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着生活而写作”,成为苏青这位都市职业女性在散文创作方面的言说姿态与表现方式,并以此区别于“五四”以后任何一位女性作家的创作理念。她的散文创作从文学的神圣崇高中剥离出来,写人类普遍意义的日常情境与世俗生活,反映出她在尘俗生活中寻找情趣的市民文化的品格。苏青散文中“性别意识”来得特别鲜明,但她又能直面女性的性格弱点,撕毁女性的假面具,并且发出独到的批判声音。  相似文献   

2.
苏青散文伟大的单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青的散文直率自然,见解独到,是真正独立于男性话语的女性写作,具有伟大而单纯的美质。  相似文献   

3.
活跃在20世纪40年代的女作家苏青,其创作语言犀利简洁,内容大胆宣泄,表现了独立入世的精神。苏青作品深深烙印了上海市民生活的印记,映射出40年代笼罩在上海现代洋场社会里觉醒的女性灵魂,以及她彻头彻尾的对“俗”文学的追求。她在20世纪文学史上的地位,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和再评价。  相似文献   

4.
李艳 《现代语文》2010,(6):84-86
苏青的写作,以个体的经验和遭遇,表达了都市女性的人生态度及生活方式。她以纯粹的女性视角和自觉的女性立场,表现出她身为女性对自身命运的思索和追问。她散文的日常化写作在某种意义上拉近了文学与生活、作品与读者的关系,因此,其文学创作是都市人生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自传体小说由于兼容小说和自传的语调,成为20世纪中国女性写作一种较普遍方式,女性小说家们通过自己的自传体文本,不仅用自已的个体经验表现了时代生活,而且也展示了对独立人格精神的追求。通过对中国女性自传体小说主要创作的考察,发掘出女性独立人格精神从确立、构建到迷失重建的复杂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上海沦陷区女作家苏青以其独特的创作题材和创作风格书写了沦陷区作家"边缘写作"的新的一页.本文用历史的眼光,从乡土文学、女性文学、通俗文学三种"边缘"文学形态对苏青的边缘写作进行深入地分析和解读,并进而探讨其深远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论苏青创作中独特的女性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众多现代女作家重社会批判不同,苏青侧重于女性自身批判,即从女性自我价值的失落、男权意识的制约、女性男性化这三个方面批判了女性异化。苏青的女性异化批判也与萧红、张爱玲不同,表现她在女性解放命题上探讨的独到、深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超前性  相似文献   

8.
苏青是四十年代上海沦陷时期与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本文论述了她的小说对女性不幸境遇的吟述,以及对这种境遇的反抗,旨在说明:苏青继承了“五四”以来的女性文学反封建精神,她的小说是有价值的,她在中国现代文史上的地位是永存的!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国的"女性写作"异彩纷呈,不同时期显现出不同的特点。然而,不管是三、四十年代的丁玲、苏青颇有反响与争议的创作,还是八、九十年代引人注目的私人化写作,女作家们不约而同地选择回归自身的身体与心灵的女性书写策略,突出了女性的主体生命意识,其实质是对男性话语权的挑战,体现出女性为建构自身话语权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的女性写作,在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吸收本土与异质文化的精髓,重新探索 "人-女人-个人"的书写之路,在理性的反思中走向超越"自我"和"他者",显示出了卓越的创作实绩,表现了女作家们改善女性现实生存和文化处境、建构一种基于新型性别关系的人类生态叙事的强烈诉求.21世纪女性写作的突出特点是三个"走进",即走进家族与时代历史,走进民间灵魂乡土,走进人格成长世界.这标志着女性写作在全球文化语境下发展到了一个"她世纪"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论苏青作品的地域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青是40年代上海沦陷区红极一时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以独特的取材角度,显示了浓厚的地域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苏青作品的内容,既涉及上海市民文化,也涉及宁波民俗礼仪,体现在文本内容、风俗礼仪、方言运用三方面。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与苏青是同时代的人,她们均描写女性的经历,对女性的悲剧"哀其不幸".所不同的是,张爱玲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苏青是"哀其不幸,悲其无奈".在分析女性悲剧的原因时,张爱玲看到的是金钱对灵魂的腐化作用,苏青则认为是两性之间不平等的关系造成的.张爱玲的作品重在揭示,而苏青还希望在作品中为女性寻求一条出路.因为观察生活的角度不同,所以,张爱玲的作品较多的是讽刺,而苏青的作品则呈现出平实的风格.  相似文献   

13.
解读了苏青散文中的母性意识,苏青从自身的妻性、母性出发,在她的作品中,展现了"现代母性"艰难的生活图景;并对母性的出路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具有一定的"现代眼光";在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她笔下的母性意识仍有着时代的烙印,存在一定的矛盾与局限.当然,透过母性情结,可以领略到在文化的边缘上默默行走着的女作家苏青内心的觉醒与...  相似文献   

14.
在苏轼的作品中,有一部分诗文与他的情感生活密切相关。透过这些记载家庭生活的诗文作品,展现了苏轼敬德、怜才、识情的女性态度,以及彼此平等、相互尊重的女性观念。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和苏青的创作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阶段,具体表现在:关注女性的附庸地位,审视女性的奴性心理以及批判女性自身的劣根性,实现了对"五四"女性文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安徽女作家苏雪林、戴厚英、王英琦擅长自传式思维,作品具有明显的自叙传特征.苏雪林的<绿天>和<棘心>是婚姻美梦的编织和痛苦情感的表达,戴厚英的<诗人之死>和<人啊,人!>是超前的理性思考和真诚的自我表述,王英琦用<背负自己的十字架>记录痛苦的自我超越和求真悟道的全过程.她们的代表作品具有内倾性、直觉性和穿透性的特征,是自传式思维的文学表现.  相似文献   

17.
李清照的《词论》是中国词史上第一篇词学理论著作,但历来为人所诟病。对她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点上。一是认为她“词别是一家”的主张桎梏了别人;二是认为仅从协律的角度批评苏词是有失偏颇的。事实上,李清照的《词论》是在考察了唐五代至宋词学的发展历史后而总结出来的艺术特性和艺术规律。她对北宋众多词人的评价是实事求是,准确公允的。她对各家词的批评,是和她本人的个性气质分不开的。李清照的《词论》出现在词体地位确立的时候,在中国词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苏青的小说《续结婚十年》是一部颇具自叙传色彩的作品。作家以女性的视角再现了女性的生命体验,自身价值的失落与寻求,对乱世中女性生存状态进行了深刻反思。小说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才女苏青的个人生活片断和情感轨迹,了解特定历史时期知识女性的挣扎和追求。  相似文献   

19.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综观李清照的作品,不仅题材丰富,其体裁更可谓诗词文赋兼擅,欢愉之作亦工,悲苦之篇尤胜。李清照作品的多姿多采,是其饱尝人间甘苦的人生所决定的。她的词不论是写少女的天真活泼,还是写少妇的相思、幽怨,抑或写老年嫠妇的凄苦境遇,无不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情趣和韵味,令人回味无穷。她词作中所展现的女性情感世界,完美的艺术技巧,充分展示了其个性,揭示了女性生活中婉美、多情的一面,而且以其不同时期的作品,构成了一部女性情感历程的巨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