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非智力因素与体育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对体育教学,既可以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展,或受到消极的抑制。因此,非智力因素与体育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与非智力因素有关 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主要原因有: 1.教学内容“低水平重复”; 2.教材难度大,不易掌握; 3.学生想象中的体育课与现实中的体育课有较大的差距; 4.教学中缺乏选择性和自主性; 5.教法单调、枯燥; 6.场地器材不能适应教学需要。 上述原因压抑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致使有些学生失…  相似文献   

2.
对中、小学体育课兴趣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体育运动,而不喜欢体育课,其行为表现在课外活动中生龙活虎,体育课上却无精打采,兴趣不高,这种现状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学生不喜欢体育课,实质上是由体育运动到体育课之间有了变化,有了不被学生欢迎的变化,主要体现在:(1)由于体育课的内容及形式的规定,学生变得不自由了,使学生之间交流受到很大的限制。(2)由于教育的某些性质,体育课变得严肃了。(3)体育课考试和体育达标,使体育课变得有压力了。(4)由于游戏的某些特性被不恰当删除,玩儿的因素受到压抑,游戏的趣味性下降。  相似文献   

3.
教师在学生体育技术考评中的心理行为及其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在学生体育技术考评中的心理行为及其调控●张卫民张鹏黄方伟刘学生的体育技术考评,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学生的体育技术考评中,教师的心理行为对学生体育课的考核成绩及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影响极大。由于教师在评价学生体育技术时,其心理活动变...  相似文献   

4.
试论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戏是人类一种古老而又有强大生命力的娱乐身心的体育活动。体育游戏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它是由一定的情节,跑、跳、投、攀爬、对抗等各种表现动作,比赛规则和结果等几个部分所组成的综合性体育活动。游戏教学法越来越被广泛地利用于体育教学和训练上,如何利用游戏内容上好体育课,使学生既学习到技能又锻炼了身体,值得体育教师认真研究和探讨。1大力宣传体育游戏在体育课中的作用体育游戏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作用:1)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2)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3)巩固某项体育技能和体育动作;…  相似文献   

5.
对中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课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经常有人写文章说“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我们也发现,确有一些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有的甚至找出种种理由请假或逃课。为此,对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进行调查研究,对改进教学是必要的。 笔者对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实验中学1296名初中学生(其中初一448人、初二432人、初三416名)进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182份,问卷有效率为91.20%。 一、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喜欢上体育课的男生占82%,女生占63%;对体育课抱无所谓的男生占13%…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中小学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世岩  刘菁 《体育学刊》2003,10(6):88-89
对西部地区甘肃、青海、新疆、重庆等城市、县镇和农村的中小学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识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他们对体育的理解、课程价值的认识是较正确的;少数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认为体育课学习“不大有用”,但又比较看重体育课成绩;还认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大合理,希望对活动内容有一定的选择性;对体育成绩评定趋向多元化,不赞成体育与健康知识采用测验的形式。  相似文献   

7.
体育课中行为差生的现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课中的行为差生是指由于种种原因对上体育课抱有厌恶态度的学生。其表现如下:1.其情绪和态度不仅失去了运动的意愿和热情,而且拒绝积极地进行体育运动学习;2.不想通过运动或体育课加深与朋友和教师的感情;3.总是认为自己不行;4.性格内向、不爱动,在运动中缺乏坚持性、开放性。这些学生一般都技能较差,竞争精神不强烈。“行为差生”现象产生的原因:一、家庭因素家庭对学生体育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有的家长对体育有正确的认识,认为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且支持孩子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在家中也有相当丰富的体育话题…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和数理统计分析,对宣城市部分小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宣城市小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内容、指导和组织单调;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学生主动参与性不高;学校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不协调;体育经费不足,设备器材严重缺乏;体育老师数量严重缺编,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小学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滞后;体育场地狭小,有被侵占得情况。  相似文献   

9.
在体育课教学中,有的教师安排学生轮流带准备活动。这对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有较大好处,但由于学生体育专业知识技能有限,对体育课准备活动缺乏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课前教师又没有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致使多数学生未能掌握好带准备活动的方法。结果是千篇一律地跑两圈,做几节徒手操就了事.没有与基本教材有机结合,内容与形式也缺乏新意,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论体育教学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体育课模式,多集中在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上,而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培养远远不够,由于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对学生今后个人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不亚于身体健康状况和知识掌握状况的影响,所以,我们在体育知识能力的传授上不能漠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发展,但体育课的特点以及  相似文献   

11.
鼓励残疾学生上好体育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残疾学生上体育课大多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有的担心参加体育课后考试不及格;有的担心参加体育锻炼后引起身体不良反应;有的担心因生理缺陷或因动作做不好被人笑话等等。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是想上体育课的。如果教师能主动地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身心情况,向他们说明教师会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安排不同的内容,让他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锻炼,并告诉他们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对其功能恢复将起到有益的作用,就有利于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积极参与到体育课中来。 近几年来,我在鼓励残疾学生上体育课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安排残疾学生上体育课时,我主要做了如下两点: 一、残疾学生跟班上课,必须加强区别对待,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12.
一、室内体育课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有针对性   室内体育课应根据大、中、小学生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学生对体育知识不同兴趣来确定讲什么内容。譬如,对小学生室内体育课的内容可选择名人体育、室内体育游戏;对中学生室内体育课,可安排体育对青少年身体发展的影响、青少年卫生保健知识、以及预测男女身高等内容;对大学生的室内体育课,除上述内容外,还可选择健美操、运动损伤的防治、急救常识和介绍一些体育项目的起源、发展趋势、裁判方法等内容。   二、选择室内体育课的内容时应考虑地区、季节的特点   在我国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在学校内外参加的体育课以外的有组织的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教学由于时数有限,必须与课外体育活动互相配合,形成学校体育的完整体系,才能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又因为课外体育活动的空间广阔,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法灵活,能多方面地满足青少年学生对参加体育运动的需要,有效地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增强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和构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与培养,能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人才素质,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并且由于他们正确的体育意识而影响其他人参加体育锻炼,从而促进体育社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在体育教学中,常常发生学生因对自己的随身物品如手表、头饰、钥匙、校牌等日常生活用品处理不当,而影响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有的揣在衣袋里,有的只是在铃响前才作紧急处理,甚至有的课前忘记取下而携带在身上上课,违反体育教学常规.这样便使有学生因带有这些物品上课而有所顾忌,缩手缩脚,从而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甚至有时发生学生物品的遗失,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还给体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不安全隐患,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在体育课上很被动.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体育教学当中经常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例如:教材内容的安排与各教材的比例不尽合理。另外,由于性别的差异、兴趣与爱好不同,学生对体育课的要求也就不同。传统的体育教学有它的优点,但也存在不少的缺点。优点是上课较集中,便于教师组织与管理;缺点是很难解决“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阻碍了学生兴趣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得不到很好的发展,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渐渐降低,从而影响体育课的课堂效果,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  相似文献   

17.
怎样使学生爱上体育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9年第5期《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刊登了王荣老师的调查文章,题为《为什么有的学生喜欢上体育课而不喜欢教师指导》。此文引起笔者很深思考。一年后,笔者在所任四年级105名学生中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为82.8%,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为3.8%,不喜欢按教师意图上课的学生为13.4%。调查发现: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一般学习动机明确,能积极主动地锻炼身体,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反之,学习消极、懒散、意志消沉,有的甚至借故不愿上体育课。后者产生的原因与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动机等诸多因素有关,但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活泼好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能投身于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是广大中小学生的心愿。然而,多年来,以竞技项目为主编排的体育教材及贯穿于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学生的体育竞赛中。这些规则严密、技术要求高的项目。使体育教学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使课外体育锻炼呆板。在体育课中。生性好动的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被动性的学习导致了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下降;课外体育活动过程中,多数学生由于个性差异和技能不高而对各种竞技体育的锻炼和比赛望而生畏。少年儿童轻松活泼的天性受到了束缚。  相似文献   

19.
朱静华  丛林 《中华武术》2010,(11):22-24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很多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了恐惧心理,尤其是女生表现得更为突出。在体育课堂上我们经常能发现,有的学生由于害怕寒冷,喜欢把手放在1:2袋里,身着厚重的棉衣和鞋子,当教师布置任务时,经常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给体育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那么如何上好冬季体育课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20.
在体育教学中,有的学生日常练习时所学技术能正常发挥,动作也能顺利完成,但一到体育课成绩考核时,由于出现紧张心理,完成动作的质量明显下降,与日常练习判若两人,同时也直接影响考核成绩。面对体育课成绩考核时出现的这一情况,教师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长此以往,有的学生就会一到考核便紧张,一紧张便发挥失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