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型大学院系设置的比较分析与理论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就我国部分研究型大学的院系设置和学科分布情况与世界著名大学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运用管理跨度理论、知识管理理论和知识创新群理论对院系设置和学科分布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我国研究型大学在院系设置和学科分布方面存在的不足,认为我国研究型大学应适当减少学院数量,规范学院设置,提高学院内学科设置的综合性;加强和重视特色学院或特色学科建设;分别设置本科生学院和研究生学院;重视交叉学科项目或研究中心的建立等。  相似文献   

2.
现代大学从组织形式与内涵上已经成为“学术共同体”与“科层制”复合共生体。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以各自不同的逻辑影响着现代大学内的组织决策。虽然中国大学的内部决策机制长期以来被诟病为强党政弱学术,但是对其校内院系与大学层面真实的组织决策互动缺乏细致而贴切的实证研究。由于衣科专业在中国的大学中是知识、学术和教育的实体性分类.是否设置某新专业背后既牵涉学科知识的发展、人才培养的知识基础等学术考虑,也涉及校内具体的经费、空间、人力、设备仪器等实际资源的分配决定.因此校内有关本科新专业的校内决策可以充分体现现代大学逻辑中的学术逻辑与行政逻辑的和谐与;中突的复杂互动关系,本研冤以两所案例大学于2004年至2006年年间的本科新专业设置为例,归纳了六类院系与大学层级间的互动粪型,并以具体的专业设置案例展现了不同类型下所产生的“顺利”与“难产”的专业设置决定。  相似文献   

3.
学科是大学的根基所在,学科治理是大学学术治理在学科层面的投射。学科的知识与制度两重属性、逻辑及动力机制,以及学科治理在大学行政化制度结构下的实践困境,分别构成强调学科治理命题与课题的理论与实践依据。大学学科治理的推进,应着力突破学科组织化的“短板”因素,夯实学科治理的组织基础。在运行机制方面,应综合运用学科发展核心议题的学科自主行会式决策机制、针对学科自主决策的学院和大学审议及反馈修正机制,以及学科重大议题决策的外部相关者介入机制,同时高度重视贯穿学科治理全程的文化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4.
要创建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必须要创建一流的学科和研究型院系.指出研究型院系在学科建设中要形成优势和特色.以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学科建设发展为实证,提出了创建研究型大学过程中院系学科建设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5.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上具有技术性、地方性与行业性特征,以培养"实践、实用、实干"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为己任。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应遵循互生互长逻辑,使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契合;遵循内涵发展逻辑,突出办学特色;遵循学科协同逻辑,形成学科专业的协调支撑,实现可持续发展;遵循效益优先逻辑,注重规模兼顾效益的和谐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应构建专业建设与劳动力市场的衔接机制;探索多元办学模式,构建校企联动的专业共建机制;建立多元参与的高校专业设置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6.
创新学科布局 规范院系设置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近年来,我国名牌大学纷纷提出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努力向学科布局综合化方向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名牌大学的学科综合化程度还不高,学院设置大多数以一级学科为基础(59%),按学科大类设置的学院仅占31%左右;相比之下,30所世界著名大学的学院中81%按学科大类设置。同时,我国实行本科专业目录与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各自独立运行的模式,存在名称差异大、代码不统一、学科专业设置不够科学等现象。为加快我国名牌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我们借鉴美国学科专业目录(CIP)设置及世界著名大学学院设置的经验,提出如下建议:国家制订统一的学科专业目录,科学合理地划分学科门类,规范一级学科设置、淡化二级学科,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预留发展空间;名牌大学整合院系体制,减少学院数量,提高学院设置的学科层次,按学科大类或学科群设置学院。  相似文献   

7.
基于学科,重构大学——读《大学变革的逻辑》有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的学科建设绝不仅是学科自己的事情,绝不能只是学科自己建设自己,而必须统筹规划,以大学本身为平台,主动构建学科之间、学院之间的合作共建。因为学科是大学的学科,学科建设当然要由整个大学来建设。只有将学科建设的逻辑融入到大学变革的逻辑当中才能  相似文献   

8.
交通行业高校起初是为服务交通行业或交通建设而建立的单科性院校。随着改革形势变化,行业高校发展出现了分化和转型,很多原交通类专科性院校不断增设新学科、专业,并发展成多科性院校或综合性大学,其学科专业布局仍具有一定共性:交通行业高校在学科专业、院系结构方面与综合性大学相比规模或数量较小;专业类布局与交通行业紧密相关,设置了交通运输类、土木类、建筑类、机械类等相应的院系构架。部分交通行业高校设置了航空航天类学院,"水陆空"立体化交通是交通特色高校未来发展的方向。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的出现,由单科性院校发展为多科性大学,并形成以工为主,工、管、理、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模式,呈现出多学科发展的趋势。但是,交通行业高校粗放型地发展与当前交通发展实际不相适应,学科专业布局不合理,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交通行业发展需求。其主要问题是:学科专业布局覆盖面过广,院系设置缺乏针对性,学科分割,交通类专业特色不断弱化;学科专业布局缺乏特色,盲目增设与交通行业联系不紧密的学科、院系,分散学校资源,原有的特色学科和新建学科都难以发展。因此,交通行业高校应以"质量提升"为主题,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合理布局学科专业;突出交通行业特色,分层建设学科专业;注重内涵式发展,强化学科专业内涵建设;结合交通行业发展实际,适时增减学科专业。  相似文献   

9.
跨学科专业发展机制对保障跨学科专业顺利设置、顺畅运行、不断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从现实看,我国在跨学科专业发展机制上主要存在多元主体需求传导不畅、专业设置制度不合理、以学科为基础分设系科、课程资源按院系分割、教师聘任与考评隶属院系等问题。为突破跨学科专业发展的机制障碍,从而为跨学科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多元主体需求导向的专业设置与评价机制、优化专业管理体制,大学应设置专门组织与协调机构、建立课程共享机制、探索教师联合聘任制或双聘制。  相似文献   

10.
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兼具教育属性和管理属性,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基本职能。在此前提下,可建立起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内在逻辑的四维框架,即以人才培养为逻辑起点,由"人才培养的载体——知识逻辑、人才培养的社会应用——市场逻辑、人才培养的本质回归——人的发展逻辑、人才培养规定性的话语博弈——权力逻辑"共同构成的一个有结构的规则体系。现代大学制度下的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必须要超越极端的"一元"逻辑和简单的"多元"混合逻辑而走向有机的多元"制衡"逻辑。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952年,按照当时的苏联模式,对全国高校的院系设置进行了大规模调整,其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主要方式是取消大学中的学院,调整出工、农、医、师范、政法、财经等科,或新建专门学院,或合并到已有的同类学院中去。从此以后,中国的多所高等院校学科设置单一,具有浓厚的行业特征,就连著名的清华大学其实也不过是一所工学院而已。  相似文献   

12.
现代大学的专业与院系之形成既是知识领域与学科专业化发展之结果,亦是大学作为科层组织演化之产物。本文以翔实的中英文研究文献为基础,提出可从知识与学科、课程、院系组织以及学生四个维度剖析大学的专业及其设置,为理解与研究中国大学的专业设置及专业发展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3.
中外普通高校学院设置与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普通高校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普通高校改革的关键是大学内的学科布局,它涉及学科分类、院系设置、专业和学位设置等一系列影响到大学教学和研究质量的重要环节.文章偿试借鉴国内外优秀大学的经验,对当学普通高校中的学院设置和管理模式问题进行比较研究,探讨既适合我国国情、校情,又符合国际上大学学院设置和管理一般规律的高校学院设置与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是大学以实力、贡献和声誉等为核心指标在历史竞争中形成的比较优势,它具有区域性与类型性的双重特征,它的形成离不开"追求卓越、个性发展"的大学发展理念。一流的师资队伍与科学研究,卓越的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还需要借助于现代大学制度来经营大学。我国"双一流"建设需要遵循学科逻辑与社会需求逻辑,形成具有"中国个性"的发展模式;以一流学科建设为重点,突出优势学科与特色学科在发展中的优先地位;构建宽松高效的人才成长机制与学术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5.
学院制的内涵与学院的设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严燕 《教育研究》2005,26(10):76-79
学院制是大学以学院为实体性主体和管理重心,凸显培养人才和发展学科等职能目标的内部组织结构形式与管理模式。实体性是提高学院制运行效率的保证; 不断追求学科发展的目标是实施学院制的根本目的。学院制的内涵要求学院的设置要遵循管理幅度原则,有效控制学院数量规模;遵循发展学科原则,规范设置学科性主体学院; 遵循情境性原则,灵活设置特色学院。  相似文献   

16.
美国研究型学院运行机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出美国研究型大学内部专业学院运行机制给我国加快研究型学院建设的步伐以莫大的启示。我国研究型大学研究型学院必须从学院内部各种责权利关系入手,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健全学院内部领导体制,实行院长负责制度,规范院系领导岗位设置,推进并加快院长职业化进程;同时坚持学术权力的中坚地位和教授治学的决策机制,并推行跨学科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学科交融背景下我国研究型大学院系形态与结构的检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院系是大学进行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活动的组织载体与支撑。因此,其形态与结构必须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活动的要求相适应。然而,当下我国研究型大学院系数量偏多、院系学科含量小的形态与结构并不能有效满足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活动的学科交融要求。对此,调整院系设置方式、整合院系以扩大院系学科含量,创建适切的跨学科组织是改革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8.
大学院系评价是大学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推手。遵循评价活动"是什么""做什么"到"为什么""怎么做"的认识逻辑,大学院系评价定位于大学组织评价,其评价体系的构建要从组织目标、组织效能、组织成长发展的三维视角进行构思;其中,要解决好的关键问题主要表现为目标导引与分类评价、从关注工作绩效到组织效能、对评价结果予以分类使用等,以此达到对大学不同院系组织激励的目的。以此设计院系评价体系,推出以目标达成为引领的集达成度、贡献度、成长度为主要内容的院系评价体系,并着力推进其在高校的组织实施,是大学"双一流"建设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当前的一流学科建设中,诸多大学主要遵循经济逻辑,使得学科建设过分追求投入产出比,功利色彩浓厚;学科发展的自然生态被破坏,学科之间极度失衡;学科教学事实上被忽视,学科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科考评体系对知识运用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科建设缺乏深厚的社会土壤;学科建设的经费对学科发展的环境、制度、理念等软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明显不足等等。基于学科生产、传播、运用知识的目的,基于当代知识生产模式的异质性、情境性、跨学科性、社会反思性、规模效应、本土性等特点,从大学的层面来看,一流学科建设必须遵循知识生产逻辑与经济逻辑辩证统一的原则,以知识生产逻辑为主线,经济逻辑为补充。具体表现为:坚守知识生产逻辑的主线;凸显知识的本土性与应用性;提倡"学科群"的理念;坚持全面的"学科"概念,彰显学科中教学的元素;加强一流学科团队的建设;尽量减少行政权力的粗暴干涉,使学科成为一个能够自主发展的自组织系统。  相似文献   

20.
关于大学学院设置的规范性与灵活性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燕 《江苏高教》2005,(5):9-12
我国大学学院设置的现状是灵活性有余而规范性不够。学院设置的规范性,是指以包含学科点集和学科子群的学科群关系为标准设置规范学院。规范学院可分为基础性学科学院和关键性职业学院两个层次。学院设置的灵活性,是指以不同的标准设置各具特色的学院,其中包括一些单科性学院和特殊学院。只有规范性而无灵活性,则不利于发展特色学科和特色专业,不利于大学利用自身特有的条件谋求更大的发展;只有灵活性而无规范性,大学在设置学院上就会放任随意性,造成一任领导一个想法,学院一直处于调整的动荡中,不利于学科的磨合与发展。从深层意义上来说,灵活性其实也包含在一定的规范性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