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梦琳 《新闻世界》2010,(7):138-139
在消费社会中受众不仅消费物品的使用价值,还消费物品的符号价值。大众传媒和广告为了促进受众的消费欲求,采用形象代言人来传播产品信息、树立品牌形象、实现与受众的交流沟通。广告形象代言人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受众,成为受众在进行信息选择时的"参照群体",不断引起和推动受众消费行为的完成、消费体验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王玲玲 《青年记者》2012,(14):23-24
全球进入了经济工业时代,便逐渐成为鲍德里亚所说的"消费社会":在消费社会中,大众媒介大多依赖广告商的资金投入而生存,广告商投资资金的目的是吸引大众媒介的受众对其产品进行消费,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大众媒介在极力鼓吹、传播消费理念."生产者和大众媒介基于共同的经济利益的目的,结成联盟.  相似文献   

3.
广告营销,作为期刊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承载着期刊生存发展和品牌树立的双重大任.目前,许多广告商家在选择广告媒体的过程中,除了考察媒体的覆盖率(发行量和发行区域分布)以外,最重要的还会考察其受众是否具备相应的广告消费能力和消费自主权.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传媒与社会民主化进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进程, 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中国的社会民主化进程加速; 同时, 中国大众传媒也开始具有一定的公共领域的功能。本文运用“媒介使用与依赖理论”, 分析中国受众的媒介使用行为与其对公共事务的知晓和社会政治参与价值观之间的关联, 考察中国大众传媒在中国社会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功能; 并且希望能为丰富相关的媒介效果理论, 以及为探讨社会民主化、大众传媒与受众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5.
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印刷媒介的生存遇到了巨大的压力,新媒介生态下受众与广告商媒介接触偏好的变化,意味着大众传媒被迫进入了与网络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相互竞争的环境。谁能够理解、跟踪和满足作为消费者的受众,谁将从传播权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的互动发展引发了大众传媒经济效益的追逐,多元价值的波动亦呼唤大众传媒社会效益的长足发展,在充分把握受众特征的基础上,造就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公民个体。在和谐发展战略的引导下,实现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的平衡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彭扬 《东南传播》2014,(6):136-138
视频网站不仅拓宽了受众消费视频的传播渠道,也为广告商提供了投放广告的新平台。视频网站与广告商通过多种合作形式实现双赢的目标。但是插播广告的传播方式在影响受众观看情绪的前提下,也影响着广告的实际投放效果。本文期望通过以受众对网络视频中插播广告的满意度为切入点,对插入式广告的传播效果进行量化研究,从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说的大众传媒伪劣作品投诉问题,不包括近十年来出现的大众传媒侵害公民名誉权和隐私权等诉讼案件,而专指在信息消费过程中出现的损害受众正当权益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物质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的不断提高,我国受众开始注意从自身消费利益的角度,对大众传媒提供的各种文化信息品头论足。进入90年代,这一现象开始逐渐演变,呈现出受众对文化信息消费权益保护意识增强和对伪劣文化信息作品投诉增多的局面。如果说以往受众对传媒的评价仅仅表现为一种道德和伦理评判的话,那么,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则是受众为维护自身文化…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物质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的不断提高,我国受众开始注意从自身消费利益的角度,对大众传媒提供的各种文化信息品头论足。进入如年代,这一现象开始逐渐演变,呈现出受众对文化信息消费权益保护意识增强和对伪劣文化信息作品投诉增多的趋势.如果说以往受众对传媒的评价主要表现为道德评判的话,那么,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则是受众为维护自身文化消费正当权益而增强的法律意识.在分析这一变化之前,有必要先对大众传媒消费概念做出界定。大众传媒消费是指公众通过对传媒信息产品的消耗以了解信息和满足精神生活需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孙卫华 《新闻界》2006,(4):22-23
在传播渠道过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媒体和广告商越来越重视媒介内容的“有效传播”,目标受众群成为媒介行业中一个风行的词汇。社会弱势群体由于其消费心态的保守性和消费能力的低下,在目标观众群的选择中很容易被边缘化。目前,在我国,社会弱势群体多指社会转型期,利益重  相似文献   

11.
陈蓉  丁丽琼 《新闻世界》2012,(9):225-226
在如今消费文化日趋丰富与多元的今天,大众传媒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本文以《中国好声音》为例,从传播学角度浅谈在消费文化视野下,受众需求发生变化的同时,大众传媒的娱乐化。  相似文献   

12.
李尚子 《新闻传播》2010,(7):105-106
娱乐是大众传播自身诸功能中的一种。根据马斯络“受众需求分层理论”——初级需求不被满足前人不会奢望进一步追逐高层需求的满足——娱乐似乎成为了受众在太平盛世向大众传媒索取的首要需求。而对于报纸而言,满足受众这一需求。除简单易行之外,也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包括受众因喜好而购买报纸所产生的销售收入.以及将这些受众转卖给广告商所能取得的商业利益。  相似文献   

13.
李倩 《新闻世界》2010,(4):111-112
消费社会下,受众和媒介出现了异化现象,受众通过媒介的偏移宣传而倾向于异化消费,成为异化的受众;媒介也因过度追求商业利益而造成管理失范和假新闻泛滥,成为异化的媒介,受众和媒介的双重异化严重影响了整个媒介生态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聂宇飞 《东南传播》2020,(12):95-97
受众商品是传播政治学的奠基理论之一,从唯物史观出发,打开了大众传媒工业研究的全新视角。但是传媒随着人文、科技、资本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数字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十年里,受众商品也出现新表征。因此,试图观察"受众商品"理论中提的经济角色在数字化过程中的变化,总结出全新的受众商品规格——"设备镜像",以窥探在数字媒介时代受众被剥削的路径。发现不仅在个体维度上剥削范围外延,甚至完成了对公共资源的价值掠夺。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因为覆盖面广、信息传递迅速而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文化的教导性决定传媒所表达的文化规范和价值理念,对受众思想意识的形成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媒介女性形象的建构有其深沉的文化内涵,它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各方面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大众传媒作为一种文化,具有建构意义和模式的功能,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它利用受众非常熟悉的价值观念创造一种东西。媒介传播中女性形象的传统文化象征反映了性别文化作用于社会生活以及性别制度作用于时代文化的一些典型特征,它们与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中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发生在本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第三次产业革命,促成了信息社会、传媒社会的到来,国家经济和社会结构框架重心日益从物理性空间向信息或知识性空间转移。在信息化趋势下,对信息产品的社会需求不断增长,一种新的消费方式——信息消费便应运而生。大众传媒受众作为信息空间比较突出的消费者,研究其需求特征,实有必要。一、为什么称受众为信息消费者首先,受众接收、处理、加工信息的过程,其实质即为信息消费过程。信息消费是人们选择、享用传媒产品和传媒服务,以满足某种需要的日常活动的总称。①它强调了受众的主体选择性和目的性。在对大…  相似文献   

17.
受众是一种“社会呈现”,是社会环境和媒介供应模式的产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介主要发掘和利用两种资源:一、精细化地深度掌控社会的“注意力资源”.通过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而满足受众需要;二、广告资源。广告本身是一种资源配置的促进方式。通常认为,报纸经营是“两次售卖”:第一次把报纸卖给受众,第二次把受众卖给广告商。但更深层的逻辑关系是:受众结构决定广告结构进而决定报纸的收入。受众市场是报纸货币收入的源泉.  相似文献   

18.
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对于媒介经济而言,媒介产业的进行是由媒体、受众、广告商三个元素构成的,其中,媒体在这个产业链中扮演的是供给的角色,受众、广告商是扮演着需求的角色。随着媒介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的媒介本位正逐步让位于受众本位。准确地衡量和预测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大众传媒对女性发展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潇纯 《现代传播》2003,(5):122-123
辩证地看 ,大众传媒对于女性的发展无异于一柄双刃剑。一方面 ,大众传媒因其商业特质和大众立场 ,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上还女性以言说的权利 ,从而对男权控制话语场、控制社会意识形态的历史形成颠覆和重构的力量 ,使女性经由传媒影响主流社会成为可能。网络传媒的发达更意味着传者与受众平等相处时代的来临 ,在网上人与人的对话已成为数字式的点对点的交流 ,性别、身份均变得不再重要。另一方面 ,受收视率、发行量等经济目标的制约 ,大众传媒追逐利益最大化 ,制造刻板印象 ;而这一刻板印象形成的社会基础是以男权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和…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在现代消费语境下,从文化和女性等多元视点切入,将电视广告对女性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提高到学理层面。分析认为:宏观上,上海这座城市已经不可遏制地进入消费社会。微观上,广告商利用了女性冲动消费的心理,通过一系列策略主动制造了“需求”,激发女性消费;大众媒介从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出明显的消费主义特征,充当了广告主重要的“帮手”,共同引导女性走入消费社会;同时女性消费者的情绪性消费特征显著,她们对自身的消费有第二层解读,试图通过购物实践广告符号的象征价值,完成对自我身份地位的理想化重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