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在,关于克隆人的争论聚焦于生命伦理基本原则上。主流的思想认为克隆人违反了生命伦理基本原则中的不伤害原则和尊重原则。但这种观点有以偏概全之嫌,对克隆人技术的用途应区别对待,有些会违反生命伦理基本原则,但如果把成熟的克隆人技术作为一种辅助生殖手段用于满足不育夫妇生儿育女的需求,并不会违反这两个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伦理难题进行界定,认为生命科学技术时代的伦理难题是善与善之间的选择,是在两种以上相互冲突的原则之间的艰难选择,是现代生命科技带来的伦理空白。生命伦理难题主要表现在死亡伦理、基因伦理、生殖技术伦理、器官移植伦理等方面,生命伦理难题源于生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伦理多元化、利益复杂化等。解决伦理难题,必须革新传统伦理理论,建立生命伦理委员会,确立解决伦理难题的程序,强化科学家的伦理责任,发挥政府的理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食品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料,从生产、分配、流通到消费过程中,处处充斥着伦理道德的价值诉求。以人的绝对价值为起点,可以得出生命价值原则作为食品伦理的基本前提。通过食品之于生命的消极价值和积极价值,从而得出无害和健康分别作为食品伦理的消极原则和积极原则。而随着食品伦理基本原则的扩展,以及关注对象由单个个体向社会与人类整体的扩展,公正原则必然成为食品伦理的扩展原则。因此,这四个原则共同构成了食品伦理的基本原则体系,同时也是食品伦理的基本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4.
探讨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不同于探讨人与人的伦理关系,这涉及到我们如何重新理解“自然”的观念,以及在何种意义上把握这种伦理关系。只有把自然理解为“活的”存在,依据马克思的自然的人化、人的本质对象化的思想,在人的“超生命”的生命活动中才能生成和建构这种伦理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所谓的人对自然的“生命价值”的创造,也是一种真实的人本主义的理论态度。在处理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时,我们必须遵循系统原则、平等原则、和谐原则与持续原则。  相似文献   

5.
恐惧在现代生命科技的强势和暴力环境中,可以促进理性认知的形成,从伦理上化解技术和生命的尖锐矛盾。恐惧导致对技术与道德的冲突产生焦虑,形成对工具理性和人性的反思,推动对生命伦理重大命题的解读。以恐惧为基点,可以明确生命伦理体系的新颖方法、核心规范、基本原则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6.
现代科技。特别是现代生命科技,要不要尊重伦理学原则,要不要倾听伦理的声音?有关专家针对一些科学狂人在美国秘密克隆人的做法指出——克隆人违背人类生命伦理。  相似文献   

7.
人类基因技术伦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基因技术揭示了人类生命的秘密,也打开了人类控制生命的阀门.人们在为揭示和控制生命奥秘欣喜之余,也在思考人类基因技术给人类社会,给生命带来的问题和挑战.文章从人类基因技术伦理研究的主要问题,人类基因技术 伦理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解决人类基因技术伦理问题的主要对策三个方面对人类基因技术伦理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素质化的灾难教育是直面生命的,通过澄明生命本质来确证生命意义,启迪人们对生命(包括未来的)和自然的关爱之心.灾难教育的核心问题是生命意识缺失,不能内构生命道德和灾难意识,无法外构灾难文化和灾难认知.责任伦理倡导当前人类对生命和自然负责的伦理原则,本质上迸发出生命意识的伦理品格,契合灾难教育素质化的本体论建构,并由此外构关爱生命、理解灾难、担当责任、审慎行动等方法论.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时代,生命实践活动中纷繁复杂的理论问题,不断影响和制约着伦理政策制定的方向和动力。如何结合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探索与中国文化传统相结合的、适应中国国情的伦理政策路径方法,是当代中国生命伦理事业的重大课题。对当代生命科学伦理的前沿问题的争论与分歧现状进行分析,深入研究发达国家生命伦理学原则的深层哲学基础与国家伦理政策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研究对当前中国生命科学学科未来发展的伦理取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愿和无偿是有关器官移植与捐献的首要伦理原则,然而,这两个原则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这个矛盾体现了当代生命伦理研究中的核心问题。能否恰当地回应这一矛盾取决于我们对自主的理解。生命伦理学领域中的自主原则主要地来自康德,但是长久以来,康德的自主概念并没有在生命伦理研究中得到恰当、充分的阐释。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自主原则的应用越发困难。当代康德式建构主义理论通过行动者的自我反思有力地促进了规范伦理学的复兴,推进了康德对于道德义务的论证,同时构建了一个逻辑上更加自洽,并且更加具有实践可操作性的自主概念,即将自主阐释为理解理由并与他人交换理由的能力。这一自主概念的应用不仅能够化解自愿和无偿原则在表面上的矛盾,也能为理解和应对当代各种生命伦理难题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推进道德哲学中对于普遍性道德义务的论证。  相似文献   

11.
现代科技,特别是现代生命科技,要不要尊重伦理学原则,要不要倾听伦理的声音?有关专家针对一些科学狂人在美国秘密克隆人的做法指出——克隆人违背人类生命伦理。  相似文献   

12.
大力发展中国本土化生命伦理学不仅是中国生命伦理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今中国进行文化建设,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生命伦理学理论体系,必须有方法论上的高度自觉,既要注意吸收西方伦理文化,提炼生命伦理原则,也要立足中国文化传统,寻求理论逻辑基础,同时还必须从中国实际生命伦理问题出发。  相似文献   

13.
文章研究选取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96年至2015年关于生命伦理研究方法的204篇文献及其引文信息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在文献描述性统计的基础上,利用CitesapceⅢ展示了文献的知识聚类视图和时间线视图,归纳与总结了关于生命伦理研究方法的知识脉络,分别为个案研究、实用主义、决疑论、实证研究与原则主义,并对生命伦理研究方法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矿难事故的不断发生与我国制度伦理设计的缺陷和个体道德的滑坡是密切联系的.所以,应将两者看做一个有机的整体.一方面使制度伦理的设计体现其正义性和伦理关怀的精神,另一方面从两者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性上使之以公正原则、关怀原则、责任原则、敬畏生命原则为指导,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矿难事故的不断发生.  相似文献   

15.
伴随人类基因组序列这部"天书"的破解,基因编辑给遗传疾病患者带来治疗的曙光,但基因破译给人类未来带来的是幸福还是灾难?科技在承载人类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时,也引发一系列的伦理难题。文章从哲学的生命伦理维度,思考基因密码破译所引发的家庭伦理、代际伦理和社会伦理等问题,基于法律规范和生命伦理的自主、不伤害、行善和公平原则,探索基因技术发展与道德伦理的关联,以促进基因编辑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6.
生命伦理与公共健康伦理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伦理与公共健康伦理所产生的社会背景不同,它们有不同的任务与使命,这使得它们在研究目标、方法、原则、理论基础等许多方面存在着冲突,这些冲突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个体善与公共善的冲突;个人自主与政府干预的冲突;义务论与目的论的冲突;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冲突。因此,生命伦理不能作为公共健康伦理的起点,公共健康伦理必须形成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以应对公共健康中不断出现的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情的迷失是现代道德哲学困境的焦点之一.由于理性的极度扩张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价值原则即功利原则和个体原则的极端化导致情的伦理地位和伦理功能的削弱,进而使现代人陷入一系列道德哲学困境中:情欲的过度膨胀引发了生命困境;道德情感的世俗化引发了道德困境;伦理情感的退隐引发了伦理困境.因此,要超越这种困境,我们必须重新恢复情的伦理地位和伦理功能,以期恢复人的情感能力,使现代人的世俗世界和意义世界得到平衡.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了解生命维持技术应用中存在的医学、经济、伦理、社会等问题,在全省各地医院完成了关于生命维持技术应用状况的临床调查,时间从2000年至2003年,共完成有效例数199例.方法:用自编生命维持技术临床调查表对应用生命维持技术的患者及其家属、主治医护人员按问卷项目进行访谈,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生命维持技术的应用在挽救病人的生命和维持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病人的生存以及延迟死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总死亡率仍较高.存在一定比例的对脑死亡或长期昏迷患者的维持.多数患者愿意使用生命维持技术并期待更好的技术出现.患者的家属、单位、主治医护人员对该患者应用生命维持技术从技术、伦理、经济等方面予以支持.生命维持技术医疗费用的来源以家庭支付和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不同医疗费用来源、职业、经济状况与维持效果无相关性.因经济困难提前终止生命维持、放弃治疗者出现较高比例.在生命维持技术应用的价值判断和伦理选择问题上,应坚持患者自主原则、人道主义原则、患者利益原则,正确理解生命至上论与生命价值论、生命质量论,反对社会公益论.  相似文献   

19.
史怀泽“敬畏生命”伦理思想是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上重要的思想之一。生命意志及其分裂、生命现象的整体性、思想的力量和内在自由是敬畏生命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伦理范围扩大到所有生命、敬畏生命的绝对性、生命无高低等级之区分是敬畏生命伦理思想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发展与协调:平等视域中的生境伦理构建(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促进发展与协调的真正统一,须构建一种生境主义伦理.这一生境主义伦理所敞开的当代方向,是必须通过调整技术的方向与目标、调整存在发展的体认态度、改变人们的行动方式和生存观念,来实现重构"人与天调"的整体生态道德.为此,重新确立人与生命平等的伦理通则和需求优先于欲求、生态优先于利益、关爱优先于法律的基本原则,创建地球、自然、生命、人互为体用、共生互生的伦理判据,构成生境主义伦理探索的奠基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