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0 毫秒
1.
与人交往:孩子出自本能的需求 与人交往是人类生存和成长的一种本能.孩子一生下来就有了与其他人发生联系的需求,因此,他喜欢看人的脸,喜欢听妈妈的声音.到宝宝几个月之后,他还会情不自禁地用手去抓、拽他身边的人的衣服,嘴里发出各种声音,试图引起人的注意.当有人跟他交流的时候,他往往很兴奋.如果看到一个在他面前的人保持沉默,他甚至会主动地用他特别的方式,比如用眼睛很认真地看着对方以叫唤、挥舞胳膊来吸引对方的注意等来与人交流.所有这一切,都是他主动与外界发生联系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派文学大师,他笔下的“异化世界”有力地揭示了现代西方人的困惑,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对我国读者也有一定影响。然而,怎样认识他的“异化世界”呢?本文从“人与社会异化,人与人异化,人的自我异化”诸方面入手作了阐述,说明他的异化思想的形成、特点、实质及价值,肯定他的历史意义,批判他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3.
姜立辉 《辅导员》2010,(24):45-45
责任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特征,他既与人的心理过程有关,也与人的个性特点有关。在现实生活中,看一个人的责任心怎样,并非听他说得如何动听,主要看他的行动,一个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不管他承担什么样的责任,都会有坚强意志和毅力的支撑。因此,在克服困难中,在抵制各种诱惑中,最能反映一个人的责任意志和责任心。  相似文献   

4.
论犬     
陪审团的各位先生们,一个人在世间最好的朋友也可能会背叛他,并与他反目成仇;就算是他自己悉心养育的儿女也可能变得忤逆不孝;那些我们身边关系最亲近的人,那些我们愿意与之分享幸福与名节的人也可能违背他们的诺言;一个人也随时可能丧失他所拥有的金钱,可能就在他最需要钱的时候,他变得身无分文。  相似文献   

5.
来信六则     
《初中生之友》2009,(9):56-57
你相信世界上有距离关吗?当你不了解一个人的时候,会渴望了解他,但与他相处后,你会发现他的缺点。是不是人与人的相处都是这样?这也是我不愿意轻易打开心窗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责任     
刘群 《高中生》2011,(10):4
责任,是一种生活态度。一个人的责任,也就是他对生活的承担,不完全在于行为,也取决于一种世界观。因为人的世界观造就了他生活中的一切。他对生活承担了多少,取决于他对自己与世界了解的程度,也取决于他对如下问题的回答:所有的人  相似文献   

7.
张灵是明朝的大才子,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尤擅戏曲之道。他藐视科举,绝意仕途,平日不愿与人交往。但他与唐伯虎却十分投缘,两人还结下了忘年之交。张灵早过婚配的年龄,一直未娶,好多人都以此取笑他,他却非常强硬地说道:吾虽不才,然自谪仙而外,似不  相似文献   

8.
论伽达默尔解释学经验的特征及其对他者问题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伽达默尔没有集中讨论过他者问题,但他的解释学暗示了与该问题极为相关的线索。他通过解释学经验阐述了人是具有当下性、有限性、开放性、否定性和被动性特征的历史性存在。这些特征说明人不是无时间的先验存在,而是历史性的经验存在。与通过笛卡尔式反思确立的先验性主体不同,经验性的人是在与他之外事物的关系中存在的,因此是他者得以呈现的领域,是他者问题得以探讨的前提。解释学经验所揭示的经验性人的特征对他者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10年前,艾尔·科丹在南半球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从事一项特殊的工作。他所做的工作,是唤醒那些依赖社会救济生活的人自力更生的欲望与能力。他请求当地政府部门召集一组依赖社会救济生活的人,这些人属于不同的种族。每个周五,他都要花3个小时与这些人在一起。有需要的话,他也会向政府申请一点现金带到工作现场。  相似文献   

10.
生活的艺术     
一个明智的人早晚总会发现,生活是欢乐与悲哀、成功与失败、给予与获得的聚合体。他懂得能不为琐事而大动肝火对于成功是至关重要的。他懂得不善驾驭自己情绪的人总会有所失。他懂得摆出好斗的架势最易导致冲突。他懂得任何行为总会像甩出的飞镖一样落回来。他懂得沉溺于说长道短地议论他人最能使自己信誉扫地。他懂得去尊重每一个人,他懂得一个“早安”和一个微笑能使人获得一天的快乐。他懂得用肯定和赞许去振奋别人精神的同时,也是振奋自己心灵的最佳途径。他懂得当他落难或失败的时候,世界并不是末日,新的一天和新的机会总在前面。他懂…  相似文献   

11.
奥斯卡·王尔德(OscarWilde)说:“就连追随者也有他的用处。他站在御座后面,在君主凯旋之时对他悄声耳语道:‘人终究不能永生。”’当代中国,一切神圣性都破碎,受人敬重是讽刺,值得自己敬重是亵渎。“当今社会,无论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都很难获得他人的衷心尊敬,不成为别人眼中的下流与笑料已经是君子,乃至圣人了,因为他的地位反而被当作他的堕落和社会堕落的说明,他的所作所为、他的德性与智慧,与他的地位是不相称的。”  相似文献   

12.
希望被人爱的人,首先要爱别人,同时要使自己可爱。——(美)富兰克林某日,一位神色黯然的客户走进一家安装人类程序的软件公司,请求工程师帮他排除烦恼。因为最近一段时期,在他与别人交往的时候,他的系统经常死机。他讨厌身边的每个人都在莫名其妙地远离他。软件工程师听完他的倾诉,启动了他的  相似文献   

13.
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农业的科技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卢良恕这个名字的。台湾报刊称他为"农学泰斗",《中国科学家传略》赞誉他是具有组织才能的科学家,他的足迹遍布了整个神州大地。凡与他相识、与他有过交往或听过他报告的人,无不敬佩他敏捷的思路、惊人的记忆、儒雅的气质、平易  相似文献   

14.
郑板桥的史论较多,他对历史的评价与他的喜怒哀乐是联系在一起的。但其历史观是相对稳定的。郑板桥历史评价的基点是他的天道循环观,他认为社会与人生都是一场大戏,世事总是翻来又复去的;同时在天道循环观的基础上郑板桥又出现了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倾向,他认为人一切奋斗的结果都会因天道循环而走向缥缈;当然,他也认为,虽然天道循环是不可抗拒的,但人的因素不可忽视,只要人发挥积极的作用,人与社会就可以延缓这种循环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生活中的儿童是生动的人、具体的人,是有待发展的"人",是曲折前进与发展的人、社会历史的人.儿童是他本身固有的天性和他自己的生活背景决定的,他在生活之中,在世界之中,在生活世界之中,他是已经建立起了一种特定的人与世界的意义关系的人.从关照生活世界中的儿童出发,教育才能真正体现"人是教育的对象"、"人是教育的目的"这些基本的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16.
苏轼这个人,虽然也是胸怀报国之志,也是深受打击,但人与人是有差异的,他和李白、杜甫就不同。他虽然受到儒家伦理的影响,但他又是很"活泼""顽皮"的,儒家经典对他来说也并不是清规戒律,而是获得快乐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7.
深蓝 《教育》2011,(12)
吴宓是钱钟书的老师。据说钱钟书曾骂他笨,他一笑了之;他一生苦恋毛彦文,不惜与发妻仳离,却最终孤苦一人;他自号怡红公子,认为一牛肉馆名起名潇湘馆亵渎林妹妹,而前去砸馆;他认为愧对朋友吴吉芳,在吴去世后,他照顾朋友遗属,几十年如一日;他是中国比较文学的鼻祖,被人评价为博、雅、惠、通;他与陈寅恪的一世情谊为世人所称颂。  相似文献   

18.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在自己晚年的手记中写道:“我是将人灵魂的深处展示于人的。”他的确有这种能力将人的灵魂深处展示于人,因为苦难曾击打过他。他的生命有裂缝,来自尘世的悲苦便自然而然地照进他的灵魂深处去了,并且这种出自于人的真实想法与感受1成了最好的原料,在他的灵魂里升温发酵,成了最醇最烈的酒。这种酒辛辣得使人清醒,尤其是在当时黑暗的沙俄社会。由是可见,苦难纵然会使有些人脆弱,会使有些人崩溃,但对于坚强者与有  相似文献   

19.
生命的引导     
朱李平 《家庭教育》2014,(11):M0002-M0002
孩子的成长与什么有关?这是父母们最关心的问题。简单地说,就是五个字:时空人事物。一个人的一生,无非就是在他度过的一定的时间内、在他身处过的一定的空间里、与一定的人和物互动形成一定的关系、参与了和完成了一定的事情;这五个方面合在一起,就是这个人的生命内容。人的生命是否有意义,是否精彩,是否快乐,是否幸福,与这个人应对与他有关的时空人事物的能力有关,与这个人应对的态度、应对的方式方法、应对的过程、应对的结果等有关。  相似文献   

20.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都在探讨人的秘密。由于自身经历的影响,他偏爱“穷人”主题。但陀思妥耶夫斯基并没有停留在对穷人苦难生活的展现上,而是把笔触深入到潜伏在人性深处、人的本性中的不幸。他否定理性人物.认为理性能引诱人犯罪。他肯定和赞扬“神人”,认为至善至爱才是人悲惨命运的拯救力量。“神人”形象成了他与丑恶现实相对抗的武器,也成了他解开人之谜的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