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扩大公众消费需求、推动中国文化资本全球化,是陕西文化产业应该抓住的历史机遇.目前陕西文化产业存在诸多问题:文化结构调整缓慢,政策法规不完善;融资投资较难;文化消费问题重视不足;等等.“十二五”期间,陕西文化产业应该提高自身融合其他产业的能力,推进产业融合进程;与现代国际文化创意产业接轨;提升城市传媒整合能力,促进市民消费,争取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2.
吴利华  张宗扬  顾金亮 《软科学》2011,25(12):29-32
基于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利用改进的产业关联系数矩阵,分析文化产业的特性及其产业链。实证结果表明:文化产业为最终需求型产业,在其需求结构中,政府消费占据了主导地位;文化产业的上游产业有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业,下游产业有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教育业;文化产业的上、下游产业较为传统,与现代信息传输、先进制造等产业关联较弱。文化产业对自身的关联程度较强,文化产业的发展需在突破自身路径依赖的同时加大拓宽自身产业链。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目前中国科普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在借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日本四个发达国家与科普相关的文化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科普产业税收政策的三点建议:要注重对税收政策的差异化设计;生产环节要鼓励资本投入与技术投入;消费环节应鼓励国内消费与对外出口。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文化产业生态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生态学视角探索网络文化产业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产业生态结构与现代化治理是一个新思路。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杭州等五大城市599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网络文化产业生态系统的存在,并解构为内生态主体与外生态环境两部分;发现网民在当前中国网络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偏弱,而且与其他内生态主体及外生态环境是疏离的,缺乏有效互动;技术因素在网络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影响力相对最低,反映出目前影响我国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阻滞并不在技术环节;政府的标准化路径系数最高,表明当前中国网络文化产业仍处于政府主导的生态系统。在"大云平移"时代,对网络文化产业的治理需建立"互联网思维"下的多元主体生态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抓文化产业骨干队伍建设,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人才支撑 发展文化产业首先要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我们以挖掘四川文化资源优势、培育四川文化品牌、加强产业动作为主题,邀请国内知名学者和实践成功人士,举办文化产业品牌项目培训班,通过以上措施相途径使大家充实了理论、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提高了能力。目前,这部分人已成为全省文化产业后备骨干,有效地推动了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化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层次。在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文化资源开发模式,即主要由文化资源利用因素决定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属于文化产业低层次阶段的发展模式;二是文化技术开发模式,即主要由文化制作技术因素决定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属于文化产业中等层次阶段的发展模式;三是文化市场开发模式,即主要由文化产品市场营销因素决定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属于文化产业高层次阶段的发展模式。目前,西部欠发达地区应该选择文化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科研方法,深度剖析文化产业和冰雪体育产业在融合过程中的优势和问题,结果显示冰雪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在融合发展中还存在缺乏对传统冰雪文化的保护,致使部分文化丢失;两者形成产业链不完整,缺少核心产业;冰雪文化产业供给质量不高,市场消费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提出了普及冰雪知识,弘扬冰雪文化,传承冰雪精神;完善冰雪文化产业链,使产业市场供需平衡;凸显各自优势、相互借鉴、促进产业融合等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科普产业也亟待大力发展,而知识产权会对科普产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促进和阻碍作用.因此,从知识产权视角,科普产业要得以迅猛推进,必须具备社会整体对科普产业中知识产权的重视和保护、市场主体所进行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运用,以及知识产权自身的让步和限制等多方面的要素.全球科普产业发展最具代表性的美国探索频道正是在知识产权保护和运作方面满足上述要素,从而促进了科普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响 《今日科苑》2017,(7):52-59
随着科技史研究延伸到产业领域,科技与产业的相互作用、产业的形态和影响因素等领域逐渐走入STS(Science,Technology,Society)研究的视野。在传统产业的发展趋于平缓之后,第三产业逐渐走向时代的前沿,这其中尤以文化产业为最。目前对于文化产业的研究大多从经济学、统计学等角度人手,伴以量化分析并得出或较为简单、或较为宏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天然的互补性决定了二者融合发展的必然性,探索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对两大产业发展的潜力以及第三产业结构升级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的相关理论的分析,运用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选取广州2007-2013年数据对广州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广州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和协调水平在不断提高。并进一步完善广州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首先对我国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所在省份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数据显示有示范基地的省份的文化产业整体发展优于没有示范基地的省份,基本上体现出了文化科技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接着从文化在科技研究活动方面的成果和科技在文化方面的成果统计视角分析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程度,又运用赫芬达尔指数法对文化和科技产业融合度进行测算,结果显示文化与科技整体融合度不高,且技术融合度要弱于市场融合度。进一步对融合度进行分类,并在测算分析基础上对加强我国文化科技融合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周芳 《未来与发展》2007,28(9):26-29,25
国外汽车销售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进入我国后,通过收购、整合一批4S店,力图控制营销网络,使我国汽车流通业的本土分销、低成本优势荡然无存,失去了应有的市场根基,现在我国几乎所有的4S店都浮在市场的表面,没有深厚的根基,持续发展后继乏力。那么中国汽车经销模式到底应该采取哪一种形式,才能达到最低成本、最大收益的效果?本文拟通过对世界流行的汽车分销模式的优劣分析,及国内通用的几种汽车分销模式的对比,以寻求适合中国国情发展的汽车分销模式。  相似文献   

13.
发展文化产业与构建多元化的产业主体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彭南林 《中国软科学》2004,(10):143-148
发展文化产业需要产业主体的多元化,合理的产业主体结构是衡量产业发展是否成熟的标志。文化产业主体多元化模式的构建与文化管理体制和制度环境有关。建立有序、开放与法治相结合的文化体制,按现代企业制度构建文化产业组织,鼓励创意企业发展,完善产业促进政策,在并非涉及国家文化安全的领域,利用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主体多元化和梯度竞争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为推动本土芯片企业实现重大突破性进展,选取芯片产业链中海思(设计业)、中芯国际(制造业)、长电科技(封测业)3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以跨案例研究方法探讨关系学习与颠覆性创新视角下可选择的战略方案集,研究发现关系学习与颠覆性创新路径有6条,包括知识突破—高端市场渗透、知识突破—低端市场导入、知识突破—新市场开发、知识集成—高端市场渗透、知识集成—低端市场导入、知识集成—新市场开发。关系学习导致企业差异化的颠覆性创新路径,且企业存在创新路径组合。研究结果可为完善关系学习与颠覆性创新路径的理论系统,促进中国芯片企业实现突围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5.
姚栋 《科技广场》2012,(1):123-126
本文针对.NET平台的技术特点,结合社交网站设计思路与常规的网络店铺结构理念,设计了一种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新网络店铺模式,解决了传统店铺功能单一、安全性低等问题,易于开发实现并且系统稳定性强。软件测试结果表明,基于.NET平台设计的网络店铺管理系统能实现功能的多样化,并有效解决数据的冗余、重复问题,系统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16.
The inability to touch products is a fundamental shortcoming in online shopping because humans typically use the sense of touch to evaluate the utilitarian product functionality and to obtain hedonic sensory enjoyment, which the instrumental and autotelic need for touch capture. This study of 900 consumers looks at the interplay between need for touch and imagination to study how imagination compensates for the lack of touch when consumers shop in a 360-virtual store. The study finds that while telepresence of a 360-virtual store improves consumer attitudes toward virtual shopping, the need for hedonic sensory enjoyment – autotelic need for touch –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is effect. Further, imagination can compensate for the need for touch; yet this finding holds only for the instrumental need for touch, not for the autotelic need for touch. Consequently, we conclude that imagination can compensate for the utilitarian need to touch products in a 360-virtual store.  相似文献   

17.
高校校办产业是在市场经济的催生激发下发展起来的,要保证高校校办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着力处理好教学、科研与校办产业、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管理部门与校办企业、企业积累与利润上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外部性条件下连锁企业渐进式信息化阶段划分策略。建立了外部性条件下的承包商选择方程。分析结果表明,连锁企业应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阶段划分策略。解释了连锁企业长期选择同一家信息技术承包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臧树伟  李平 《科学学研究》2016,34(1):122-131
后发企业选择以何种方式、何种时机进入市场将在很大程度决定着其市场进入的成败以及能否更好地实施后续追赶计划,作为当前创新领域和战略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破坏性创新为后发企业的市场进入战略选择提供了一条新路径。本文以破坏性创新理论为基础,借助小米公司在智能手机市场的成功案例对"后发企业市场进入时机选择"这一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发现:在市场时机选择方面,庞大的市场需求以及层级分明的市场竞争是后发企业能够成功进入市场的前提条件;在技术时机选择方面,成熟的技术、较低的技术获取成本和技术获取难度对于后发企业的市场进入起着重要作用;在产业时机选择方面,新型产业价值链的形成以及成熟的产业环境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后发企业市场进入的成败;在政策时机选择方面,产业政策扶持和融资政策扶持则为后发企业的市场进入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中国省域文化产业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海  吴振荣 《软科学》2012,(3):72-77
利用BCC模型和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2004~2008年中国各省份文化产业的效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文化产业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中国文化产业效率稳步提高,与规模效率相比,纯技术效率对文化产业效率的增长贡献更大;(2)中国文化产业的纯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而规模效率的地区差异性并不明显;(3)本地市场效应与城市化经济是中国文化产业效率改进的两大动力,并且文化产业效率的影响因素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