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文艺创作中,灵感的光临可使创作主体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从而出现最佳的创作状态,这种状态对于诗歌创作来说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诗歌的文体特点出发,阐明灵感对诗歌创作的重要作用,并对灵感的特点进行阐述,进而探讨怎样才能获得灵感。  相似文献   

2.
虚静,是庄子思想中的一个轴心范畴,指一种清虚、空明、宁静,不受任何主客观干扰的心态。庄子的“虚静”论是主观唯心的,但是它却给文艺创作以有益的启示,具有积极意义。在文艺创作中,虚静能使创作主体以一种超功利、非逻辑的审美心理状态获取艺术对象并对其进行审美构思;虚静能使创作主体的外在感觉与心灵相贯通,从而使创作主体产生灵感火花,进一步体察到艺术对象的生命精神;虚静能使创作主体提高艺术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3.
虚静与灵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感,是思维莽原上一株艳丽的奇葩,在人类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文艺创作灵感的产生,很多研究者往往偏重于从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客体信息的引发这两个方面来考察,而实际上,灵感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还有赖于文学艺术家的一种优越的创作心境──虚静。  相似文献   

4.
虚静与灵感     
灵感,是思维莽原上一株艳丽的奇葩,在人类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文艺创作灵感的产生,很多研究者往往偏重于从生活积累和客体信息方面来考察.而实际上,灵感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还有赖于文学艺术家的一种优越的创作心境——虚静.  相似文献   

5.
无意识的产生有其独特的心理机制,它与文艺创作中的灵感和梦有着紧密联系。在文艺创作中,无意识影响到作品的人物塑造和思想内容的发展,并制约着创作者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这十七回《红楼梦》是由《红楼梦》创作灵感创作而成的。创作灵感乃是文艺创作里一个难解之谜。研究清楚这十七回《红楼梦》创作问题,对于了解《红楼梦》创作灵感及其创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十七回《红楼梦》创作体现了格式塔美学精神,而格式塔美学通过这十七回创作问题而得到验证。这一切标志着红学研究开始进入现代化殿堂。因为国学现代化问题,就是用现代化科学理论科学阐释国学问题。  相似文献   

7.
灵感是人类创造性活动中一种非常神奇美妙的精神现象。写作需要灵感。中学生写作过程就是一个创造性活动的过程。“灵感”在这个创造过程中,能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创造对象上,意识处于十分清晰和敏锐的状态,思维极其活跃,创新意识极强,写作效率极高。那么,怎样诱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呢?一、创设情境,诱发灵感写作灵感的产生常常是人的显意识和潜意识交互作用的结果。教师在写作指导时,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创设能使学生心理亢奋、激动的情境,唤起他们已有的经验,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产生创作欲望。1.设计恰当导语…  相似文献   

8.
从创作学角度提出一个新概念“创作介体”,这是以往文艺创作与文艺研究中所忽略的,却是中国文艺的一大特色,并对文艺创作和研究产生着深刻影响。以近年重庆文艺创作实践与经验为例,来论证“创作介体”对创作主体、创作客体、创作载体、创作受体四个方面的统摄作用。  相似文献   

9.
"灵感说",一直是中西文论研究的重要命题.主要表现为不同历史时期文艺理论家关乎创作灵感问题的批评言论,或结合作家、作品的评论,或总结作家的创作经验而旁及灵感现象,尚未有一个理论家对作家创作灵感的问题做过细致的研究,建立起系统的学说体系.本文试图对西方文论家论文艺创作灵感问题的主要观点略加概述,就"灵感说"在西方古代的原起和近代的嬗变作大体的梳理,较清晰地显现出西方古典文论中"灵感说"的概貌.  相似文献   

10.
创作态度论和创作思维论是苏轼文艺创作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作态度论方面,他从坚持个性独立出发,坚持自由创作;他还提出自成一家,标举创新精神。创作思维论方面,他的“静空”观、“游于物外”、灵感论等观点中,包孕着很多有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文论对艺术灵感的探讨兴于六朝,这时期影响最大的是陆机和刘勰。具有发端意义的《文赋》生动地描述了灵感与文思的关系,《文心雕龙》则进一步将感物与灵感联系起来考察灵感的产生,并深刻地触及到灵感过程的创作心理机制的本质。唐以来文论继承并发展了六朝灵感论,主要观点有:灵感是创作的最佳状态,在灵感推动下进行创作,可达自然浑成之境;灵感可由外物触动与研读诗书激发;灵感稍纵即逝,故作者须时时“身在意中”,对灵感保持高度警觉,“兴来即录”;灵感的来去受制于创作主体的心境;灵机成异趣,不可苦吟亦不必拘于有无“寓意”;灵感来自偶然;灵感来自必然。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来,国内一些报刊就文艺创作中的灵感问题展开了讨论,这是真正解决灵感问题的良好开端。就笔者读到的有关讨论文章看,虽然各有侧重,但总起来看,有关灵感的许多问题都谈到了。其中谈得较多的是下述几个问题:什么是灵感?灵感是怎样产生的?灵感有哪些特点?灵感在文艺创作中起什么作用?灵感的概念是怎样演变的?等等。关于这些问题,虽然讨论者的意见大体一致,却也有这样或那样的分歧。由于种种原因,这些问题我们  相似文献   

13.
情感是文艺创作的内驱力,是艺术形象的血液,是作家艺术家进入创作的灵感状态的激素。社会主义文艺要求作家艺术家具有对社会主义、对人民无限热爱的真挚感情,热衷于描写“自我的感情世界”、无意识的情绪、情爱、性欲等等的创作倾向是有背于社会主义文艺的要求的。  相似文献   

14.
无产阶级的革命文艺,是在同一切剥削阶级的反动文艺思潮进行激烈斗争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为了更加自觉地贯彻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必须继续深入批判种种修正主义文艺观点,肃清流毒。林彪宣扬的“灵感论”就是其中之一。林彪鼓吹创作来源于所谓“灵感”,据说这种“灵感”“如同电光石火”一般,“稍纵即逝”,必须“抓住不放”。对文艺创作的过程,他提出了一个公式:“使这些‘零件’逐渐  相似文献   

15.
灵感,从文学理论的角度给它下一定义,就是指在创作过程中,突然间文思特别畅达,感情特别激越,形象渐趋明朗,语言运用格外得心应手,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敏锐的创作心境。灵感迸发之时,作家的艺术创造力能够在瞬间达到一个高峰,平常状态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一下子迎刃而解,很长时间的思路阻塞在一时之间豁然贯通。对于创作活动而言,灵感是如此的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6.
抓住童诗灵     
在儿童诗的创作中,有的同学常常为才思枯竭而咬断笔杆、苦恼不已,有的同学却能诗绪突至、一挥而就。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写作中常说的灵感。虽然,每个人都有产生灵感的可能,但灵感并不是随意产生的。那么。在儿童诗的创作中如何来捕捉灵感呢?  相似文献   

17.
虚静,即一种清虚、空明、宁静,不受任何主客观干扰的心态。庄子的虚静说,从哲学上讲,属认识论,是悟“道”的途径;从文艺上讲,属创作论,是创作主体进行艺术构思时的一种精神状态。在文艺创作中,虚静能使创作主体获得思想解放,创造才能得到充分施展和最大限度地发挥;能使创作主体思维空前活跃,闪现灵感火花能使创作主体提高艺术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文艺创作不仅受意识、理性支配,无意识(潜意识)也经常参与其中,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触发灵感,挖掘记忆,帮助想象,修正构思。作家创作的过程应该是意识和无意识相互作用,而意识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创作态度论和创作思维论是苏轼文艺创作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作态度论方面,他从坚持个性独立出发,坚持自由创作;他还提出自成一家,标举创新精神。创作思维论方面,他的"静空"观、"游于物外"、灵感论等观点中,包孕着很多有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博大精深,他的文学思想是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弗洛伊德从精神分析这一独特角度切入文学研究。深入探究了愿望与创作动力的关系,以及灵感和无意识的关系,推进了创作动力和灵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他创造性地阐述了文学产生美感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