极发展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全国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人才,尤其要加大教育为农业和农村服务的力度”,要“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各类教育统筹等的综合改革,促进农村普通教育、  相似文献   

7.
地球科学专业群巢湖开放型实习基地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21世纪人才培养。我国自1994年制定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以来,各省、市、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委教育部门以及许多高等学校,也分别制定和实施了各自的改革计划,以便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成果,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教育部还成立了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顾问组,加强对改革工作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为了贯彻落实《教师法》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教育部于1998年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1999年经国务院批转《.计划》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提出了重点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根据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背景,相继制定了本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发展战略。美国先后制定了《2001-2005年战略规划》(U.S.Depart- ment of education,Strategic Plan 2001-2005)和《2002-2007 年战略规划》(Strategic Plan 2002- 2007):俄罗斯和韩国则分别出台了《21世纪教育——战略性的优先发展及俄罗斯2010年前的教育现代化构想》和《21世纪韩国教育改革计划》:英国教育与技能部发布了《2002-2006年国家教育战略框架》:澳大利亚联邦教育部长和各州教育部长共同签署了《关于21世纪国家学校教育目标的阿德莱德宣言》。许多国家提出了适应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和策略。本文就美国教育发展战略的背景、内容、特点以及对我国的启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1999年8月,教育部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国际教育界把21世纪作为“创造教育世纪”,教育的主题是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面对新时代的严峻挑战,国家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中,都明确提出把素质教育、创造性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方向,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教育的目标。可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中最重要,也是最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如今各个学校对英语的教学越来越朝着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作为培养具有综合能力人才的基地,各个学校英语教学改革也面临新形势下的巨大挑战。1998年,教育部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3.
一、面向新世纪的需求《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是在贯彻落实《教育法》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基础上提出的跨世纪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施工蓝图.“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尽管我们穷,在高技术领域里也还是要投资一点”,“建设四化有许多困难,但是最大的困难却只有两个:一个是知识不够,一个是人才缺乏”。关键是需要有大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特别需要具有开创精神的智能型人才。遵照小平同志的教导和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及教育发展趋势,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国家教委制定并实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这项改革的总目标是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形成和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质量上一个台阶”的目标,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21世纪是一个全面竞争的世纪,而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能否培养出面向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是摆在我国教育界面前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而高等教育的质量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未来人才的质量.因此用什么样的教学内容、什么样的教材才能培养出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一个问题。今天我们研究和探讨《高等代数》的教学改革,其目的就是用现代文化、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6.
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推出的“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是一项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其出发点是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点,建立新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和新的培养模式,培养符合21世纪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我校作为“改革项目”的参加主持单位之一,近两年来我们围绕面向21世纪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以及教学体系的改革、探索、实践,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并获得一定的效果和体会。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推动教学改革为了全面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明确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研究计划的启动,“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化和促进现代化建设和重大任务”(《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高等教育责无旁贷地要做发展知识经济的先锋。作为高等学校的教师要如何适应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和社会面要,培养高素质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以树立正确的教育科学观的必要性出发,就有关教育科学观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21世纪中国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国家教育部正在组织实施《高等人文社会科学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这项计划的实施,就是要造就具有高素质的人文社会科学人才,以适应21世纪的挑战。就会计专业而言,就是要培养出一大批具有高素质的适合...  相似文献   

19.
未来21世纪的激烈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文化素质的竞争。为迎接21世纪人才竞争的挑战,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并且提出了“振兴中华在教育”的口号。作为培育教育人才摇篮的师范高校,其重要任务就是面向21世纪,培养高素质的跨世纪的中学教师。要培养高素质的中学教师,必须使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探讨如何培养高校师生的文化素养、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自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美,德,日理工大学培养模式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适应国际经济竞争形势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趋势以及满足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改革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就是培养适应科技社会高速发展需要的人才。为此,各国都在制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对策,探索面向21世纪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法。本文拟比较分析面向21世纪美、德、日理工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加速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提供他山之石。(一)美国理工大学通才教育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报告中说:“科学技术的时代意味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