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研究以"学习兴趣"为关键词,检索了中国知网近35年相关文献,分析研究了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学习兴趣实证研究的论文。实证研究主要有微观与宏观两个视角。微观视角主要研究学习兴趣与单一科影响因素、与学习成绩等方面的相关关系;宏观视角主要研究学科兴趣、学习活动兴趣等方面的问题。国内关于学习兴趣的实证研究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兴趣调查量表有待完善,实证研究有待加强,综合影响因素有待调查。  相似文献   

2.
我国远程开放教育数学教学中兴趣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兴趣的作用。影响数学学习兴趣的因素,激发和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等方面。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存在着选题面窄、内容传统以及对数学学习者自主学习过程中兴趣教育的研究和实证研究缺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以"网络学习"、"网络教学"、"网络环境"、"动机"等关键词,以1997-2012年在中国期刊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发表的文章为样本来源进行全面的文献检索。对网络环境下学习动机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并从作者单位、文章来源、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比较说明和归因分析。最后就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兴趣与学习:一个正在复兴的研究领域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兴趣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变量,关于兴趣的本质及其对学习影响的研究在西方教育心理学界正不断走向复8兴,在总结和分析了近20年来西方学者关于兴趣概念,兴趣影响学习的效果及其机制,以及兴趣效应和勘察变量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基础上,指出加强兴趣概念的理论整合和选择具有生态效度的研究方法是当前兴趣研究面临的两个重要问题,解决它们是兴趣研究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作文素质是由情感、意志、兴趣、习惯等因素构成,其中,兴趣是学习和其它活动的动力来源。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可通过以读导写、创设情境、推荐发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爱上作文。  相似文献   

6.
由于能够整合虚拟时空和现实时空优势,混合式学习愈发受到专家学者关注。使用Cite Space可视化软件,通过对近十年来我国混合式学习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并回顾了刊发数量、发表期刊、学科分布、研究群体、基金来源、关键词和研究内容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宏观展望。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知网期刊为数据源,检索了2006—2016年间发表的684篇研究文献,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对"特岗教师"这一主题分别从文献发表年代与数量、文献来源、作者来源、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五个维度进行统计与分析,发现:我国特岗教师研究主要围绕"特岗教师计划"政策、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特岗教师职业认同等三个主题而展开,总体上沿用一种研究范式,多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之以访谈法来分析"特岗教师计划"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创新性不强,且停留在问题表面,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未来特岗教师的研究应加强对特岗教师现状的反思及"特岗教师计划"政策的探索,以多元综合的思维方式审视当前特岗教师领域内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低效问题较为普遍,而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学习方式,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于阅读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阅读词汇教学、课堂互动、文化背景等方面反思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低效问题的成因,将合作学习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探求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阅读教学水平的策略及方法。  相似文献   

9.
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支撑,是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结合重庆市4235名小学生的调查数据,以Hidi和Renninger兴趣理论中情感体验、知识获取、价值认识、自主投入4个维度为视角,分析了当前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结果显示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水平总体较高.但同时也发现:学生在学习兴趣的情感体验和自主投入方面随年级升高呈下降趋势;男女生在知识获取、价值认识、自主投入等方面的发展存在差异;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相对滞后于城镇学生.结合数学学习兴趣的4个维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2004-2013年发表在我国外语类核心期刊上的读写研究论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理论来源多样,内容丰富,但教学手段略显陈旧,教学操作以循环模式为主。但是在读写实证研究深度、研究范畴、读写自主学习等方面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1.
在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学前教育生产函数测算了我国1997—2016年学前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同时澄清了社会上认为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没有作用或作用不显著的观点。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各地区学前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全国总体贡献率为33. 10%;(2)我国各地区的学前教育投入均比固定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系数小;(3)上海、青海与贵州出现了两个极端的情况;(4)我国学前教育贡献率存在区域差异,东中西部平均贡献率依次减小。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学道德决策是教师对教学道德问题的道德判断与选择,它包括即时性道德决策与系统性道德决策,前者依据道德直觉,后者依据实践理性。决策的实质是对利益的衡量,决策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学生的最大利益"。它具有预设性与生成性、复杂性与整体性、主观向善性与鲜明的实践指向性等特征。教师教学道德决策的实践策略主要有五种:无意识道德决策、规避、寻找庇护、独揽与不完全言谈。  相似文献   

13.
美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创新融资模式运用了"社会影响力债券"和"为成功付费"的融资组合,实现了两者优势互补。社会创新融资模式在设计理念、基本原理和具体操作上更加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特点,推动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公私合作模式变革和转型升级。在创新融资模式运行中,人力资源与劳动就业部门的协调和联结作用尤为关键,全方位的数据和信息服务承担着重要角色,同时最大程度上对地方政府、学校与社会机构进行放权和赋能,这些做法共同形成了以融资为主线的公私合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迪内学院(Diné College,前身是Navajo Community College)作为美国第一所部落自治学院,是美国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部落学院,它的成就离不开使命宣言的逐步发展与完善。使命宣言作为富有生命力的目标系统,起着决定性的引导作用。迪内学院使命宣言发展历经了探索、适应、不断革新的过程。以历史的视角分析1968—2016年之间迪内学院使命宣言的演进过程,以期了解使命宣言对迪内学院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高校仍以知识传授和学生被动学习为主要模式组织教学,本文以浙江工业大学材料类专业《专业英语与文献检索》为例,提出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贯穿于该课程的教学,较好实现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目标。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从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课程的教学效果取得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17.
教师是影响学校办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萨德伯里山谷学校推行富有特色的教师管理理念、思路和措施,包括建立理事会、司法委员会、议会等管理机构,探索自主导向的教师管理机制的完善;构建民主、平等、自由的教师专业活动空间,保障教师教学工作的自主权,激发教师工作主动性、积极性;把拟聘教师对学校的兴趣与价值认同作为教师聘任的重要条件,规范教师聘任工作。这些富有成效的教师管理实践,为我国中小学创新师资管理工作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前科学概念研究"项目获得关于小学生前科学概念的侦测数据,呈现出小学生科学认识特点。通过对这些侦测数据的分析,揭示出小学生在科学认识过程中感知觉、思维加工和社会环境影响方面的七大特点,即以自我为中心、突出明显特征性、表征联系性、间接因果性、直接类比性、经验技术性和横断性。针对这七大特点,分别进行了教学策略分析,提出一般性教学建议:从以自我为中心认识到科学的客观标准性;从突出明显特征性到对科学事物的全面认识;从表征联系性认识科学事物的结构与功能;从间接因果性认识科学现象间的因果关系;从直接类比性认识科学类比的严谨性;从经验技术性到认识科学内在规律性;从横断性到认识科学概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之后,来自社会各界的灾后心理援助工作对学生的心理康复起到了一定的支持与帮助作用,但对这些心理援助工作进行回顾与总结时发现,相关的心理干预都忽略了教师在学校心理重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教师与中小学生朝夕相处,是灾后学校重建和学生心理健康维护的重要力量。为此,本课题组基于我国灾后学校工作的现实情况,以学生帮助计划、教练技术、教师作为治疗师的干预理念为理论基础,以促进教师心理疏导能力为核心目标,创建了一套完整的灾后心理疏导的教师培训体系,即专家—教练—教师相整合的创伤干预模式。这一模式有力地促进了灾后心理疏导的长久开展,并在之后的灾后干预与援助工作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与推广,对灾后教师及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汶川地震发生以来的近十年间,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震后青少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创伤后成长(PTG)进行了考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研究从PTSD和PTG的发生状况和发展规律、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等方面,对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的PTSD和PTG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梳理。总体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PTSD呈下降趋势,PTG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创伤后心理反应的影响因素可分为直接诱发因素(创伤暴露程度)、个体稳定型因素(人口学变量、人格类因素)、个体状态型因素(核心信念挑战、反刍思维、复原力、控制感)和环境因素(社会支持)等四类,这些因素对PTSD和PTG都会产生影响,但影响机制不尽相同。未来的研究可关注青少年创伤后心理反应的潜在类别及其影响机制、PTSD和PTG的关系及其在时间历程中的变化轨迹、PTSD和PTG对个体和群体心理社会行为的影响等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