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阴阳合谐”的儒学思维方式,对中华武术的产生和发展的文化根源作一探究,提出了传统儒学的思维方式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中华武术的思维导向。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研法,分析了对大学体育课程目标导向的质疑,阐述了需求与需求导向的相关问题。结果表明:大学体育课程的需求导向主要包括社会需求导向、学科需求导向和学生需求导向。大学体育课程的目标导向与需求导向是辩证统一的,需求导向是目标导向的前提,目标导向是需求导向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对课堂教学机智的特征、教学机智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教学机智是体育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机智,使学生的消极情感变成积极情感,使师生思维导向始终指向教学目标,融洽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4.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是当前教学深度改革的方向,本文以水平一非移动性技能大单元教学设计为对象,从设计理念、内容、步骤等阐明单元设计过程,构建非移动性技能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激发深度学习参与、掌握结构化知识与技能、形成高阶体育思维,助力学生学习更复杂的运动技能。  相似文献   

5.
引入并传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现今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与精神内涵,对于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具有促进作用。本文从课程思政的内涵切入,分析课程思政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融合的积极意义,最后探讨如何以课程思维为导向,推动高校民族体育特色教学创新改革。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我国体育领域,"泛功利化"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偏离了传统与现代体育文化精神的一切精髓,以利益为唯一导向和标准,违背体育的基本发展规律,严重阻碍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要正确把握体育发展的内部维度关系,大力张扬体育的价值维度,通过法德兼治、观念创新、机制保障、科学指导等手段,努力解除体育文化精神沦落和退缩的危机,从而确保我国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法规演变脉络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1979-2008年共30年间的学校体育政策、法规作为研究对象,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中央政府层面颁布的与学校体育有关的公共政策进行了整理研究.通过整体分析学校体育政策法规数量变化和政策法规内容变迁,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政策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进行了探索,提出我国学校体育政策发展"三阶段、三导向"的发展脉络和基本格局."三阶段"为拨乱反正与调整发展期、平稳发展期和新世纪发展期;"三导向"为教育化导向、竞技化导向和军事化导向.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体育实践与体育意识的辩证分析,指出了体育意识形成、发展的特点和一般规律;阐明体育意识通过其需求导向、参与导向、创新导向等功能对体育实践起主导作用;指明对此辩证思考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体育与科学》2017,(1):52-57
教会女学打开了封建思想对女性身体的禁锢,西方体育成为近代女子身体思维转向的逻辑中介。梳理津教会"兴女学"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从西方审美、社会意识和性别差异视域解读近代女子体育身体观,分析身体观生成的内在逻辑。研究认为,津教会"兴女学"中的体育教育大致可分为初创、发展和鼎盛三个时期;西方"身体—主体"审美哲学及身体思维"体现逻辑"成为近代中国女子体育发生、发展与延续的内在张力;西方教会平等、自由、博爱的社会意识成为中国近代女子体育价值观转向的逻辑中介,教会女学推进了近代女子体育的勃兴;西方哲学对"男性中心主义"的思维批判对女子体育身体观的历史生成起到规范、导向和动力作用;近代津教会"兴女学"思潮影响下女子体育身体观生成逻辑表现为"工具理性→情感理性→个体自由和自我价值理性"的演化程式。  相似文献   

10.
行动导向教学法把教育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极大地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把过去教育的主体由教师变成了学生。本文阐述了为何高职教育与行动导向不可分,以及如何在高职教育中贯彻行动导向教学法。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要求体育教学从知识导向转向素养导向,现实中基层体育教师就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通达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的认识较为模糊,一定程度上阻碍素养导向的课改进程。研究认为:知识导向下体育教学实践困境表现为内容之知与方法之知的分立、身体实践与理性认知的分立、碎片化技术与综合化运用的分立。素养导向下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包含生成性、具身性和整体性三大特性,进而对素养导向下学生学习的发生机理、发生条件和建构过程进行阐释,以此为逻辑起点建构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的生成演绎模型。基于生成演绎中的重要环节与关键问题提出以大概念统摄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以大单元教学整合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构建学习共同体促使学生深度学习的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运动科学训练理念是一个建立在庞大知识体系,多种思维技巧、思维方法基础之上的创新意识。本文从直觉——模型思维技巧与大脑运动神经支配系统训练的高度自动化理念;碰撞——融通思维技巧与一元训练理论、二元训练理论争辨、否定带来的训练理念转变;想象——验证思维技巧与创新训练方法理念等三个方面,论证了科学思维技巧对于运动科学训练理念的拓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从《中级财务会计》当前的教学状况出发,提出了以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对高校教学进行改革的观点,研究了工作过程导向的理论基础,阐述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教学的开发与实施,重点是通过将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方案与课程教学在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的课程《中级财务会计》中设计运用,来探讨高校会计教育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体育课程标准不仅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性、法规性纲领,也是见证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及变革的历史线索。研究认为:经过从“形成与改造”到“调整与恢复”,再到“创新与深化”等阶段的嬗变,我国体育课程标准呈现出以下演化特征:(1)课程理念从“社会本位”到“学科本位”,再到“学生本位”;(2)课程目标从“增强体质、劳动卫国”到“三基”,再到“三维目标、核心素养”;(3)课程内容从“技术化、统一性”到“基础化、灵活性”,再到“结构化、综合性”;(4)课程实施从“指令执行”到“灵活创生”,再到“因材施教”;(5)课程评价从“体质检测”到“能力评估”,再到“素养评价”。体育课程标准涵括以下时代价值:(1)课程标准内涵立意呈现出从“社会立场”到“学科立场”,再到“教育立场”的流变;(2)课程标准设计思维实现了从“确定性思维”到“灵活性思维”,再到“综合性思维”的转变;(3)课程标准内在逻辑表现出从“体质导向”到“内容主导”,再到“三位一体、课程育人”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15.
体育教学既要学习技能、技巧,同时也要经常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和理论指导实践。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一样,提问重在引导,贵在善问和会问。我们在备课时,既要备体育动作技术的讲解、示范、练习保护方法,同时为了使学生加深对体育动作的理解,形成巩固的动力定型,必须进行适当的提问。通过问,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凭借已知探索未知。在设置具体问题时应把握好“度”,即从角度、难度、跨度、坡度、广度和密度等方面去考虑学生已知和未知的关联及两者之间的过渡,以便使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渐由未知导向已知,达到释疑解惑之目的,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智力的…  相似文献   

16.
对现阶段推行全民健身的决策、政策和宣传导向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政策、宣传导向和决策导向有一定的偏差.应该使决策、政策、宣传导向一致起来,形成协调的导向机制,才能保证达到《全民健身计划》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7.
论体育函授教学的导向上海体育学院杨兴权所谓教学导向,是指在教学中围绕培养目标,运用与教学有关的各种积极因素,引导学生尽快掌握教学内容的指向。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体会,就体育函数教学的导向从教学目标、教学信息与教师行为三方面进行论述。一、教学目标导向教学目...  相似文献   

18.
历史的巨轮进入21世纪后,我国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加快,从简单地使用投影、录音教学到使用录像、语音实验室,到今天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功能、多媒体教学,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日益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所采用。然而,传统的教学手段导致的习惯性教学思维方式,长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师生活动关系,再加上考试导向作用,一部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现代化问题上产生了较多的心理偏差,个别教师甚至与教育现代化观念格格不入。因而,教育的现代化对教师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武术套路传统思维与本质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揭示武术套路内涵的传统文化价值,从武术套路传统思维和本质特点入手,研究分析了武术套路传统思维的方式、内容与本质特点,提出武术套路传统思维主要有形象性思维和关联性思维两种方式。形象性思维赋予武术套路表演艺术化、技术系统化、动作形象化的特点;关联性思维使武术套路技法多变、动作规格完整与严谨。武术套路传统思维的本质特点是注重具体现象、实用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20.
运动直觉思维是复杂运动情境中的主要运动思维形式,是运动思维能力的核心.但它的产生与所面临的问题情境和运动知识经验有关,与长期专业训练的逻辑思维指导有关.在把握逻辑思维与运动直觉思维的理论关系基础上,认真分析了有关影响运动直觉思维研究的逻辑背景条件因素,进一步理清了运动思维中逻辑与直觉思维决策的认知研究方法,并就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研究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