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要素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我国已经逐步发展起来,而对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研究却滞后于国外,尤其在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创新要素的研究方面,很少有文章对此进行讨论.本文将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内部体系、外部环境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对此进行研究,并得出"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要素沙漏模型".  相似文献   

2.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政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顺忠  景丽芳  荣丽敏 《科学学研究》2007,25(4):793-797,755
良好创新政策环境是提高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本文通过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入户调研,建立了研究创新政策措施影响力和重要性的关系矩阵,对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政策支撑体系中的政策措施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政府鼓励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以及发布相关行业信息是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最为需要和最有效的政策。因此,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发展作为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和服务业内部结构的重要手段,加快制定有关法律和法规,建立相关服务标准体系,规范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建立完全市场化运作的行业协会是提高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概念内涵与外延的中国视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家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越来越依赖无形资本。服务业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或KIBS)是现代服务业中最具发展潜力与创新活力的部门,西方学界对它的系统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理论界于2001年方开始相关研究。目前,对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研究虽取得一定成果但人们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本身的概念及分类至今无法达成共识,这不仅是进一步研究的阻碍也将影响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通过对已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概念的搜集、对比分类,发现其各自特征,分析它们的缺陷并挖掘造成缺陷的原因进而对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阐述,最后,得出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五大特征并给出适合目前中国国情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概念及具体分类。  相似文献   

4.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是现阶段关注的热点。选取知识密集型生产者服务业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我国1992—2012年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及制造业历史数据,构建VAR模型,利用ADF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方法,探讨知识密集型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联动发展状况。结果表明,知识密集型生产者服务业增加值与制造业增加值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提升科技服务业与商务服务业水平是科学推动制造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针对研究结果,提出推动产业联动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现在我国对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相关研究开始关注,甚至有些相关研究工作人员开始重视这个问题的研究。其中本文通过三大部分以演进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基础上,讲述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城市创新的贡献的具体内容。首先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之后讲述了演进经济学以及制度经济学与创新的相关研究以及分析,最后讲解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及其对城市经济的适应能力有何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就业效应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中国科技论坛》2008,(3):52-54,5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密集服务业的研究日益深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特点决定了其本身吸纳就业的能力要低于其他服务业,然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能够通过对其他行业提供知识密集性的服务产品带动其他行业的生产,从而扩大其他行业的就业规模,间接解决众多劳动力人口的就业问题。本文试对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就业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进行测度研究。  相似文献   

7.
对创新系统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概念、特点、范围、发展机制、创新特点、创新机制和障碍等方面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在需求和供给的双重作用下快速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了创新系统知识的创造、扩散和使用,促进了创新系统创新绩效的提高。但是目前以制造业为主的创新政策不适合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阻碍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密集服务业的研究日益深入.本文借助RNX指数,对中美两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竞争力进行国际对比.在此基础上明晰中关两国的差距,并提出须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上共同努力,才能保证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稳步增强.宏观上需要实现适合我国国情的开放式保护路径,保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需要的开放和保护均衡的大环境;微观上,必须全面依托信息技术与人才,提升知识密集型的业务创新能力,满足多元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开放式创新的推进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放式创新理论为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IBS)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利于解决创新资源缺乏、创新风险高等障碍。在对现有研究进行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开放式创新的概念,并从创新来源、创新转移与扩散、知识的传播与吸收能力三个方面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开放式创新的推进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开放式创新理论对扩大KIBS创新的知识来源、整合利用内外部创新资源、强化创新参与者间的互动关系及降低创新风险具有重要推进作用,可以更有效地提高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0.
选取1997-2007年的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对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进出口贸易结构进行分析,分项目测算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和Michaely指数.结果显示,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整体竞争力差,且发展不平衡.针对该结果,得出启示.  相似文献   

11.
12.
对于人多地少的中国而言,抑制当前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城市用地无序扩张现象,是一个重要且急迫的问题,而政策调控的前提条件则是理清城市用地扩张的驱动机制。通过对中国不同规模、不同行政级别城市用地扩张驱动机制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本文尝试着构建了一个更为细化的城市用地扩张理论框架,并利用2001-2011年中国24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固定效应模型检验,证明了本文所提出的工作假说。研究结果表明:①人口对城市扩张的作用随城市规模升高而递减。小城市用地受到三产业发展推动,而中等城市、特大城市用地则受到二产业发展的推动,其中特大城市受到二产发展更强的影响。大、特大城市较之中小城市,用地扩张受到政府财政支出更强的推动。政府招商引资行为仅对大城市用地扩张有促进作用,对于小、特大城市反而有抑制作用。土地财政的增加也会显著推动城市用地扩张;②相比于地级市,高行政级别城市的政府财政支出对其用地扩张有着更强影响。由于高行政级别城市中政府干预能力较强,土地资源存在错配的问题,二产业仍然是高级别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中用地扩张的强影响力因素,这则有悖于城市发展中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趋势。在证明了城市间存在异质性之后,本文建议,相应的城市用地调控政策应该意识到城市间的异质性,有针对性地给出治理政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加权秩和比的评价方法,对1993年全国各省(市)高校的科研综合实力进行了评价和排序,为定量评价科研的综合实力和效益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16.
科学评判生态退耕区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变化特征,对相关政策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甘肃正宁县为案例区,从土地投入水平合理度、土地产出效益、环境支持力、政策补贴4组准则出发,选取了影响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15个指标,构建了基于1995-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的测算体系,并通过相对接近度法(TOPSIS),来多层次衡量农业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时序变化特征。最后采用层次聚类法,基于全部指标对研究年份进行聚类,进而区分研究区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变化的时间节点。结果表明:①构建的土地投入水平合理度指数CI)、土地产出效益指数CO)、环境支持力指数CE)和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指数CT)时序曲线都表现出明显的波动上升的趋势,CT)最大值为2002年的0.77,最小值为1995年的0.20;②通过层次聚类分析将正宁县退耕前后16年的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特点划分为:1995-2002年的波动调整阶段、2003-2007年的稳定增长阶段和2008-2010年的巩固预警阶段。  相似文献   

17.
以农科院校学生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达到基本理论适度、够用原则,解决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有机化学教学的最佳效果,突破传统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试方法,力争使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8.
供应链管理在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喜云 《现代情报》2009,29(4):90-92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新型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运用,探讨了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及作用。对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杨瑞芳 《科教文汇》2013,(24):145-146
现代社会是一个团结合作的社会,随着科学技术向更广阔、更精细方向的发展,仅仅一个人不可能完成所有的事情,而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好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能从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而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方式能够更好地体现这点。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它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在情感、感知、操作等方面有了亲身经历,从而达到了掌握新知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