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何丽 《科研管理》2015,(1):465-469
在科普能力指标体系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企业科普创新的角度,构建了包括科普创新的投入能力、科普创新的管理能力、科普创新的产出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科普活动能力6个方面、16项指标的企业科普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层次法确定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评价的方法建立企业科普能力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
俞学慧 《科技通报》2012,28(5):210-218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普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以科普项目为体现方式的科普活动快速增多.但与此同时,科普项目的支出在分配和利用上却还没有进行追踪和问效。本文立足于科普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提出了科普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方法,评价标准设定的原则与方法,以及评价指标权重的设置问题等,构建了一套财政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科普资源是科学普及活动的基石,是科普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对科普资源进行统计评价能够更为清晰地指导科普工作,同时也可以对过去的科普工作进行有效的总结回顾。文章通过建立统计指标体系,从五个维度共计42个指标从人力、财力、物力、政策、活动五个方面对西藏科普资源进行统计评价,利用信息熵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其指标权重进行估算,研究结论主要包括:西藏科普资源总体处于波动增长的态势,在2015年和2018年得到的评分最高。在人力方面,西藏科普部门有科普人员职业化、精英化的趋势;在财力方面主要还是依靠政府财政;物力方面科普工作开始向互联网方向倾斜转型;政策方面主要是遵循中央有关部门的指示;活动方面科普部门在提高民众参与度、活跃度上有不小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15年江西省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首先从科普人员、科普设施、科普经费、科普传媒和科普活动五个方面构建了17个科普能力指数测度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然后对11个地级市科普能力指数进行了测度,最后计算了各地级市科普投入产出比。研究发现:江西省各地级市科普能力很不平衡,南昌的科普能力指数最高,新余的科普能力指数最低;上饶、赣州、九江科普投入产出是最有效率的,而新余的科普投入产出是最没有效率的。  相似文献   

5.
根据科普能力的内涵,从科普参与人员、科普基础设施、科普经费、科普宣传和活动等方面构建区域科普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改进的CRITIC法进行指标赋权,在此基础上运用分形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普能力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科普事业发展并不均衡,各省科普能力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大致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趋势。最后提出促进我国区域科普工作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的特点,建立指标体系。运用熵组合权重法确定指标权重,模糊综合评判法为评价方法进行评价。以云南省龙陵县为例进行了实例评价,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评价模型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师科研能力评价模型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科研能力评价相关研究的回顾与梳理,构建了包含三个层面的高校教师科研能力评价指标框架,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得出各指标的权重。为了保证指标评分的准确性,对各指标项下的不同等级选项进行了归一化处理,最终构建了高校教师科研能力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8.
地区科普力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国家科普统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地区科普力度评价指标体系,力求体现全国各地区的科普投入和产出状况。文章还设计了指标权重的获得方法和评价方法,最后以2006年度科普统计数据为基础,进行了科普力度指数测算,并做了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科普研究类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为发展和评价我国科普研究类学术期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调查法,以全评价体系为理论框架,探讨科普研究类学术期刊的概念和特征,搭建科普研究类学术期刊的评价体系,提炼出科普研究类学术期刊评价的相关指标。【结果】构建包含形式评价、内容评价、效用评价3个一级指标,学术影响、新闻传播等9个二级指标及其下属33个三级指标的科普研究类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实现对科普研究类学术期刊系统、全面、专业的评价。【结论】所构建的科普研究类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是合理、可行的,能够对科普研究类学术期刊评价领域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成相关研究的分类回顾与梳理,提出了评价指标设计原则,逐步搭建了一套包含三个层面的科研能力评价指标框架.通过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初步建立的评价指标框架进行修正.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得出各指标的权重.为了保证指标评分的准确性,对各指标项下的不同等级选项进行了归一化处理,最终完成科研...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高校图书馆读者满意度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的片面性问题,引入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思想,利用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相结合得到的组合赋权法来计算权重.以咸阳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用组合赋权法计算读者满意度评价指标的权重,判断各指标对读者满意度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通过组合赋权法得到的指标权重反映了决策者的意向和评价指标的客观性,评价结果更合理,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
俞立平  潘云涛  武夷山 《软科学》2011,25(4):135-140
采用分位数回归法,以TOPSIS评价方法为例,研究了学术期刊非线性评价中,不同级别期刊评价指标相对权重动态变化问题。发现随着学术期刊水平的提高,部分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不变,但也存在部分指标权重递增,部分指标权重递减问题。这增加了期刊评价者与期刊社关系的复杂性,对评价指标的选取与评价方法的应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供应链物流能力科学的评价可以有效地促进供应链物流能力的发展,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指标隶属度并组成评价矩阵,采用AHP法确定主观权重,使用熵权法确定客观权重,得到综合权重。最后,对供应链物流能力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为促进供应链物流能力绩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云南科技管理》2015,(2):35-38
通过对2011~2013年云南省科普工作主要指标的统计调查和分析,云南省科普事业取得很大成效,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对此,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科普队伍建设、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和科普基地软实力建设、增加投入等,以加快云南科普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考核提供具有代表性、客观性、可操作性的测评工具。方法:采用"专家对比排序法",请10名专家对本研究初步拟定的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考核的评价指标,进行项目合适度评价,并将各指标要素按重要程度计分排秩次,运用数学方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结果:本研究体系构建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0项,三级指标30项,10名专家认为指标项目全面、合适,其合适频率达到100%;3项一级指标的权重依次为0.297、0.361、0.342,10项二级指标的权重为0.196~0.487;30项三级指标的权重为0.143~0.576。结论:该指标体系客观合理、科学实用;指标要素全面,权重重点突出。符合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考核的核心要求,能全面客观地评价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企业物流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企业物流能力模型,利用改进的三标度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层次物流能力的指标权重;以一家制破造企业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物流能力进行评价,实现了对指标体系的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企业物流能力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研究医院综合科技评价中指标权重确定方法,比较主观赋权法与客观赋权法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基于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指标体系,选取2018年度中国医院综合科技量值位居前100的医院各指标数据,计算熵值法、CRITIC法、独立性法、信息量法四种客观赋权法权重,通过加权计算得到四种方法100家医院的评价结果,与中国医院科技量值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评价结果比较。100家医院研究数据信度质量高,信度系数值为0.883。熵值法权重与CRITIC、独立性、信息量法权重之间的相关关系系数值呈现出显著性。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CRITIC法、独立性法、信息量法五种方法计算的评价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值分别是0.920、0.984、0.992、0.976,p<0.01,有正相关关系。采用的四种客观赋权方法权重相关关系及评价结果相关关系全部呈现出显著性正相关。本例层次分析法与客观赋权方法相互得到验证,但这并不能代表客观赋权法适用于各类评价。实际工作中仍需要根据评价目的、管理需求及评价数据实际,系统比较研究选取合适的赋权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在线性学术评价中,普遍存在初始权重与实际权重不一致问题。[方法/过程]文章以学术期刊评价为例,在对其产生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其危害,并对现有的几种解决方法的不足进行了剖析,提出一种新的最小均值指标权重修正法,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最小均值指标权重修正法可以彻底解决自然权重问题;要重视自然权重问题对学术评价科学带来的影响;最小均值指标权重修正法也适用于所有的线性评价。  相似文献   

19.
基于熵权-G1法的科技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客观赋权的熵权法和主观赋权法的G1法对指标进行组合赋权,建立了基于组合赋权法的科学技术综合评价模型,并对中国2000-2005年期间的科技发展进行了评价。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一是构建了包含治理工业污染投资等反映科学发展观的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在G1法确定指标权重时,对准则层和各指标层分别用G1法赋权,解决G1法直接对指标层赋权、无法对准则层进行评价与排序的问题。三是对主观赋权G1法与客观赋权熵权法得到的权重组合赋权。这就避免了现有研究的客观赋权法无法反映专家经验、或主观赋权法无法反映客观条件变化的双重弊端。  相似文献   

20.
围绕与绿色转型密切相关的经济、资源、环境、社会4个子系统,结合沿海城市的发展特点,首次构建了沿海城市绿色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选取大连市2005—2014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例研究。研究表明:2005—2014年间大连市绿色转型综合能力虽逐步增强,但各子系统发展不均衡。基于指标权重及评价结果,提出加快产业绿色转型、推动能源变革、完善相关法规与监管以及加快绿色科技创新等措施,对提高沿海城市绿色转型能力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