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善于‘退’,足够的‘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重要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又云:“先足够的退到我们最容易看清楚的地方,认透了,钻深了,然后再上去.”这就是以退为进的思想.这种思想也是我们解证数学问题时的唯物辩证思想的一种体现.1从抽象退  相似文献   

2.
饶勇 《高中生之友》2013,(Z1):49-50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这段话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在数学解题中,我们应注意以退为进,合理转化,"退一步海阔天空",抓住问题的本质,以退为进,退到我们能看清问题的地方。一、以退为进,由"抽象"向"具体"转化高度抽象是数学的一个基本特征,有的数学问题比较抽象,不易发现其内在的规律和联系,因而往往要从"抽象"退到"具体"的几何图像上来考虑,使问题更易理解、更好解决。  相似文献   

3.
0.引言数学教育家李玉琪在《数学教育概论》一书中写道:如果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方法是数学的‘行为规则’,知识是数学的‘躯体’,那么数学思想无疑是数学的‘灵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应试教育的压  相似文献   

4.
华罗庚教授曾说过:“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决窍!”在小学数学中,当遇到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而无从下手时,不妨将问题“退”到最简单的情况,使问题的难度降低,从而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例1摇有5个大小不等的中心有孔的圆盘,按次序套在木桩上。小圆盘放在比它大的圆盘上,从而构成一个圆盘塔。现在要把这座圆盘塔移到另一个木桩上,每次只准搬动一个圆盘,并且不允许大圆盘放在小圆盘之上。假定还有第三个木桩作临时存放圆盘之用,问把这5个圆盘搬到第二个木桩上至少需要搬…  相似文献   

5.
“退”是一种重要的解应用题的策略。解某些数学题,常常需要“退”,“退”是为了“进”——解题。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巧!”(引自《数学归纳法》一书)而解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部分,可见“退”这种思想方法的重要性了。用“退”的思想来解题,应当从小学低年级就进行渗透。但有些  相似文献   

6.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要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原始而又不失重要性的地方,这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对一个数学问题的研究,我们可采用:从研究全体退到研究部分;从研究复杂退到研究简单,从研究一般退而研究特殊,实现退中求进,将从部分、简单、特殊背景下研究所得结论推广到全体、复杂、  相似文献   

7.
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复杂的问题要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据此极易推知,"以退求进"是一个重要的解题策略,就高中数学解题而言,其价值体现在于:如果我们不能马上解决的所面临的问题,那么可以或者从一般到特殊、或者从抽象到具体、或者从复杂到简单、或者从整体退到部分、或者从较强的结论退到较弱的结论,总之退到一个能够解决的问题上来,  相似文献   

8.
从未知到已知,这是进,也是我们解题的目的,然而,在很多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为了达到“进”的目的,而不得不“退”下来.华罗庚曾说过:“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决窍.”以退求进是解决数学问题的辩证思维,是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本文拟从几方面来浅述以退求进这种辩证思维在解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赵香丽 《新疆教育》2012,(13):231-232
本文从“运用现代电教媒体,提高课堂效率,使‘数学’容量更大;运用现代电教媒体,创设问题情境,使‘数学’主题更有趣;运用现代电教媒体,撷取活动素材,使‘数学’形式更灵活;运用现代电教媒体,增强自主能力,使‘数学’个性更突出;运用现代电教媒体,发展信息素养,使‘数学’与时代更贴近”这几方面阐述了现代电教媒体走进课堂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竞赛数学和课堂教学并不对立 竞赛数学俗称“奥数”.当下,“奥数”的“名声”不太好.有反对者云“与通常的数学教育强调通性通法相比,‘奥数’训练更突出了数学的‘特技’‘特巧’,以及出奇制胜的‘野路子”’.张景中院士却说“年复一年进行的数学竞赛活动,不断为数学问题的宝库注入新鲜血液,常常把学术形态的数学成果转化为用于教学的形态.早期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试题,有不少进入了数学教材,成为例题和习题.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实用性和发展性,推崇"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的‘大众化数学’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2.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十分赞赏“以退为进”的解题策略,他指出:“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有的问题不易直接解决时,可将问题“退”到特殊情况(或“极端”情况)来研究,从中发现规律或受到启发,从而找到解题途径.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3.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这里所谓的“退”,当然不是逃跑,而是养精蓄锐、蓄势待发,是在为“进”寻求途径,即“以退为进”.它的实质是借助转化的数学思想,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以便看清“庐山真面目”.笔者检索发现这方面的文章多以例题为媒介,以归纳总结为主要形式,将其分类罗列.那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到底应该如何渗透,使学生由“学退”达到“会退”的目的呢?下面以笔者在函数复习课的一个教学片断为例,谈谈这种解题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落实的.  相似文献   

14.
<正>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做的"登门槛"心理实验表明:"先得寸再进尺,往往能实现目标。"华罗庚也说过:"复杂的问题要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这就是"以退为进"的策略,在数学学习中常常用到。一、退到思维起点,变繁为简,构建数学模型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要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发展,教师就要在学生学习新知时为他们寻找合适的思维起点,使他们在学习中建构数学模型,逐渐逼近数学的本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行,新课程的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前瞻性无可质疑.新的教学方式与旧的教学模式的分歧,最根本的还是体现在基本理念上。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实用性、发展性与创新性,推崇“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的‘大众化数学’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数学活动的探究正逐步趋热.数学教育研究专家涂荣豹认为:"在数学教学和学习中‘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这已是数学教育研究领域的基本共识,数学活动的过程知识就是‘重过程’的具体内涵."仲秀英教授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的观点已成为我国数学教育新课程改革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观."目前,对数学活动的理念、本质、内涵、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充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理想的中职数学教学效果,本课题提出"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的具体教学实施方法,实践证明,能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研究性学习曾经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今天重提它,是因为在新课标理念中它是永不过时的焦点。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理念、学习方式都离不开研究性学习。“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新课程标准中的这一段话为数学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这种学习理念已经开始体现在教材中,一打开人教版教科书,就会读到编者亲切的导语:“在这册书中,你将乘坐‘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之舟,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在数学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秘。”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推崇“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的‘大众化数学’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一理想,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较传统教学应有根本的变革。结合新课程实施的实际,本人认为其课堂上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以退为进”是十分重要的数学解题策略,正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所说的“复杂的问题要善于‘退’,足够的‘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重要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先足够地退到我们最容易看清楚的地方,认透了,钻深了,然后再上去.”充分诠释了“以退为进”的解题策略.2022年新高考Ⅰ卷第12题是一道以抽象函数为载体的选择压轴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奇偶性、对称性、周期性、导数等概念及它们之间联系,该试题背景新颖,抽象程度高,综合性强,难度大,对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直观想象等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较高.因此,“以退为进”策略解答该高考题,定会呈现不一样的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