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这是我们学校四年级两个小学生写的赞歌:他们都是普通工人的儿子。三言两语道出了劳动人民子弟对党的深情厚谊,以及他们的伟大的志愿。象这样具有才华的工人子弟,在我们这所工人子弟学校里还不是少数。可是在旧社会里,工人子弟哪能够进学堂  相似文献   

2.
元代地方官学生员来源多途,既有官吏子弟,也有儒户及平民子弟,还有少数民族子弟。小学生员以学习《小学书》和《四书》为主,大学生员主要学习《五经》和诗赋,课试采用“积分法”。官学生员享有食宿和免役优待。其出路主要是出任学官和入吏。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王极盛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北京 4 15名打工子弟学校初中生和 2 30名公立学校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差异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 :1)打工子弟学校初中生中存在轻度心理健康问题 ,主要表现为强迫症状、情绪不平衡、适应不良和人际关系紧张敏感 ;2 )打工子弟学校初中生与公立学校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打工子弟心理健康水平较不理想 ,且不及公立学校初中生 ,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行动研究,通过对公办农民工公子弟学校与公办普通中学学生的现状调查,从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家庭状况、亲子关系、在校表现、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以及理想追求等几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公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特点和优势,探究一条农民工子弟如何依靠家长、学校和教师,利用独特优势与城市学生融合互补,将来和谐融入主流社会的教育新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行动研究,通过对公办农民工公子弟学校与公办普通中学学生的现状调查,从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家庭状况、亲子关系、在校表现、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以及理想追求等几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公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特点和优势,探究一条农民工子弟如何依靠家长、学校和教师,利用独特优势与城市学生融合互补,将来和谐融入主流社会的教育新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等教育政治化基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综观世界教育发展史,各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各有其独特的生存与发展轨迹,但相比较而言,中国高等教育的政治化基因尤为彰显。仅就中国古代高等教育而论,熊明安认为,除去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外,无论在哪一个发展阶段上都有这样几个共同特点[1]:首先从培养目标来看,都是培养统治阶级的各级官吏和极少数科技管理人才。其次,从教育内容来看,从汉朝起,历代封建统治者都规定了以儒家经典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教材。第三,等级性特别突出,入学的资格都有严格的规定,大都是官吏和地主的子弟,即使有少数市民子弟入学也只是点缀而已。第四…  相似文献   

7.
9月28日是孔子诞辰日。他生活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末期。他教育时间最长,所办学校规模最大,招收学生人数最多,成就最为卓著,对后世的影响也最为深远,被尊为"至圣先师"。其教育理念和实践,今天看来仍然很有参考价值。因材施教.学乐结合大洋网版主钟葵:在春秋以前。入学读书受教育是贵族子弟的特权。孔子打破常规。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让平民子弟也有机会读书。孔门弟子除孟懿子等少数人是贵族外.大多数来自社会  相似文献   

8.
<正>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唐·杜牧《题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相似文献   

9.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唐·杜牧《题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宋·王安石《乌江亭》  相似文献   

10.
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开设活动课的体会长庆钻三工程处子弟小学马玉柱活动课是义务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随着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轨,我校比较重视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特长。由开始只是少数学生参加的课外兴趣小组,发展为多数学生...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查外来民工子弟学生与本地学生自我价值感发展状况。结果表明:两类被试在特殊自我价值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总体和一般自我价值感上无显著性差异;六年级的当地普通学生在个人取向家庭自我价值、社会取向人际和生理自我价值感上都显著高于外来民工子弟学生,而在社会取向心理自我价值感上则显著低于后者;外来民工子弟男生在个人取向生理自我价值感上显著高于当地普通男生;但女生在这个方面显著低于当地普通女生。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公立学校与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师流动性、教师对流动儿童的关心程度存在显著的校际差异:小学高年级,公立学校中流动儿童的师生关系优于打工子弟学校;初一年级,公立学校中流动儿童的师生关系差于打工子弟学校;俩类学校初二年级师生关系没有显著的校际差异。流动儿童的师生关系可分为疏远平淡型、亲密和谐型和紧密矛盾型三种类型,其分布比例分别为37.0%、38.1%和22.0%。  相似文献   

13.
建国十年来,湖南的教育事业,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贯彻了“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从而取得了辉煌成就。教育事业有着史无前例的迅速发展,教育质量不断地得到了显著提高。解放前,湖南教育事业号称发达,实际上学校和学生人数都很少。而且学校为少数反动统治阶级操纵把持,变成为政治投机和个人营私牟利的场所。—般设备简陋,收费昂贵,只有少数统治阶级子弟才能上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美国试行《高中结合大学课程计划》,不但课程难度提高,对学生的课业要求也在增加,计划开展多年来成效良好。参与计划的这些高中的辍学率低、毕业率高,而且许多学生凭借优异的成绩顺利申请到大学奖学金,其中受惠最多的是少数族裔和贫困家庭的子弟。  相似文献   

15.
宋午 《教育》2006,(13)
张保贵是第一位在北京创办打工子弟学校的“试水者”。13年的打拼,印证了这位河南籍乡下人创办打工子弟学校的不易。然而,他的这种不易的体验尚未过去,打工子弟学校即将结束自己的使命——它即将消失!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发展是硬道理。今年一月,本刊记者采写的《他们在艰难中前行——关于北京石景山区18所打工子弟学校现状的调查》和《打工子弟学校出路何在》的报道,用纪实的手法,再现了京城打工子弟学校艰辛历程。打工子弟学校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改革大潮而诞生。打工子弟学校的消失,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打工子弟和所在城市里的学生都要在同一个公办学校里读书了,都要享受同等的国家义务教育了。这是时代的进步,是教育公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清代义学是清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针对贫寒子弟设立的带有蒙学性质的学校。仅就清代贵州义学的创立过程、办学性质及功效进行探讨,认为清朝在贵州少数民族聚居区兴办义学教育,其功效在于完善贵州民族地区教育体系、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以提高民族素质,并为清末民初新式学校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科举制为传统社会寒门子弟提供上升流动机会,具有促进社会流动的功能,本文通过考察《清代朱卷集成》和《未刊清代朱卷集成》中浙江籍举人、进士朱卷履历,定量分析其中的受业师、家庭成员和家族成员信息,探析寒门子弟考取科举功名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考取科举功名的寒门子弟在教育条件上与生监家庭子弟没有显著差异,受业师是举人考取进士的重要影响因素,教育机会获得是寒门子弟考取科举功名的根本原因;家庭文化资本是教育条件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家族文化资本保障了天资聪颖寒门子弟的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18.
西周的官学     
西周(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前七七一年)经历了我国奴隶社会的全盛时期和衰落时期,在教育方面,与之相应,也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西周的学校设在王城和诸候的国都,分大学和小学,教师都由国家职官担任,称为官学。大学又有不同的名称,王城的大学称为辟雍,诸候国都的大学称为泮宫。西周的官学也是专门为奴隶主贵族子弟办的,只有极少数平民的上层分子经过挑选偶尔有机会进这样的学校。入学的年龄,史书记载不一致,进小学最低是六岁,最高是十五岁;进大学最低是十五岁,最高是二十岁。西周初期,立国未稳,为了加强军事统治的力量,力求贵族子弟都成为善战的战士。贵族一生下男孩,就在门左挂上一张弓,表示  相似文献   

19.
本市工人约有四十万人,工人子弟虽然没有精确的统计,但估计也不在少数。虽然解放后,政府一方面号召学校,向工农子弟开门,一方面协助公私营企业,机关团体及职工子弟小学,尽量吸收工人子弟入学,现在入学的工人子弟共计已有五○○九三人。(现在全市共有职工子弟小学三十七校,其中解放后新开办的有九校),却仍有一部分工人子弟没有可能走进学校大门。目前总的问题是:我们要求每一个工人子弟都能有求学的机会,然而一般市立小学现在已经挤得不能再挤,实无法再招收工人子弟入学,政府今年教育经费没有增加,又不能再犬量增班增校;而一部分工厂也因有些困难目前不能开办子弟小学,另一方面则有一些私立小学空了一部分教室没有学生,经费很困难。因此,动员工厂与学校合作,既解决了职工子弟入学问题,也解决私校经费问题,使私校获得了巩固和发展,对双方说起来都是有利的。现在,「捷成」、「东方」和「今是」等三个学校与工厂合作的经验,正说明了这一点。他们发展的方向,也正是一部分私校可以走和应当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我所任教的“三江源”实验中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学生均是来自果洛州、玉树州的牧民子弟。学生远离家乡到异地求学,加上语言障碍(有少数学生只会藏语不会汉语),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让人担忧;对亲人的思念、生活上的不习惯,都是住宿学生的烦恼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