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目的:了解湖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现状及行为,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及坚持性,推进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结果:湖北高校中坚持参与体育锻炼和从不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少,大部分学生处于偶尔锻炼和中断体育锻炼的状态;跑步、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是大学生广泛参与的体育锻炼项目;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和积极性低于男生,且男生每次持续锻炼的时间明显多于女生。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自我管理模型,以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量表、大学生体育锻炼氛围量表、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量表以及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量表对600名大学生施测,然后通过路径分析对模型进行了拟合度和性别年级差异检验,结果表明:(1)修正后的大学生锻炼行为自我管理模型较好地拟合了数据,表明在大学生锻炼行为坚持性中锻炼行为自我管理因素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2)修正后的大学生锻炼行为自我管理模型存在性别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锻炼动机对自我管理的影响上男生的路径系数显著高于女生,锻炼动机对坚持性的影响上女生的路径系数显著高于男生,但是年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运动承诺理论和相关文献对影响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体育锻炼具有阶段性和反复性,退出锻炼存在两个高峰;2)运动承诺理论的6个要素是坚持锻炼的重要影响因素,;3)除运动承诺理论的要素外,影响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因素还有:社会支持、锻炼条件、锻炼动机、自我效能、锻炼效果、个性特征、运动风险、运动能力、锻炼氛围和制度约束,在运动承诺理论中整合这些要素,有利于更系统地理解大学生的锻炼坚持行为.  相似文献   

4.
浙江高校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与制约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锻炼坚持性"用来描述人们在体育锻炼时间方面的特征,说明人们是否长期坚持规律性的体育锻炼,是衡量体育锻炼能否产生良好锻炼效果的一个重要中介变量[1,2].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浙江省内14所高校非体育专业的全日制在校学生1400人进行调查.从锻炼心理学的视角,分析了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现状及其主要制约因素.结果显示:①调查对象中,达到锻炼坚持性标准的有350人,占总调查对象的26.8%,其余的958人没有达到锻炼坚持性标准,占总调查对象的73.2%;②男女大学生在锻炼频度、每次锻炼持续时间、已坚持锻炼的时间和锻炼坚持性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情况明显好于女生;③"锻炼场所不方便"、"学业压力大"、"不良从众心理"和"缺少专业人员指导"等四个因素是制约浙江省大学生锻炼坚持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967名大学生的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性进行调查,并分析不同体育锻炼情况的大学生在锻炼承诺与锻炼坚持性上的不同,结果表明,锻炼时间、锻炼方式、锻炼效果和身体自我感觉的不同在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性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学生闲暇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常生  陈及治 《体育科学》2004,24(9):69-73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专家访问等方法,对大学生闲暇体育锻炼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锻炼阶段参加闲暇体育锻炼的频度、时间和强度差别具有显著性;参加体育锻炼后的心理感受与锻炼阶段存在相关;年体育消费水平与参加体育锻炼的阶段存在相关;每周的平均闲暇时间与参加体育锻炼的阶段不存在相关。由此推论,大学生不参加闲暇体育锻炼,非闲暇时间缺乏所致;接受媒体体育信息状况与参加体育锻炼的阶段存在相关。建议重视大学生锻炼后的愉悦感受,在对闲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干预中,应引导选择集体锻炼形式,促进锻炼氛围的形成,同时,应重视和加强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坚持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充分考虑到个体差异和不同社会环境对锻炼坚持行为的影响,识别了影响体育锻炼坚持的主要心理和行为因素,构建了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结构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对模型进行分析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体育锻炼承诺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影响重要,学校制度因素对于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具有较大效果,大学生退出体育锻炼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体育锻炼意图不强。提出以下建议:大学阶段体育教学的核心任务应致力于使大学生形成参与体育锻炼的心理倾向并养成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大学体育教育的核心在于改善大学生的体育偏好而不是过多的强调影响体育锻炼的外因。  相似文献   

8.
赵臻  李薇 《体育科研》2014,(3):28-31-52
研究基于行为的阶段变化和锻炼坚持机制行为分析框架心理机制,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现状进行阶段上的描述,并依此展开讨论。通过对整体以及不同锻炼行为阶段上大学生运动承诺等因素的统计分析,表明运动承诺对锻炼坚持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乒乓球选项课大学生在锻炼情景下运动承诺模型的实证分析,以期为促进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240名大学生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乒乓球选项课大学生在运动承诺情境下的锻炼坚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在锻炼情境中,运动承诺理论具有较好的效度,但运动承诺理论的单层次结构模型忽略了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和变量的中介作用,分层后的结构模型在理论解释和数据拟合上更为合理.②乒乓球选项课的大学生运动承诺得分较低,坚持体育锻炼的决心不强;运动乐趣、参与选择、个人投入、社会约束和参与机会能够较好地预测大学生的运动承诺强度,故可以通过干预上述几个方面来促进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0.
体育社团大学生锻炼行为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192名体育社团大学生和1860名非体育社团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和体育锻炼行为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高校体育社团的参与率比较低;(2)与体育社团大学生相比,非体育社团大学生每次锻炼的时间短,锻炼强度小,锻炼频率低,锻炼坚持差;(3)体育社团大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显著多于非体育社团大学生,体育社团大学生的锻炼氛围显著好于非体育社团大学生;(4)体育社团大学生健康状况显著性好于非体育社团大学生;(5)高校应拓展宣传渠道,加强学生体育社团宣传,通过宣传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体育社团,争取更多的企事业和人士对大学生体育社团提供社会支持与帮助,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坚持性.  相似文献   

11.
《湖北体育科技》2018,(8):731-734
探索高职学生锻炼意识的现状与锻炼坚持行为的关系。采用自编《大学生体育锻炼调查问卷》对547名在校高职学生进行调查,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高职学生的锻炼意识在性别、地域、年级上存在差异,高职学生锻炼意识与锻炼坚持行为显著相关,锻炼意识可以预测体育锻炼行为。其中,锻炼控制感是预测锻炼坚持行为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任玉梅 《冰雪运动》2010,32(4):87-91
以绥化市1 288名普通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行为、重视体育锻炼的程度、体育锻炼的动机、体育锻炼项目和冬季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能够参加体育锻炼,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相对较少,男大学生参加锻炼情况明显好于女大学生;大部分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比较积极,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越高,大学生越倾向于参与体育锻炼;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是强身健体、兴趣爱好、休闲娱乐和提高自我形象;男生的锻炼项目主要为滑冰、跑步、雪地足球、篮球、滑雪、排球和游泳等,女生的锻炼项目主要为滑冰、跑步、羽毛球、健美操、乒乓球、排球、滑雪等项目;大学生冬季锻炼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表现在经济、学习、设施、天气、教师与家长认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彭伟 《体育科技》2013,(6):95-98,106
课余体育锻炼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发展身体素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情况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课余体育锻炼已成为少数民族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主要方式之一.锻炼场所、锻炼项目、锻炼持续时间具有明显的集中趋势;强身健体、调节情绪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价值取向.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频度明显不足,这主要与学习任务繁重、缺乏兴趣、缺乏喜爱运动项目等因素有关.同时,在余暇时间安排方式、锻炼项目、锻炼场所、锻炼频度,锻炼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何种模式的课外体育锻炼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采用问卷调查对来自3所高校的136名大学生进行了研究,分析课外体育锻炼对一般自我效能感提高的影响因素。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明显提高,但性别差异不显著(P〉0.05);集体锻炼项目优于个人锻炼项目,差异非常显著(P〈0.01);课外体育锻炼的强度、时间及经历对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均有影响,差异非常显著(P〈0.01)。为提高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以集体锻炼的体育项目为主、适当加大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并且使大学生持之以恒、养成长期坚持锻炼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关系,提高大学生应对心理应激的能力。通过教学实验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进行12周体育锻炼干预实验。研究结果:无论是体育锻炼的频率、持续时间、锻炼项目、锻炼强度,还是这些变量的交互作用均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大学生选择更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6.
对基于智能手机建立大学生个人体育档案系统进行了探索研究,详细论证了以智能手机为终端,为大学生建立基础信息、课堂教学、课外锻炼、综合评价等模块化的个人体育档案,能够为大学生设计差异化的体育学习锻炼方案,在课堂内外跟踪记录大学生锻炼情况并提供健身指导,能够让大学生实时查阅自己的健康信息,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养成长期自觉坚持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女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锻炼时长、锻炼项目选择、锻炼场所选择、生理期的锻炼情况、影响体育锻炼的内外部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调查。通过对我校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女大学生科学的参与体育锻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的体育教学因素,研究先通过53名本科生开放式问卷调查,提出假设和设计体育教学因素量表;然后,结合《锻炼坚持量表》对2 072名本科生进行调查研究。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影响锻炼坚持的5个教学因素:教师评价、内容实用、兴趣契合、知识技能、认知体验,5个因素对学生体育课结束后的体育锻炼行为有深远的影响。(2)体育课程的教师得到学生认可度越高,越有利于学生坚持体育锻炼。(3)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实用性越强,与学生兴趣契合度越高,越有利于学生坚持体育锻炼。(4)在体育课堂上学到体育知识和技能、体验到锻炼的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王辉  张玉红 《体育文化导刊》2012,(3):105-107,129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大学生暑寒假期体质健康水平变化和体育锻炼情况及影响因素加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在寒暑假期体质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在校期间,影响大学生寒暑假期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是缺乏体育锻炼;大学生在每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和每次锻炼强度上相较于在校期间都有所下降,且在每周锻炼总时间上下降明显;影响大学生寒暑假期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缺少场地器材、过高或过低的气温,缺少锻炼时间等。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以天津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动机、锻炼频度和次数、锻炼的项目、形式和场所、体育消费、影响因素等不同角度对天津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为更好的开展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