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中小学生适当参加家务劳动是很正常的,也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新三字经》上说得好:“家务事,乐担承,洗碗筷,扫门庭。”可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参加家务劳动的观念是越来越淡薄了。  相似文献   

2.
据调查,我国城镇的中小学生,不仅参加家务劳动的比例少,而且参加家务劳动的时间也比国外的中小学生要少。至于学龄前儿童,参加家务劳动的就更少了。现在不少孩子从小在家里过的就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从长远看,这种生活方式对他们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相似文献   

3.
不论社会发展到怎样的程度,劳动始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手段。从人的成长过程看。培养正确的劳动意识,锻炼生存和发展能力,需要及早地从幼年、少年时期抓起,因为这个时期是培养人塑造人的关键时期。如果因家长溺爱而有意无意地剥夺孩子参加劳动的权利,使孩子从小丧失培养锻炼的机会,就会埋下依赖和懒惰的隐患。在这样的“爱心”下成长的孩子,必然导致四体不勤,缺乏自信,依赖性强,难以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为了孩子的未来,父母们需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从家庭做起。从家务劳动开始。努力地为孩子补上家务劳动这一课。  相似文献   

4.
1.劳动具有多重价值与意义."劳动是一种需要",对于学生来说,具有明显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未来意义.参加一定量的社会劳动,对学生来说,一可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增强班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二可以锻炼身体协调性和动作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三可以让学生从小就有一种劳动光荣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和意识;四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向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健康道路发展;五可以使学生适当放松紧绷的学习神经,释放过剩的精力;六可以让学生深入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懂得节俭,理解父母,感恩社会.回报人类.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组数据:1986年天津市统计局对城市居民家务劳动时间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是孩子干活最少,十五岁以上的学生只有53.8%参加家务劳动,而且平均每人劳动时间只有35分钟。事实说明,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的劳动观念正日趋淡薄。而他们正是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如果他们成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小少爷,怎能完成历史赋予的重任呢?所以,加强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其劳动观点,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绝不可等闲视之。那么,班主任如何把热爱劳动的种子播进青少年的心田呢? 一.帮助家长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由  相似文献   

6.
家庭中的劳动教育目前已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学界对于家务劳动的实际效果还缺乏分类考查。本研究通过中国六个省市小学生的调查数据,对不同家务劳动在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发展以及学业成绩上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当家务劳动是“教育型劳动”时,可以对儿童的社会情感能力产生积极影响。作为“教育型劳动”的家务劳动频率,对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可以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效应。以上研究结论表明,要发挥家务劳动对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积极效应,需要考虑家务劳动的教育性及其参与程度。换言之,只有当家务劳动被用作教育儿童的一种手段时才更有可能发挥积极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由于学校劳动教育场所等的局限,中小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机会不足,缺乏劳动技能和实践经验。同时,部分家长的劳动教育观念不强,导致部分学生甚至不熟悉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简单的家务劳动。这使他们缺乏必要的生存技能、独立解决问题的信心,以及公共服务意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户外活动,“露营热”逐步形成。这为学校开辟劳动教育的新空间提供了灵感。露营活动是学生亲身经历多种日常生活劳动、提高自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精神的优质载体,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认识家务劳动的道德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镇的中小学生中,大约有50%根本不参加家务劳动或每天只参加很少的家务劳动。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每天平均参加家务劳动时间为11.32分钟。而外国中小学生每天参加家务劳动的时间是:美国为1.2小时,泰国为1.1小时,韩国为0.7小时,英国为0.6小时,法国为0.5  相似文献   

9.
据一家媒体披露:小学生每日家务劳动时间,美国1.2小时、韩国0.7小时、英国0.6小时、法国0.5小时、日本0.4小时,而中国仅为0.2小时,即每天只有12分钟。这个数据还是90年代初的统计,现今孩子们的家务劳动时间则有减无增。小学生的家务劳动,是从小培养孩子良好劳动习惯的基础,必须引起家庭教育的特别关注。我国孩子的家务劳动时间少,主要与年轻家长认为“现在孩子小,等他们长大了自己会劳动”不无关系。其实,从小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3岁的孩子入幼儿园后,就逐渐懂得怎样讲…  相似文献   

10.
据调查,我国城镇的中小学生中,不仅参加家务劳动的比例小,而且参加家务劳动的时间也比外国的中小学生要少。不少已经有了生活自理能力和从事家务劳动能力的孩子,还是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并  相似文献   

11.
实施劳动素质教育能培养幼儿的情操,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劳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应从幼儿做适量的家务劳动开始。结合我园申报的苏州市级课题“动手做,学会生活”,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通过活动,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做好一件事情是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镇的中小学生中,不少应该有生活自理能力和家务劳动能力的孩子,在家里还是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都是因为孩子不愿意参加家务劳动,不少的家庭是家长不让孩子参加。有的家长怕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说什么“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你什么家务活也不用干,我给你做牛做马也认了”。还有的家长认为,让孩子做家务,他们不会做,还得跟他们费口舌,弄不好还得“返工”。让孩子干,还不如自己“承包”下来,虽累一点儿,倒也省心。这些想法,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但这表明很多家长对家务劳动的道德价值缺乏认识。我们…  相似文献   

13.
一、国外中小学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中小学生的道德意识在倒退日本60年代的中小学生,富有正义感,被称为“激情的一代”;而现在的中小学生,对社会和未来抱冷漠态度,满足于现状,信奉“个人生活至上”的准则。日本对中小学生的生活和人生价值的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中小学生在追求高级物质享受,羡慕“消极的享受主义者”和“逃避现实的游手好闲者”。新加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幼儿家庭劳动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家长缺乏对劳动教育的理解和重视,隔代长辈溺爱导致幼儿家务劳动参与度低、劳动意识薄弱以及劳动形式单一,家长对孩子进行家务劳动教育缺乏方法等问题,提出家长要以身作则、转变家务劳动教育观念,减少溺爱、增强幼儿家务劳动的参与意识,优化劳动教育的方法、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体验艰苦劳动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应该给孩子体验艰辛和痛苦的机会。有一项调查表明,我国的城镇儿童,每天做家务劳动的时间平均只有12分钟;而在其他一些国家,对中小学生从事家务劳动的时间都有相关的立法,其中规定每天从40分钟到1.5小时不等,并纳入学校的考核项目中。事实说明,我国现在许多中小学生很少做、甚至不做家务劳动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个案一10岁的小刚在饮水机上接了一杯开水,准备招待同学,但小刚的手被烫红了,水洒了一地。妈妈立即埋怨道:“用得着你倒水吗?你看烫着了吧!快抹点药……”个案二“爸爸,我切破手了,快来帮我!”9岁…  相似文献   

16.
越来越多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采用了“金钱激励”法,即给孩子在学习、生活习惯方面定个标准,或者指定一项任务,如果完成得好,则相应地给予金钱上的奖励。这种方法是不是可行?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在部分老师和家长中进行了调查。李静(女,中学教师):现在有很多家长把“金钱激励法”视若神明,自觉不自觉地就采用了这种激励方式。这种方法有它的好处,比如,可以初步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甚至可以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美德。我们班上就有这样一个孩子,原来特能花钱,后来他妈妈把零花钱分摊在家务劳动上,根据劳动…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的劳动技术、动手操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要有意识地选择和设计更多有关劳动技术知识与实践操作的丰富多彩的有益活动,让劳动技术课富有活力。一、要具有“新”意现在的小学生,有的受社会的负面影响,对劳动产生一种厌恶情绪。改变学生的这种观念必须抓住儿童心理特点,劳动课要创新,在设计劳动技术实践性的作业时,要体现少、精、活的特点。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对一切新颖的劳动技术活动会感到兴趣盎然。如:在教小学三年级劳技的第二课时,是制作贺片,我说,教师节和新年到来的时候,同学们都会给老师和同学以及亲戚…  相似文献   

18.
家庭劳动教育指家庭中家长树立孩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培养劳动习惯,及从事一定的家务劳动的教育活动。2002年10—11月,笔者就当前家庭劳动教育现状在青岛市部分市区和郊区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中小学生家长。共发放问卷280份,回收28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72份。调查内容包括家长对孩子学历和职业的期望、中小学生家务劳动情况、家庭劳动教育情况(包括显性的劳动教育和隐性的劳动教育)等几个方面。并在调查的基础上,对部分教师、家长和学生进行了访谈。通过对问卷和访谈的分析,我们对青岛市家庭劳动教育有了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9.
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往往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他们习惯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我服务的能力极差,许多人都为之而担忧,这些“小皇帝”长大后怎么办?!针对这种现状,学校新增设了《生活与劳动》课,其教育目的是:教学生学会自我服务劳动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学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逐步培养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20.
《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劳动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时应以实践为主。”要真正实现这一素质教育的目标,就不能把劳动课上成关于“劳动知识”的智育课,而要定位于让学生“做中学”,到实践活动中学劳动。一、在家务劳动中学《劳动》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取决于学生生活的环境,重要的亦在于家庭。当前,家长对孩子越俎代庖的情况比较普遍,教师应想方设法做好家长工作,放手让孩子每天做好他们该做的事,诸如:饭自己盛,脸自己洗,衣自己穿,床自己铺,地自己扫等,让孩子们懂得,这是自己每日必做的“功课”,让劳动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